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哀傷》哀傷──即是愛的化身

2023/10/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推薦序 蘇絢慧(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哀傷沒有正確的方式或時間」

作者大衛‧凱思樂與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在本書一開頭,如此告訴我們。所以,這本書不是要告訴我們,療癒哀傷的正確途徑或方法,而是從哀傷的旅程中,發現生命及靈性成長轉化的奧妙。

哀傷(Grief),在台灣也譯為「悲傷」,定義上是專指失落之傷、失喪之慟的歷程所具有的綜合性反應,包括:

●生理方面的反應,如心絞痛、頭昏、四肢軟弱無力、體力虛弱……等等;

●情緒方面的反應,如茫然、悲痛、無助、憤怒、難過、憂鬱、焦慮、無望……等等;

●認知方面的反應,如不敢相信、否認、合理化、討價還價、百思不解、遍尋解答……等等;

●行為方面的反應,如迴避面對、吃不下、睡不著、尋找解除痛苦的方法、思念逝者、強迫自己處理……等等。

本書《論哀傷》是羅斯醫師生命中的最後作品,在與大衛‧凱思樂合寫的過程,也等於在體現她自己的理論模式──哀傷五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歷程。此模型特別來自臨床預期性哀傷歷程所發現,過去我在醫院臨床工作時,也常以此階段模型來理解病人與家屬的預期性哀傷歷程及狀態。

哀傷五階段理論(或稱為「庫布勒─羅斯模型」)是由庫伯勒─羅斯醫師於一九六九年所提出,用以描述面對死亡或其他劇烈損失時,人們通常會經歷的五種情感反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和最後階段的接受。關於此理論模型,以下是補充一些觀點,提供讀者參考:

  • 此模型廣泛認可但不是絕對:許多人在經歷失喪時,確實會經歷這五階段中的某些階段或全部。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按照這五階段的順序經歷,有些人可能會跳過某些階段,或者在某些階段中停留的時間長短不一。
  • 需要保有靈活性:五階段不該被視為固定或線性模式。人們可以在這五階段之間反覆地移動,也可能同時經歷多個階段。
  • 非普遍性:雖然五階段理論廣泛被認為是描述失落悲傷過程的一種模型,但也有人質疑其普遍性。一些研究表明,不是所有人都會經歷這五階段。
  • 文化具差異性:已有越來越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研究,發現文化和信仰可能會影響人們經歷哀傷的方式。某些文化可能有特定的哀傷儀式或信仰,這可能使得某些階段更加顯著或不那麼明顯(例如台灣傳統文化要求生者「不要在死者面前哭」)。
  • 避免過度簡化:一些讀者可能會因為此模型理論,而過於簡化哀傷的調適需求。哀傷是一種非常個人化及私人的經歷,每個人的反應都獨特不同,也有各種哀傷樣貌與多元呈現,把五階段用來評價或武斷自己或他人的哀傷歷程皆須再考量。
  • 有助於理解與溝通:儘管在學術界存在某些批評及質疑,但這一模型仍為許多人提供了一種理解和描述哀傷的方式,幫助人們認識到他們的失落情感反應是正常的,並為增進溝通自身感受提供了語言材料,有益於與旁人溝通內心的哀傷世界。

雖然悲傷五階段理論作為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框架來理解悲傷,必然有其限制所在,但瑕不掩瑜,此理論模式為這世界開啟理解失落與哀傷的樣貌,不僅帶領人們突破死亡的禁忌,更靠近人的心靈世界,知道死亡雖有限制並具有毀滅性,但人的心靈世界卻是具有超越及轉化的力量及能力。

對一位哀傷的人來說,在經驗重大失去及感到悲痛的同時,最為艱困的是:世界的時間持續運轉,在環境的氛圍中 卻很難與哀傷者同在,甚至可說世界並不等任何人,然而失去摯愛帶來的空虛和深沉的傷痛,卻很難瞬間消失、無影無蹤,人生只要持續就會感受到失去所帶來的痛楚,甚是各種矛盾及掙扎。然而,哀傷沒有特效藥,哀傷的痛苦也無法進行任何手術切除,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在生命破碎之後,還有什麼人生的價值及意義,讓你仍義無反顧的選擇承受這一份哀慟,在窒礙難行的人生顛簸中,帶著這一份失落的破碎勇敢前行?

在我生命走過各式各樣失落的歷程,也面對自己難以計量的哀傷經驗來說,庫伯勒─羅斯的生命智慧與豁達見地,給予我不少的領悟及學習。雖然生命的歷練仍在進行,人生體悟也尚在轉變,但哀傷確實已不似早年生命那般極具破壞力和傷害性,而是更多從情感層面、生命歷程及死亡的意義加以咀嚼、琢磨,如今的我能更真實且具體的感知到──哀傷如此真切,那是因為哀傷是愛的化身;哀傷證實了人類有情有愛,哀傷也表明了人類歸屬與連結的需求。如此說來,有愛的人,就必然會經歷哀傷。所以,當你哀傷時,請別忘了深刻理解到──自己是一個多麼有愛的人。

《論哀傷》遠流粉絲團

博客來 https://reurl.cc/x6W4r4

誠品 https://reurl.cc/a4X83Q

金石堂 https://reurl.cc/Oj6LZg

讀冊 https://reurl.cc/V42Qrb

《論死亡與臨終》+《論哀傷》(博客來贈送獨家限量筆記本)https://reurl.cc/r6klyk

論哀傷

論哀傷




4.2K會員
185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