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記憶的神奇數字是多少嗎?
7,答案是7。7加減2,就是我們工作/短暫記憶的容量,常見的場景就是電話號碼、驗證碼,在這本書裡面比較保守,用4為基本單位,如何釋放與有效運用剩下空間,必須靠to do list,把4件事變成1件事,或是很多事變成1件事,也就是一個chunk(組塊/區塊),心力就可以兼顧其他3件事,如果其他3件事也是chunk的形式,那麼可以記憶與提取的區塊就會更龐大。
一、建立旗子開關
如果每個chunk都有一個開關啟動,自然開啟自動化,人就不再拖延。以scratch來說,就是如何讓人按下旗子,執行各項指令,可以是下面形式:
- 回家-整理書包、餐袋拿出來...
- 吃飯-放下手邊事務到一段落、物品不要影響其他人、吃飯、分享今天活動
- 寫功課-...
- ...
如果讀到這裡還醒著,恭喜你的專注力比睡前的小學生好,也可以繼續看下去。
二、怎麼培養(主動按旗子)好習慣?
回過頭說,拖延很正常,可以看看我之前分成3部分的影片:
不過再怎麼拖延還是要做下去,以跑步為例,實在很難跨出好習慣的第一步要怎麼辦?
擺脫壞習慣、嘗試更換場景,更可以嘗試建立新習慣(P.125):
(一)提示/PRIMING
- 球鞋擺出來,至少腳方便行動
- 昭告天下讓天下人關注
- 找到初學者課表/菜單
- 談吐穿著跟慢跑有關
(二)例行動作
- 嚐試跑操場,1圈開始,培養慣性
- 夥伴一起相約下次見
- 給自己集章、運動APP每日任務
- 跟未來的自己對話
(三)犒賞自己
- 喝個運動飲料
- 找個漂亮的終點下次拍照
- 欣賞風景與揮灑汗水的運動者
- 享受腦內啡與健康的體態
(四)信念
- 0-1很難,1-無限大容易多了
- 大餅是靠切小塊與一口一口吃掉
- 周計劃出來,月計畫出來,甚至可以有年度挑戰,反過來以終為始
- 人定勝天,成功經驗可轉換到不同領域與學習內容
不只運動,讀書、專案都可以執行!
三、建立強大的記憶組塊
人的專注力很有限,記得神奇數字外,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短影音流行前,線上學習平台盛行的時候,也很流行TED講座? 主打演說者在18分鐘內精要表達他的理念,讓觀眾能夠聚精會神,不會昏昏欲睡。同樣的,學校的課程不論多長、是否吸引人,總會設計個下課時間,就是讓人先專注再休息。為人所知的一個工具/工作法就是「番茄鐘」---倒數計時。
數學或是單字都蠻適合以下步驟(P.145):
- 拿起紙筆,從頭到尾做完一道重要題目-按部就班
- 再做一次
- 休息;換成不相干的學科、改成家務、輕鬆活動身體
- 睡覺,睡前再一次,讓發散模式也幫上忙
- 次日再做一次,聚焦在困難部分
- 加一道新題目,讓自己有新工具,兩個工具共同運作與強化搭配。
- 進行動態重複,像是等公車、走路、下課,我認為是讓自己在不同時空轉換間仍能喚起身體記憶。
我自己歸納成三部分,也就是正反合
- 正,題目就是要練習,專注模式運作
- 反,休息/睡覺讓發散模式協助,個人保有學習其他項目的餘裕時間
- 合,最後加強、新舊結合,甚至達到古人說的三上,無處而不自得
因為不科能每天只準備一項學科/專案,我覺得會像甘特圖一樣,一個專案會進行好幾天,一天會進行好幾樣。
因此,如果有遠大的目標,就能從年度計畫切割成月計畫、周計畫、每日計畫,計畫的掌握靠to do list。
---

拖延很正常,如果是健康的拖延像是拿到考卷先發呆嘆氣也行,剛好可以把題目掃描一遍。遲遲無法下筆? 拿起筆來,寫下名字,從最簡單的題目開始做...進行到一半,發現是第一章的內容,我的chunk 1發揮作用,接著是第N章的內容,chunk N發揮作用。
考試結束發現,還好平日學習有預習也有複習,建立強大的記憶組塊,新舊組塊併在一起就是更強大的組塊。雖然不是每天士氣的如此高昂,不過卻有一套啟動儀式/習慣,讓自己進入狀況,就可以自動按下旗子自動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