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圖》閱讀筆記:溝通好難,他為什麼要那樣講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否曾覺得,「我明明就有想好好溝通,但卻還是充滿阻礙?」

今天,我想大力推薦一本好書《文化地圖》。先別被它的書名嚇跑!這本書內容淺顯,適合所有想精進「溝通」能力的人(不論是團隊討論、上下屬之間溝通、面試、日常對話…)。


--


我一直很想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所以這幾個月,南征北討,上了各種課程,自由口說家教班、無限聊天工作坊、即興表演戲劇課等等。

在這些課程中,不論老師或同學,常對我有個疑惑:

「咦?你為什麼還想要加強溝通能力呀?」

大家總說看到我很能侃侃而談、聊天聆聽、言之有物。


但我心理,一直感覺對「溝通」這件事很不安。

我常沒辦法在當下把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事後才扼腕於「我那時候怎麼沒有這樣說」;或是感覺「只是因為頻率不對嗎?為什麼他還是誤解了我?」


在溝通課程中,能學到許多的對話應對方法。但看了《文化地圖》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更深層的因素。

在書中,作者用「高情境」和「低情境」來區分兩種溝通狀態。

需要注意,這不是二分法,而是像光譜一樣,是一種經過比較而來的相對概念。



▋「高情境」與「低情境」是什麼意思?


一開始,我們可以來檢測看看,以下兩種溝通中可能出現的OS,哪種在你身上比較常發生呢?

A. 為什麼要話中有話,沒有溝通效率?
B. 為什麼連這麼明顯的事情,都還需要我講?


如果選擇A.,那麼你可能相對周遭的人屬於比較「低情境」的一方;

如果選擇B.,那麼你可能相對周遭的人屬於比較「高情境」的一方。


《文化地圖》這本書從「文化」的觀點來解釋了這樣的對話習慣差異。

• 高情境文化需要「讀空氣」,溝通中依賴隱喻或非語言的暗示、背景默契,我們在國文學習中常見的「成語、詩詞」,乃至現在網路流行的「簡語、謎因梗」,就是高情境對話的展現。

• 低情境文化則重視精確、簡單、清楚,減少誤解的可能性,「美國」就是作者認為最典型、歸類在世界上最低情境的文化。


我之前在寫多益題目時,就有這種文化對比的深刻體會:我發現亞洲人對一句話、一個詞可以有很多衍生意義,而英文則只是直白表達字面上的意思。


更別論,「你的手錶很好看!」在京都可能代表的是「時間很晚了,你怎麼還不離開?」

(日本不意外地,摘下書中最高情境文化代表。)



▋不只跨文化,台灣人間「高/低情境」的對話分野仍存在


把跨文化經驗拉回到日常,其實類似的歧見仍然是存在的的。

我就曾遇到,有人給予的指令、對詢問的答覆,總是很簡短(高情境的對話特徵)。我聽得很模糊,但又不想提問太多次,顯得自己好像都沒有在思考,就自己猜。但是,我卻猜錯方向了,導致自己浪費時間做了一堆白工。


《文化地圖》書中指出:

每個人在不同團體、不同關係中,以及隨著團體彼此間的熟悉程度,就會展現出不同程度的高/低情境狀態。

舉例而言,「老夫老妻」相對於「新婚夫妻」就可以使用更少的語言,只用一個眼神、表情、動作,捕捉到大量的資訊。

一群團隊中的老戰友,脫口說出「這次隨便做做就好」,聽在團隊中的新人耳裡,就無所適從。



▋組織內部,高情境與低情境的溝通挑戰


通常,在一個組織中,待比較久、掌握比較多資訊的人,就會無意間開啟高情境對話;而新來的人,則傾向低情境對話。


《文化地圖》書中的建議是:

當「高情境者」與「低情境者」相遇,通常低情境者比較會意識到溝通出問題。這時候,可以用自貶、自嘲及誇讚對方智慧的方式來提問,引導對方願意把話講得更清楚。

例如:

「我真的是個大路癡,能不能請你把地點講得更清楚一點呢?」


另外,我自覺較常屬於低情境的一方,從書中獲得的重要提醒是:

• 不是每個人都希望把話講清楚、把想法說出來。
• 想要只用問的,甚至期待對方自已要主動把話說清楚,是一種懶惰的表現。



▋中立看待,放下「高/低情境」對話衝突中的情緒


我們常因為自己所處的類型(高情境/低情境),而認為另一類人的說話方式不好、不對。

甚至常會有情緒,覺得對方莫名其妙、或覺得被冒犯。

這都容易造成溝通上的嫌隙。


但是,若跳脫個人尺度,從《文化地圖》所提的「文化」角度來思考,就可以用比較中立的角度來看待彼此的對話習慣。

甚或,我們應該覺察自己所處文化脈絡帶來的習慣,然後在對話一開始先聲明。

像是:

「因為我思考比較慢、又很怕會誤解你的意思啦,所以等下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我可能會問比較仔細一點喔!」

透過這樣的小提醒,能讓彼此放下情緒,用更體貼對方的方式對話,同時也能達到更有效的溝通。



▋小總結,所以我們應該怎麼行動?


1. 給高情境者:如果不知道怎麼把話講清楚,就想想你會怎麼跟AI對話吧!(餵背景資料給他、把需求講清楚)

2. 給低情境者:當你覺得聽不懂,不要「假會」、害羞,請承擔起低情境者的責任,先自貶、自嘲再主動詢問,拯救這段無效對話。

3. 給團隊合作者:一律先預設「低情境」,把話講清楚,用文字記錄下來,再次確認彼此認知。

4. 給所有人:意識到文化造成的溝通習慣差異,用更中立的角度看待彼此的對話方式;若想積極一點,也可以在對話時先提出自己的說話習慣,「理解」帶來「禮讓」。



《文化地圖》真的超好看,這篇文只介紹了第一章,書中從「八個不同維度」討論文化差異會帶來的影響。

推薦給所有想精進溝通與合作能力的人!


(最後也謝謝podcast引書店,帶我認識了這本好書,推薦大家如果還沒有心力自己買書來看,可以先聽聽他們超精采的解析!)

avatar-img
55會員
69內容數
想記錄:替平凡劃上「逗點」,追尋心之所嚮;為繁忙打個「逗點」,上路去旅行。 我發現文字的力量驚人,文字可以敦促人思考、文字可以觸發新的想法、文字可以引導思考的深度,更迷人的是,還可以擴展思考的影響力--這是我開始寫、持續寫的原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五,我去台北參加十周年的「雜學校」#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在這篇文將分享這趟看展的五個收穫。
今天想寫點輕鬆的,聊聊在我心情焦躁時,會做的10件療癒小事。雖然想好十個了,但篇幅會太長,這篇就先分享五個,另五個之後再寫囉!
今天來聊聊我對「MBTI」的態度,為什麼從本來的反感,到後來的接受與使用,它如何幫助我在新創團隊中的合作更順暢。
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如何在1.5個月的密集準備中,拿到多益聽力滿分成績。我一直以來都是英文學習的苦手,這次善用一些「學習方法」與「應試策略」才得到好成績。整理提供給曾經有一定英文程度但忘光光了,現在想「短時間、高強度」備考的人做參考。
在上篇文中,我用「數位寫作」代稱要做的行動。這個詞,用得很自然,又不那麼理所當然。我爬閱網上不同人的相關論述,整理出:6個數位寫作的特性、6個行動啟發
在這炎炎夏日,我決定開始一項挑戰——「每週四次更新」的寫作計畫!
上週五,我去台北參加十周年的「雜學校」#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在這篇文將分享這趟看展的五個收穫。
今天想寫點輕鬆的,聊聊在我心情焦躁時,會做的10件療癒小事。雖然想好十個了,但篇幅會太長,這篇就先分享五個,另五個之後再寫囉!
今天來聊聊我對「MBTI」的態度,為什麼從本來的反感,到後來的接受與使用,它如何幫助我在新創團隊中的合作更順暢。
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如何在1.5個月的密集準備中,拿到多益聽力滿分成績。我一直以來都是英文學習的苦手,這次善用一些「學習方法」與「應試策略」才得到好成績。整理提供給曾經有一定英文程度但忘光光了,現在想「短時間、高強度」備考的人做參考。
在上篇文中,我用「數位寫作」代稱要做的行動。這個詞,用得很自然,又不那麼理所當然。我爬閱網上不同人的相關論述,整理出:6個數位寫作的特性、6個行動啟發
在這炎炎夏日,我決定開始一項挑戰——「每週四次更新」的寫作計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Thumbnail
你是個很會溝通的人嗎? 相信很多人說是 那你的溝通有效嗎? 相信回答是的人沒這麼多的 而今天我想針對自認很會溝通的人 他們的溝通為什麼有時沒有用 來做個小小的探討 ​ 當你已經有一些溝通的經驗 你或許會為所有溝通做好準備 做好所有沙盤推演 誰問你什麼問題 你要怎麼回答
Thumbnail
對於溝通這件難題,我一直想不透。 在生活的環境中,溝通從來不與我有關聯性,溝通這件事的重要性也是我自戲劇裡學來的。在我了解很多事情是能透過溝通解決而非爭吵時,當時的我以為所有難題便能迎刃而解了。當然事情絕非我想的那麼容易。哈哈…… 當一個人的情緒你無法控制住的話,如何溝通?又或是你們的邏輯不建立
Thumbnail
『我-語句』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隱含了多個溝通重點。相信瞭解這些之後,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助於有效溝通。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67 篇文章|119759 字 說話觀|一對一說話藝術|人際關係 序 你是否曾因為溝通困難、人際疏離,甚至是無法理解他人或被他人理解而感到困惑呢? 讓我們帶你進入本系列文章的世界,它將為你解開人際關係的困惑、解決不會聊天的煩惱、滿足被他人需要的需求。 本系列文章深入淺出的將溝通技巧分解成各個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Thumbnail
你是個很會溝通的人嗎? 相信很多人說是 那你的溝通有效嗎? 相信回答是的人沒這麼多的 而今天我想針對自認很會溝通的人 他們的溝通為什麼有時沒有用 來做個小小的探討 ​ 當你已經有一些溝通的經驗 你或許會為所有溝通做好準備 做好所有沙盤推演 誰問你什麼問題 你要怎麼回答
Thumbnail
對於溝通這件難題,我一直想不透。 在生活的環境中,溝通從來不與我有關聯性,溝通這件事的重要性也是我自戲劇裡學來的。在我了解很多事情是能透過溝通解決而非爭吵時,當時的我以為所有難題便能迎刃而解了。當然事情絕非我想的那麼容易。哈哈…… 當一個人的情緒你無法控制住的話,如何溝通?又或是你們的邏輯不建立
Thumbnail
『我-語句』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隱含了多個溝通重點。相信瞭解這些之後,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助於有效溝通。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67 篇文章|119759 字 說話觀|一對一說話藝術|人際關係 序 你是否曾因為溝通困難、人際疏離,甚至是無法理解他人或被他人理解而感到困惑呢? 讓我們帶你進入本系列文章的世界,它將為你解開人際關係的困惑、解決不會聊天的煩惱、滿足被他人需要的需求。 本系列文章深入淺出的將溝通技巧分解成各個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