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到團隊發展階段的最後一篇,
共識期 與 績效期 的領導作為,
基本上團隊到達共識期,
相對的會比前兩個時期穩定許多,
但仍然有些該注意、避免的事情,以及可以幫助團隊更好的方法

▍共識期
在此階段,團隊成員對於彼此的能力與個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對於分工以及合作的模式已經有共識或規範,能夠穩定產出成果。
在此階段建議的領導作為
❶公平公正,獎懲分明:
這是共識期最重要的一點,
必須要有公平公正的標準,避免有大小眼的狀況,
不患寡患不均,如果成員有認為偏心的狀況,會直接回到風暴期,
認為自己的付出與努力並沒有相等的對待,
因而減少自己的付出投入,
甚至可能會影響整體士氣與表現。
➋管控進度,調度資源:
在共識期因為彼此已經有穩定的工作模式,
但進度與成效仍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需要主管定期了解進度狀況,當進度有問題,
需要馬上了解原因、解決問題、減少阻礙,
適時的調度資源或人力,讓進度回到正常軌道,
減少因為進度延遲,變得手忙腳亂,
甚至影響成員產生負面情緒,
如果可以預先做到風險管理的話會更好,
OGSM、PDCA都是很好的管理追蹤方法。
➌了解夥伴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影響人的選擇與行為投入程度的關鍵,
在外在條件可接受的情況下,團隊成員都至少會願意工作,
但要提高投入度,讓夥伴能夠樂在其中,
就需要依靠內在動力,
了解部屬在工作上所重視的價值觀,
就能夠思考每位夥伴在工作與發展的規劃可以怎麼做,
提高夥伴的投入度與熱情,
也可以在形成期時就先了解,
會更早知道該怎麼樣帶領這位夥伴。
❹培養夥伴能力:
其實不管在哪個時期都應該要培養夥伴能力,
但在共識期階段會有2個關鍵作用,
第一個是促進團隊前往績效期,
績效期需要夥伴能夠有效的互補與當責,
甚至主管不在的狀況下,也能夠自主地達成績效,
甚至追求高表現,因此需要思考目前團隊成員的狀況,
有規劃的安排能力成長;
另一個作用是因為共識期已經是趨於穩定的狀態,
如果無法讓夥伴感到持續成長,一段時間之後,
就會想要轉換環境了,尤其對學習、成長這個內在動力高的人,
而即便是期望外在條件提升的夥伴,
也需要相應的能力提升而達到更好的績效。
▍績效期
除了在表現上都能達標甚至超出預期外,
團隊彼此的自我要求、默契與補位,基本上已經不太需要擔心,
建議做好這三件領導作為
❶慶祝成就:
為團隊達成的績效與成就慶祝,
不論是實質的獎勵,或是慶功宴之類的,
讓成員都能夠與團隊共同享受豐碩的成果。
➋教練輔導:
在持續良好績效表現時,
偶爾仍會有遇到不如意的狀況,
可能是公事或私事,
造成心理的負擔或負面影響,
這時表現會因為內在的干擾導致表現下滑,
如果主管可以適時的陪伴、引導,
運用教練技巧或給予協助,降低負面干擾,
幫助夥伴盡快回到應有的績效表現。
➌發展個人與團隊:
團隊績效持續表現良好的情況下,
當人力不足以維持或提升戰力,
肯定會需要思考擴增團隊編制,與此同時,
也需要思考是否有夥伴足以擔任左右手或是小主管的角色,
一起協助讓團隊再次邁向更好的績效表現,
同時也留意,當擴編與提拔部屬時,
因為團隊的組成模式不同了,
整體的團隊狀況就需要以形成期看待,
留意新進人員、新任主管與原夥伴的合作與關係,
適當的帶領朝共識期邁進。
以上就是我建議在共識期與績效期的管理作為,
但不一定只能在共識期或績效期才做,
也可以在其他階段運用,
例如工作價值觀的了解、慶祝成就、教練輔導,
甚至是基礎的公平公正,
在任何階段都有幫助,
只是當下的影響層面與程度不太一樣,
如果主管都能具備這些的能力,
領導團隊會更加得心應手,
更能隨著團隊不同的狀況採取適合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