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漢與菩薩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最近在看之前的一些訊息,看到這篇老師告訴我們的流浪漢與菩薩的故事,內心的感受特別多。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流浪漢與菩薩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眾人膜拜,非常羨慕。

 

raw-image

 

流浪漢:菩薩!我可以和您換一下嗎?

 

菩薩:好啊!但有一個條件。

流浪漢:什麼條件?

 

菩薩:只要你不開口。不管你看到什麼事、什麼人、任何的情況,你都不能開口說話。

流浪漢:這很簡單,沒問題!流浪漢坐上了蓮花臺,他的眼前整天嘈雜紛亂,祈求者眾多,他始終忍著沒開口。

 

某日來了一位富翁。

富翁:求菩薩賜給我美德。磕頭,起身,他的錢包掉在了地下。

 

流浪漢剛想開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薩的話。

 

富翁走後,來的是個窮人。

窮人:求菩薩賜給我金錢。家裡人病重,急需要錢啊!磕頭,起身,他看到了一個錢包掉在地上。菩薩真顯靈了,他拿起錢包就走。

 

流浪漢想開口說不是顯靈,那是人家掉的東西。可是又想起了菩薩的話。

 

這時,進來了一個漁民。

漁民:求菩薩賜我平安,出海沒有風浪。磕頭,起身,他剛要走,卻被又進來的富翁揪住,為了錢包兩人扭打起來。富翁認定是漁民撿走了錢包,而漁民覺得受了冤枉無法容忍。

 

流浪漢再也看不下了,大喊一聲:住手!把一切的真相告訴了他們。一場糾紛平息了,於是漁民趕快離開去坐船了。而富翁則去找那窮人算帳。

raw-image

此時,菩薩跟流浪漢說:你覺得這樣很正確嗎?

 

菩薩跟流浪漢說:你怎麼破功了?你明明答應不說話的,你知道嗎?我冥冥之中有在保佑,因為船會沉下去,我是要讓富翁和漁民吵架拖延時間,不讓他坐那艘船。你真是定力不夠,言多必失啊!

 

菩薩又說道:你開口以為自己很公道?

窮人因此沒得到那筆救命錢。

富人沒有機會修好德行。

漁夫出海趕上了風浪葬身海底。

 

要是你不開口,窮人家的命有救了。

富人損失了一點錢,但幫了別人積了德。

而漁夫因為糾纏無法上船,躲過了風雨至今還活著。

 

看完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我們認為這些才是正確的,而將自己所認定的說了出來。但是其實我們只是看見表面而已,我們真的不知道這件事情,它內在真正的含義在哪裡。

 

就是像我們台語有句話叫做,『好心卻來做壞事情』。

 

還有另外有一句話,是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海耶克所說的名言:『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所以說往往我們的善意,是不是有可能是會製造業力。

 

在我們上課的第四級次裡面,有八句前導文。其中就有『我一無所知』,還有『我一無所有,只有信任』。

 

所以老師說我們的心態,要保持一無所知。以及一無所有,我們只有信任。

 

真的啊!所以我們要學會看見自己的投射,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別人身上。

 

因為每一件事都是最完美的呈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啊!走自己的路的沙龍
14會員
82內容數
2024/12/22
年紀這麼大了,居然會被人家罵垃圾,這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我只是很無奈的看著罵我的人。因為我看他是個佛,但是他看我的角度是垃圾,所以說我覺得蠻可惜的。   就像《妙法蓮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品講的,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佛經,只是進行禮拜。凡是遇到任何人,不論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
Thumbnail
2024/12/22
年紀這麼大了,居然會被人家罵垃圾,這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我只是很無奈的看著罵我的人。因為我看他是個佛,但是他看我的角度是垃圾,所以說我覺得蠻可惜的。   就像《妙法蓮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品講的,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佛經,只是進行禮拜。凡是遇到任何人,不論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
Thumbnail
2024/12/21
現在是暑假期間,趁著孫子還沒上小三之前,就上了一趟台北,好好的跟孫子培養一下祖孫情。等我有空的時候,孫子就會請我跟他玩大富翁的桌遊。我在玩之前就會跟孫子約法三章,只玩幾局之後就結束不玩。 有一次玩到最後一局,孫子輸了他就不甘心說要再玩一次,我說我們不是已經講好了嗎?結果馬上孫子就哭了出來,這時沒有
Thumbnail
2024/12/21
現在是暑假期間,趁著孫子還沒上小三之前,就上了一趟台北,好好的跟孫子培養一下祖孫情。等我有空的時候,孫子就會請我跟他玩大富翁的桌遊。我在玩之前就會跟孫子約法三章,只玩幾局之後就結束不玩。 有一次玩到最後一局,孫子輸了他就不甘心說要再玩一次,我說我們不是已經講好了嗎?結果馬上孫子就哭了出來,這時沒有
Thumbnail
2024/12/20
我終於瞭解語言跟文字會帶來情緒,但是,沒想到會帶來這麼大的情緒。最近在fb上看到酸民的不當流言,引起我極大的情緒反彈,我心情鬱悶了一整天。整個過去所學的、所修煉的完全拿出來用,繞了一整天才走出來啊,我就在想,它刺激到我的那條神經,引起我這麼大的情緒反彈。 那其實仔細的觀照過之後,發現問題非常的簡單
Thumbnail
2024/12/20
我終於瞭解語言跟文字會帶來情緒,但是,沒想到會帶來這麼大的情緒。最近在fb上看到酸民的不當流言,引起我極大的情緒反彈,我心情鬱悶了一整天。整個過去所學的、所修煉的完全拿出來用,繞了一整天才走出來啊,我就在想,它刺激到我的那條神經,引起我這麼大的情緒反彈。 那其實仔細的觀照過之後,發現問題非常的簡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聊齋志異》中講述一名黃姓書生的故事,反映出貪婪與志向之間的矛盾。書生因為不信任僧人的指示,僅投入一千錢而失去大機會,最終悔悟卻無法改變命運。這個故事揭示出對於大的目標是否願意付出應有的代價,並探討了成就與貪婪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聊齋志異》中講述一名黃姓書生的故事,反映出貪婪與志向之間的矛盾。書生因為不信任僧人的指示,僅投入一千錢而失去大機會,最終悔悟卻無法改變命運。這個故事揭示出對於大的目標是否願意付出應有的代價,並探討了成就與貪婪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摘自甘達勇長老的開示 在緬甸的毛淡棉附近,有三位漁夫。 一個是佛教徒,另外兩個是非佛教徒。 他們經常在毛淡棉附近的海面上,一起捕魚。 有一天,他們在岸邊發現一尊佛陀的黃金雕像。 兩位非佛教徒的漁夫,主張三人平分這尊雕像。 於是,且就把黃金雕像切成三截,每人一份。 那位佛教徒
Thumbnail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摘自甘達勇長老的開示 在緬甸的毛淡棉附近,有三位漁夫。 一個是佛教徒,另外兩個是非佛教徒。 他們經常在毛淡棉附近的海面上,一起捕魚。 有一天,他們在岸邊發現一尊佛陀的黃金雕像。 兩位非佛教徒的漁夫,主張三人平分這尊雕像。 於是,且就把黃金雕像切成三截,每人一份。 那位佛教徒
Thumbnail
吃虧是福道理何在? 慈悲的 龍德上師開示:「福從何而來?行善的發心最重要,是不是清淨、純然要利他?還是為了博取美名、他人的稱讚與肯定?能夠吃虧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虧的人,常在是非紛爭中斤斤計較,最終失去更多。」所以吃虧就是福!一個有作為的人,能夠在吃虧中成長,變得更加聰慧睿智。
Thumbnail
吃虧是福道理何在? 慈悲的 龍德上師開示:「福從何而來?行善的發心最重要,是不是清淨、純然要利他?還是為了博取美名、他人的稱讚與肯定?能夠吃虧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虧的人,常在是非紛爭中斤斤計較,最終失去更多。」所以吃虧就是福!一個有作為的人,能夠在吃虧中成長,變得更加聰慧睿智。
Thumbnail
最近在看之前的一些訊息,看到這篇老師告訴我們的流浪漢與菩薩的故事,內心的感受特別多。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流浪漢與菩薩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眾人膜拜,非常羨慕。     流浪漢:菩薩!我可以和您換一下嗎?   菩薩:好啊!但有一個條件。 流浪漢:什麼條
Thumbnail
最近在看之前的一些訊息,看到這篇老師告訴我們的流浪漢與菩薩的故事,內心的感受特別多。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流浪漢與菩薩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眾人膜拜,非常羨慕。     流浪漢:菩薩!我可以和您換一下嗎?   菩薩:好啊!但有一個條件。 流浪漢:什麼條
Thumbnail
有兩位好朋友一起來問事。 A:為何受無名的毀謗?且家人間諸多爭吵? B:為何皮膚病不會好?一直無姻緣? 我在安靜的觀察中,看到了一段故事。 那是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附近,一座白色的小廟。 這個地區很貧瘠,農作物不豐富,居民們都不豐裕。 一旦風不調與雨不順時,農產欠收,大家常常有一頓、沒一頓的。 不富裕的
Thumbnail
有兩位好朋友一起來問事。 A:為何受無名的毀謗?且家人間諸多爭吵? B:為何皮膚病不會好?一直無姻緣? 我在安靜的觀察中,看到了一段故事。 那是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附近,一座白色的小廟。 這個地區很貧瘠,農作物不豐富,居民們都不豐裕。 一旦風不調與雨不順時,農產欠收,大家常常有一頓、沒一頓的。 不富裕的
Thumbnail
從前有個人叫王老六,從小就在窮困的家庭中成長。有一次,王老六生活的地方發生了嚴重的飢荒,王老六眼見逃荒的人越來越多,他背起自己的所有財產-一袋紅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隊伍中來。沒想到這袋紅薯,卻讓王老六遇上人生最大的發財機會!走到半路,老六碰到餓得只剩一口氣的父子二人,父親背上也背著一個很重的袋子
Thumbnail
從前有個人叫王老六,從小就在窮困的家庭中成長。有一次,王老六生活的地方發生了嚴重的飢荒,王老六眼見逃荒的人越來越多,他背起自己的所有財產-一袋紅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隊伍中來。沒想到這袋紅薯,卻讓王老六遇上人生最大的發財機會!走到半路,老六碰到餓得只剩一口氣的父子二人,父親背上也背著一個很重的袋子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年輕男子,聽了父母的話,離開家鄉,去遠方追求,那顆人人欽羨的「美麗鑽石」,某一次在下雨的途中,在神廟遇到了一名老人,老人說了一句讓人意味深長的話,而男子的旅程仍繼續著‧‧‧‧‧‧         自從離開神廟後,那老人的笑臉一直在我腦海中出現,連夢中也有他的身影。       「真是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年輕男子,聽了父母的話,離開家鄉,去遠方追求,那顆人人欽羨的「美麗鑽石」,某一次在下雨的途中,在神廟遇到了一名老人,老人說了一句讓人意味深長的話,而男子的旅程仍繼續著‧‧‧‧‧‧         自從離開神廟後,那老人的笑臉一直在我腦海中出現,連夢中也有他的身影。       「真是
Thumbnail
  空山悠悠,一座古老寺廟隱蔽於此,與世隔絕。寺內一住持十八僧人,不算大廟,每年造訪香客亦是屈指可盡。夜,明月初弓,古稀又二的老住持一如昔往,獨自一人在大殿,誦經唸佛至天明。焚香飄似白綾,一曲一折,或波或勒,欲仿天花亂墜,擾亂僧者。老住持心靜如水,梵唱佛音。   寺外,黑夜遮月,一盜賊著墨衣持大刀,
Thumbnail
  空山悠悠,一座古老寺廟隱蔽於此,與世隔絕。寺內一住持十八僧人,不算大廟,每年造訪香客亦是屈指可盡。夜,明月初弓,古稀又二的老住持一如昔往,獨自一人在大殿,誦經唸佛至天明。焚香飄似白綾,一曲一折,或波或勒,欲仿天花亂墜,擾亂僧者。老住持心靜如水,梵唱佛音。   寺外,黑夜遮月,一盜賊著墨衣持大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