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雅書單-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2023/11/03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米雅推薦書名: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作者: 賴佩霞

出版日期: 2020/04/01

出版社:早安財經

「我們要知道,溝通不是告知,更非目的,而是一把開啟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鑰匙。」

說話 是人生一輩子的課題 自牙牙學語說出第一個字起 我們就無法中途休學了。先學會說話 用言語表達 最後才是與人溝通。 米雅認為”說話和表達”都是第一人稱 以自己為主;只有”溝通”是第三人稱 以他人為主

此書闡釋盧森堡博士非暴力溝通學 若可以 米雅好期待每個人都能閱讀至少一次 如此這個世界應該真的會像個地球村 彼此和諧友愛 誤會&心結也從此不存在了

溝通這件事更像是一種交流 非暴力交流 聽起來也是通用的呢! 那麼到底在交流什麼? 我想就是感受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名言強調的也是感覺 大家都聽過 也都懂 可是情緒來的時候 就是很難實踐啊! 非暴力溝通學就是完美的SOP 直接把至理名言升級、步驟化 不過要能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就需要練習修煉

這時候可能會有疑問 還要辛苦的學習鍛鍊 到底說話讓別人開心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書中有提到一個簡單又可愛的例子 大人小孩都喜歡餵動物 現在各式親子農場也很盛行 為什麼? 我們花錢買門票、買飼料 餵鴨子、魚、鹿 怎麼就那麼高興? 因為我們滿足了動物們的生理需求 感覺牠們也因此很雀躍 最後這個幸福感就籠罩在彼此間 這也解釋了 為什麼我們幫助了別人 會感覺到快樂

有天 米雅一如往常地去髮廊 當時有個伯伯看著鏡中的自己白髮蒼蒼 不禁感嘆年華老去 並看著我說年輕真好啊! 我微笑著 向他說 正是因為您是有智慧的人才會有白頭髮 像我們還有很多事需要向長輩討教 歷練不夠才看起來很愚笨 阿伯馬上笑得合不攏嘴 讚嘆我的修為 表示我一點都不笨 同時我也好欣喜 那是個令我印象相當深刻的一天 有句話說善良是一種選擇 我們更可以選擇要說什麼話 話語都是帶有魔法能量的 能變成幸運星使我們幸福 更能成為惡魔拖著我們入地獄 就取決於我們唸出什麼咒語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好運不會用盡,好運不是從外在降臨,好運、福氣其實是經營出來的。」

我們可以使用非暴力溝通的魔法咒語 無止境的創造美好幸福 不管遇到什麼事 不管當下是什麼心情 只要牢牢記得這四個步驟: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就能以最美麗自信的自己 和任何人進行愉快的交流 其實是很容易應用在生活上的 只要我們願意踏出那一步

觀察:只陳述客觀事實 不帶偏見 亦不做評斷

這應該是四個裡面 相較起來最簡單能做到的 擺在第一步剛剛好

敘述事實不難 重點是要客觀不含個人意見 特別是面對家人、親密關係 我們總會自以為了解對方 或是仗著彼此關係深厚 就肆無忌憚地貼標籤獨斷獨行 面對較不熟識的人 我們還會怕自己誤會了對方 給他人解釋的空間 語帶保留 反而親近的人 我們常常很不客氣的批評 這就是有時候我們會突然間覺得 我怎麼好像不太認識他了? 卻掙扎著不想承認 心想不可能! 我一定是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下次又一樣繼續批判 犯一樣的錯 陷入無限循環 絕對沒有所謂突然 只是我們只願選擇那個自己認為的對方 就等於同時不停將對方往外推 因為這時候對方會傾向於 去找一個願意聽自己說實情的人 但那個人已經不是我們 所以漸行漸遠就成了必然

「當心裡願意騰出空間給幸福,無論眼前、手邊在做什麼,自然而然就能回應對方的善意。這就是我經營幸福的秘訣。」

試著覺察自己說出口的語句、問題 是否帶有指責

因為我是獨生女 所以從小在家 只要有什麼物品不見了、東西壞了 父母第一個反應總是開口罵我 例如: 妳吹風機用完為什麼都不放回去? 但問題在於 我可能那天根本就還沒洗澡啊!? 這時候才會出現另一個聲音說 我忘記了 等一下去收!

我們用書中的技巧拆解 “妳吹風機用完為什麼都不放回去?” 首先 這絕對不是問句 而是判斷句 所以本身就不符合非暴力溝通 都 二字則屬於標籤認定我就是每次都這樣! 但我並沒有都這樣 更多時候是爸爸媽媽忘了 錯怪我 只是因為第一時間總是覺得是小孩 因此造成了誤會

那麼更好的陳述是什麼呢? “我看到吹風機還插著插頭 沒有收回去”回想起來 如果當時大家能這樣溝通 或許我聽到不僅不會有情緒 就算不是我用的我還是會幫忙放回去 這邊就出現了一個新的選擇 我們是要選 A爭論對錯 還是 B怎麼讓自己過得開心?

不多說、不冷戰、不臭臉 就是很純粹的陳述客觀事實 像在讀一本故事書一樣 我們閱讀一定不是為了探討書的對錯 那何不試著在事件發生的當下 將自己拉到外面 假裝是在看一本書 然後念出書上的內容 這樣保持了自己的心平氣和 也不會傷害到任何人 或消耗感情

感受:描述自己當下的感受

對於感性的人來說這步輕而易舉 可對理性的人來說 這就是無字天書

你足夠了解自己嗎? 這步開始我們要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去承認接受自己擁有的所有感受 去發現自己有著各式各樣的情緒。從來沒有一個不了解自己的人 能理解他人的感受;更沒有一個無法接納自己的人 有同理他人的能力。要平靜有效的溝通 就要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

「所謂的表達感受,並不是說開心時一定要引吭高歌、手舞足蹈,難過時非得愁眉苦臉、咬牙切齒。不是的,我們要的是能夠很理性的表達,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呈現自己,不卑不亢。」

感性的寶寶 要學著理性表達;理性的寶寶 要學著感性感受

要特別注意的是 並不是任何的”我覺得”都是感受的表達 “我覺得你很冷漠”這是一種判斷句 我們要表達的是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他人的感受 或我們對他人的評斷猜測

那麼應該怎麼說? 可以直接套第一步+第二步 “我剛剛跟你說話的時候 你只回了一聲喔 我覺得有點孤單”這就是事實+感受 也不要用敷衍這個詞 因為這也是我們對他人的評判 集中專注在表達自己就足夠了! 確實不容易區分 什麼是屬於自己的感受 什麼則是我們擅自下的判斷 因為我們不太習慣這樣的溝通方式 但我們也確切知道 我們永遠只能感覺自己的感受 不能替他人感覺 更不能替對方表達

表達感受是一件中性的事 無論我們有什麼感覺 都沒有對錯 也可以說是陳述一個自己對自己的客觀事實 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加入否定自己的言詞 更不要否定他人的感受 像是”你要樂觀一點”就表示我們認為對方的難過是不對的 沒有人喜歡被否定或拒絕 或許我們沒有這個本意 只是想安慰對方 但試想一下當我們感到悲傷的時候 我們一定也確切知道要振作 但有時候就是無法控制需要時間 我們都需要被接住 其實只要靜靜陪伴在身邊就夠了呀!

需要:心中沒有被滿足的部分是什麼?我在乎什麼?

可以說是感受的深入進階版 能好好與自己相處 敢於面對自己 加強和自己的連結 以自己為第一優先的愛著自己 這些都能協助我們更快的辨識出自己的需要

我們總習慣於滿足別人的要求 回應父母、師長的標準要求;應付老闆的提案要求 為了順利長大成人 維持生計 我們似乎不得不這麼做 以致於我們並不擅長去體察自己的需要 也不會去思考他人是不是有隱藏的需要 因為我們覺得 如果他有需要會提出來 但我們都忘了 其實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有時候對方也不一定清楚自己的需要

這步驟的需要指的是內心情感上的部分 不是物質生理需要 偏向金字塔的愛與歸屬的分類 因此較不直覺 必須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不太熟悉這個形式沒關係 作者有在章節的最後附上參考語詞表 像是尊重、陪伴、信任...等

「語言是非常有力量的,這就是溝通的美好之處:有夢想,有盟友,有歡笑,還有挑戰。」

當我們感到生氣時 直覺的反射就是歸咎於他人 對方做了什麼 或沒做什麼 但不論是哪一種 說到底都是由於我們自身的某個部分沒有獲得滿足 我們必須先覺察承認這個事實 才能找到彼此溝通的出口

情境: 和對方說話的時候 他一直在做別的事 也沒有回應 不知道有沒有在聽。這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是”尊重、陪伴、親密…”的需要沒有被滿足 除了情緒性的字眼 我們可以將敘述改成:”我在和你說話的時候 你一直滑手機 我感覺不太開心 因為我需要被尊重”這就是標準的 客觀事實+自己的感受+自身需要

為什麼這樣的表達 較能被接受? 可以搭建起溝通的橋樑? 因為整句話是中性的 我們表明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 而不是一昧的責怪對方的不是。很多時候會引起爭吵 是因為對方聽見我們的指責 不認同自己是那樣的人 或是惱羞成怒 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不好? 到底要怎麼做? 拋出一段中性的文字 會令他人感受到 他們的情緒和行為 是有被包容的、有可商量的餘地 只有懂得寬恕自己 我們才有機會容下彼此的需要

請求:將需要明確具體化

最後的步驟 就是我們期望他人怎麼做? 我們在什麼條件下會感到需要被滿足?

我們常常陷入一個誤區 “以為告訴他人自己不要什麼 就等於告訴他人 我什麼”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當對方說他不要吃麵的時候 就一定表示他要吃飯嗎? 所有的飯食都想吃嗎? 不見得吧! 如果連要吃什麼 都存在這麼多可能性不確定性 更何況是內心的需要

若我們希望他人能好好地說出自己的需要 那我們也要學著好好地說出自己的需要 什麼叫做好好地說? 就是同時符合: 明確、正向、具體、可行 以自己的需要為基準 為對方量身訂製一個 他能立刻做出反饋的行動

米雅真實經驗: 爸爸看到我的鞋子很舊了 鞋底也有些破損 就直接拿去丟了。我如果大發脾氣 問他怎麼都沒問過我 就擅自幫我決定 爸爸一定會不平衡 覺得他也是好意在關心我 這時候米雅是怎麼表達的呢? “我找不到那雙藍色帆布鞋的時候感到很焦慮 媽媽說你把它丟了 我很沮喪 雖然它已經很破舊 但我需要有個和他告別的心理準備 因為我很喜歡那雙鞋 下次可不可以拜託你先跟我說一聲?” 前面我敘述自己找不到鞋的過程(事實) 發現被丟棄後我是什麼心情(感受) 我有什麼需要(需要) 期待他做什麼(請求) 當然請求一定要是對方能做到的 若我換成請他先準備一雙新的 那就不太適合了~

「真正的請求,就算對方拒絕,也能試圖去理解原因。真正的請求,不會讓雙方的連結中斷。」

請求不是要求 更不是命令 並非我們說出口 對方就非得照做不可 因為對方也會有他的需要 有時候需要會重疊 更多時候可能需要彼此調整 請求僅是一個溝通雙方需要的方式 我們可以不斷重複這樣的敘述 作為對話溝通 但絕不是把請求變成一種情緒勒索 對方拒絕就施壓逼迫

延續上段的情境 爸爸覺得 可是垃圾車來的時候 還要打電話問我能不能丟 很不方便 這顯示了他有急躁的需求 我給予的回應是 請他先處理當天要丟的垃圾 等我在家再問我 如果我真的想丟掉 我也能自己拿去丟 不一定要他來整理 他聽了以後發現 這樣好像確實彼此的問題都有得到回應 也有完美的方案了 這件事就很平和的順利落幕了! 我們期盼他人能理解我們的需要 也要記得 他人也同樣期盼我們的理解 給彼此相互理解的空間也很重要

如果我被拒絕後 只是憤怒的覺得爸爸就是只貪圖自己方便 要他不管怎麼樣就是要問 那這個溝通就不平衡 一次二次他可能會包容 但長久下來關係就會失衡 因為他一直在滿足我的需要 但我從未滿足過他的需要 所以提出請求的時候 也別忘了要看見他人有什麼需要喔!

「人跟人之間最可貴的就是相互成全,在彼此共的美好經驗中向前邁進。我知道,的確有很多人願意為別人和自己的幸福做出貢獻。」

我們很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法 憑什麼是我要先改變? 為什麼我就非得改變我說話的方式? 只有我改 對方還是一模一樣 那有什麼用? 確實米雅一開始也覺得很不公平 大人不是應該要以身作則嗎? 我使用了非暴力溝通 他們還是一樣罵我、碎碎念個不停 但是我也發現 當我用這樣的方式去表達自己 爸爸媽媽的身段變得比較 會把思考重點放在我的需求 而不是我的行為 而當他們開始願意說出自己的顧慮 我也能從中回應到他們的需要 他們感覺被看見了 溝通關係就這樣緩緩地建立起來 心的距離相較過去也靠近了不少 因為我們都有感受到對方的體貼 這就是一種溫暖的交流

推薦給想要擁有幸福關係的你、渴望被理解的你、學習溝通技巧的你 米雅相信 只要能照著以上準則 依序好好的說 我們將帶起一股暖流 透過偌大的海洋 散佈溫柔的理解到世界各地 風是由高密度吹向低密度 我們將溫熱的愛吹向冰冷的心 隨著時間他被融化了 再將這份和煦微風吹到寒冷的地區 如此一來無論走到哪裡 都是春暖花開的氛圍!

米雅小語

米雅小語

Hello♡我是暖時燈塔守望人 米雅Mia 是溫暖微光&手作專欄創作者

願好好的接住 那些不被理解的需求 陪伴迷航的旅人 啟動心中充滿力量的療癒力 給予具體的指引建議 抓住實踐天賦的方法 尋回最美好的自己

想瞭解阿卡西靈魂紀錄解讀、靈性生活  請FB、IG搜尋 暖時燈塔 @Lighthouse_soultruth

喜歡精油香氛的朋友 請FB、IG搜尋 暖時手作魔法堂Mia Handmade  @miahandmade_tw

或點選連結樹 https://linktr.ee/mia.yeh  收聽PODCAST

※若11/30 20:30~22:00 有空  歡迎報名本書的線上讀書講座 一起來探討非暴力溝通

預約紀錄解讀客製能量香氛 https://lin.ee/iKS6huf

歡迎到暖時燈塔首頁 觀看更多關係相處、能量地圖、書評專欄文章

祝福你的生活充滿愛的能量恬靜自在~


4會員
88內容數
嗨嚕♡我是暖時燈塔守望人 米雅Mia 是三階認證阿卡西紀錄解讀師 預約IG、FB搜尋暖時燈塔 暖時的意涵是 溫暖過去的回憶 溫潤現在的心緒 溫熱未來的生活 陪伴迷航的旅人 接住不被世人理解的需求 尋回屬於自己的幸福美好 並給予實踐天賦的勇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