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思考(前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因為要上一個節目(暫時保密),開始整理了多年來的各種轉念訓練與方法。
為什麼要轉念思考呢?因為人有時候就是會困住。
雖然說人生遇到困難是必然之事,而且許多問題與困境也不可能馬上解決,但常常光是一件小事情,就可以讓人徹底當機。
旁人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對當事人卻可能是核彈級的災難。
我有個朋友,會因為出門前找不到一個小東西而糾結,進而耗費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翻箱倒櫃去找,甚至遲到或失約也在所不惜,如果找不到他會超級焦慮與恐慌。
另一個親戚,只要不小心接到交通罰單,他媽媽就會一天分好幾次從出門到打手機不斷叮嚀,直到他繳費之後才能逃離奪命連環call。
上面講得情況比較極端,但我們也很可能因為新鞋踩到狗屎,而發生「一日憂鬱症」。
人,就是這麼容易被念頭困住(執念)
「轉念」不但是一種彈性的思維模式,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轉念更是讓我們訓練前額葉,升級成高等人類的修煉法。
而我對「轉念」的觀點是:隨時隨地的心靈脫困之道。
常聽到這句話:「已經發生的事是無法改變的,但怎麼看待這件事是可以改變的」。這就是轉念的一種概念,但講起來容易,實際上怎麼做卻不簡單。
尤其這件事如果影響我們很深,那麼要做到轉念就更難了。
念頭,或是說執念,是怎麼形成的呢:
事件在第一次發生時,會刺激我們產生不舒服的生理感覺與情緒(強烈感受),而這些「強烈感受」就對神經迴路做了一次有痕跡的寫入,未來再次遇這個事件時,會更快的刺激我們再次產生同樣的強烈感受,再次寫入這個神經迴路,不斷強化。
最後我們內心就形成了一個函數,未來只要類似的刺激再次出現,就會代入這個內在函數,自動運算出同樣的反應。
濃縮成簡單的方程式,就是:「刺激 —內在函數— 反應」
我們的潛意識裡面,充滿了這樣無數的「內在函數」,這些神秘的方程式幾乎影響到我們所有的學習。
我小學中年級以前,媽媽是全職主婦,所以放學之後她都會盯著我寫功課。
我印象最深的是學寫國字(中文字),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寫國字是要照著課本標準的筆順與位置,「複製」到習作本的一個3x3的小方格裡。
但因為小時候手部的微肌肉還在學習控制筆的方向與力道,所以很容易超出格子、或是寫出來的比例跟標準不太一樣。
當時只要出了一點點錯,我媽就會把這些國字用橡皮擦全部擦掉,叫我再寫一次,有時候甚至寫到習作本的紙快擦破才過關。
還有背國語課文,只要沒背到跟課文每個字一模一樣,就要全部從頭來,分段完成這件事是不允許的。
如果我不順從,就會受到懲罰:不能出去跟朋友玩、沒有點心、不準看電視....記得好幾次寫功課從下午拖到晚餐,感覺永遠無法完成,只能無助落淚。
當時只要我一開始做國語功課,就會自動產生各種複雜感受:厭煩、恐懼、焦慮,同時帶有強烈的抗拒與拖延。只不過我媽媽跟老師對這種反應,總是解讀成「我就是不喜歡國語」或是「我很愛偷懶」
或許有些天分或運氣好,當時這個內在函數並未完全影響學業表現,雖然討厭國語,但其他科目綜合起來,我還是班上前三名,甚至有時還可以衝到第一名。
但沒想到這棵種子,卻悄悄在潛意識長成更巨大的內在函數:完美主義。
未來只要遇到比較陌生或場面比較大的活動,焦慮感跟壓力都會暴增,想要不斷把所有細節都做好,比如我最早開課時,甚至對講義要選用什麼紙質都會考慮進去。
這樣的完美主義對於成功有沒有幫助呢?
當然有,但效率很低,我等於花好幾倍力氣去達到95分,而且還是為了達到自己創造的病態標準。
世界上沒有事情是真正完美的,事前準備可以做到無限精細,但這樣的完美主義並非有效、更不是舒服的一種思維模式。
對於任何一件事,在成本可接受、時限內能完成、並且達到客觀標準,才是有效而健康的態度。
其實「完美主義」也只是影響學習與人生的其中一個內在函數。
直到後來有天發生了一件事,才覺察到生命中好多面向似乎都被某種神秘力量控制,我決定思考怎麼樣才能擺脫這樣的命運,也是研究各種「轉念」方法的開始。
avatar-img
15會員
8內容數
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哈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市面上流行的吸引力法則,常常告訴我們只要能將內心的夢想或慾望想像得非常清晰,就有機會成真。 但實際上沒那麼容易。 有想法很簡單,但要達成卻需要有效行動。 覺得改變很困難的人,即使腦袋中有這些想滿足的夢想或慾望,實際執行時,內心卻常會冒出這些感覺: 一股有形或無形的阻力,不斷在阻礙他行動 為什麼呢?
每年在台灣都有三個日子,會讓人反思自己在情感關係上到底在追求什麼? 2/14、7/7(農曆)、12/25 我自己認識不少蠻有魅力的朋友,他們常常很容易吸引到異性,但總會陷入尼采所講的”永劫迴歸”(近似佛教的輪迴),也就是快速交往又瞬間分手,但下次找到的依然是類似對象,或遇到相同的感情危機。
今天不知道為什麼,一堆人突然問我問題,是國際哈拉許願日嗎? 最特別的是有兩個人的問題幾乎一模一樣,真的抓到了我的眼睛,大意如下: “一直希望找個好伴侶,並且能發展一段關係,但身邊總是難以出現理想對象? 聽起來還真的是有點大眾臉。 這樣模糊的描述,就算真的出現了一個可能的靈魂伴侶,我想也認不出來吧。
市面上流行的吸引力法則,常常告訴我們只要能將內心的夢想或慾望想像得非常清晰,就有機會成真。 但實際上沒那麼容易。 有想法很簡單,但要達成卻需要有效行動。 覺得改變很困難的人,即使腦袋中有這些想滿足的夢想或慾望,實際執行時,內心卻常會冒出這些感覺: 一股有形或無形的阻力,不斷在阻礙他行動 為什麼呢?
每年在台灣都有三個日子,會讓人反思自己在情感關係上到底在追求什麼? 2/14、7/7(農曆)、12/25 我自己認識不少蠻有魅力的朋友,他們常常很容易吸引到異性,但總會陷入尼采所講的”永劫迴歸”(近似佛教的輪迴),也就是快速交往又瞬間分手,但下次找到的依然是類似對象,或遇到相同的感情危機。
今天不知道為什麼,一堆人突然問我問題,是國際哈拉許願日嗎? 最特別的是有兩個人的問題幾乎一模一樣,真的抓到了我的眼睛,大意如下: “一直希望找個好伴侶,並且能發展一段關係,但身邊總是難以出現理想對象? 聽起來還真的是有點大眾臉。 這樣模糊的描述,就算真的出現了一個可能的靈魂伴侶,我想也認不出來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B) 新年將至,除舊佈新。 最近都在大掃除整理環境,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對於我的內在來說,舊的是什麼呢?固有的想法、習性、惡習。 那麼新的是什麼呢?方法、行動,還有一點點勇氣。 2024年初有一個很大的變動,我離開了,過去好多年,困住我的痛苦工作環境還有情感關係中。 老
Thumbnail
從洛桑加參醫師的理念中,學習如何轉念、培養正念,提升免疫力,並藉由心胸寬大來改善身心健康。文章探討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以及透過改變心態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終達到身心平衡與健康的祕訣。
Thumbnail
2024 年第九屆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揭曉,兩個最大獎項「超級新星獎」與「新北精神獎」分別由實驗短片《環遊世界 2023》與劇情短片《明天太遠 今天太短》獲得。
Thumbnail
94要來一下年代感的輕小說標題才夠味。(蛤 除了跟大家分享我終於達成了2024大目標之一外,也來分享一下我的學習跟心路歷程。
Thumbnail
花時間好好說明一個當下的念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把事情想清楚再去做,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經過長期反覆訓練的理性作為。 因為如果人不停下來仔細觀察,就容易陷入感官的判斷。 可是要什麼使人這種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生物遇到變故會變得冷靜停下來思考的舉動,這就需要反覆的思考的訓練。 像小時候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從2014年開始,小文人就以自由接案編輯的方式過生活,到今年剛好滿10年! 在整理自己的文稿時意識到這件事,真的很驚訝,啊,原來一路懷疑自己能不能以此過活,如今回頭看,也算好好地過了10年。 但是,即使是「自由」接案,小文人竟然也到了職業倦怠階段。 過去10年之間,當然也都有過煩躁和倦怠,但只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B) 新年將至,除舊佈新。 最近都在大掃除整理環境,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對於我的內在來說,舊的是什麼呢?固有的想法、習性、惡習。 那麼新的是什麼呢?方法、行動,還有一點點勇氣。 2024年初有一個很大的變動,我離開了,過去好多年,困住我的痛苦工作環境還有情感關係中。 老
Thumbnail
從洛桑加參醫師的理念中,學習如何轉念、培養正念,提升免疫力,並藉由心胸寬大來改善身心健康。文章探討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以及透過改變心態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終達到身心平衡與健康的祕訣。
Thumbnail
2024 年第九屆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揭曉,兩個最大獎項「超級新星獎」與「新北精神獎」分別由實驗短片《環遊世界 2023》與劇情短片《明天太遠 今天太短》獲得。
Thumbnail
94要來一下年代感的輕小說標題才夠味。(蛤 除了跟大家分享我終於達成了2024大目標之一外,也來分享一下我的學習跟心路歷程。
Thumbnail
花時間好好說明一個當下的念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把事情想清楚再去做,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經過長期反覆訓練的理性作為。 因為如果人不停下來仔細觀察,就容易陷入感官的判斷。 可是要什麼使人這種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生物遇到變故會變得冷靜停下來思考的舉動,這就需要反覆的思考的訓練。 像小時候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從2014年開始,小文人就以自由接案編輯的方式過生活,到今年剛好滿10年! 在整理自己的文稿時意識到這件事,真的很驚訝,啊,原來一路懷疑自己能不能以此過活,如今回頭看,也算好好地過了10年。 但是,即使是「自由」接案,小文人竟然也到了職業倦怠階段。 過去10年之間,當然也都有過煩躁和倦怠,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