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給總是越想越糾結的你,不用吃藥的療「鬱」處方箋


📝閱讀心得

本書提供讀者「後設認知治療」的概覽。

後設觀點

我個人對「後設」情有獨鍾,所謂「後設」簡言之是「超越什麼的什麼」、「關於什麼的什麼」,例如關於思考的思考、關於認知的認知,後設meta一詞也翻譯成「元」,例如:元宇宙(metaverse)。

在劇場、電影或小說中,「打破第四面牆」也是種後設觀,簡略而言可視為「後退一步的觀點」,至於後設觀點會遇上的問題,留待《不要變成壞掉的大人》一書心得中細聊。

在《顛峰心智》一書中提及:

  • 「後設覺察」就是能清楚覺察並監控意識正在經驗目前的内容或過程的能力。基本上,就是覺察的覺察。當我說「注意你的專注力」,指的就是運用後設覺察。
  • 「後設認知」是對自身思考方式的反思,是看清自己思考的某些傾向。後設認知某方面就是自覺。「我有把事情想得最壞的傾向」即為一種後設認知。

而此書是介紹後設認知治療:『後設認知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擱置」想法與感受。』,作者原本是認知行為治療師(CBT),認知行為取向於「討論與分析」想法,當然到了第三波認知行為引進覺察改為「接納」想法,不過相較於後設的「擱置」,有點像「熱心的接納」與「冷眼的旁觀」之差異。

  • 認知行為治療:透過思辨「討論與分析」想法與感受
  • 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透過覺察「接納」想法與感受
  • 後設認知治療:透過覺察「擱置」想法與感受

其實後設認知治療的「冷眼的旁觀」更接近於佛法止修的方式,禪修時常說將念頭貼上標籤,不要跟念頭黏在一起、不要與念頭認同,在此書中也提到「觸發思緒可能是憂鬱症狀的先兆,因此最好能及時發現。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在觸發思緒亦步亦趨黏住我們之前,搶先刻意擱置這些想法。」

而「擱置」的概念也讓我聯想到現象學的「懸擱」:在哲學中意指對於不自明之物中止判斷,藉此此達到不動心(Ataraxia)、免於憂慮和焦慮的狀態。憂慮和焦慮真是亙古不變的人生議題。

此書中提到三種隱喻,分別是火車、迴轉壽司、魚:

  • 思緒就像火車來來去去,但你可以選擇要不要搭車,或跳車。
  • 思緒就像迴轉壽司轉來轉去,但你可以選擇要不要拿下來,或只看著它轉走。
  • 思緒就像魚餌。你沒辦法控制周遭出現多少魚餌,但你可以決定要游走還是上鉤。

隱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禪修隱喻念頭為標籤,道家《參同契》隱喻心猿意馬:「心猿不定,意馬四馳,神氣散亂于外,欲望結丹,不亦難乎!」,尚有禪宗十牛圖、佛法九住心圖等等,當面對煩惱或靜坐時,拋開理論藉由隱喻能更有成效的多。而這些觀照方法其實都可屬於種後設觀:我覺察我自己。


反芻思考

關於CAS,最重要的是「反芻思考」,這點在其他關於焦慮的書中也反覆提及。而在《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中提到四種「思考的類型」:

  • 聯想性思考

「聯想性思考」指的是「從一個概念,推進到另一個與它有關的概念」。

  • 反芻性思考

與聯想性思考完全相反的,則是長時間環繞著在某個特定主題,反覆進行思考,我們稱之為「反芻性思考」。大腦進行反芻性思考時,會反覆、不理性地以各種不同角度檢視同一個事件或經歷,通常會令人相當痛苦。

  • 強迫性思考

「強迫性的想法」是強迫症的標誌特點。這類思維模式會反覆出現,持續存在,而且通常是負面的——不一定是在繞圈子(如反芻性思考那樣),但你越想去阻止它,它就越是糾纏你。

  • 侵入性思想

「侵入性思想」或許不能算是一種思維類型,反而比較像是一種思想現象。侵入性思想,指的是那些非自願的、不請自來、通常不受歡迎的想法,大多是負面的,會侵入我們正在開展的思路,與我們正在思考的事物不太相關。與強迫性的想法相比,侵入性的想法只會間歇性地出現,但它們的侵入依然可以產生極大的影響。

不過,也可能有一些美好回憶(像是某個好評,或某個美好假期),會毫無預兆地找上我們;但它們是中途插入的,而且與我們正在思考的內容無關,所以依然算是一種「侵入」。想法的侵入也可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某個先前困擾著我們的問題;潛意識在「醞釀」一段時間後,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而這個辦法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所以顯然:並非所有侵入性的想法都是不好的。

(摘自《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第二章:認識我們的「想法」)

《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比較著墨於「聯想性思考」,也補足《顛峰心智》一書中沒多描述的「大腦神遊」部分,而《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本書比較著墨於「反芻性思考」,「侵入性思想」也接近本書提及的「觸發思緒」。

本書提到:「後設認知治療不會要你對抗或轉換想法,我們的目標是縮短反芻思考的時間。」這概念很有趣,有點像拖延癮頭,操作起來也簡單,只需照表填寫:觸發思緒、CAS反應、花費時間、心情/症狀。重點在於透過延後、控制注意力、抽離注意力來逐漸掌控反芻思考。

最後,會知道「後設認知治療」是看到《陪每天的自己聊聊:英國生命線個人情緒覺察手冊》中提及,中文書籍資源好像並不多,期待之後會將經典技術手冊翻譯出版。


📚延伸閱讀

  • 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哈佛醫學院的「思緒漫遊」講座,如何用分心提升思想的廣度與創造力,還能使心情平靜而愉快
  • 顛峰心智:每天練習12分鐘,毫不費力,攀上專注力高峰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再尷尬也能聊出花來,一生受用的人際溝通術
悖謬論、無效論、危害論
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重要時刻這樣傾聽、那樣對話【英國生命線志工訓練手冊】
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再尷尬也能聊出花來,一生受用的人際溝通術
悖謬論、無效論、危害論
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重要時刻這樣傾聽、那樣對話【英國生命線志工訓練手冊】
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根據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任何困擾或問題,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賦予某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已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仍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將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轉換成正面積極思維,進一步修正其行為的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此療法承繼了斯多葛派的思想。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本文介紹應付因為腦袋想着負面事情而不能入睡的方法,加拿大學者 Luc Beaudoin博士的「認知洗牌」(“cognitive shuffle”),原理是給腦袋另外一些念頭來想,以取代那些負面的思緒。作者介紹了這方法的秘訣,和把它稍作改動而延伸至日間使用,來幫助打斷日常生活出現的負面自我對話。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根據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任何困擾或問題,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賦予某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已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仍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將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轉換成正面積極思維,進一步修正其行為的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此療法承繼了斯多葛派的思想。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本文介紹應付因為腦袋想着負面事情而不能入睡的方法,加拿大學者 Luc Beaudoin博士的「認知洗牌」(“cognitive shuffle”),原理是給腦袋另外一些念頭來想,以取代那些負面的思緒。作者介紹了這方法的秘訣,和把它稍作改動而延伸至日間使用,來幫助打斷日常生活出現的負面自我對話。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