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與靈敏度的意涵

2023/09/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是靈媒的水晶球、印度神童的預言、哈利波特的魔法書、更不是學富五車或是神機妙算,而是預先發現問題的觀察能力或是大多數人都不是這麼認為的,換言之,「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是無法或很難發現洞察的,除非你用不同的維度或視角來觀察(或可稱為多元跨領域思維),就會發現問題發生的關鍵細節是什麼,從觀察到的關鍵細節(或稱為洞察力Insight)並適時採取行動(或稱靈敏度Agility))」,簡言之就是俗話的『打蛇打七寸』,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癥狀解。

大數據挖掘與AI/GPT對話

大數據挖掘與AI/GPT對話

另外,關於「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是無法或很難發現洞察的」說法,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對「先入為主、眼見為憑與理所當然的事物」,並不會再深入思考,所以一般來說,這個說法確實是如此,但實務上可使用大數據(Big data)的挖掘或生成式AI/GPT的對話,來協助找出深層的因果關係,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資料(或稱海量數據)與如何溝通對話;最後,還有另一種方法,別誤會不是求神問卜,而是借鏡類似問題的其他解決方式,此方式的使用,要特別注意時空背景條件的因素,因為過去可以成功化解問題的方式,時至今日未必是有效的解方。

  • 扁鵲的醫術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名醫叫扁鵲,醫術遠近馳名救人無數。家學顯著,三兄弟都精通醫術。魏文王曾問扁鵲:「你們家中三兄弟,誰的醫術最好?」扁鵲回答:「是大哥,二哥次之,我則是最差。」

魏文王感到奇怪,既然大哥及二哥醫術都高於你,那為何你的名氣響遍全國呢?。扁鵲解釋:「大哥治病,往往是在患者病情發作之前,就下藥鏟除病根,周遭旁人難以察覺到他高超的醫術。至於二哥治病,都在發病初期便醫治,當時病人只感受到輕微痛苦,所以人們以為二哥只能治小病。而我治病的患者都在病情最嚴重之時,在扎針動刀治療康復後,自然覺得我醫術高超。」;扁鵲確有起死回生之醫術與名聲,但認知醫術的高低,就是典型的「先入為主、眼見為憑、理所當然」的大腦思維,同時也是明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但知道僅是大腦很淺層的認知,而大腦更深層的認知是扎針動刀(見血),才是醫術。

  • 《關鍵報告》

2002年《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這部影視作品,敘述在2054年的未來世界裡,有一套最先進也最完美的犯罪防禦系統,壞人未犯下罪行之前,就會被偵測出犯罪意向並受到法律制裁。而一名專門抓「未來犯人」的「未來警察」約翰,有一天突然被控告「即將」犯下殺人罪嫌,而成為其他「未來警察」追緝的對象。他除了必須設法保命外,還要查到一份名為「關鍵報告」的祕密文件,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雖然是虛構的劇情,但「壞人在未犯下罪行之前,就預先被偵測出犯罪意向並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境,似乎將犯罪意向或某種行為特徵,被視為犯罪意圖而提前預防,此觀點或許侵犯到人權隱私,但就犯罪偵防來說,「防患未然」是否小題大作或刻意人為意圖(如本片劇情),確實值得深思,也許只有在AI/GPT全面掌控人類思維與行為的情境下,電影上演的情節,方有可能成真。

回到現實面,有相當多的俗語或成語,例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防患未然」「魔鬼藏在細節裡」、「細節決定成敗」、「冰山一角」與「因果關係」等,都隱約提示預知的現象,在充分理解並掌握因果關係與連鎖反應的思維下,似乎這種綜觀全局的洞察力(Insight)與靈敏度(Agility)是可以透過學習、體驗與經驗傳承等方式,內化成為大腦記憶的一部分,進而掌握問題或事件的關鍵細節,預先採取有效的行動,也就我們所形容的「知行合一」。


馬曉雲
馬曉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