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商家打造的安慰劑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安慰劑效應是指人們心理會影響我們對於某物品對我們影響的看法,外國曾經有不同實驗證明,不少病人被注入聲稱能針對治理他們正面對疾病的「安慰劑」(這些安慰劑在醫學角度根本和那些疾病沒有半點關系),這些病人會認為自己的疾病因此得到好轉。說穿了,安慰劑效應是利用我們的心理弱點,蒙騙我們的感覺。大家可能會想,我們都不是病人,安慰劑效應和自己無關。但是,其實我們在每天生活中,受到安慰劑效應影響也不自知,不少商家也利用着我們容易受騙的心理為作出產品包裝設計。 


2017年,工作人員找來150多名法國巴黎男生參加一個實驗。對於巴黎這個浪漫之都,不少當地人有喜歡飲酒習慣。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並讓他們品嚐一杯雞尾酒。三組參加者收到的雞尾酒都是一樣的,但工作人員告訴第一組參加者,他們品嚐的是伏特加味雞尾酒,第二組參加者品嚐的則是果汁雞尾酒,第三組參加者品嚐的味道最有趣,工作人員說這是紅牛雞尾酒,這款雞尾酒是由著名能量飲品紅牛加上伏特加調配而成的。 


工作人員觀察參加者飲酒後的反應,結果發現第三組參加者(即是品嚐了紅牛雞尾酒)的參加者,往往表現得比較醉醺醺樣子,呈較亢奮狀態,較容易做出各種危險行為。大家可要知道,紅牛這個能量飲品一向賣點就是「給你一對翼」,聲稱用家飲後能充滿能量,當實驗參加者以為自己飲的雞尾酒包括能量飲品紅牛成分,心理上就會產生安慰劑效應,認為這雞尾酒能讓他們充滿能量。相反,即使其餘兩組參加者品嚐同一款雞尾酒,他們認為這只是由普通果汁和伏特加調制而成,對他們來說只是普通的酒,只要不過量飲用,身體不會有特別反應。 


安慰劑效應影響遍及世界每個角落,聰明的商家利用人們這種心理,希望我們墜入他們預設的銷售陷阱中。說實話,安慰劑效應本身無好壞之分,只視乎我們使用方法和動機,例如在醫療設備缺乏的地方,醫生能夠利用安慰劑讓病人在資源缺乏下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已經獲得足夠治療。根據不少研究發現,很多病人治療是靠自己意志和努力,藥物和其他醫療協助只是輔助角色,安慰劑效應能激起人們鬥志,讓人們更加容易克服疾病。當然,有心人也能夠利用安慰劑效應,為其他人佈下陷阱,從而達到他們的目標。 


更多文章: 

https://www.benarticle.com/



 


Ben哥哥透過一篇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知識,希望對於大家人生有一些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在世,只是匆匆數十年,學會掌握如何快活渡過每一天,是經營成功人生不二法門。大家可不要看輕「開心」兩字,在人生旅途中要持續保持開心心境一點也不簡單,因為總會有不同瑣碎事,會不斷挑戰我們情商。  加州大學薩莉亞.柳波莫斯基團隊曾經進行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一批「幸福」的參加者進行實驗,工作人員
如果我們問起身邊人如何能夠獲得快樂,不少朋友都會回答說:「擁有足夠財富;能夠環遊世界,享盡奢華生活,我便能夠感到快樂。」真的嗎?財富真的能夠讓大家過得快樂嗎?美國西北大學菲力普·布里克曼曾經進行一個相關研究,工作人員找來一批曾經贏得當地獎券大獎的得獎者作為參加者,並對他們人生作出長期觀察。工作人
80年代,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來到一間房間,並給他們一個簡單任務,他們需要在房間中思考人生,工作人員唯一要求參加者不能想起一隻雪白的白熊。參加者覺得很奇怪,他們無端端又怎會想起一隻不相干的白熊呢?他們信心滿滿地表示,他們肯定自己在獨處過程中並不會
有次,筆者在大埔市政中心外經過,發現一位視障男士拿着盲人杖經過筆者身邊,但他的步速比筆者更快,筆者看見前面有一個停車場路口,心怕他發生意外,所以主動提醒他留意一下。誰知這位男士面向筆者,笑着回答說:「謝謝提醒。」然後揚塵而去,完全沒有減慢的意思,筆者靜靜跟在他後面,希望幫看看停車場內有沒有汽車駛
無可否認, 香港年輕組合 Mirror 中的姜濤是本港近年話題性最高歌手。每年他生日,歌迷聚集在他長大的地方銅鑼灣,即使偶像不會親臨現場,歌迷們還是會借偶像生日當作嘉年華般看待,整個銅鑼灣變成「姜濤灣」,十分熱鬧。姜濤風頭一時無兩,但在世界任何地方,有支持者就必定有反對者,相信連姜濤本人也會察覺
相信就算不戴手錶的朋友,都一定會聽過勞力士這個品牌,這是手錶界的名牌,我們想買一隻新推出的勞力士手錶,不是走進門店購買即可,而只能夠透過門市先預訂,店員記錄下我們資料,然後就需要經過漫長排隊流程,排隊時間動輒都以年計算。勞力士手錶價錢一點也不便宜,平則以萬元計算,貴的甚至上百萬。筆者有時候想:「
人生在世,只是匆匆數十年,學會掌握如何快活渡過每一天,是經營成功人生不二法門。大家可不要看輕「開心」兩字,在人生旅途中要持續保持開心心境一點也不簡單,因為總會有不同瑣碎事,會不斷挑戰我們情商。  加州大學薩莉亞.柳波莫斯基團隊曾經進行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一批「幸福」的參加者進行實驗,工作人員
如果我們問起身邊人如何能夠獲得快樂,不少朋友都會回答說:「擁有足夠財富;能夠環遊世界,享盡奢華生活,我便能夠感到快樂。」真的嗎?財富真的能夠讓大家過得快樂嗎?美國西北大學菲力普·布里克曼曾經進行一個相關研究,工作人員找來一批曾經贏得當地獎券大獎的得獎者作為參加者,並對他們人生作出長期觀察。工作人
80年代,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來到一間房間,並給他們一個簡單任務,他們需要在房間中思考人生,工作人員唯一要求參加者不能想起一隻雪白的白熊。參加者覺得很奇怪,他們無端端又怎會想起一隻不相干的白熊呢?他們信心滿滿地表示,他們肯定自己在獨處過程中並不會
有次,筆者在大埔市政中心外經過,發現一位視障男士拿着盲人杖經過筆者身邊,但他的步速比筆者更快,筆者看見前面有一個停車場路口,心怕他發生意外,所以主動提醒他留意一下。誰知這位男士面向筆者,笑着回答說:「謝謝提醒。」然後揚塵而去,完全沒有減慢的意思,筆者靜靜跟在他後面,希望幫看看停車場內有沒有汽車駛
無可否認, 香港年輕組合 Mirror 中的姜濤是本港近年話題性最高歌手。每年他生日,歌迷聚集在他長大的地方銅鑼灣,即使偶像不會親臨現場,歌迷們還是會借偶像生日當作嘉年華般看待,整個銅鑼灣變成「姜濤灣」,十分熱鬧。姜濤風頭一時無兩,但在世界任何地方,有支持者就必定有反對者,相信連姜濤本人也會察覺
相信就算不戴手錶的朋友,都一定會聽過勞力士這個品牌,這是手錶界的名牌,我們想買一隻新推出的勞力士手錶,不是走進門店購買即可,而只能夠透過門市先預訂,店員記錄下我們資料,然後就需要經過漫長排隊流程,排隊時間動輒都以年計算。勞力士手錶價錢一點也不便宜,平則以萬元計算,貴的甚至上百萬。筆者有時候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雞尾酒會效應描述了人們在嘈雜環境中如何選擇性注意到相關的訊息。探討如何在生活的忙碌與壓力中保持平衡,我們往往忽略內心的聲音,造成倦怠。透過冥想、寫日記等方式,學習重新聆聽內心的需求,找到平衡與平靜,以更好地面對外界挑戰。
Thumbnail
在商場中,常常會藉由一起吃飯、喝酒的場合來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喝酒對於開車這種需要專注的工作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決策呢,酒精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嗎?《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在書中介
Thumbnail
在韓國作家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介紹了「誘餌」效應,這個定價手法被大量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所謂誘餌效應(Decoy Effect),目的是通過設計產品價格和配置,引導消費者選擇對賣家最有利的選項。金裕鎮在書中引用了一個《國家地理頻道》的實驗來說明這一點。實驗在一家電影院進行,研究
  「安慰劑效應」聽上去很神奇。在通俗的表述下,它被理解為「只要患者相信治療有效,即便是本應無效的治療也會變得有效」。但這樣的理解本身便蘊含了弔詭的地方,如果安慰劑效應為真,那麼,那些「本應該無效的治療」就不是本應該無效,它們「本來」就會有效。
Thumbnail
我們人類的大腦從遠古至今都有"尋求獎勵機制" 遠古的獎勵機制都是跟捕殺動物還有生存有關,極端的環境造就對生命的渴望 而我們現在多數人遇到情緒低落就會尋找鼓舞人心的心靈能量,讓我們能繼續活下去 但近10年這麼多的心理學、心靈雞湯、鼓舞正向的書籍或網路正面文章,反而造就憂鬱症跟吃安眠藥的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消費者購買紅牛能量飲料的意圖,以及相關商品與紅牛能量飲料的關聯性。文章內容包括觀察家根據購物車數據發現的有趣消費組合以及野格炸彈相關的資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有些人喝酒時感到快樂,而有些人則感到難過。本文探討作者對於酒所帶來的情緒和意義的思考,並描述了酒對於作者而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Thumbnail
我們以為受刑人是最離經叛道的,是所有正面詞彙與正能量的反義詞,然而與他們互動中卻發現,他們是灌了最多心靈雞湯的人,張口閉口都是正向語錄。 然而,即使朗朗上口各種口味的雞湯,也還是付不出房租、沒錢看醫生,甚至連一碗現實世界的雞湯都喝不起。
Thumbnail
誘餌誘餌,你上鉤了嗎? 什麼誘餌!?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 當人們在 A 與 B 兩個選項進行選擇時,藉由加入稍微劣於 A 選項的 A- 誘餌, 來襯托凸顯 A 的吸引力,轉移與降低對 B 的注意力,導致不對稱局面,增加人們選擇 A 的可能性。 直接看例子比較
Thumbnail
毒雞湯確實能把現實轉變的美好一點,讓受挫或不自信的人暫時好過一些;危險的是,當把這些視為生活準則來運作,會把自己的問題與缺點當成益處來看待,社會上其他人卻沒有義務接受同樣的價值觀,這時候又會開始自怨自艾覺得他人不能體諒自己,感到難過的時候再去看一些毒雞湯尋求心靈上的安慰,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雞尾酒會效應描述了人們在嘈雜環境中如何選擇性注意到相關的訊息。探討如何在生活的忙碌與壓力中保持平衡,我們往往忽略內心的聲音,造成倦怠。透過冥想、寫日記等方式,學習重新聆聽內心的需求,找到平衡與平靜,以更好地面對外界挑戰。
Thumbnail
在商場中,常常會藉由一起吃飯、喝酒的場合來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喝酒對於開車這種需要專注的工作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決策呢,酒精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嗎?《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在書中介
Thumbnail
在韓國作家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介紹了「誘餌」效應,這個定價手法被大量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所謂誘餌效應(Decoy Effect),目的是通過設計產品價格和配置,引導消費者選擇對賣家最有利的選項。金裕鎮在書中引用了一個《國家地理頻道》的實驗來說明這一點。實驗在一家電影院進行,研究
  「安慰劑效應」聽上去很神奇。在通俗的表述下,它被理解為「只要患者相信治療有效,即便是本應無效的治療也會變得有效」。但這樣的理解本身便蘊含了弔詭的地方,如果安慰劑效應為真,那麼,那些「本應該無效的治療」就不是本應該無效,它們「本來」就會有效。
Thumbnail
我們人類的大腦從遠古至今都有"尋求獎勵機制" 遠古的獎勵機制都是跟捕殺動物還有生存有關,極端的環境造就對生命的渴望 而我們現在多數人遇到情緒低落就會尋找鼓舞人心的心靈能量,讓我們能繼續活下去 但近10年這麼多的心理學、心靈雞湯、鼓舞正向的書籍或網路正面文章,反而造就憂鬱症跟吃安眠藥的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消費者購買紅牛能量飲料的意圖,以及相關商品與紅牛能量飲料的關聯性。文章內容包括觀察家根據購物車數據發現的有趣消費組合以及野格炸彈相關的資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有些人喝酒時感到快樂,而有些人則感到難過。本文探討作者對於酒所帶來的情緒和意義的思考,並描述了酒對於作者而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Thumbnail
我們以為受刑人是最離經叛道的,是所有正面詞彙與正能量的反義詞,然而與他們互動中卻發現,他們是灌了最多心靈雞湯的人,張口閉口都是正向語錄。 然而,即使朗朗上口各種口味的雞湯,也還是付不出房租、沒錢看醫生,甚至連一碗現實世界的雞湯都喝不起。
Thumbnail
誘餌誘餌,你上鉤了嗎? 什麼誘餌!?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 當人們在 A 與 B 兩個選項進行選擇時,藉由加入稍微劣於 A 選項的 A- 誘餌, 來襯托凸顯 A 的吸引力,轉移與降低對 B 的注意力,導致不對稱局面,增加人們選擇 A 的可能性。 直接看例子比較
Thumbnail
毒雞湯確實能把現實轉變的美好一點,讓受挫或不自信的人暫時好過一些;危險的是,當把這些視為生活準則來運作,會把自己的問題與缺點當成益處來看待,社會上其他人卻沒有義務接受同樣的價值觀,這時候又會開始自怨自艾覺得他人不能體諒自己,感到難過的時候再去看一些毒雞湯尋求心靈上的安慰,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