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伸手向前,就是一切的開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所有的知識,都是分類」 ─ 約翰.杜威

每逢過年過節,面對家中那些堆積如山的雜物,你想趁機來個久違的大掃除。首先你把那些物品都集中在一起,一個一個拿起來,斟酌該歸類為「冬季衣物」、「夏天衣物」、「客廳用」、「廚房」、「重要回憶」等哪個比較好。剩下來未被歸類的物品,多半是不會再需要用到了,看是要捐贈他人或是直接丟掉。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擅長整理和收納,但至少當別人叫你這麼做的時候,「把東西收集起來,分門別類」是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想法。

因為分類,其實是人類內建於基因層面的能力之一。

raw-image


分類:模式辨別

人類的大腦天生就具備了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的能力。根據研究,出生數個月的嬰兒就已經知道什麼東西跟他(她)一樣具有生命,什麼則無。一個東西明明沒有人伸手去碰、但是會自己動作,在小嬰兒的認知裡這東西就是有生命的,而且小嬰兒還能大致預期它的動向。

此外,辨視人臉也是人類大腦與生俱來的能力。人類的大腦會自動尋找具有特定相對位置和比例的圖樣,如果這些位置和比例與人類五官的模式類似,那麼大腦就會把這個圖樣解讀成是「一副人類的臉孔」。

這種能力造成了一種人類的認知偏誤──「群聚錯覺」(Clustering Illusion)。 我們會把大自然中隨機產生的圖樣,像是天空上的白雲、月亮的表面,看成是人的臉。

不只是人臉,大腦也內建了一些模式來辨別危險的獵食動物。小嬰兒在從爸媽那邊學到「老虎」、「蛇」這些單字和概念之前,就已經知道有著這類形狀的生物對人有威脅性,看到就哇哇大哭。

這些現象表示,我們人類有一種內建於身體裡的資料庫,裡面存放著「人類的臉」、「生物」、「非生物」、「獵食者」、「獵物」等類別。每當有東西突然出現在眼簾的時候,不用花太多心思去研究它的來歷,只要把這個視覺資訊跟資料庫快速比對,如果跟「獵食者」、「危險」的類別大致吻合的話,代表我們應該馬上拔腿就跑。知道這個就夠了!

這是一種經過數萬年演化出來的生存優勢,讓遠古時代的人類們能夠在叢林野外裡快速地辨別獵食性動物或人類的臉孔,以便在第一時間就趨避危險或尋求同族的合作,提升存活可能性。

而除了那種小嬰兒都有的天性本能之外,成長懂事之後的人類在接觸世界萬物時,也會下意識地先觀察,尋找這些新東西跟已知的東西之間是否有所相關,有的話,歸在跟舊東西一樣的類別裡。

這個動作就像是收藏家一樣,把收集來的東西分門別類,同類的東西放在同一個容器裡,並貼上一個標籤,讓自己知道這容器裡放什麼,以便日後要找的時候比較方便。

分類,是一種人類的本能,我們也把這項能力用在思考以及知識的整理上。

raw-image


分類:體系發展

把事物分類,會帶來什麼實質上的好處?

一、用「熟悉」來理解「陌生」,節省認知能量

每當看到新的事物,不一定要重頭開始來研究它的來龍去脈,只要找一些性質是跟已經建立好的類別吻合或類似,就能對這個事物有了初步的瞭解基礎,處理起來就容易多了。

二、方便與他人協作、分享、並充實知識庫

讓後人能以這個類別裡的資訊為基礎,向外延伸,再多方收集各種相關資訊,來充實這個類別裡的總體資訊量。

如果這個類別經過後人們的研究投入,形成了更高的複雜度和涵蓋範圍,那就在該類別的基礎下另外再細分數個小類別。

如此一來,資訊和知識就不單純只是「被收集」,而是發展成體系化,不需要什麼都重頭來過。

舉個例子,人類最早期的自然科學是怎麼來的?說白了,就是觀察並且收集很多動物、植物、礦物、生態環境的資訊,把性質相似的歸為一類,這就是「博物學」的發展過程。

當時博物學的範圍,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包含了天文學、地質學、地理學、生物學、氣象學、人類學、生態學、動物行為學……等各種科學學門的範圍。後世的學者們以博物學為基礎,再細分出各種自然科學的學科。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科學」裡面這個「科」字的涵義是什麼?

這裡的「科」,為「分科」之意。科學,顧名思義就是「分科而治之學」,因為世界上許多的知識都會被分類成各個領域,大家可以各自挑選有興趣的領域、投入自己的一生來發展它、成就它。每個領域,都深奧到讓人一輩子鑽研不完……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曾說過:「所有的知識,都是分類」(All knowledge is classification)。

人類思維與知識體系的建立,重覆著分類和再分類的過程。

raw-image


概念的分類

分類不限於實體東西,概念也可以。

概念要分類,怎麼分呢?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思考並且研究過存在於世間的萬物與現象,研究出「範疇論」,他認為,世上所有存在之物、不論是有形也好、無形也罷,都可用以下的分類來整理:

  • 實體:可以獨立存在之物。例如:人、動物、植物、交通工具……
  • 數量:可供衡量的。例如:一個、500 公斤、20 公尺……
  • 性質:用於形容某個實體。例如:白色的、年輕的、固態的、好的、蒼白的……
  • 關係:與另一實體之間的關係。例如:兩倍、一半、大於、小於……
  • 時間:與時間有關的特徵。例如:明天、去年、上一季、下午兩點……
  • 地點:與地點有關的特徵。例如:在家裡、在公司、在廣場……
  • 姿態:某實體本身的姿態。例如:站著、坐著、躺著、趴著……
  • 持有狀態:某實體持有另一項實體。例如:戴著眼鏡、背著書包、撐著雨傘……
  • 動作:某實體主動執行某項動作。例如:製作、拍照、切割……
  • 遭受:某實體遭受了其他實體的某項動作。例如:被罵、被稱讚、被告……

雖然說以現代的角度來看,這種分類方法並不算很精確和嚴謹,但它告訴了我們,抽象化的概念如果也要跟實體物品一樣分類,一樣是有跡可尋。

不一定要像是博物學分出來的天文學、生物學那麼範圍龐大,將概念加以分類的時候,更常被用來建立小型思考框架。像是之前所介紹的「STAR法」,簡單列出四種概念「情景」、「目標」、「行動」、「結果」,在試圖進行精簡的口語表達之前,順著這四個分類來理清紛亂的思緒,效果可期。

raw-image


結語

分類,是我們人類認識世界最初始也最基礎的方式。

當我們誕生於世上之後,對於睜眼所見的一切事物,又是陌生、又滿是好奇。我們對它感興趣,想知道它是什麼,伸手過去、拿在手上、觀察它,思考它和其他東西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地方相同。

我們準備了好幾個容器,裡面分門別類裝滿了許多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我們把手上的這個東西,放在它屬於的容器裡,然後伸手抓取下一個讓我們感興趣的陌生事物。

知識,開始在人們伸手向前的這一瞬間。

raw-image


44會員
65內容數
以簡明的文字,探索心智、思考與知識的本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eorge 的其他內容
思考歷史,會讓人們從中獲得活著的勇氣。
運用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成就出「比自身更大的事物」。
以前在看書的時候,或是在聽別人討論深刻的議題,這四個字總是重覆地出現:「思考框架」。 好比說,我會聽到某人這麼說:「我想試著透過分析這位講者的話,來反推他的思考框架是什麼……」 我坦白承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思考框架」這四個字感到似懂非懂。 「……思考就思考,為什麼要有框子和架子……?」
這兩件事被稱之為「成長」,在這不太溫暖的世界裡,是最理想的生存策略。
多年前,我曾經以挑戰日文檢定N1 滿分為目標,花了許多時間寫考古題,實際考了數次,從沒有成功過。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後悔曾經浪費那麼多精神搞這種事……
思考歷史,會讓人們從中獲得活著的勇氣。
運用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成就出「比自身更大的事物」。
以前在看書的時候,或是在聽別人討論深刻的議題,這四個字總是重覆地出現:「思考框架」。 好比說,我會聽到某人這麼說:「我想試著透過分析這位講者的話,來反推他的思考框架是什麼……」 我坦白承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思考框架」這四個字感到似懂非懂。 「……思考就思考,為什麼要有框子和架子……?」
這兩件事被稱之為「成長」,在這不太溫暖的世界裡,是最理想的生存策略。
多年前,我曾經以挑戰日文檢定N1 滿分為目標,花了許多時間寫考古題,實際考了數次,從沒有成功過。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後悔曾經浪費那麼多精神搞這種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我們求知若渴, 然而實際上當我們找到了解方,卻只想要依樣畫葫蘆,將事情完成而已。複製成功的模式,我們頂多也跟你複製的那個成功人士一樣,做出一樣的東西、想出一樣的點子而已。 好奇心如果只用在複製這些模式,我們也無法突破瓶頸、 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好奇心轉變、昇華成為一個真實 、美好未來想像。
Thumbnail
據說去年HR最頭疼的除了招募之外,就是雇主品牌。也許聽過、知道雇主品牌,但卻不知道怎麼做、從哪裡著手。趁著過年連假的時間,整理了一下自己這兩年來的經驗與心得,近8000字經營雇主品牌的思維、策略以及具體計畫,一步一步引導你讓雇主品牌落地,希望能對想經營雇主品牌的朋友有所幫助!!
Thumbnail
當我們要煮好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菜刀切菜、鍋子炒菜、鍋鏟翻菜,透過這些工具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一道佳餚。 那在面對事情,有沒有一道基本的模組,或是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 「想要徹底理解世界,關鍵在於建立思維模型的框架。」《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認為,我們依據思維模型來推斷因果
Thumbnail
我兒子唸小學3年級的時候,學校發下一張問卷調查表,調查表上有學校的簡易平面圖,附有各個校門的位置,還有周邊的7個路口。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有甚麼反應? 我猜測──僅僅是我的猜測──大部分的家長在短暫評估過後,就會勾選出3個危險的路口。 為了這事,我被老婆罵了一頓。真是活該! 加油!
Thumbnail
從1960年開始,科學家們就不斷地嘗試做出可以回收的火箭。而他們當時所設下的限制是: 1. 火箭的回歸必須依靠空氣力學的升力 2. 減緩火箭的下降速度 只可惜,這條限制反而讓他們無法思考沒有機翼的解決辦法。一直到馬斯克建立思考框架時…
Thumbnail
造局者創造新的思考框架,他們不為世界的現況感到滿足,也不害怕去想像世界能進步到什麼地步
Thumbnail
思考框架,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所選擇應用的思考框架,決定了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如何採取行動?如果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選項,也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在閱讀完這本《造局者》後,我整理了三個心得與一張全息圖。
Thumbnail
其實本身對於工具書的印象真的是用恐懼來形容的,裡頭滿滿的硬知識與實作令我向後退三步,就是不夠有「人味」、「溫度」,但有時真的不得不去閱讀它們,因為他能帶給我們的,往往是成長中最「實體」的收穫。 因此,抱持著成長的心情翻開了他,才發現自己真的挖到寶了!先撇開內容的扎實程度,作者鄭伊廷擅長將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我們求知若渴, 然而實際上當我們找到了解方,卻只想要依樣畫葫蘆,將事情完成而已。複製成功的模式,我們頂多也跟你複製的那個成功人士一樣,做出一樣的東西、想出一樣的點子而已。 好奇心如果只用在複製這些模式,我們也無法突破瓶頸、 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好奇心轉變、昇華成為一個真實 、美好未來想像。
Thumbnail
據說去年HR最頭疼的除了招募之外,就是雇主品牌。也許聽過、知道雇主品牌,但卻不知道怎麼做、從哪裡著手。趁著過年連假的時間,整理了一下自己這兩年來的經驗與心得,近8000字經營雇主品牌的思維、策略以及具體計畫,一步一步引導你讓雇主品牌落地,希望能對想經營雇主品牌的朋友有所幫助!!
Thumbnail
當我們要煮好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菜刀切菜、鍋子炒菜、鍋鏟翻菜,透過這些工具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一道佳餚。 那在面對事情,有沒有一道基本的模組,或是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 「想要徹底理解世界,關鍵在於建立思維模型的框架。」《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認為,我們依據思維模型來推斷因果
Thumbnail
我兒子唸小學3年級的時候,學校發下一張問卷調查表,調查表上有學校的簡易平面圖,附有各個校門的位置,還有周邊的7個路口。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有甚麼反應? 我猜測──僅僅是我的猜測──大部分的家長在短暫評估過後,就會勾選出3個危險的路口。 為了這事,我被老婆罵了一頓。真是活該! 加油!
Thumbnail
從1960年開始,科學家們就不斷地嘗試做出可以回收的火箭。而他們當時所設下的限制是: 1. 火箭的回歸必須依靠空氣力學的升力 2. 減緩火箭的下降速度 只可惜,這條限制反而讓他們無法思考沒有機翼的解決辦法。一直到馬斯克建立思考框架時…
Thumbnail
造局者創造新的思考框架,他們不為世界的現況感到滿足,也不害怕去想像世界能進步到什麼地步
Thumbnail
思考框架,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所選擇應用的思考框架,決定了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如何採取行動?如果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選項,也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在閱讀完這本《造局者》後,我整理了三個心得與一張全息圖。
Thumbnail
其實本身對於工具書的印象真的是用恐懼來形容的,裡頭滿滿的硬知識與實作令我向後退三步,就是不夠有「人味」、「溫度」,但有時真的不得不去閱讀它們,因為他能帶給我們的,往往是成長中最「實體」的收穫。 因此,抱持著成長的心情翻開了他,才發現自己真的挖到寶了!先撇開內容的扎實程度,作者鄭伊廷擅長將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