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3:解密學術論文:用卡片化學習突破知識障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學術論文的段落比網路文章更為複雜。

利用筆記卡片的方式來解析學術論文能夠提煉出更具價值的知識。

此外,卡片化的學習方法可能對學術研究特別有用。

▋為什麼學術論文的段落更為複雜?

學術論文段落的特色就是許多專有名詞。

專有名詞本身詳細的定義,可以讓學者之間的溝通更加精準精確。

當你對一個問題問得夠多,寫得夠多,你自然會發現魔鬼都藏在細節裡面。

如何將這些魔鬼命名,讓其他人一起來討論,打鬼呢?

就用「專有名詞」來給鬼命名,讓有興趣的人一起來打鬼。

▋如何將學術論文的知識轉化為筆記卡片?

關鍵是不要帶著「學習」的態度來讀學術文章。

要帶著「挑戰」的態度。

挑戰不是要挑戰文章的文字風格,而是挑戰裡面討論的問題是否有價值。

你正在讀的學術文章,很有可能正在解一個根本不重要的問題。

把不重要的問題,重新描述成重要的問題,是找到有意義知識的關鍵。

▋卡片化的學習方式在學術領域有哪些潛在的好處?

能夠幫助自己看見更深層次的問題。

因為學術領域把「專有名詞」討論得非常深刻,

學會用學術層次的思維討論事情,你能發現其他人看不見的維度。

人會無知,不只是因為有「盲點」,而是有「盲維」—— 想都沒想過。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

而卡片化學習學術論文,是你擴展認知範圍最有效的方式。

raw-image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篇文章的段落都圍繞著特定的話題。 一個好的段落會圍繞著中心話題,且各句子間有很強的相關性。 通過拆解與分析段落,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核心意義。
入門一個新知識時,筆記卡片的構造方式十分重要。 雖然我也曾經排斥直接引用他人的段落,但摳過來的內容可以為我們提供初步的了解。 利用筆記卡片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可助於更深入地學習。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30對語音辨識與卡片筆記法,用語音的直接思考。
每篇文章的段落都圍繞著特定的話題。 一個好的段落會圍繞著中心話題,且各句子間有很強的相關性。 通過拆解與分析段落,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核心意義。
入門一個新知識時,筆記卡片的構造方式十分重要。 雖然我也曾經排斥直接引用他人的段落,但摳過來的內容可以為我們提供初步的了解。 利用筆記卡片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可助於更深入地學習。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30對語音辨識與卡片筆記法,用語音的直接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或知識整理的過程中,妥善管理文獻卡片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使用Notion AI這類高效的工具,能夠讓你快速建立並管理一個結構化的文獻卡片箱,幫助你精準捕捉資料的核心內容,並輕鬆連結相關概念。在本文中,我將結合我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運用Notion AI整理文獻卡片並提取要點,正如例一、例
Thumbnail
如果你能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從而讓自己占據資訊獲取的優勢。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之旅中,論文寫作不僅僅是信息的整理,更是一種獨立思考的展現。本文深入探討如何高效收集和使用資料,運用OCR工具提高寫作效率,以及不同視角分析問題的重要性,幫助讀者掌握有效的論文寫作技巧。希望能讓學術研究者在寫作過程中少走彎路,更快實現獨立及深入的學術成果。
卡片盒筆記之所以能夠強化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成效,並非因為它多麽地神奇,而是它以流程化的方式,持續地刺激我們衡量不同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以讓想法逐漸地生長起來。這樣的過程合乎學術研究(或學習)的真實需求。
在實踐卡片盒筆記的過程中,「如何搜尋」是極為重要的技巧。很多網路上介紹卡片盒筆記的文章,多半都會提到筆記之間的連結,但以「搜尋」來觀察卡片盒的回饋,卻少有人論及。
在高度壓縮的時間內,以近乎腦力激盪的方式撰寫論文,往往適得其反。在那樣的狀態下,心裡想著的是「趕快寫出來」,卻少了「反覆思考」的過程。
一般談到文章寫作,總是容易聯想到寫作技巧,但遲遲無法動筆撰寫、報告或論文難產的原因,是思路尚未被清楚地歸納。梅棹忠夫使用的「小札法」,即是為了應付歸納思路所需的技巧。這個技巧的目的在於讓大腦與卡片互動,形成值得傳遞的內容。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苦讀論文不是工具的問題,不是用什麼軟體幫你抓重點可以解決,問題在於你自己是否能成為一個良好的學術工具,學術的訓練,就是為了成功培養你的學術能力,所以重要的是過程的領悟呀。 學術是專業的積累和疊加,是專業人士的對話,把專業的內涵濃縮在一定篇幅之中,自然難以白話化,這就是學術呀。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或知識整理的過程中,妥善管理文獻卡片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使用Notion AI這類高效的工具,能夠讓你快速建立並管理一個結構化的文獻卡片箱,幫助你精準捕捉資料的核心內容,並輕鬆連結相關概念。在本文中,我將結合我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運用Notion AI整理文獻卡片並提取要點,正如例一、例
Thumbnail
如果你能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從而讓自己占據資訊獲取的優勢。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之旅中,論文寫作不僅僅是信息的整理,更是一種獨立思考的展現。本文深入探討如何高效收集和使用資料,運用OCR工具提高寫作效率,以及不同視角分析問題的重要性,幫助讀者掌握有效的論文寫作技巧。希望能讓學術研究者在寫作過程中少走彎路,更快實現獨立及深入的學術成果。
卡片盒筆記之所以能夠強化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成效,並非因為它多麽地神奇,而是它以流程化的方式,持續地刺激我們衡量不同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以讓想法逐漸地生長起來。這樣的過程合乎學術研究(或學習)的真實需求。
在實踐卡片盒筆記的過程中,「如何搜尋」是極為重要的技巧。很多網路上介紹卡片盒筆記的文章,多半都會提到筆記之間的連結,但以「搜尋」來觀察卡片盒的回饋,卻少有人論及。
在高度壓縮的時間內,以近乎腦力激盪的方式撰寫論文,往往適得其反。在那樣的狀態下,心裡想著的是「趕快寫出來」,卻少了「反覆思考」的過程。
一般談到文章寫作,總是容易聯想到寫作技巧,但遲遲無法動筆撰寫、報告或論文難產的原因,是思路尚未被清楚地歸納。梅棹忠夫使用的「小札法」,即是為了應付歸納思路所需的技巧。這個技巧的目的在於讓大腦與卡片互動,形成值得傳遞的內容。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苦讀論文不是工具的問題,不是用什麼軟體幫你抓重點可以解決,問題在於你自己是否能成為一個良好的學術工具,學術的訓練,就是為了成功培養你的學術能力,所以重要的是過程的領悟呀。 學術是專業的積累和疊加,是專業人士的對話,把專業的內涵濃縮在一定篇幅之中,自然難以白話化,這就是學術呀。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