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童年(八)我和兒子同班學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紐西蘭的小學很重視課業以外的學習和興趣培養,課外活動項目很多,其中包含了表演藝術和樂器的演奏。一般華人小孩多數選擇樂器,很少去學橄欖球,像洋人家長那樣,希望小孩有朝一日效力國家隊“ALL BLACK“。

我們也從善如流,讓小孩學習容易攜帶的小提琴。為了讓他在學校樂團有好表現,並強化他的學習興趣,就在暑假期間報名了社區的小提琴學習班,每個週末上課一次。

我自己高中時期參加過軍樂隊,吹的是豎笛,俗稱黑管,對學習樂器有不小的興趣。但兒子才八歲,實在沒把握他是不是真的喜歡這種樂器。我乾脆把自己也搭進去,參加同一個班。

開課第一天我就有些尷尬了。首先,全班只有我一個是近中年的成人學生,其他的學生最大的不超過十歲。最讓我難為情的是,老師是一位有小提琴教學證書的高中金髮女孩,我猜我的年紀應該是她的兩倍大。於是,這“好學的老學生”就成了那社區週末音樂班最有趣的風景了。

在停車場,別的家長寒暄問道;你也送小孩來上課哦!我回答說,我也來學的呀!只是他們臉上的表情似乎有些怪異,可能覺得我是在開玩笑。頓了零點幾秒,然後;才擠出幾句恭維的話,真的有些難為情。不過,在孩子面前,我仍然表現得超熱愛這樂器的樣子。

學習的過程一一展開,從提琴的基礎常識,G, A, D,E四條琴弦和琴弓的認識,如何調音,到如何持弓和拉弓的技巧。為了確定姿勢正確,老師會從背後手臂環繞;親自按弦,拉弓指導。這有多麼尷尬,就不必多描述了。

總之,學習的經驗是愉快的,和兒子同班上課,回家又可以把他拉在一起;複習當天學到的技巧,這樣一次督促兩個同學一起做功課,氣氛和效果真的不同凡響。

很快的兩個月暑期課程快到了終點,最後一個週末課程會有一個成果發表,就是所有才藝項目都得上台演奏兩首曲目。小老師上課時說,好好練習,下個周末我們演奏給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們聽,要努力哦!

從聽到期末演奏的事開始,心裡不斷的起伏,我知道;我的心理是有些複雜。休息時間,她特別跟我說,她也會上台,我們兩個分別站在一排孩子的兩側,她會盡量用自己的琴聲調控整體的聲量。她一邊說,我已經很快發展出了我的對策。我心裏決定,我不能出現,最好是缺席。但須要一個理由。苦思了一下,有了。

我說:“哎呀!這麼巧,我剛好要去參加已經申請的當地大學企管研究所面試。可惜,沒法參加,真的糟糕透了。”。

當然,這是不折不扣的彌天大謊。我心裏不想去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如果不凸槌,拉得超棒。台下的父母可能不屑看到我這“高手”,心想;這算什麼成果發表!反之,如果我怯場;因而放炮,害了孩子們的辛苦成果,這笑柄怕會在社區裡廣為流傳,那要如何是好啊!

這個“懦夫”的舉止,對兒子來說,是一輩子不能說的最高秘密。我做了,也是有點遺憾。不過,重點是,我成功的把孩子押上了提琴的學習列車。這一段也成了心裡甜蜜的親子回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29會員
234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0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發展,其影響的深遠,是難以想像的。 還記得自己在鄉村小學一、二年級時,曾有一次因為剛換新制服帽子的帽徽,竟然被同學誤會是偷來的。而我竟沒有辯白,還被那昏庸的代課老師指責。那是一個創傷性的記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真相是這樣。當年那所小學男生的帽子很像日本小學生的黑色小
Thumbnail
2024/09/10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發展,其影響的深遠,是難以想像的。 還記得自己在鄉村小學一、二年級時,曾有一次因為剛換新制服帽子的帽徽,竟然被同學誤會是偷來的。而我竟沒有辯白,還被那昏庸的代課老師指責。那是一個創傷性的記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真相是這樣。當年那所小學男生的帽子很像日本小學生的黑色小
Thumbnail
2024/09/06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
Thumbnail
2024/09/06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
Thumbnail
2024/08/31
學校假期結束前,家人在台灣的悠哉日子也該告一段落。由於旅途上,兩個孩子都須要照顧,岳父岳母也是愛女心切,就一起飛來紐西蘭。 一趟十幾個小時,對孩子,對老人家都不輕鬆,就留他們住下來一段時間,遠離一下台北的塵囂也好。 兩老都才六十開外,狀況也不錯,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轉轉,體驗一下完全不一
Thumbnail
2024/08/31
學校假期結束前,家人在台灣的悠哉日子也該告一段落。由於旅途上,兩個孩子都須要照顧,岳父岳母也是愛女心切,就一起飛來紐西蘭。 一趟十幾個小時,對孩子,對老人家都不輕鬆,就留他們住下來一段時間,遠離一下台北的塵囂也好。 兩老都才六十開外,狀況也不錯,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轉轉,體驗一下完全不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紐西蘭的小學很重視課業以外的學習和興趣培養,課外活動項目很多,其中包含了表演藝術和樂器的演奏。一般華人小孩多數選擇樂器,很少去學橄欖球,像洋人家長那樣,希望小孩有朝一日效力國家隊“ALL BLACK“。 我們也從善如流,讓小孩學習容易攜帶的小提琴。為了讓他在學校樂團有好表現,並強化他的學習興趣,就
Thumbnail
紐西蘭的小學很重視課業以外的學習和興趣培養,課外活動項目很多,其中包含了表演藝術和樂器的演奏。一般華人小孩多數選擇樂器,很少去學橄欖球,像洋人家長那樣,希望小孩有朝一日效力國家隊“ALL BLACK“。 我們也從善如流,讓小孩學習容易攜帶的小提琴。為了讓他在學校樂團有好表現,並強化他的學習興趣,就
Thumbnail
孩子的打擊課將告一段落,這次課後課特別有感。 他的課後課都是自己提出要求,因為媽咪我學了十多年的鋼琴長笛,活至三十多歲覺得好像也可有可無(但真心感謝父母),所以除了游泳這種保命技能外,額外的才藝課我沒特別覺得該上,這年紀到公園跑跳挖沙、流汗運動,我覺得就滿足夠了,但我就是生到一個三宮求知慾爆棚又好
Thumbnail
孩子的打擊課將告一段落,這次課後課特別有感。 他的課後課都是自己提出要求,因為媽咪我學了十多年的鋼琴長笛,活至三十多歲覺得好像也可有可無(但真心感謝父母),所以除了游泳這種保命技能外,額外的才藝課我沒特別覺得該上,這年紀到公園跑跳挖沙、流汗運動,我覺得就滿足夠了,但我就是生到一個三宮求知慾爆棚又好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講到了大學時參與、學習了中國的雅樂器,並體驗了這輩子不可能再碰觸的中國雅樂表演。 這一篇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這次的故事,就是講述本人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時,因緣際會下加入了鄰近大學的弦樂社,我其實也忘記當初是如何一個人就莫名熱血跑去加入的。(這次就不用第三人稱視角寫了,有點累) 我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講到了大學時參與、學習了中國的雅樂器,並體驗了這輩子不可能再碰觸的中國雅樂表演。 這一篇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這次的故事,就是講述本人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時,因緣際會下加入了鄰近大學的弦樂社,我其實也忘記當初是如何一個人就莫名熱血跑去加入的。(這次就不用第三人稱視角寫了,有點累) 我
Thumbnail
學習樂器,尤其是古典樂器,是我經歷過的,對小孩來說,甚至是對父母來說,最難學的一門才藝了。 有一個國外的最難學的樂器排行榜,我家小Q不巧就學到排行第一的樂器——小提琴。 媽媽以前一直是佛系媽媽。覺得孩子快樂就好。而且對於快樂的認知是很膚淺的。比如說,沒有什麼挫折的經受折磨的,單純就能享受的。看看花看
Thumbnail
學習樂器,尤其是古典樂器,是我經歷過的,對小孩來說,甚至是對父母來說,最難學的一門才藝了。 有一個國外的最難學的樂器排行榜,我家小Q不巧就學到排行第一的樂器——小提琴。 媽媽以前一直是佛系媽媽。覺得孩子快樂就好。而且對於快樂的認知是很膚淺的。比如說,沒有什麼挫折的經受折磨的,單純就能享受的。看看花看
Thumbnail
難得遇上良師,突飛猛進的不止是技能更是學習態度。從前見到渾身無力感的孩子在拉扯着學習都覺得浪費,除了浪費師生時間更浪費學習能力。明明孩子們都被學業功課技能人等等壓得透不過氣,老師家長們還「一人一乜乜」地往其肩上堆石頭,不就是件做孽事嗎?好好珍惜保護小孩子們的自學/學習能力吧,別把人生原本會點滴流失的
Thumbnail
難得遇上良師,突飛猛進的不止是技能更是學習態度。從前見到渾身無力感的孩子在拉扯着學習都覺得浪費,除了浪費師生時間更浪費學習能力。明明孩子們都被學業功課技能人等等壓得透不過氣,老師家長們還「一人一乜乜」地往其肩上堆石頭,不就是件做孽事嗎?好好珍惜保護小孩子們的自學/學習能力吧,別把人生原本會點滴流失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