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20240302:
《被人討厭的勇氣》,一本暢銷書,我還沒讀,因為暢銷書總是不乏人討論,不讀的話還能保有留一隻耳朵來聽的好奇心,聽多了以後,除了知道書中的精髓,還能知道身邊人類的難以直言的秘密。
讓我插入講一段故事。
上一年辦公室來了一位臨時被請來幫忙的高材生小姐,說「高材生」只是簡明扼要的說明她的特別之處,真有所指,但解釋起來得透露許多事實細節,所以這裡沒有,之後也沒有諷刺她的意味,因為可能聽完故事以後你可能會想歪,所以我先打一下預防針。
之所以會有這位高小姐,是因為做這個業務的辦公室成員一直流動率很高,好奇為何高嗎?你可以邊讀邊猜想,如果我後面還有精力的話再補充。
這位高小姐帶來一本書,對,就是開頭提到的那本《被討厭的勇氣》。她把這本書故意擺出來,「擺得好」我贊同,因為我判斷無法忍受「被討厭」可能就是這個位置的人做不久的原因。
對了,我那時其實也剛來這個辦公室半年。因為離婚以後,我需要一份養家糊口,又不會很常加班的工作。所以說起來我得感謝因為「被討厭」而帶來的流動率,才讓我有機會一試。
我有個優點,聽之前的同事說是「鈍感」,好像不太會察言觀色,所以會有話直說。其實不是,我是懶,不是感受不到,是感受到了懶得去想要怎麼處理,所以就當作沒感受到一樣去應對,簡單。反正人的情緒一千八百六十多種還不止,而且瞬息萬變,我早就自認沒那個功力去接。可能因為這個優點,半年也感動天地了。
我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太會背後討厭別人,也無法背後說人壞話,而且更不喜歡聽背後講的壞話,所以很難進入某些圈圈,不過觀察到後來,我給這種進入某圈的方法,取了一個名字「狗門」,我也就釋懷了,「我堂堂一個人,為什麼要從狗門進入呢?」,某些圈圈,不進也罷,圖個耳根清淨。
我曾有個經典對話:
某天,有一位研究所同學,面作難色的跟我說
「某某,有一件事不知道該不該跟妳講…」
「那就不要講啦!」
我開心秒回覆,想說這有什麼好作難的,但我看對方似乎其實是想要講的,但得到我的果斷回絕後很錯愕。我覺得有責任再解釋一下,便說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妳不確定該不該講,那就屬於不該講,所以不講對我比較好。」
…後來我發現其實她很喜歡在人背後講東講西,便很讚嘆自己難得先知先覺一次,省去不少麻煩。
回到新來的高小姐身上,過了大概一個月,這位高小姐便開始對我有些陰陽怪氣,後來又擴大到和一群人在我背後講東講西,據說講到聽的人都已經聽不下去了。
後來高小姐按原本預訂的時間離開了,雖然表示可以再回來支援某些工作賺點外快,但…被拒絕了。因為,對我不友善到請她來幫忙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畢竟我也算是碩果僅存的新人。
這件事,我有一個領悟,人不僅需要被討厭的勇氣,也需要好好討厭別人的勇氣。她拿錯書了。
她在另一個她的專業與正職所在的職場環境被討厭的時候,試圖學會《被討厭的勇氣》,但人得先擁有:
1.討厭別人的勇氣
2.接納自己討厭別人的勇氣;
然後擁有:
1.討厭自己的勇氣
2.接納被自己討厭的勇氣;
最會才能擁有:
1.被別人討厭的勇氣(知道自己被討厭了)
2.接納自己雖然有權利,但或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為何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所以你看,我並不是鈍感,但我也不確定我自己多有感,但我能分析到這麼多,你應該可以猜到我的「被討厭勇氣值」到哪裡。
我從「被她討厭」的經驗,解開了一個難言的秘密,就是人們會心虛掩蓋自己對別人以及自己的「討厭」,因為這種「討厭」很難用建設性的方式表達出來。
她需要的不是被討厭的勇氣,而是討厭別人的勇氣,因為無法坦然的面對自己討厭的人事物,才會用一種扭曲的形式表達。
也可以說,她需要接受她其實蠻討厭自己的,如果繼續靠虛張聲勢,就算有男友的關愛(為了安慰她受傷的心靈,送花到辦公室),朋友的小圈子來取暖的話,是否可以讓她不那麼討厭自己呢?
我覺得是不行。
我得出這個答案的理論在上面,你感興趣的話也來解解看。
相關題外話:
我覺得我的小孩能大聲說出「我討厭媽媽!」是件蠻好的事。至少他們有正面表達討厭別人的勇氣,而且這個別人還是他們的「重要他人」。
我希望他們可以進入下一步,就是接納「討厭自己或別人」是一件必不可少,合情合理的事情。當有一天我發現他們可以不用吼叫的,而是溫和堅定的語氣來說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到了下一階段。
每個階段不會斷層拼接,生物都是漸融或螺旋式有機進展的,不是嗎?
接下來要接納「別人對自己的討厭」也沒那麼難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