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生4千個禮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閱讀筆記

第八章 你在這裡

什麼都有最後一次

凱因斯寫道:「有『目的性的人』,永遠試圖讓自己的行為具有假想與幻想中的不朽,把那些行為帶來的利益一直往前推遲。他們不愛自己的貓,而是愛貓會生下的小貓;他們其實也不是愛小貓,只是愛小貓以後生的小貓,一直往前推,推到無窮無盡的貓生概念。對他們來講,果醬不是果醬,而是某種許諾明天會給予你的好東西,你永遠不會在今天就吃到果醬。於是,他們把果醬永遠往前推到未來,好讓煮果醬能煮出永恆性。」由於有目的性的人,不曾在此時此刻「兌現」自身行為的意義,他們得以幻想自己是全知全能的神,假裝自己對現實的影響力無限延伸到未來,感覺自己有如時間的主人。然而,他們付出昂晝的代價。他們永遠不曾在當下愛著真正的貓,也一輩子不會享受到任何實實在在的果醬。他們因為太努力善用時間,錯過了人生。


第九章 重新找回休息

娛樂的衰退

工作如今被要求當成生活的真正核心,休閒不過是恢復精神與力氣的機會,為的是能繼續做更多工作。問題出在對各式工廠的一般工人來講,工業化的工作並未有意義到可以為其而活的程度;工作是為了錢,不是因為工作本身能帶來滿足感。如今整體人生的價值(不論是工作時間或休閒時間),要看未來能換得其他什麼東西,而不是人生本身就具有價值。

諷刺的是,鼓吹增加休息時間的工會領袖與勞動改革者,最終讓勞工一天只工作八小時並週休兩天,但他們等於也推波助瀾,確立了把休閒當工具的態度。提供勞工休閒時間之所以具備正當性,不單是為了享受樂趣,而是為了其他目的。他們主張勞工可以利用額外的自由時間來提升自我,接受教育,參與文化活動。換句話說,不只是拿來放鬆而已。

病態的生產力

太像在浪費時間的活動會令我們感到不安,而且我們渴望的東西,其實和永恆的救贖沒有太大區別。只要以某種吃苦耐勞的形式,塞滿一天中的每個小時,你就能繼續相信一切努力終將帶來甜美的果實。你將抵達想像中完美的未來狀態。在那個宛如天堂的地方,每件事都會順利進行,你有限的時間不會帶來痛苦。此外,你不再有罪惡感,不再感到必須多做一些事,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或許我們不該太過意外,我們用來塞滿休閒時間的活動,不只愈來愈像工作,如同SoulCycle飛輪課程或CrossFit健身的例子,那些活動有時還像是某種肉體的懲罰。有罪之人靠著鞭打自己,急著在無法挽回之前,消除身上的懶散汙點。

若要為了休息而休息,為了享受懶洋洋而懶洋洋,首先你必須接受事情就是這樣了:你的日子不會前進到某種幸福美滿的未來狀態。抱持那種假設過日子,等同於讓我們的四千個禮拜一點一滴失去價值。


📝閱讀心得

如同《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類暢銷書,總會讓我心中「怪怪的」警鈴大作,這是因為預設了「生產力至上」的框架,社會將「生產力=價值」,就算喜憨兒、身心障礙人士也要有生產力來營造生命有價值、對社會有貢獻的激勵故事。

不過卻也不願意承認「沒有生產力的人,對社會來說沒有價值」,舊世代人批評新世代以自我中心:「對社會沒有貢獻,就是廢人。」乍聽之下非常有理,不過當舊世代離開職場、退休後,新世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沒有生產力的廢物」除了適用給年輕人扣帽子、同時不免適用於老人、殘障,這也導致老人、殘障需繼續用生產力來鞭策自己有所價值的迴圈。

這本書還有很多觀點,如效率陷阱、方便陷阱、時間有限性與意義的關係,作者偏向情感型寫作,我自己會將寫作方式簡單劃分為理智型與情感型:

  • 理智型寫作:先有大綱,再寫內容。
  • 情感型寫作:先寫內容,再立大綱。

情感型寫作偏向一氣呵成,再想標題,所以有時會有跑題的感覺,因為作者也是照著感覺寫,筆記比較難像共筆條列式整理,不過相較於理智型的犀利,情感型比較偏向耳濡目染式的薰陶。

而以本書延伸閱讀了《無所事事的哲學》、《如何「無所事事」: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二書,內容其實沒很吸引我,第二本翻了翻就棄讀了,把圖書館當書架就是有這好處,棄讀也不痛不癢、以後想讀還可再借。之後再看看有沒有類似觀點延伸的書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20會員
546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人生長老教我活出生命意義、不留遺憾的終極解答
Thumbnail
2024/11/29
人生長老教我活出生命意義、不留遺憾的終極解答
Thumbnail
2024/11/28
1000位人生專家教我的生命功課,那些不做會後悔的事
Thumbnail
2024/11/28
1000位人生專家教我的生命功課,那些不做會後悔的事
Thumbnail
2024/11/21
運用幸福心理學的智慧,避開不幸的陷阱,成就愉快而滿足的生活
Thumbnail
2024/11/21
運用幸福心理學的智慧,避開不幸的陷阱,成就愉快而滿足的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 這幾年,書局中的暢銷書,似乎主軸已經從「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漸漸轉變到「休息室最重要的財富」,這中間的思考轉折點在哪裡?對於生活的反思有在哪裡?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 這幾年,書局中的暢銷書,似乎主軸已經從「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漸漸轉變到「休息室最重要的財富」,這中間的思考轉折點在哪裡?對於生活的反思有在哪裡?
Thumbnail
你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本書討論時間管理,並且希望我們放棄流於表面的效率提升的想法。
Thumbnail
你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本書討論時間管理,並且希望我們放棄流於表面的效率提升的想法。
Thumbnail
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Thumbnail
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Thumbnail
最近心情有點心煩意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這本書,書名吸引我拿取,仔細計算一下,以人均八十歲來看,真的只有四千個禮拜,想起來有點雞皮疙瘩,靠近奔三的我,心裡免不免俗地覺得人生黃金時間,也開始進行倒數了...
Thumbnail
最近心情有點心煩意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這本書,書名吸引我拿取,仔細計算一下,以人均八十歲來看,真的只有四千個禮拜,想起來有點雞皮疙瘩,靠近奔三的我,心裡免不免俗地覺得人生黃金時間,也開始進行倒數了...
Thumbnail
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就如同一本厚重的書籍,每一頁都記載著我們的經歷、成長與思考。
Thumbnail
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就如同一本厚重的書籍,每一頁都記載著我們的經歷、成長與思考。
Thumbnail
人生假設活到80歲,會是幾個禮拜呢? 這是一本在談時間管理的書──當然不是市面上常看到那種教你怎麼利用時間把事情做完的書,反而是作者提出他的想法:人生有限 (只有四千個禮拜),那你到底要怎麼過? 這本書真的是近期我讀到非常有意思的書,相當推薦閱讀。
Thumbnail
人生假設活到80歲,會是幾個禮拜呢? 這是一本在談時間管理的書──當然不是市面上常看到那種教你怎麼利用時間把事情做完的書,反而是作者提出他的想法:人生有限 (只有四千個禮拜),那你到底要怎麼過? 這本書真的是近期我讀到非常有意思的書,相當推薦閱讀。
Thumbnail
在書中開頭也舉一個工程師外包工作的例子,儘管他被炒魷魚,卻讓我們看見 “外包”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這本書在前半段不斷強調一個概念:我們如果認真辛勤工作,才是真正浪費生命的行為。因為現在時代與農業社會不同,社群網路媒體的發達,讓資訊的交流十分的快速。很多商業書籍也提到類似的例子,你要如何賺大錢?就是
Thumbnail
在書中開頭也舉一個工程師外包工作的例子,儘管他被炒魷魚,卻讓我們看見 “外包”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這本書在前半段不斷強調一個概念:我們如果認真辛勤工作,才是真正浪費生命的行為。因為現在時代與農業社會不同,社群網路媒體的發達,讓資訊的交流十分的快速。很多商業書籍也提到類似的例子,你要如何賺大錢?就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