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成效低落,真的不是他的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imcwc/posts/2175206649255774/
命理師詹惟中的女兒有段時間拒絕讀書、排斥上學,讓他十分頭痛,因屢勸不聽,一氣之下他對女兒吼道:「妳不讀書滾出去算了!」一句氣話讓女兒和他冷戰了半年。
直到有一天,詹惟中幫一位客人算命時,聽說客人的小孩因為受不了被父母逼著讀書而輕生,才如當頭棒喝打醒了他,讓他從此轉念。
他開始覺得女兒的健康和快樂最是要緊,讀不讀書根本就不重要,三不五時就對女兒嚷:「不要讀書了,我們出去玩啦!」後來父女倆的關係才終於破冰。
從此在輕鬆玩樂的氛圍下學習,這種大腦喜歡的學習模式使得她成績逐漸進步,吉他也彈得愈來愈好,甚至通過日文N1檢測,順利考上了大學。
出處:https://sa123.cc/1vs34lq6acpnzbb16x9e.html

沒有不會讀書的孩子,只有因心理受傷不想讀書的孩子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詹家女兒的幸運。小蓉從小就成績優異,是師長同學誇讚不已的資優生,但其實對她來說,讀書是一件無聊又折磨人的事。然而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她強迫自己一定要拿第一,每天逼自己啃著厭惡不已的教科書。
國二時她因課業遇到了瓶頸,成績一落千丈,讓爸媽難以接受,對她失望不已。最後為了過關,小蓉開始偽照成績單。
為了不讓謊言被拆穿,她用盡方法不讓爸媽和班導師接觸,直到有一天,爸爸私下拜會了班導師,才得知了真相。無法面對家人的小蓉,最後留下遺書離家出走。所幸後來被家人找回,也開始了漫長的心理諮商。
雖然真相大白後,小蓉再也不用說謊,但每次考試前,她依然緊張到徹夜難眠,心跳快到無法負荷,明顯罹患了學習恐懼症。
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魏靈漢(Daniel T. Willingham)曾表示,人類的大腦天生就不是設計成喜歡上學讀書的構造,不易學得定型化的知識,而喜歡透過感覺探索的創意活動;坐在教室要學生抄寫默背何為植物,遠不如帶孩子走進森林,直接觸摸觀察植物的學習效果好。
但是看看現在小學生一天的學習行程,每天拖著行李箱書包七點到校,坐在學校聽課抄寫,下課後進安親班寫功課、試卷,晚上八點回到家,爸媽可能還要考校孩子一天所學……孩子一天有多少時間花在讀書上?那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更有父母只曉得花錢把孩子送進知名補習班,認為有名師盯著孩子,不斷延長孩子的讀書時間,就能讓孩子讀出好成績。這種違反人類本性的學習方式,如何能引起孩子的興趣與共嗚呢?
不僅父母如此,整個社會和教育制度都在用暴力方式逼迫孩子讀書,彷彿孩子只要在學習競爭中落於人後,便從此萬劫不復,讓孩子長期忍受「讀書傷害」,導致他們學習欲日漸下滑,對讀書和學習愈來愈排斥,最後被貼上「不會讀書的孩子」的標籤,過著被師長訓斥、同學嘲笑的日子,最後連孩子也放棄了自己。
孩子會不會讀書不該由「成績好不好」來認定,成績好壞是用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做為教學和學習的調整依據,不能成為論斷孩子能力的工具。
更何況大部分的孩子用的都不是大腦喜歡的學習模式,讀書時間再長也是枉然,只會使孩子更受傷而已。那麼,究竟要如何讓孩子免於「讀書傷害」呢?
出處:https://www.yesonlineeng.com/learning-together/

唯有父母先改變,才能挽救讀書傷害

讀書本是提供孩子生存方法的管道,使孩子能領悟新知、增長智慧,卻因為錯誤的讀書觀念,剝奪了孩子本應享有的讀書樂趣,帶給孩子無盡的痛苦和傷害。
那麼,要如何停止孩子受到「讀書傷害」呢?只要父母能到以下幾點,就能減少孩子的「讀書傷害」──
1.消除孩子的不安與焦慮:很多孩子對學校、老師、作業、考試、分數、名次都有恐懼症,有些孩子甚至聽到跟讀書有關的事,就會有頭痛、暈眩、嘔吐等生理症狀,甚至有孩子在期末考當天肚子痛到在地上打滾。
父母要做的不帶孩子看醫生、吃藥打針,而是要找出孩子感到焦慮不安的原因,透過適當的交談與引導,緩解孩子的不安。例如一句溫柔的「沒關係」,或抱一抱孩子輕聲撫慰他都可以,因為「父母的愛」永遠都是消除孩子焦慮的良藥。
2.避免孩子陷入負面思考:憂鬱症的罹患年齡正在逐年下降中,孩子心理若有問題,不僅讀不好書,也無法領悟其他事物的樂趣,而這一點遠比課業成績重要得多。父母要時時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發現孩子經常陷入負面思考時,要適時開導他,若力有未逮,也要懂得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
3.丟掉「完美主義」的要求:許多父母都對「第一名」有莫名的執著,要求孩子讀書要盡善盡美、容不下一絲錯誤,這往往是孩子焦慮與恐懼的來源。其實讓孩子有「失敗經驗」,可以培養他承受挫折的能力,並不是壞事,所以才會有人說「快樂就在那條不完美的路上」。
4.支持孩子的自我決定欲:很多孩子之所以討厭讀書,是因為被大人或教育制度剝奪了自我決定欲。父母不能強迫或任意增加孩子的課業量,而是要讓孩子吸收自己需要的內容,才能維持他們對讀書的興趣。
5.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現代的小孩很容易沉迷於電視、網路、手機,其成癮比例甚至高於成人。
孩子盯著螢幕看似專注力很高,但其實專注在螢幕上的大腦,和讀書學習時的大腦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反應型,一是焦點型,若兩者發展不均衡,不僅會降低孩子的專注力,還可能引發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發展認知,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疏導孩子的壓力、提供孩子良好的飲食和營養、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孩子才可能讀出好成績。
出處:https://read01.com/ePPkxRQ.html#.YsGyQ3ZBzIU

輕鬆學習無煩惱,事半功倍成效佳

承恩是一位國三生,馬上就要基測了,承恩的爸媽比他還緊張,一天到晚碎唸逼迫,監視他的讀書狀況。承恩覺得自己又不是機器人,怎麼可能時時刻刻都在讀書,爸媽卻說:「你要是不想讀書,就去睡覺休息,不要浪費時間。」讓承恩壓力大到睡不著。
後來承恩再也受不了了,一下課就跑去打籃球,不管爸媽再怎麼罵他逼他,他都不肯再碰書本。後來爸媽也沒輒了,知道講再多也沒用,只能等承恩自己想通,就放任他狂打籃球。
打了一段時間的籃球,承恩的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鬆,卻發現自己的成績跟同學差距愈來愈大,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又自動拿起了書本。這次爸媽也不敢再逼他了,家裡也不再烏煙瘴氣,承恩的成績反而愈來愈進步。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會犯下一種錯誤:自以為是在幫孩子,其實是在解決自己的焦慮。孩子不想讀書,就想盡辦法逼他讀書、孩子沉迷電玩手機,就沒收電玩手機、孩子不聽話,就責罵懲罰。不斷地否定孩子的行為,不但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也讓自己隱隱產生罪惡感。
其實很多教學實驗都證明,孩子在緊張壓抑的氛圍中,學習成績普遍下降;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成績普遍提高。因為後者可以讓孩子在心理放鬆的狀態下進行學習,讓孩子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求知欲,還能增加孩子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出處: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5967

學習環境要輕鬆,學習方式也要因材施教

要想孩子讀好書,父母就要負責為孩子創造輕鬆的學習環境,準備好可以安心讀書的心靈和生活條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世上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讀書方法,可以同時滿足所有的孩子。
陪孩子找出有效的讀書方式,讓孩子視讀書為一種遊戲而非酷刑,孩子才可能專心、主動地讀書。所以父母可以──
1.提供適合學習的外在環境:為了讓孩子能靜下心來讀書,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能夠端坐、不受資訊產品干擾的空間,其中不要擺放多餘物品,讓孩子能專注於課業上。
2.以身教代替言教:父母若能以身作則,會比用嘴巴強迫孩子讀書來得有效,父母熱愛學習,孩子一定也會對學習感興趣,父母喜歡閱讀,也一定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
3.找出適合孩子的讀書方式:每個孩子的智能特性都不一樣,有些孩子能很快吸收學習內容、有些孩子需要長時間消化學習內容;有些孩子適合語言學習、有些孩子適合視覺化學習、有些孩子甚至要靠肢體動覺來學習,所以不能強將大部分人認為好的讀書方式套用在每個孩子身上,而要懂得因材施教。
出處: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7574?
美國就有所專為獵人特質強烈的孩子設立的「獵人學校」,具有獵人特質的孩子,很難乖乖待在同一個地方上課,上課不專心且態度散漫,很容易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成為「異類」。
而獵人學校不以靜態課程為主,其教育方式非常活潑,教出來的學生個個充滿活力,但學業成績並不輸一般學校的學生。
台灣或許沒有這樣的獵人學校,但父母還是可以設法找願意進行戶外教學的老師、或請老師替孩子安排可以消耗身體能量的課程等等。
有些孩子無法久坐讀書,是因為耐不住無聊寂寞,此時可幫孩子找幾個喜歡讀書的同學,大家一起做功課、彼此加油打氣,寫完功課還可以互相對答案,形成集體學習的氛圍。
傳統觀念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孩子不用功讀書。其實天底下沒有不會讀書或討厭學習的孩子,孩子能不能讀好書,關鍵是在父母身上。
責罵與逼迫只會讓孩子遠離書本,要孩子愛讀書,就不能讓他害怕書;尊重孩子、用心引導孩子自行讀書,孩子才可能喜歡學習、愛上讀書。
歡迎參觀本格其他作品——
我的烏龍鳥事:烏龍事件簿/我的連載小說:《桃花債》/我的奇思異想:包山包海
日光:若你喜歡本文,記得點心心拍個手(要拍五下也行),你的鼓勵是創作者最大的動力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只追隨靈感,想寫啥就寫啥。 最愛寫小說和搞笑文,其他文章通常是用來掙錢和練文筆的。 希望有生之年皆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8年6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終於在新加坡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見面,兩人當時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世人矚目。更有語言與溝通心理學家以放大鏡式的檢視方式,分析兩人的肢體語言。 一開始川普便主動靠近金正恩,一面伸出手和他握手,展現了接納對方的態度,建立起雙方融洽的關係。
梁益嘉目前是日本良品計畫執行董事兼台灣無印良品董事總經理,他的敢拚敢衝在業界十分有名。梁益嘉從統一超商儲備幹部入行, 37歲晉升無印良品的總經理。2017年更破格升任日本母公司良品計畫史上最年輕的執行董事,也是成員中唯一的台灣人。
小時候的吳季剛,跟一般小男生很不一樣,同齡的男孩子喜歡玩槍、運動;他卻喜歡跟著表姊玩芭比娃娃,尤其喜歡幫娃娃做衣服。剛開始學縫衣服時,因為難度太高,吳季剛經常邊縫邊哭,好幾次都想放棄,但一想到老師說的:「想成為設計師,不能不會縫衣服。」就會擦乾眼淚堅持下去。 B.個人篇
許多人明明開銷不大,手上卻永遠沒有多少錢可用,就好像錢長了腳,會自己跑掉一樣。想知道自己的錢為什麼會減少,只要檢查一下錢包就知道了。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 你的錢包是多少錢買的? 雖然這個說法也沒有科學根據,但你在不在乎你的「錢包」,或許也反應了你在不在乎你的「錢」。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發現袋鼠跑出籠子了,於是開會討論,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公尺加高到20公尺。 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於是他們決定將高度加高到30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來了。 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50公尺。
2018年6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終於在新加坡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見面,兩人當時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世人矚目。更有語言與溝通心理學家以放大鏡式的檢視方式,分析兩人的肢體語言。 一開始川普便主動靠近金正恩,一面伸出手和他握手,展現了接納對方的態度,建立起雙方融洽的關係。
梁益嘉目前是日本良品計畫執行董事兼台灣無印良品董事總經理,他的敢拚敢衝在業界十分有名。梁益嘉從統一超商儲備幹部入行, 37歲晉升無印良品的總經理。2017年更破格升任日本母公司良品計畫史上最年輕的執行董事,也是成員中唯一的台灣人。
小時候的吳季剛,跟一般小男生很不一樣,同齡的男孩子喜歡玩槍、運動;他卻喜歡跟著表姊玩芭比娃娃,尤其喜歡幫娃娃做衣服。剛開始學縫衣服時,因為難度太高,吳季剛經常邊縫邊哭,好幾次都想放棄,但一想到老師說的:「想成為設計師,不能不會縫衣服。」就會擦乾眼淚堅持下去。 B.個人篇
許多人明明開銷不大,手上卻永遠沒有多少錢可用,就好像錢長了腳,會自己跑掉一樣。想知道自己的錢為什麼會減少,只要檢查一下錢包就知道了。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 你的錢包是多少錢買的? 雖然這個說法也沒有科學根據,但你在不在乎你的「錢包」,或許也反應了你在不在乎你的「錢」。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發現袋鼠跑出籠子了,於是開會討論,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公尺加高到20公尺。 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於是他們決定將高度加高到30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來了。 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50公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學習困難不僅只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理解能力不足、難以專注、學習障礙、學習策略不好、缺乏動機、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對症才能下藥。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國中時,女兒資質駑鈍,常常很難理解課本文中意思,班導有天把她叫過去,覺得她數理英都沒甚麼問題,為何國文念的這麼痛苦還理解不了。 女兒說:因為我有閱讀障礙。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老師,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容易看不懂課本裡的內容耶~」 每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們都會以為是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 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學習困難不僅只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理解能力不足、難以專注、學習障礙、學習策略不好、缺乏動機、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對症才能下藥。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國中時,女兒資質駑鈍,常常很難理解課本文中意思,班導有天把她叫過去,覺得她數理英都沒甚麼問題,為何國文念的這麼痛苦還理解不了。 女兒說:因為我有閱讀障礙。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老師,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容易看不懂課本裡的內容耶~」 每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們都會以為是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 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