自我成長-忘掉完美主義,用十秒的瘋狂幫自己起個頭

自我成長-忘掉完美主義,用十秒的瘋狂幫自己起個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不必看到整個樓梯,只需要邁出第一步。-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每項計畫開始前都需要經過完善的規劃,和眾多潛在受眾深入交談進行概念驗證,並且針對作品進行無數次打磨,這樣才能安心上市。」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把那種爛想法丟掉,現在就把你的作品丟上去,讓別人知道你有多厲害。

每件事開始之前我們都會擔心自己到底夠不夠格分享,例如:
想分享健身?但YT上已經有許多更厲害的人在做這件事了。
想分享畫畫?但畫的比我好的人大有人在。
想分享閱讀心得?但整理資訊比我好的人更多。

但我們不需要成為最厲害才能分享,只要比未了解這個領域的人再更厲害一點點就好。


又或者,你現在根本還不知道自己要分享什麼東西,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什麼擅長,或許我可以分享一些心得給你。

在2020年的8月,我開始了在方格子的寫作旅程,我不知道要寫什麼,我也覺得分享自己的創作很彆扭,就連現在每一次回頭看先前的文章我還是有點尷尬,而當時我連一個朋友都沒有說就自己默默寫。

當時我一點也不厲害,剛成為新鮮人一段時間,做的工作也只是人力銀行上找的正職工作,就只是因為朋友說的一句話「你文案還不錯耶」,加上當時讀到的書《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我就創辦了帳號,第一篇文章還是當時因應鬼月的平台邀稿活動,印象很深刻的是被當時的編輯選為了精選,為此還激動很久,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寫每一篇故事都是我在電腦桌前絞盡腦汁的成果,我覺得好累,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經營的方向,所以我又嘗試了幾篇後就又停下了。

又過了半年多,我嘗試寫了電影心得、模仿二師兄的散文,甚至是自己的心路歷程,儘管在創作過程中我覺得很有趣,可是始終低迷的閱覽量還是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沒辦法靠寫作來創造影響力,於是我又停筆了。

接著又過了一年半,我覺得一直拖延下去自己遲早有一天會後悔,所以我改變了心態,不要去想像自己的文章會有很多人看,我把他當成覆盤後的筆記,反正是寫給我自己看的,不需要去針對細節做太多琢磨,降低發布前的期待後,文章產出反而更多了,同時觀看數也持續上升,突然就變成人氣格鬥士了。


為了想要開始,但卻一直沒有執行的你,我想分享當初我開始寫作的一些小TIPS

1. 先做最簡單的事

先創辦平台帳號,不要去想要用很精美的品牌banner或是圖像,那些只是完美主義的陷阱,我的菜鳥業務主管職場日記的封面都還沒有用好,但我只知道先發文章上去就對了。

2. 暫時不要告訴其他人

這裡指的不要告訴其他人指的是你的親朋好友,他們當然愛你,只是他們的意見有時恰恰正是你起步的毒藥,尤其當你特別在意他人看法時,就連他們的一句「阿你怎麼會想用這個?」都可能成為你卻步的原因。

3. 先邁開步伐再找方向

如同上一段故事分享的一樣,我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都只是生活中接受到的資訊去促使我做這件事,雖然我說要無腦開始,但不是要你無腦前進,你要在過程中持續摸索,直到你發現屬於你的北極星在哪裡。


感謝你看到了這裡,在最後的最後我想請你幫我一件事,我很想知道在自我成長上,不管是學習、日常輸入或是習慣養成上有什麼是讓你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我希望能聽到你的分享,做為回報我也願意認真回覆你提出的問題,或是和你分享我近期的輸入心得。

聯繫方式可以透過IG帳號來傳訊息給我:來自太陽系的菲爾

期待你們的來訊!

avatar-img
來自太陽系的菲爾的沙龍
23會員
61內容數
剛出社會時,我對於職涯或是我究竟擅長什麼並沒有太多規劃,很多時候都是先往一個方向走,接著便撞上牆壁。直到撞到頭有點暈時才算勉強找到我的北極星,開始知道了哪裡是我的北方。在這個專題裡,我並不能站在遠處告訴你應該怎麼走,但我想讓你知道這段路有我們一起走。幾分鐘的文章裡,藏的是我這幾年的碰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在讀一本書《越工作越自由》,雖然書的主題圍繞在工作上,但我很喜歡開頭提到的一個概念,喜歡到我還沒讀完整本書就想分享這個概念---探索的快樂是化學變化。
講到舒適圈這個名詞,大多數人應該會把它想像成城堡的形狀,用來抵擋外在的壓力,老實講我也認同這個觀點,待在舒適圈很舒服耶,幹嘛沒事讓自己那麼累? 但既然我們把舒適圈想像成城堡,那我們喜歡做的事、愛吃的食物或是平常的習慣就如同住在這個城堡裡的人,他們待在堡壘裡很安全沒錯,可是不覺得無聊了一點嗎?
我記得在我剛轉業務後的某一天,客戶提出了一個我之前沒聽過的要求,雖然一頭霧水,但我還是答應客戶說會請工廠同事協助,因為這個要求會給工廠同事增加工作量,於是我撥了電話過去協商,卻沒想到工廠同事跟我說的一句話會影響我到現在,「我們是可以做,但是客戶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今天來分享我2023年最愛的運動「抱石」,但通常我這樣講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歪著頭問我那是什麼,所以我又必須要解釋抱石其實就是攀岩的一種。 什麼是抱石? 我們印象中的攀岩大部分都需要繩索、確保器和粉袋,甚至要有同伴才能進行這項活動,但抱石簡單多了,帶上鞋子、粉袋走進岩館,就可以開始攀爬。
第三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從兩個選擇中,找出對雙方都有利的第三個選擇。 選擇當然會有很多種,但第三選擇代表的是對於雙方利益最大化的那個選擇,而這個第三選擇在討論或協商的初期很難被找到,因為談判雙方一開始最在意的一定是「己方的利益」而不是「雙方的利益」。
我過了一段很糟糕的日子,不確定這兩個月你是不是也一樣,但痛從來不是比較級,先慶幸現在已經慢慢找回自己的餘裕,趁著睡前的時光好好覆盤一下自己的生活。
最近在讀一本書《越工作越自由》,雖然書的主題圍繞在工作上,但我很喜歡開頭提到的一個概念,喜歡到我還沒讀完整本書就想分享這個概念---探索的快樂是化學變化。
講到舒適圈這個名詞,大多數人應該會把它想像成城堡的形狀,用來抵擋外在的壓力,老實講我也認同這個觀點,待在舒適圈很舒服耶,幹嘛沒事讓自己那麼累? 但既然我們把舒適圈想像成城堡,那我們喜歡做的事、愛吃的食物或是平常的習慣就如同住在這個城堡裡的人,他們待在堡壘裡很安全沒錯,可是不覺得無聊了一點嗎?
我記得在我剛轉業務後的某一天,客戶提出了一個我之前沒聽過的要求,雖然一頭霧水,但我還是答應客戶說會請工廠同事協助,因為這個要求會給工廠同事增加工作量,於是我撥了電話過去協商,卻沒想到工廠同事跟我說的一句話會影響我到現在,「我們是可以做,但是客戶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今天來分享我2023年最愛的運動「抱石」,但通常我這樣講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歪著頭問我那是什麼,所以我又必須要解釋抱石其實就是攀岩的一種。 什麼是抱石? 我們印象中的攀岩大部分都需要繩索、確保器和粉袋,甚至要有同伴才能進行這項活動,但抱石簡單多了,帶上鞋子、粉袋走進岩館,就可以開始攀爬。
第三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從兩個選擇中,找出對雙方都有利的第三個選擇。 選擇當然會有很多種,但第三選擇代表的是對於雙方利益最大化的那個選擇,而這個第三選擇在討論或協商的初期很難被找到,因為談判雙方一開始最在意的一定是「己方的利益」而不是「雙方的利益」。
我過了一段很糟糕的日子,不確定這兩個月你是不是也一樣,但痛從來不是比較級,先慶幸現在已經慢慢找回自己的餘裕,趁著睡前的時光好好覆盤一下自己的生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