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自己,發現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小的我不喜歡拍照,同學問我為什麼不喜歡?「因為靈魂會被吸走」我說。現在想回頭檢視當時的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說。


求學時期的我,對於同班或不同班的同學,心底的那個我會說:「他們都只是你人生中的過客,最終都會從你身邊離開」。


雖然如此,我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明顯會感受到他就是同學、他是朋友。既然認定是朋友,肯定毫不保留的掏心掏肺結交,雖然我們做的都不是什麼大事的事情,不是創業或是討論人生,這應該是身在台灣最奇怪的地方。


國中很會唸書的朋友也只是跟我一起玩、一起打球、一起跳街舞,從來不曾認真在課業上討論或相互交流,就連我說:「偷讀冊歐」,朋友也是每次都回說:「無讀啊」。


我可能想和他們一樣,不想成績太差,人總是有上進心態。試探的詢問有什麼讀書方法才有如此好的成績,生性內向又在臺灣文化的影響下,真實自我就自顧自地飄走了,不會為了真正的自己積極爭取。


從沒有對未來有充滿什麼期待,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反正計劃趕不及變化,這就是根深蒂固的觀念、思想。


某天高中的午後課,父親的聲音突然出現在教室後門,呼喚著我的名字,導師上前問候隨即叫我收拾先回家。


下樓梯時看見、聽見父親啜泣的說:奶奶過世了,從未見過父親如此脆弱模樣,我看著面前啜泣的他有點驚恐,一邊想著,前幾個禮拜爺爺不是才進醫院嗎?幾天後,阿公仍在住院,由爸爸四兄弟們輪流照顧。

爸爸說:「還不敢讓阿公知道阿嬤走了」


爺爺奶奶外婆的死亡,對於還是高中年紀的我來說沒有特別感受,只是人時候到了都會面臨的事。


但是,回想起喪禮,看見家族長輩女性一起大哭、跪拜,甚至堂哥、堂姐是從門口用哭爬的進到家裡,是相當衝擊的畫面、畫面特別深刻。收起哭聲轉身繼續進行道教儀式,也是極為衝擊的行為。

人如何在此情緒起伏波動劇烈下轉換行為,是我最狐疑、不解的地方。


在我雙手合十的同時,不禁想像如果是爸媽的話我大概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安靜的陪在他們身邊,甚至一句話也不想聽,怎麼還有力氣做這些事。


「害怕失去、早晚會失去」的意識、想法一直深植於腦內,腦幹直直往下延伸,延伸出幾根粗壯根部、伴隨數不清的細毛不停地從這些意識、想法吸收養分,由腦部是枝葉伸展、葉叢茂密、甚而開花結果,一再地重複循環、重複加強。


「靈魂會被吸走」只是我的虛假、我的謊言說法,真正沒表達出來的是,「反正我們遲早都會因為時間推移而各分東西,留下照片又有何意義、意義何在」,原來負面意識一直以來都在,原來真實性格注重情感的我,擔心受怕的是失去,失去建立情感過程、對象的意義,「既然都要失去為何還要付出」。


現在的我懂了,懂得與情緒共處,因為瞭解它、理解它是如何運作,就有能力、有方法因應,這不是數學題,解不出來就可以算了,這題不解決會時常困擾自己、也影響別人。


現在的我懂了,懂得梳理出這些過去,就像人的生死,「雖然會失去,但最後留下回憶,最珍貴的過程,也形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專屬的人。」

Taipei 101

Taipei 101

現在我學會了,

為自己的未來積極爭取,

付出的一切都沒有白費,

更要記得時常珍惜、滿足並肯定自己。


我們總是忘記,快樂不是源於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而是認清並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一弗瑞德李奇 •柯尼格 德國發明家

我是冰淇霖,謝謝你的閱讀,彼此都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加油!

一起能量滿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3/11/10
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然後持續的過生活,就是當下快樂的秘訣。
冰淇霖的正念生活-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10
深邃月光 說得沒錯,學習也珍惜。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2023/11/13
我有一位七十幾歲很有錢的鄰居大哥,父親年初過世,他花了兩千萬在北部鄧麗君的墓園,安葬了他的父親。然後,他跟太太去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並且交代子女,等他過世後直接火化不辦告別式。"人死五年之後,就不會有人記得你了。",他對我這麼說。活了七十多年的人生智慧,謹提供給你參考參考。
冰淇霖的正念生活-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15
法蘭克 沒錯,這也是我想表達的意義,你只會留下美好的回憶在與你親近的人之間
avatar-img
冰淇霖的正念生活
39會員
116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書籍筆記、運動及興趣,自我創作的正念文章,凝聚相信的力量,擁有更好的自己,期望自己成為閱讀中繼的我,幫助需要突破人生低潮的朋友,從運動和閱讀中再生。
2025/05/03
第2章|記憶潛伏 康復中心的光線總是白得過於清潔, 像是刻意掩蓋什麼。 林語凡被安排在一間獨立的恢復室, 牆上貼著各種「認知刺激圖卡」—— 陽光、草地、海洋、笑臉, 每一張都彷彿在提醒她: 「這裡是重生之地」。 護士們稱這裡為「NeuroKind康復棧」, 一個由全
2025/05/03
第2章|記憶潛伏 康復中心的光線總是白得過於清潔, 像是刻意掩蓋什麼。 林語凡被安排在一間獨立的恢復室, 牆上貼著各種「認知刺激圖卡」—— 陽光、草地、海洋、笑臉, 每一張都彷彿在提醒她: 「這裡是重生之地」。 護士們稱這裡為「NeuroKind康復棧」, 一個由全
2025/04/11
這週市場大跌,你有忍住不動嗎? 還是跟著股價起伏, 一下焦慮、一下衝動下單? 經過這個禮拜的市場洗禮, 你應該更清楚自己的投資承受度, 也該開始思考: 我的投資原則穩不穩? 我能不能不被情緒牽著走? 說實話,我也曾經這樣: 盯著個股走勢,情緒也跟著上上下下, 今天漲了覺得
Thumbnail
2025/04/11
這週市場大跌,你有忍住不動嗎? 還是跟著股價起伏, 一下焦慮、一下衝動下單? 經過這個禮拜的市場洗禮, 你應該更清楚自己的投資承受度, 也該開始思考: 我的投資原則穩不穩? 我能不能不被情緒牽著走? 說實話,我也曾經這樣: 盯著個股走勢,情緒也跟著上上下下, 今天漲了覺得
Thumbnail
2025/04/10
這禮拜, 你的「壓力賀爾蒙」是不是爆表了? 別懷疑, 就是那個讓人焦慮、心累的皮質醇。 對健康相當不利, 會影響免疫系統、睡眠和情緒。 它一旦過量, 免疫系統會變弱、睡不好、 心情也會被拖下水。 但別怕, 提升「快樂荷爾蒙」 (像是血清素、腦內啡)的活動, 可以幫
Thumbnail
2025/04/10
這禮拜, 你的「壓力賀爾蒙」是不是爆表了? 別懷疑, 就是那個讓人焦慮、心累的皮質醇。 對健康相當不利, 會影響免疫系統、睡眠和情緒。 它一旦過量, 免疫系統會變弱、睡不好、 心情也會被拖下水。 但別怕, 提升「快樂荷爾蒙」 (像是血清素、腦內啡)的活動, 可以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Thumbnail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