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常偶然的機會下發現Obsidian的筆記軟體,如今回想起來,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境下發現,竟然也想不起來,這就是我們的大腦,常常是看過就忘了,吸引眼球的注視那怕是短暫的幾秒都至關重要,當下的Notion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雖然,許多的達人專文推薦,社群人數也相當眾多,也許是我沒有看到它的亮點),隨後驚喜發現,Obsidian其網絡的設計架構(號稱第二大腦)超符合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簡稱為KM)的思維,簡單說就是「如何有效保存企業的Knowhow,聰明複製(Smart Copy)成為組織的記憶,進而提高組織的智商」。
多年以來,企業的知識管理就是在管理與發展組織的記憶,在聰明複製(Smart Copy)的原則下,總是各吹各調,在各式工具的導引下,聊勝於無也模糊了知識管理KM的焦點,但「第二大腦」(The Second Brain),卻很直白的表達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或組織記憶(Organizational Memory)的用途與價值定義,特別是在學習知識、記錄過程、內化思考或備份保存等層面上,也或許是與我們大腦的體驗直接有關,更能深刻體會第二大腦這四個字,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透過經驗、體驗、閱讀與學習等過程方式,來累積我們的大腦記憶,進而成為思考或智商/智慧的一部分。
知識工作者與知識型工作
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名詞,早在二十一世紀前,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就指出:「知識工作者已經開始成為勞動人口中的最大族群 .....,任何國家、產業、公司的競爭地位,將會越來越取決於知識工作者生產力的提升。」;至於知識工作者,係指以知識謀生或提供知識勞務所得者,統稱為「知識工作者」,如醫師、律師、教師、設計家、作家、畫家、新聞工作者、金融保險業者、軟體開發與資訊服務業者、企業組織的員工等,而「知識工作者」所從事的相關工作或提供與知識相關的服務,就稱為「知識型工作」。
因此我們當下直覺的認為,「如果卡片盒筆記法與Obsidian(或其他筆記軟體)適合激發創意寫作與知識學習,那就一定符合企業組織學習與知識管理的機制,因為企業組織是人的組合與集合,特別是知識工作者與知識型工作」;再者,人可以有情緒的起伏影響創作與學習,但企業組織絕不予許如此效率不彰(殭屍企業例外),所以透過組織系統化的機制,筆記在企業組織的實質效益絕對是遠勝於個人使用效益之上,心想這個「開外掛的第二大腦」,不是倚天劍也應該是屠龍寶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