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就是洞察力與靈敏度的代名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許多人對知行合一或有不同的見解,但我們的定義非常簡單,也許顛覆傳統思維,但絕不是一窩蜂或是新的潮流趨勢,就是之前所說的洞察力與靈敏度,我們用扁鵲的醫術指出大腦慣性思考的瑕疵,用《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來凸顯「防患未然」的必要思考,最後以成語或俚語揭示,無論是預知現象、因果關係與連鎖反應等思維,是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機制,內化成為大腦深層記憶的一部分,洞察力就是知 ,靈敏度就是行,簡言之,「知行合一」就是結合洞察力與靈敏度的一種綜和能力(缺一不可)---掌握關鍵細節並預先採取有效行動的能力。

當然「知行合一」的「知」確有知識的意涵,但千萬別誤解或是被洞察兩個字影響,以為「知」是很高深的理論或學問,相反的,常常讓人跌破眼鏡的知,都是不起眼的知識或是多數人忽略的細節,說穿了僅是一種多維或逆向的思考模式(或稱為窮究事物的基礎原則),雖然在多數的情境上是「行」的評價遠大於「知」,有句俗話說得很貼切「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而且骨牌效應的連鎖反應告訴我們,行/動是驗證預知的下一張或前一張骨牌,或是當下截斷連鎖反應的一項舉措,使得問題或事件往衝擊較低與影響較小的發展方向,但「知行合一」的綜效才是成為累積組織智商的關鍵要素,猶如做對的事而且把事情做好,在組織的績效上就是呈現快速解決關鍵問題的行動力,而不是「評論有餘,行動不足,事後諸葛亮,事前諸一樣」的組織氛圍。

千金難買早知道
事後諸葛亮,後悔藥

事後諸葛亮,後悔藥


有句順口溜說道:「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想不到」,就是在正向邏輯思考知道卻忽略的實證,世界上的藥有很多種,唯獨沒有後悔藥,所以眾人皆知「千金難買早知道」,「捶胸頓足」的萬般無奈卻是有志一同,心有戚戚焉;

特別要說明的,有想到而沒有採取行動(知而未行)與想不到是一樣的「捶胸頓足」外加「令人扼腕」。



舉例來說,例如當組織內某些人員的出勤異常狀態、或是某些產品的良率未見改善等,管理者就能直接觀察到對營收/業績的影響,這或許是顯而易見的直覺反應無須小題大作,「蝴蝶效應」告訴我們,千萬不要輕忽微小的事件,特別是顯而易見又關乎初始條件的事物;再者產品庫存偏高、原物料價格區間波動異常、逾期帳款/齡偏高等現象,就能預先知曉產業發展的營運趨勢,提前做好公司的資金規劃與風險控管(採取行動),這種綜觀全局的先見之明(不是事後早知道),或可稱為洞察力(Insight),常出現在某些資深或績效優異的經理人身上或是營運訊息透明度較高的組織,預先掌握好相關的企業活動(或所謂前幾張骨牌)的骨牌效應而採取行動,雖然未必可以讓問題不發生,但至少可以有效控制問題的發展,進而減少對企業組織的損失或衝擊,這種「宏觀思維與微觀行為」,也有人直接定義這是風險控管與危機處理,不過叫什麼名稱並不重要(學院派的老師可能會跳腳),核心的關鍵在於掌握這個連鎖反應的機制或是透過筆記的數位科技來實現這個連鎖反應,特別要強調的,這個連鎖反應機制絕對是領先財務報表的結果,而這就是所謂數位神經網路所要呈現的洞察力(Insight)與靈敏度(Agility)。目前全球股市的程式交易系統,就有這個機制的設計,它是以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到某一個限定的目標時,為有效控制波動並免於影響擴大,有所謂的融斷(或熔斷)機制。

相信,經過以上的說明,應該對數位神經網路(Digital Nervous Network)的概念(筆記要實現的架構)有基本上的認識,至於洞察力(Insight)與靈敏度(Agility)是一種綜合統合的能力,或是稱為行動力(「行」的評價遠大於「知」),猶如大腦的直覺反應,缺一不可,就像我們的手接觸到熱騰騰的水,二話不說的直接反應就是收手,這反應看似未經大腦思考,實則早已成為大腦的記憶,這個記憶無論從親身體驗或是長者的敦敦教誨,早已深植在我們的大腦記憶反射區。




avatar-img
18會員
13內容數
好的筆記是具有脈絡完整的內容(From Content to Context),其內容是交互聯結的,這樣的密集結構絕非階層推疊而成,而是以網絡的形式相互交叉關聯,形成交織密集的數位神經網路(Digital Nervous Network),而企業筆記就是在建構數位神經網路成為企業組織的第二大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曉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是無法或很難發現洞察的,除非你用不同的維度或視角來觀察(或可稱為多元跨領域思維),就會發現問題發生的關鍵細節是什麼,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癥狀解。
數位神經網路,是依據筆記的脈絡與情境編織聯結而成,其內容包括行動、分享、機制與專案等形式的筆記,密集交錯的聯結網絡,猶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骨牌,而視覺化的量化衡量數據(即目標狀態或設定值的Metadata)就是觸動神經的那張骨牌或是初始設定的條件改變,引發猶如骨牌效應、蝴蝶效應般的連鎖反應。
無論是何種軟體工具,我們覺得只要設計理念是對的方向,聚焦深入,極端使用,終究會展現其使用的價值。儘管便利與快速使用的軟體工具很重要,但如何有效運用才是致勝的關鍵,如同知識的價值不是知道或是學富五車,而是運用知識創造新的價值或是自我實現,才是知識學習的目的。
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簡稱為KM),簡單說就是「如何有效保存企業的Knowhow,聰明複製(Smart Copy)成為組織的記憶,進而提高組織的智商」
「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是無法或很難發現洞察的,除非你用不同的維度或視角來觀察(或可稱為多元跨領域思維),就會發現問題發生的關鍵細節是什麼,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癥狀解。
數位神經網路,是依據筆記的脈絡與情境編織聯結而成,其內容包括行動、分享、機制與專案等形式的筆記,密集交錯的聯結網絡,猶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骨牌,而視覺化的量化衡量數據(即目標狀態或設定值的Metadata)就是觸動神經的那張骨牌或是初始設定的條件改變,引發猶如骨牌效應、蝴蝶效應般的連鎖反應。
無論是何種軟體工具,我們覺得只要設計理念是對的方向,聚焦深入,極端使用,終究會展現其使用的價值。儘管便利與快速使用的軟體工具很重要,但如何有效運用才是致勝的關鍵,如同知識的價值不是知道或是學富五車,而是運用知識創造新的價值或是自我實現,才是知識學習的目的。
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簡稱為KM),簡單說就是「如何有效保存企業的Knowhow,聰明複製(Smart Copy)成為組織的記憶,進而提高組織的智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常在很多地方看到、聽到有人說:你要相信你的直覺!用你的直覺力去做、去體驗、去觀察,但是直覺與一般理性思考不同,後天的理性思考是透過一再的學習磨練而出的,理性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很多事情上做利弊分析以便做出最佳的選擇。 但是直覺呢?直覺最大的用處在於:決定自己想不想做、要不要做、適不適合做。
Thumbnail
這個單詞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乎,但是這個行為其實是我們天生就擁有的技能,可能很多人在無意識之間已經運用過了,只是在那個當下你並不知道你在做這件事情,有了這個單詞的概念之後反而讓你遺忘了自己天生就會的技能。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判斷力,作為一種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影響著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下所做出的決定。
Thumbnail
這裡所謂的「知易行難」,並非全然表示人性方面「知」和「行」的哲理關係,而是偏向在處事方面,明知應為;卻又難為的無奈情境。企業管理領域裏;從知到行之間的‘’發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連起的線性關係。它們可以直接被套入邏輯思維之後,就立即化為行動處理了嗎? 想要了解市場真相,須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在這個矛盾和噪音交織的世界,我們被各種聲音淹沒,從社交媒體的喧嚣到朋友的善意忠告。但你知道嗎?最給力的指南針其實就藏在你自己心裡——那就是直覺。直覺不是什麼玄乎其玄的東西,而是你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用一種超級英雄般的速度,匹配過去的記憶和經驗來幫你導航。 想一想,那些「突如其來」的閃念,那些「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判斷力被譽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擁有了判斷力,我們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展現主動行為,並取得成就。這種能力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個人的成長中,同樣也貫穿於企業的各個層級。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常在很多地方看到、聽到有人說:你要相信你的直覺!用你的直覺力去做、去體驗、去觀察,但是直覺與一般理性思考不同,後天的理性思考是透過一再的學習磨練而出的,理性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很多事情上做利弊分析以便做出最佳的選擇。 但是直覺呢?直覺最大的用處在於:決定自己想不想做、要不要做、適不適合做。
Thumbnail
這個單詞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乎,但是這個行為其實是我們天生就擁有的技能,可能很多人在無意識之間已經運用過了,只是在那個當下你並不知道你在做這件事情,有了這個單詞的概念之後反而讓你遺忘了自己天生就會的技能。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判斷力,作為一種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影響著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下所做出的決定。
Thumbnail
這裡所謂的「知易行難」,並非全然表示人性方面「知」和「行」的哲理關係,而是偏向在處事方面,明知應為;卻又難為的無奈情境。企業管理領域裏;從知到行之間的‘’發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連起的線性關係。它們可以直接被套入邏輯思維之後,就立即化為行動處理了嗎? 想要了解市場真相,須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在這個矛盾和噪音交織的世界,我們被各種聲音淹沒,從社交媒體的喧嚣到朋友的善意忠告。但你知道嗎?最給力的指南針其實就藏在你自己心裡——那就是直覺。直覺不是什麼玄乎其玄的東西,而是你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用一種超級英雄般的速度,匹配過去的記憶和經驗來幫你導航。 想一想,那些「突如其來」的閃念,那些「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判斷力被譽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擁有了判斷力,我們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展現主動行為,並取得成就。這種能力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個人的成長中,同樣也貫穿於企業的各個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