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跌落深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日常生活有一天不再慣性的進行,發生了意外災難或生病,一時之間康復不起來,或無法完全康復起來,這時生命是跌入了深淵。突然跌落深淵的人會怎麼樣呢?
我們以前在當學生的時候,老師曾告訴我們一個叫kubler-Ross所提出的學說模型,至今還聽新進心理師談論,就是「面對死亡五個心態階段」或是「悲傷五個心態階段」,分別是「否認」(denial)、「生氣」(anger)、「協商」(bargaining)、「憂鬱」(depression)和「接受」(acceptance),在面對失去時,所發生的心理態度𨍭變進程階段。筆者認為這個學說模型對當事人太有距離,也沒有什麼溫度,它的用處充其量,只有在把人當成對象物討論時,所使用的溝通用語或學術用語,在面對正在深淵中的生命,太有距離感。
當人跌落深淵中,如果沒有馬上死亡,第一面對的就是死亡的威脅,包括器官的殘敗。人習以為常慣性持續的生活世界被打斷了,他的各種行為可能退行,他突然從日常生活世界掉出來,感到孤單。他甚至和死亡直接照面,他可能非常震驚,不知道發生何事。這時候,別人的眼光,醫療的解釋都應該和陷在深淵的人說明,除非當事人已失去意識昏迷不醒。當事人剛接觸這些訊息時,難免出現kulber -Ross所稱的「否認階段」,但重點不是「否認」,而是知道訊息後當事人因而能定位他自身現在的生命位置,他有權知道自己身體發生了什麼事,不管事情多麼衝擊,事件發生的真相要被告知,當事人才得以定位自己。真相會是友善的,多半不告知當事人真相,是因家屬或旁人的焦慮,或是世俗的考量。知道真相後的當事人會受到衝擊,但也因此能思考生命的下一步。
當事人第二步可能會思考,自己怎麼落到這付田地(怎麼會跌落深淵),這裏出現一個內心轉折,到底要不要追究原因呢?筆者的切身經驗得知,同意並接受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比較容易在往後生活之中心平氣和;如果一直想探究原因(筆者認為除了會涉及責任歸屬及賠償之事外,不要過度探究原因),將對未來的生活適應無益,不探究原因也避免掉因歸因而使得自己怨天尤人或氣自己。
待定位自己並不究原因後,這種情況常會迫使人比較容易「活在當下」,這時很荒謬的是,過去不那麼感覺是美好的事物,都變得美好而珍貴;本來很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變得不那麼理所當然。生命的美好感覺在這時期湧現,但當事人可能是身體不適或身在器官殘敗之中。所以生活世界美好的感知,卻是處在深淵中獲得!
但如果我們跌落深淵,而一再疑問「為何是我?」,將會活在問題中、卡在問題中而非活在當下,反而不容易在心態上「往前移動」,那麼「生氣」及「憂鬱」心態的來到是可預期的,而且對自己的人生遭遇還感憤恨不平呢,如此心情不易平靜。
如果我們認知到「人,難免有一死」,只是死亡前的姿態美麗與否。那在經歷深淵之時,由於死亡的靠近,原本身邊世俗的事,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人開始反思,這一輩子到現在,哪些事情是值得的,哪些又是隨風隨時代而逝的,有必要買這麼多東西嗎?又帶不走!;續活,又能夠做哪些不錯的事?生命時間開始倒數,生命時間有限,人不能永遠存活的事實,一再被提醒。
於是人可以深刻體會生命時間的珍貴,不再浪擲虛耗在無聊的事物;人也容易認知到生命無常以及生活事物一直在流變,沒有永遠固定的樣子。於是,當跌入深淵之後,人容易變得不再恐懼死亡,也對生命謙卑。
願以此文,獻給那些會面對跌落深淵的人,瞭解跌落深淵的人所處的心境,陪伴同理聯結跌落深淵的人,讓他不致感到孤單,不要只用Kubler-Ross的模型來評判他們,這樣雖然當事人身在深淵,但會感到有力量的。
(本文亦刊登在康健雜誌上)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avatar-img
210會員
388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與人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你知道嗎?
男女婚後夫妻雙方可能的心裡位移(上)。
本篇文章是新瓶裝舊酒,以前寫成的,還不錯讀,邀請各位讀讀看。
人與人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你知道嗎?
男女婚後夫妻雙方可能的心裡位移(上)。
本篇文章是新瓶裝舊酒,以前寫成的,還不錯讀,邀請各位讀讀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週三人生智慧 📖 「過去與我無關,未來也是如此。我活在當下。」— 愛默生 快樂不是來自於過去的悔恨,也不是未來的期待,而是源於對當下的珍惜與專注。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思被昨天和明天佔據,忽略了現在這一刻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時間。 想像一下:你走在公園裡,花兒盛開,微風吹過,
人物介紹:自由(T)、史少(T)、小莊(T)、Angel(P)、草莓(不分)、JJ(T)、美美(P) (13) 我跟史少的感情,差不多要接近終點了。 深夜兩點,Angel單獨約了我見面,她心情不好,說想去黃金海岸放煙火。 雖然最後,我們只買到仙女棒。 她說了很多
Thumbnail
不曉得你有過這樣的狀況嗎?一早醒來,突然感受到自己很沒有價值感,甚至感很心情很低落。可能是因為近期的工作不順、感情不如意、財務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導致你對人生產生了很多迷惘。 今天早上一睡醒時,就發覺自己有這樣地情形,可能是近期創作遇到瓶頸的關係…
Thumbnail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很多人的焦慮來源是不確定的未來,如果不確定未來會變好還是變壞,我們是否能將自己的未來從擔憂轉變為抱著希望,要做到這種心境轉變當然不是一蹴可幾,所以我們需要一步一步達成這個境界 第一步是「接受」:接受人生的高低起伏是自然的規律,沒有人能永遠身處高峰,也不會有人永遠在低谷徘徊 第二步是「相信」
只要人在動盪不安、崎嶇不穩定、跌宕坎坷的時候
近年各種社群平台與社群媒體普及,KOL (Key Opinion Leader)透過各種圖文和影音影響了消費者的生活。然而一連串的YouTuber停更潮、Me Too事件等,高人氣KOL陸續爆發爭議負面事件,究竟會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支持?
Thumbnail
#週三人生智慧 📖 「過去與我無關,未來也是如此。我活在當下。」— 愛默生 快樂不是來自於過去的悔恨,也不是未來的期待,而是源於對當下的珍惜與專注。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思被昨天和明天佔據,忽略了現在這一刻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時間。 想像一下:你走在公園裡,花兒盛開,微風吹過,
人物介紹:自由(T)、史少(T)、小莊(T)、Angel(P)、草莓(不分)、JJ(T)、美美(P) (13) 我跟史少的感情,差不多要接近終點了。 深夜兩點,Angel單獨約了我見面,她心情不好,說想去黃金海岸放煙火。 雖然最後,我們只買到仙女棒。 她說了很多
Thumbnail
不曉得你有過這樣的狀況嗎?一早醒來,突然感受到自己很沒有價值感,甚至感很心情很低落。可能是因為近期的工作不順、感情不如意、財務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導致你對人生產生了很多迷惘。 今天早上一睡醒時,就發覺自己有這樣地情形,可能是近期創作遇到瓶頸的關係…
Thumbnail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很多人的焦慮來源是不確定的未來,如果不確定未來會變好還是變壞,我們是否能將自己的未來從擔憂轉變為抱著希望,要做到這種心境轉變當然不是一蹴可幾,所以我們需要一步一步達成這個境界 第一步是「接受」:接受人生的高低起伏是自然的規律,沒有人能永遠身處高峰,也不會有人永遠在低谷徘徊 第二步是「相信」
只要人在動盪不安、崎嶇不穩定、跌宕坎坷的時候
近年各種社群平台與社群媒體普及,KOL (Key Opinion Leader)透過各種圖文和影音影響了消費者的生活。然而一連串的YouTuber停更潮、Me Too事件等,高人氣KOL陸續爆發爭議負面事件,究竟會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