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寫手的故事、珍愛人生與攻其不備 – 人生的際遇很微妙,要活得有尊嚴,有些時候需要靠自己,有些時候需要靠貴人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自由寫手的故事,Erin Gruwell(林與蒨譯)天下,2008,4

 

朋友介紹我看「自由寫手的故事」這本書,雖然記敘文體的筆觸讀起來非常流暢,但感受卻十分深刻。我覺得不論是還在教學方法上摸索的新手老師,或是毫無熱忱、行屍走肉般在課堂上不斷照本宣科,並把老師當作混飯吃或博取虛名的台階,或致力於人事鬥爭、結黨營私的「老師」,都應該讀這本書。縱使是很認真,為學生利益不斷努力以對抗老鳥壓力或體制顢頇的受創老師,也應該看一看。對前二者,至少是一個借鏡或是反省的機會;對後者,則會有一種德不孤必有鄰的喜悅。

 

這本書是關於一段真人真事的故事。一位菜鳥老師負責帶一班被社會否定,甚至被家庭放棄的高中生,時間是1994年代之後的美國加州。但書中的美國,以及這些高中生所過的生活,不是臺灣人一直在崇拜、歌頌的那一種美式生活;而是充斥種族問題、幫派暴力、校園霸凌的加州長堤。如果看過幾年前奧斯卡最佳影片「衝擊效應」(Crash)(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1346),應該就能對這種環境背影產生共鳴。

 

這些被環境影響,為了生存而出現「反社會」行為,不斷目睹親友被捕、背殺,整天在刀光劍影下嗜血的大孩子們,以逃避、排斥的心態在高中混日子時,遇到一位和其他教育者不一樣的老師。她沒有和其他老師一樣以白人的優勢地位與教師的權威高高在上,自以為懂得教育,卻發自內心排斥與不願意教育他們。相反的,她不按牌理出牌,突破傳統、為學生挑戰體制、爭取權利,在大家都等著看笑話的情況下,帶領這批不願唸書的學生,逐漸學習肯定自我的價值,懂得尊重生命與他人的尊嚴,並嘗試將自己的遭遇一點一點寫下來,最後集結成「自由寫手」(Freedom Writers)這本書。

 

這位老師叫Erin Gruwell。她的熱忱與投入,把150名社會邊緣人帶進了社會,有人上的UCLA,有人後來成為高中教師,大部分都成了他們家庭中第一個高中畢業或大學畢業的人。所以這本分享作者教學經驗的書的英文名稱叫“Teach with Your Heart” 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她也付出了代價,她的先生受不了她對工作的投入(包括身兼三職以設法提供班上活動所需的經費)而和她離婚;她的同事從等著看她笑話;當她一再做出讓媒體傳載的事蹟後,不斷在背後捅她,暗指他和高層有染…,導致她最後必須隨著學生一起「畢業」,轉任他職。

 

目前她成立了一個自由寫手基金會(www.freedomwritersfoundation.org),希望能分享教學方法,建立全球平台,並讓當年的freedom writers現身說法幫助迷失的年輕人找到自己的希望。他們的故事於2007年被拍成電影「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http://www.youtube.com/watch?v=JXOQqOKSR04),看完書之後和家人一起看這部電影;坦白說,還是書本比較好看。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兩部電影讓我產生連結,分別是「珍愛人生」(Precious)(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trailer.html?id=3356&pid=6111)與「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3364),這兩部在兩年和奧斯卡獎結緣的電影。

 

「當全世界都遺棄你,只有自己最珍貴…」這是「珍愛人生」呈現的觀點。這個杜撰的故事是關於一名被家人性侵、家暴與糟蹋,甚至兩度懷孕的16歲黑人少女,因為不願放棄自己,並因緣際會遇到一位用心的好老師的過程。「攻其不備」則是一個出於污泥卻不願染的無助黑人男孩,在一個白人家庭的溫情下,成就自我的真實故事。這兩個孩子和自由寫手的孩子們都是被社會、家庭、教育體系放棄的年輕人,但是他們分別因為遇到貴人,加上自己的上進或不放棄,而在原本應該黯淡無光的生命中出現了火炬。

 

「珍愛人生」這部電影得了不少獎,包括2009年日舞影展美國劇情片競賽評審團大獎、表演特別獎、觀眾票選獎,2009年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以及2010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獎等。後來才知道是從1996年的暢銷小說「push」拍攝而成的,中文則由大田出版社在2010年發行(http://www.titan3.com.tw/push/)。

 

這位體態臃腫的黑人女孩小珍生長在紐約哈林區,她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從三歲起便遭受父親性侵害,並因此生下兩個孩子。她的成長過程要面對的不僅是親生父親的性侵害的陰影,還要日以繼夜承受母親的言語與肢體家暴。母親恨她,因為父親開始性侵她之後便不再親近母親,因此母親將嫉妒、憤怒等複雜的情緒以近似病態的方法,不斷地以極端負面的語彙如賤人、蠢豬、婊子等羞辱與醜化她,甚至暴力相向以宣洩情緒。母親以各種理由逼她大量進食,以滿足潛意識中要讓女兒變胖、變醜而對父親喪失吸引力的想法。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小珍只能藉著懷念孩提時母親的溫柔,以及作白日夢過生活。在學校裡,她不但是個被同學嘲笑的怪胎,學習表現也一塌糊塗,到16歲還不會認字…。也許是不幸,也許是幸運,她因為第二次懷孕而被迫休學,並被轉到一個私人教育機構。在那裡,她和一群學習表現有問題的孩子同班。在一位有教學熱忱的女老師的引導下,小珍從識字到慢慢開始寫作,並和這群被是社會放棄的孩子們建立友誼。但她也在這個期間經歷了生產、再度被母親的嫉妒心傷害而抱著新生兒無家可歸等不足為外人道的生命歷程。就在她慢慢建立自信且成績逐漸接近進入高中的程度時,她得知自己被父親性侵時感染了愛滋病…。

 

她的人生不美好,特別是常年生活在父親的性侵與精神狀態有問題的母親的家暴陰影下。她得知自己得了愛滋病而情緒崩潰時,痛哭失聲說:「我再也交不到男朋友了!…我累了…沒人愛我,…愛對我毫無意義,愛毆打我、強暴我、叫我禽獸,使我覺得一無是處,使我作噁…。」

 

小珍的個性雖然不討好、外型雖然不迷人,但終究是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當我看到她說「我累了」時,真的很難過。這些人格不成熟的父母要利用自己在家中的優勢地位刻意毀掉一個孩子,真的一點都不困難;孩子卻必須在這樣的陰影中艱苦地承受踐踏、學會生存。或許這也是這本小說/電影成功的地方,在揭露了這樣一個陰暗的角落與悲慘的際遇後,沒有太多攻擊或報復,而是讓這個17歲且一無所有的女孩,帶著兩個孩子,以堅強的態度,繼續自己的人生,並闡釋只要肯珍惜人生,就會有希望。

 

同質性頗高的電影「攻其不備」也造就了一位奧斯卡女主角珊卓布拉克。出生於充斥犯罪的黑人區的大麥克像螻蟻一般不知所措地過著無家可歸的日子。他母親吸毒,長期不在家,他不知父親是誰,有許多同母異父的兄弟,卻不知他們人在何處。一個人孤伶伶地生活著,雖然每天上學,卻不會讀書寫字。一切機緣發生在卓布拉克一家人在寒冷的夜晚發現穿著單薄衣服在街上遊蕩的他,便以無法想像也難以做到的愛心伸出援手,將他接納成家中的一員。一個上流的白人家庭,再黑白分明的種族關係下,要讓一個高大強壯,甚至可能帶著惡臭的黑人青年坐上他們的轎車,並在同一個屋簷下過夜,需要的不只是愛心,更需要勇氣與包容力。這些無私的舉動,讓這個曾經徬徨無助的社會底層少年,在「家人」的溫情下為自己的人生在橄欖球壇打出一片天。相較於「珍愛人生」,看這部電影時比較沒有壓力,特別是珊卓布拉克一家人以一種近似天真且不求回報的方式幫助這個種族、膚色、信仰、階級完全不同的孤單男孩,使人發自內心感受到家庭的溫馨與愛的力量。(這部電影是有點久前看,已經忘了其中的一些細節…。)

 

回到「自由寫手的故事」,一群在槍口下討生活的孩子們,因為菜鳥老師的不守成規、借題發揮而逐漸放下心防,並逐漸和老師與原本關係緊張、對立的同學們建立友誼。Erin Gruwell先藉由「麥田捕手」讓學生瞭解白人少年也能和他們一樣的困境,再由納粹等種族屠殺的書籍讓學生對書中人物產生共鳴。Erin Gruwell讓學生看的書中有一本是一名在塞拉耶佛內戰生還的15歲女孩的日記:「莎拉塔的日記:塞拉耶佛烽火錄」。一名他的學生看完之後寫了封信給莎拉塔這個年齡和他相當的女孩,信中開頭寫著:「親愛的莎拉塔:他們說美國是『自由的國土和勇士的家鄉』,但是,在一塊人民會被屠殺的土地上有什麼自由可言?奇怪的是…我的國家並沒有在打戰啊!還是,其實有的!」(這個男孩正先後經歷表哥和朋友的死亡)「直到這場沒有正式宣戰的戰爭結束以前,我都不是自由人…」錄下這段,只是想說明這些孩子生存的環境…。

 

其實,Erin Gruwell的努力一直是孤軍奮鬥的。她第一次要向學校借「麥田捕手」給學生時,被狠狠地澆了一頭冷水。學校雖然有書,但負責的主任拒絕讓她的學生用那些書。這位教育主管的理由是:「你的學生太笨了,不懂的欣賞」,另一位老師的反應則是:「(不給她們讀)有什麼關係?反正他們也不會懂得。」這個經驗讓她決定不再依賴學校的資源,一切靠自己張羅。其實,在學界這段日子,看到多了卡著教育資源的大學教授展現出足以匹敵「官場現行記」的醜態與「教育理念」。如果教育只淪為一種追求卓越的口號,老師對教學沒有理念、沒有熱忱,只會追隨政治正確的「教育」方針,真的非學生與社會之福。

 

Erin Gruwell自掏腰包幫這些經濟情況不好的學生們買書、排除萬難帶著人見人怕的學生們到寬容博物館(納粹屠殺)、到電影院看辛德勒名單;她邀請納粹與種族屠殺生還者們(從外國飛到美國來)、辛德勒名單作者、導演史蒂芬史匹伯等和學生座談,以讓他們體會與體驗生命的可貴與殺戮的殘酷;她帶領學生們走到他們不曾接觸過的環境(大學校園、紐約市,甚至歐洲)去感受不同的生活,並擴展學生的視野…。她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透過這些故事,她更瞭解他的每一個孩子面臨的困境,與幫助他們的途徑,也讓社會瞭解與接納他們…。

 

Erin Gruwell對於她的主管的成見,有一段評論,可以和「珍愛人生」呼應:「要是一個小孩一次又一次聽到別人說他『愚蠢』、『笨』或『只是無足輕重的人』會怎麼樣呢?要是她們因為太常聽到這些話所以開始相信別人說的都是對的呢?不幸的是,我有許多學生都聽過這樣的話,並表現出那些符合那些話的言行舉止。結果呈現一個可怕、自我實現的預言。」

 

還是回到主題,這本書和這兩部電影給我的感動是:人生的際遇很微妙,要活得有尊嚴,有些時候需要靠自己,有些時候需要靠貴人;相對的,人會被毀掉,有些時候要怪自己,有些時候是因為別人。儘管如此,我還是願意用正面的態度相信雖然人性總有私欲與幽暗處,但不論多卑微、多黑暗的角落,只肯用心,都有機會引出人性的光輝。Erin Gruwell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例子。

 

1會員
15內容數
聚散,都有故事;聚散之間,有人受傷失落,有人用謊言自我保護,有人努力弭補錯誤,有人向內心探索自我,有人用心尋求療癒......。這些分手故事中的人,沒有一個是完人或是壞人,大家都一樣普通,一樣在過日常生活,都有私心也難免會犯錯,但也都有著仁慈善良的一面;只是在愛恨離合之間,展現了人心的不同面向,形成了一幅一幅的浮世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使用了提詞自由寫作4個月,激發了我無窮創意的3大收穫】提詞自由寫作(Prompted Freewriting) 是一種創新的寫作方法,以模板和提示來引導我們展開想像,激發寫作創意! 嘗試提詞自由寫作4個月後,我獲得了以下3大收穫: 收穫1 - 快速點燃內心的想像力:透過自己寫過的筆記、發表的文章,以及欣賞他人的佳作,作為寫作的提示,讓我在寫作過程中不斷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4-16
手機平板都能用!鄭宜農書寫萬字、推出手寫字體|可自由商用,六折優惠最後搶購「作家手寫字體」抱著對文字的熱忱,除了分享我們喜歡的文本、設計、電影,也將作家的手寫字化作每個人都能使用的數位字體,希望能為你找到一份專屬風格的字體,因為──總有一款字體能代表你。因為有大家的溫暖支持,作家手寫字體終於推出了第四個寶貝──宜農手寫體。
Thumbnail
avatar
作家手寫字體
2022-11-14
自由寫作5:結語自由寫作是,自由的、輕鬆的,動筆後盡量不要停,即使卡住,也把卡住時的感覺,或思考為什麼卡住的想法寫出來,甚至想著怎麼「脫困」的歷程,也可以化為寫作內容。 因此在內容的邏輯性必然較為鬆散,也因為要擺脫讀者的設定(自我審查),放下價值的枷鎖(可不可以寫?),所以不可避免的可能「不成體統」。
avatar
lanro
2022-04-15
自由寫作4:動手寫吧!自由寫作有個基本理念: 放下任何負擔,不在乎好壞,不用管給誰看,寫就對了,寫多了自然有令人眼睛一亮的點子。 維基百科把「自由寫作」定義和操作規則說得清楚: 自由寫作規則: 設定時間,寫1、10或20分鐘,然後停止。 如果你在寫時覺得無聊或不舒服,問自己是什麼在干擾你,然後寫下來。 就停課了!殘念~
avatar
lanro
2022-04-15
自由寫作3:從「獨處」談起曾派下一篇作文「心情隨筆」,是配合課文的延伸寫作,強調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 有個孩子(樂樂)的內容充滿了「人生智慧」與主流價值的「正向思考」,文句和內容明顯不是六年級孩子的想法。最後要求他再重,從自己出發,寫真正「獨處」的經驗和感覺。他很排斥,拖了兩天依然難產。 「有啊!我常常被留在家裡啊!」
avatar
lanro
2022-04-14
自由寫作1:緣起一、緣起 接觸「自由寫作⸥是從《街頭日記》開始。 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老師帶領150個學生,透過讀寫引導學生深入發現、思考所見、所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處境(幫派、暴力威脅、沒有尊嚴),從閱讀中得到激勵,透過自由寫作(日記)毫無壓抑下坦然地分享,也從中得到成長。
avatar
lanro
2022-04-11
自由寫作:緣分這學期帶了幾個班,從進門的時刻就能感覺差異。以前我會盡量讓所有班級都調整到相同的狀態,包括課程進度、內容、甚至連笑話都一模一樣。但學生們的反應不可能相同,又或者說,就算只隔一年,現在也不能用相同的方法。
Thumbnail
avatar
Angus Yen
2022-03-22
睡前自由寫作(2)時間:2021年8月31日 主題:一次最疲憊的經驗
Thumbnail
avatar
Angus Yen
2021-09-02
睡前自由寫作(1)時間:2021年7月2日 主題:一個你今晚想要夢見的人
Thumbnail
avatar
Angus Yen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