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圖》閱讀筆記:溝通好難,他為什麼要那樣講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否曾覺得,「我明明就有想好好溝通,但卻還是充滿阻礙?」

今天,我想大力推薦一本好書《文化地圖》。先別被它的書名嚇跑!這本書內容淺顯,適合所有想精進「溝通」能力的人(不論是團隊討論、上下屬之間溝通、面試、日常對話…)。


--


我一直很想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所以這幾個月,南征北討,上了各種課程,自由口說家教班、無限聊天工作坊、即興表演戲劇課等等。

在這些課程中,不論老師或同學,常對我有個疑惑:

「咦?你為什麼還想要加強溝通能力呀?」

大家總說看到我很能侃侃而談、聊天聆聽、言之有物。


但我心理,一直感覺對「溝通」這件事很不安。

我常沒辦法在當下把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事後才扼腕於「我那時候怎麼沒有這樣說」;或是感覺「只是因為頻率不對嗎?為什麼他還是誤解了我?」


在溝通課程中,能學到許多的對話應對方法。但看了《文化地圖》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更深層的因素。

在書中,作者用「高情境」和「低情境」來區分兩種溝通狀態。

需要注意,這不是二分法,而是像光譜一樣,是一種經過比較而來的相對概念。



▋「高情境」與「低情境」是什麼意思?


一開始,我們可以來檢測看看,以下兩種溝通中可能出現的OS,哪種在你身上比較常發生呢?

A. 為什麼要話中有話,沒有溝通效率?
B. 為什麼連這麼明顯的事情,都還需要我講?


如果選擇A.,那麼你可能相對周遭的人屬於比較「低情境」的一方;

如果選擇B.,那麼你可能相對周遭的人屬於比較「高情境」的一方。


《文化地圖》這本書從「文化」的觀點來解釋了這樣的對話習慣差異。

• 高情境文化需要「讀空氣」,溝通中依賴隱喻或非語言的暗示、背景默契,我們在國文學習中常見的「成語、詩詞」,乃至現在網路流行的「簡語、謎因梗」,就是高情境對話的展現。

• 低情境文化則重視精確、簡單、清楚,減少誤解的可能性,「美國」就是作者認為最典型、歸類在世界上最低情境的文化。


我之前在寫多益題目時,就有這種文化對比的深刻體會:我發現亞洲人對一句話、一個詞可以有很多衍生意義,而英文則只是直白表達字面上的意思。


更別論,「你的手錶很好看!」在京都可能代表的是「時間很晚了,你怎麼還不離開?」

(日本不意外地,摘下書中最高情境文化代表。)



▋不只跨文化,台灣人間「高/低情境」的對話分野仍存在


把跨文化經驗拉回到日常,其實類似的歧見仍然是存在的的。

我就曾遇到,有人給予的指令、對詢問的答覆,總是很簡短(高情境的對話特徵)。我聽得很模糊,但又不想提問太多次,顯得自己好像都沒有在思考,就自己猜。但是,我卻猜錯方向了,導致自己浪費時間做了一堆白工。


《文化地圖》書中指出:

每個人在不同團體、不同關係中,以及隨著團體彼此間的熟悉程度,就會展現出不同程度的高/低情境狀態。

舉例而言,「老夫老妻」相對於「新婚夫妻」就可以使用更少的語言,只用一個眼神、表情、動作,捕捉到大量的資訊。

一群團隊中的老戰友,脫口說出「這次隨便做做就好」,聽在團隊中的新人耳裡,就無所適從。



▋組織內部,高情境與低情境的溝通挑戰


通常,在一個組織中,待比較久、掌握比較多資訊的人,就會無意間開啟高情境對話;而新來的人,則傾向低情境對話。


《文化地圖》書中的建議是:

當「高情境者」與「低情境者」相遇,通常低情境者比較會意識到溝通出問題。這時候,可以用自貶、自嘲及誇讚對方智慧的方式來提問,引導對方願意把話講得更清楚。

例如:

「我真的是個大路癡,能不能請你把地點講得更清楚一點呢?」


另外,我自覺較常屬於低情境的一方,從書中獲得的重要提醒是:

• 不是每個人都希望把話講清楚、把想法說出來。
• 想要只用問的,甚至期待對方自已要主動把話說清楚,是一種懶惰的表現。



▋中立看待,放下「高/低情境」對話衝突中的情緒


我們常因為自己所處的類型(高情境/低情境),而認為另一類人的說話方式不好、不對。

甚至常會有情緒,覺得對方莫名其妙、或覺得被冒犯。

這都容易造成溝通上的嫌隙。


但是,若跳脫個人尺度,從《文化地圖》所提的「文化」角度來思考,就可以用比較中立的角度來看待彼此的對話習慣。

甚或,我們應該覺察自己所處文化脈絡帶來的習慣,然後在對話一開始先聲明。

像是:

「因為我思考比較慢、又很怕會誤解你的意思啦,所以等下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我可能會問比較仔細一點喔!」

透過這樣的小提醒,能讓彼此放下情緒,用更體貼對方的方式對話,同時也能達到更有效的溝通。



▋小總結,所以我們應該怎麼行動?


1. 給高情境者:如果不知道怎麼把話講清楚,就想想你會怎麼跟AI對話吧!(餵背景資料給他、把需求講清楚)

2. 給低情境者:當你覺得聽不懂,不要「假會」、害羞,請承擔起低情境者的責任,先自貶、自嘲再主動詢問,拯救這段無效對話。

3. 給團隊合作者:一律先預設「低情境」,把話講清楚,用文字記錄下來,再次確認彼此認知。

4. 給所有人:意識到文化造成的溝通習慣差異,用更中立的角度看待彼此的對話方式;若想積極一點,也可以在對話時先提出自己的說話習慣,「理解」帶來「禮讓」。



《文化地圖》真的超好看,這篇文只介紹了第一章,書中從「八個不同維度」討論文化差異會帶來的影響。

推薦給所有想精進溝通與合作能力的人!


(最後也謝謝podcast引書店,帶我認識了這本好書,推薦大家如果還沒有心力自己買書來看,可以先聽聽他們超精采的解析!)

avatar-img
55會員
69內容數
想記錄:替平凡劃上「逗點」,追尋心之所嚮;為繁忙打個「逗點」,上路去旅行。 我發現文字的力量驚人,文字可以敦促人思考、文字可以觸發新的想法、文字可以引導思考的深度,更迷人的是,還可以擴展思考的影響力--這是我開始寫、持續寫的原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五,我去台北參加十周年的「雜學校」#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在這篇文將分享這趟看展的五個收穫。
今天想寫點輕鬆的,聊聊在我心情焦躁時,會做的10件療癒小事。雖然想好十個了,但篇幅會太長,這篇就先分享五個,另五個之後再寫囉!
今天來聊聊我對「MBTI」的態度,為什麼從本來的反感,到後來的接受與使用,它如何幫助我在新創團隊中的合作更順暢。
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如何在1.5個月的密集準備中,拿到多益聽力滿分成績。我一直以來都是英文學習的苦手,這次善用一些「學習方法」與「應試策略」才得到好成績。整理提供給曾經有一定英文程度但忘光光了,現在想「短時間、高強度」備考的人做參考。
在上篇文中,我用「數位寫作」代稱要做的行動。這個詞,用得很自然,又不那麼理所當然。我爬閱網上不同人的相關論述,整理出:6個數位寫作的特性、6個行動啟發
在這炎炎夏日,我決定開始一項挑戰——「每週四次更新」的寫作計畫!
上週五,我去台北參加十周年的「雜學校」#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在這篇文將分享這趟看展的五個收穫。
今天想寫點輕鬆的,聊聊在我心情焦躁時,會做的10件療癒小事。雖然想好十個了,但篇幅會太長,這篇就先分享五個,另五個之後再寫囉!
今天來聊聊我對「MBTI」的態度,為什麼從本來的反感,到後來的接受與使用,它如何幫助我在新創團隊中的合作更順暢。
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如何在1.5個月的密集準備中,拿到多益聽力滿分成績。我一直以來都是英文學習的苦手,這次善用一些「學習方法」與「應試策略」才得到好成績。整理提供給曾經有一定英文程度但忘光光了,現在想「短時間、高強度」備考的人做參考。
在上篇文中,我用「數位寫作」代稱要做的行動。這個詞,用得很自然,又不那麼理所當然。我爬閱網上不同人的相關論述,整理出:6個數位寫作的特性、6個行動啟發
在這炎炎夏日,我決定開始一項挑戰——「每週四次更新」的寫作計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Thumbnail
你是個很會溝通的人嗎? 相信很多人說是 那你的溝通有效嗎? 相信回答是的人沒這麼多的 而今天我想針對自認很會溝通的人 他們的溝通為什麼有時沒有用 來做個小小的探討 ​ 當你已經有一些溝通的經驗 你或許會為所有溝通做好準備 做好所有沙盤推演 誰問你什麼問題 你要怎麼回答
Thumbnail
對於溝通這件難題,我一直想不透。 在生活的環境中,溝通從來不與我有關聯性,溝通這件事的重要性也是我自戲劇裡學來的。在我了解很多事情是能透過溝通解決而非爭吵時,當時的我以為所有難題便能迎刃而解了。當然事情絕非我想的那麼容易。哈哈…… 當一個人的情緒你無法控制住的話,如何溝通?又或是你們的邏輯不建立
Thumbnail
『我-語句』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隱含了多個溝通重點。相信瞭解這些之後,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助於有效溝通。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67 篇文章|119759 字 說話觀|一對一說話藝術|人際關係 序 你是否曾因為溝通困難、人際疏離,甚至是無法理解他人或被他人理解而感到困惑呢? 讓我們帶你進入本系列文章的世界,它將為你解開人際關係的困惑、解決不會聊天的煩惱、滿足被他人需要的需求。 本系列文章深入淺出的將溝通技巧分解成各個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Thumbnail
你是個很會溝通的人嗎? 相信很多人說是 那你的溝通有效嗎? 相信回答是的人沒這麼多的 而今天我想針對自認很會溝通的人 他們的溝通為什麼有時沒有用 來做個小小的探討 ​ 當你已經有一些溝通的經驗 你或許會為所有溝通做好準備 做好所有沙盤推演 誰問你什麼問題 你要怎麼回答
Thumbnail
對於溝通這件難題,我一直想不透。 在生活的環境中,溝通從來不與我有關聯性,溝通這件事的重要性也是我自戲劇裡學來的。在我了解很多事情是能透過溝通解決而非爭吵時,當時的我以為所有難題便能迎刃而解了。當然事情絕非我想的那麼容易。哈哈…… 當一個人的情緒你無法控制住的話,如何溝通?又或是你們的邏輯不建立
Thumbnail
『我-語句』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隱含了多個溝通重點。相信瞭解這些之後,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助於有效溝通。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67 篇文章|119759 字 說話觀|一對一說話藝術|人際關係 序 你是否曾因為溝通困難、人際疏離,甚至是無法理解他人或被他人理解而感到困惑呢? 讓我們帶你進入本系列文章的世界,它將為你解開人際關係的困惑、解決不會聊天的煩惱、滿足被他人需要的需求。 本系列文章深入淺出的將溝通技巧分解成各個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