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題盡在不言中
那天有同學問到:成績爛的人生還有救嗎?
說實在,如果這文章不是發布在校板,大眾肯定都心知肚明知道:你的人生不會只有這樣;後來我在底下留言一句思考後,最籠統但也最簡略的話:成績不是一切呀。
果然就收到「你要有很多功績,不然只能看成績」這種回覆,打從心裡不意外。
為什麼一句爭辯也沒有,是因為已經看清楚:我的思考從「不以滿足別人」為出發;談找工作,作品、成績這種東西就是等號,只是撇除了用成績單找的工作類型,改成用作品找工作,有差很多嗎,而且我不想花自己的時間解釋這些。
他是真傻,害他還不簡單:就跟你爭,爭到你這種信念堅定不移就好。
...
二個年代之間對很多人來說必然存在落差,變的更好,或變的更糟了。
以前上課也被問過這題:回到任一個歲數,你想和過去的他說些什麼。
現在已經回想不起來了,當然也有可能是被我刻意遺忘,這個命題似乎是在問:如果現在的你有能力不讓過去的自己後悔過什麼,你想怎麼樣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也很不免俗的,現在的自己肯定是由過去堆疊而來。
倒可以說:看看那些成長過程幾乎不犯錯的大人,現在是如何鑄下大錯。
聽到比較多的案例分享,都比較集中「人際關係」的和緩上,不論是遇到什麼樣糟糕的家庭、受排擠的學生生活,多數人都希望告訴過去的自己:未來的你再看這些都會是小事,長大後什麼都不是問題的。
不那麼同意呢,那個階段就是會存在那樣的大事,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你。
我的話,會選擇「什麼都不說」
可能比較命定論,每個階段必然要發生的事情,回過頭才解釋的出意義。
就是說為什麼社會上很多巨嬰,因為他們發生與我同款問題的時間,相比起我是晚好幾十年,就像在看自己雙親,完全打從心裡知道我處理人際問題手腕不可能比他們弱 ... 你可以試試被連續霸凌 20 多年,強迫認清很多人的滋味。
這是一種說法:那個年紀的自己腦回波也沒有到,說了也是白說。
會有對過去自己對話的衝動會不會是因為,許多人即使嘴巴上不相信努力可以帶來改變,又無法否認曾經努力帶來過的收效,或者學習觀察別人的經驗,如果早點認清些什麼,現在的自己就不至於如此;但我唯一沒變的,就是相信自己。
若真有非說不可的話,那我只會說:你啊,做的很好。
...
讀者可以如何 follow 到各種最新作品呢,記得先登入 Google,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