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自己,發現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小的我不喜歡拍照,同學問我為什麼不喜歡?「因為靈魂會被吸走」我說。現在想回頭檢視當時的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說。


求學時期的我,對於同班或不同班的同學,心底的那個我會說:「他們都只是你人生中的過客,最終都會從你身邊離開」。


雖然如此,我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明顯會感受到他就是同學、他是朋友。既然認定是朋友,肯定毫不保留的掏心掏肺結交,雖然我們做的都不是什麼大事的事情,不是創業或是討論人生,這應該是身在台灣最奇怪的地方。


國中很會唸書的朋友也只是跟我一起玩、一起打球、一起跳街舞,從來不曾認真在課業上討論或相互交流,就連我說:「偷讀冊歐」,朋友也是每次都回說:「無讀啊」。


我可能想和他們一樣,不想成績太差,人總是有上進心態。試探的詢問有什麼讀書方法才有如此好的成績,生性內向又在臺灣文化的影響下,真實自我就自顧自地飄走了,不會為了真正的自己積極爭取。


從沒有對未來有充滿什麼期待,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反正計劃趕不及變化,這就是根深蒂固的觀念、思想。


某天高中的午後課,父親的聲音突然出現在教室後門,呼喚著我的名字,導師上前問候隨即叫我收拾先回家。


下樓梯時看見、聽見父親啜泣的說:奶奶過世了,從未見過父親如此脆弱模樣,我看著面前啜泣的他有點驚恐,一邊想著,前幾個禮拜爺爺不是才進醫院嗎?幾天後,阿公仍在住院,由爸爸四兄弟們輪流照顧。

爸爸說:「還不敢讓阿公知道阿嬤走了」


爺爺奶奶外婆的死亡,對於還是高中年紀的我來說沒有特別感受,只是人時候到了都會面臨的事。


但是,回想起喪禮,看見家族長輩女性一起大哭、跪拜,甚至堂哥、堂姐是從門口用哭爬的進到家裡,是相當衝擊的畫面、畫面特別深刻。收起哭聲轉身繼續進行道教儀式,也是極為衝擊的行為。

人如何在此情緒起伏波動劇烈下轉換行為,是我最狐疑、不解的地方。


在我雙手合十的同時,不禁想像如果是爸媽的話我大概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安靜的陪在他們身邊,甚至一句話也不想聽,怎麼還有力氣做這些事。


「害怕失去、早晚會失去」的意識、想法一直深植於腦內,腦幹直直往下延伸,延伸出幾根粗壯根部、伴隨數不清的細毛不停地從這些意識、想法吸收養分,由腦部是枝葉伸展、葉叢茂密、甚而開花結果,一再地重複循環、重複加強。


「靈魂會被吸走」只是我的虛假、我的謊言說法,真正沒表達出來的是,「反正我們遲早都會因為時間推移而各分東西,留下照片又有何意義、意義何在」,原來負面意識一直以來都在,原來真實性格注重情感的我,擔心受怕的是失去,失去建立情感過程、對象的意義,「既然都要失去為何還要付出」。


現在的我懂了,懂得與情緒共處,因為瞭解它、理解它是如何運作,就有能力、有方法因應,這不是數學題,解不出來就可以算了,這題不解決會時常困擾自己、也影響別人。


現在的我懂了,懂得梳理出這些過去,就像人的生死,「雖然會失去,但最後留下回憶,最珍貴的過程,也形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專屬的人。」

Taipei 101

Taipei 101

現在我學會了,

為自己的未來積極爭取,

付出的一切都沒有白費,

更要記得時常珍惜、滿足並肯定自己。


我們總是忘記,快樂不是源於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而是認清並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一弗瑞德李奇 •柯尼格 德國發明家

我是冰淇霖,謝謝你的閱讀,彼此都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加油!

一起能量滿滿!

avatar-img
38會員
88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書籍筆記、運動及興趣,自我創作的正念文章,凝聚相信的力量,擁有更好的自己,期望自己成為閱讀中繼的我,幫助需要突破人生低潮的朋友,從運動和閱讀中再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冰淇霖的生活 的其他內容
阿茹是原住民,待人和善、充滿愛心。她喜歡運動流汗,會在健身房做流行的TRX運動。 可是,她不喜歡爬山,也可以說是有點害怕,因為小時候放學回家必須走上兩個小時山路才能到家,弟弟走不動她就得揹著他走回家,所以她不愛爬山。 她喜歡唱歌,會在志工團聚在一起時大唱卡拉OK。因為她不想後悔。 阿茹就是
什麼時候開始真的替自己著想?還是只是不停的掩護自己、拖延自己? 昨天決定開始減重,今天和同事相約吃下午茶;昨天決定開始投資,今天和好友相約逛街購物;昨天決定不再為了那個人難過,今天吃著午餐又想起了那個人。 這些真的是對健康好嗎?認真替自己人生著想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口是心非,「說」和「做」不一
國小放學,總在操場排好路隊、降旗之後走出校門。而功課已經在最後一節課,與柏凱、邦彥比拼手速下,完成了生字簿的書寫、課文的圈詞之類的。 每當步履蹣跚的返家途中,就會和弟弟們討論著今天禮拜幾、幾點是《閃電霹靂車》、是《灌籃高手》、還是《蠟筆小新》,二弟總是記得清清楚楚,而我總是記不住,但是每天都會看《
燈得了得燈、燈得了得燈、燈,哦~「想要賣書哦」、「長褲的危機哦」 這是腦裡出現對蠟筆小新的第一印象,小時候電視播放動畫的片頭,簡單的幾個音符,卻深深烙印在腦海。 8月27日下午6點30分的場次,因為同事無私分享了三張免費優待電影票,所以只花了255元的半價票,得以換來一段全家的假日電影時光。
財富金字塔底層的揮霍者 這和工作收入水準無關,概念就是賺得多、花得也多,最大原因在於大部分都花在「奢侈的生活方式」,而興趣應該兼具投資概念在裡頭,如果價值(value)沒有超過價格(price),就應該好好地再三思考一番。 揮霍者往往只是為了今天而活,他們花掉所賺的一切,甚至更多。需要現金花費的
「電子科技大廠已婚處長,自毀式發文劈腿激戰三女。」 「台南男子不滿女友移情別戀,開車輾斃前女友」 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電視新聞節目了。除了沒有時間,更重要的是,當決定一件事情要如何對待、處理,都攸關著未來的你,未來的你要壞、要好。 都是性格在作祟 人類是唯一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動物,所以我們
阿茹是原住民,待人和善、充滿愛心。她喜歡運動流汗,會在健身房做流行的TRX運動。 可是,她不喜歡爬山,也可以說是有點害怕,因為小時候放學回家必須走上兩個小時山路才能到家,弟弟走不動她就得揹著他走回家,所以她不愛爬山。 她喜歡唱歌,會在志工團聚在一起時大唱卡拉OK。因為她不想後悔。 阿茹就是
什麼時候開始真的替自己著想?還是只是不停的掩護自己、拖延自己? 昨天決定開始減重,今天和同事相約吃下午茶;昨天決定開始投資,今天和好友相約逛街購物;昨天決定不再為了那個人難過,今天吃著午餐又想起了那個人。 這些真的是對健康好嗎?認真替自己人生著想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口是心非,「說」和「做」不一
國小放學,總在操場排好路隊、降旗之後走出校門。而功課已經在最後一節課,與柏凱、邦彥比拼手速下,完成了生字簿的書寫、課文的圈詞之類的。 每當步履蹣跚的返家途中,就會和弟弟們討論著今天禮拜幾、幾點是《閃電霹靂車》、是《灌籃高手》、還是《蠟筆小新》,二弟總是記得清清楚楚,而我總是記不住,但是每天都會看《
燈得了得燈、燈得了得燈、燈,哦~「想要賣書哦」、「長褲的危機哦」 這是腦裡出現對蠟筆小新的第一印象,小時候電視播放動畫的片頭,簡單的幾個音符,卻深深烙印在腦海。 8月27日下午6點30分的場次,因為同事無私分享了三張免費優待電影票,所以只花了255元的半價票,得以換來一段全家的假日電影時光。
財富金字塔底層的揮霍者 這和工作收入水準無關,概念就是賺得多、花得也多,最大原因在於大部分都花在「奢侈的生活方式」,而興趣應該兼具投資概念在裡頭,如果價值(value)沒有超過價格(price),就應該好好地再三思考一番。 揮霍者往往只是為了今天而活,他們花掉所賺的一切,甚至更多。需要現金花費的
「電子科技大廠已婚處長,自毀式發文劈腿激戰三女。」 「台南男子不滿女友移情別戀,開車輾斃前女友」 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電視新聞節目了。除了沒有時間,更重要的是,當決定一件事情要如何對待、處理,都攸關著未來的你,未來的你要壞、要好。 都是性格在作祟 人類是唯一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動物,所以我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