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之光:台灣教育體制下的挑戰與反思

失敗之光:台灣教育體制下的挑戰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與此同時,第二題的直截了當更是令人注目,題目簡短而精準——「戲散了」。這簡潔的字眼,似乎暗示著某種轉變或失敗,引起我對學生在這場考試中所面臨的種種情境的好奇心。因此,今天想要用這兩個題目的綜合版,來論述我的想法。


raw-image


raw-image

近日,我探討台灣教育體制中的種種問題,尤其在高中國文科的三模寫作,引起了我對台灣教育現狀的深刻反思。這次的思考源於一位網友的言論,他形容人生如同一場程序遊戲,而臺灣的孩子被迫選擇了扣分機制。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害怕按下執行鍵的文化中,因為一旦失敗,就可能喪失那個所謂的「滿分人生」。

這正是台灣學生在教育系統中的心聲。他們在考場中焦慮地等待教授給予他們所追求的滿分答案,然而,這場戲結束後,卻無人在乎他們真正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害怕失敗的處境。這引起我對台灣教育體制的更深層次反思,綜觀整個教育體系,似乎存在著對成功的過分追求,以及對失敗的畏懼。

教育體制下的學子心聲

在教育體制的洗禮下,學生在人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種種壓力。一位網友深刻地表達了這份心聲,他們拿到教授認可的滿分答案,卻仍然感到惴惴不安,因為在這場考試中,成功只是表面的勝利,而內心卻充滿了對失敗的畏懼。網路上充斥著各種範文教學與題目預測,然而,這場戲散了,卻依然沒有人在乎。台灣的學生似乎成了世界上最害怕失敗的一群人。

教育體制下,學校與補習班教導的是如何面對題目、如何應對考試,以及如何面對未來的教授面試。然而,卻從未教導我們如何面對自己。他們教我們成功的方法,卻從未提及如何坦然地面對失敗。

教育的真諦:不只是知識的傳授

儘管前幾週高中國文課綱的爭議不斷,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枝的一段發言引起了我對教育本質的思考。她提到,在號稱多元的課綱目標中,國文課似乎失去了最核心的意義。這個核心意義不僅僅是從傳統文化的精緻學習中建立文化生命的主題,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然而,現今的課綱似乎更偏向打造全才,卻也使我們永遠迷失了自我。

這點讓我聯想到我們現代教育體制的問題。雖然學校和補習班努力教導各種知識,包括雙語教育、報告寫作、程式設計等等,卻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現在的學校教導我們如何面對題目,如何應對考試,如何應對未來的教授面試,卻沒有教導我們如何面對自己。

教育的全方位視野

教育應該是一個全方位的體系,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應該是培養學生面對各種挑戰的能力。在這個多元且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我們需要的是靈活應變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機械地應對標準化的測驗。

或許,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追求一張優異的成績單,而是培養學生在面對人生各種低谷、家庭變故、感情波折時能夠坦然應對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包含對於迷茫、焦慮、挫折、無助、矛盾和掙扎的理解和處理。

教育體制的改革與未來展望

在思考教育的當下,我們也應該展望未來。118課綱的討論已經開啟,下一代的課綱將以何種核心價值為主軸呢?我們是否能夠打破現行的教育框架,重新思考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以及學生係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並非是一場排斥傳統的呼籲,而是一個提醒,我們不能只看到學生的知識成績,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讓他們發揮天賦,培養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

結語

在面對台灣教育體制的失敗與挑戰時,我們應該勇敢地提出反思,而非固守舊有的框架。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輸送帶,更是培養未來世代應對挑戰的據點。讓我們共同努力,打破僵化的教育觀念,迎接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創造性的教育未來。

avatar-img
袋鼠Kangaroo's Blog
35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袋鼠Kangaroo's Blog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最近,北一女區桂芝老師批判108課綱是一個無恥的課綱,起因於高中15篇核心古文中,沒有《廉恥》這一篇課文。而其中她也說到拿掉《荀子 勸學 》無法讓學生思考學習的意義……等等等。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最近,北一女區桂芝老師批判108課綱是一個無恥的課綱,起因於高中15篇核心古文中,沒有《廉恥》這一篇課文。而其中她也說到拿掉《荀子 勸學 》無法讓學生思考學習的意義……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