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081】第八個習慣:成功學大師科維告訴你,如何發現內在的聲音,實現更深層次的成就與意義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這個充斥著複雜資訊與雜音的世界中,如何實踐更深層次的成就一直是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嗯,我會更願意用成就,而不是成功這個字眼。

成功可以視為成就的一種,但更強調目標的實現。但目標沒有實現,就算是失敗嗎?我想不是,只是還沒有成功而已。


我認為成就更注重個人的成長與滿足感。

我們可以追求目標的成功,也可以追求卓越的成就;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只要我們願意傾聽內在的聲音。

這也是史蒂芬·柯維在《第八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中所提到的第八個習慣:發現內在的聲音。

raw-image
發現自己內在的聲音,也幫助他人發現內在的聲音;這麼一來,彼此都能實現更高的成就與意義。

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所感受到的核心意念。


柯維強調這不是為了補足七個習慣缺漏的部分;而是一個全新的習慣,是基於七個習慣下探討如何實踐更深層次的領導、個人成長與成功原則。

更具體來說,第八個習慣強調了在個人和專業生活中,應該要建立更高層次的人際關係、社會影響力,以及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聽起來有些理想化,對吧?

但這本書出版至今已經快二十年,我想肯定有它值得一讀的價值。在十年前我曾經因為一位主管的推薦而看過這本書,這次因為天下文化推出新版套書,讓我有機會再次閱讀,也有了不同的感觸與啟發。

一方面也是因為我成為了自雇者,七個習慣的實踐讓我獲益良多,卻也深深感受到內在聲音的重要性。作為自雇者,肯定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自驅力,不論是在事業發展、還是個人成長上都是;此外,我發現在幫助他人找到內在聲音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在幫自己解決問題,反而收益更多!

我想和你分享從這本書中獲得的三個啟發,以及在實踐過程中意識到可能出現的三個盲點或誤區。

​...

​從這本書中獲得的三個啟發


第一個啟發,是自我認知的重要性。

​這本書強調了自我認知的關鍵作用。只有當我們深入瞭解自己時,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聲音,確立個人的使命和目標。這會讓我們產生強大的自驅力,得以更好地掌握生活,實現更高層次的成功和意義。

白話的說: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邊界在哪裡?

第二個啟發,是有助於建立更深刻的人際關係。

​發現自己內在的聲音,讓自己有更清晰的自我認知只是是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除了有更大的自驅力去實踐更深層的成就與意義,也能透過發聲與幫助他人找到內在的聲音,進而建立彼此互信的關係。

​這能帶來更大的滿足感,也有助於實現共同目標。

同時,做一個懂得保護自我的給予者。

​能夠慷慨、也知道自身的底線。不會什麼忙都幫,而是會選擇高影響力、低成本的幫助方式。​不會每次都為了每個人拋下手邊一切,而是會確認助人的效益,是超過自己付出的成本。

​這麼一來才不會把自己掏空。

​亞當.格蘭特在《給予》這本書中說到:運用你的判斷力,一旦確認要做的事沒有錯,同時每個人都會因此受益,那就幫個忙吧。

​我想會是一個不錯的判斷原則。

第三個關鍵,持續學習與成長的必要性。

​終身學習的價值,現在已經可以說是常識。

​姑且不論這件事做到的困難性與具體方法,我想不會有人否定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個人工智慧大躍進的時代,學習與成長的急迫性,相較於過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柯維在書中也強調了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價值。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以及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助於應對這個世界的變化和挑戰,實現更高層次的成就。

​也可以說,學習是成本最低的一種反脆弱方法。

​你可以發現,我在這三個啟發中都引用了一些著作中的文字。隨著閱讀和人生歷練的累積,再重讀一些經典時也會發現許多概念和觀點都串起來了,這是令人開心的時刻。

​...

​或許你也該讀這本書的理由

首先,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框架,有助於讀者深入瞭解自己,找到內在的聲音。

​在現代社會的競爭與生存壓力下,我們往往被工作、家庭和社交壓力淹沒,而忘記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使命是什麼?

​發現內在的聲音,聽起來不難。但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如果還是找不到該怎麼辦?我想,這些才是真正的挑戰。

​書中的框架提供了一種引導,提醒了我們停下腳步,反思自己的信仰、願景、角色和使命(FVMP),並將它們轉化為個人成長和成功的引擎。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更有意義的方向,並實現更深層次的成就。

其次,重新審視人際關係的意義和重要性。

​在數位時代,人們之間的連結變得越來越虛擬化,接觸到的可能只是刻意為之的人設,而真正的深刻關係反而變得更加稀缺。

​柯維提醒我們,要想實現更高層次的成就和影響力,就需要與他人分享自己真正內在的聲音,同時也要傾聽他人內在的聲音。

​...​

你可能會遭遇的三個盲點或誤區

相較於近年的商管書籍,除了提到實踐方法與成功因素之外,也會提醒可能遇到的經驗盲點和認知誤區。

​但在柯維的書中是相對較少提及這些的,也因此出現一些被視為成功學雞湯或太過於理想化的評論。在柯維的系列著作中,雖然提供了我不少啟發,但同時也意識到一些潛在的盲點和誤區,我想分享過去近二十年來的經驗給你參考:

盲點一:過度自我中心

​太過於探索內在聲音,可能會使得自己過度專注於自我發展和個人使命,而忽視了他人的需求和觀點。過度自我中心,會忽略了建立更深層次的人際關係和合作的重要性;反而更不利於團隊合作與共同成長。

盲點二:模糊與不切實際的的使命

​確立個人的使命固然重要,但萬一找不到呢?我們可以因此而感到焦慮或理想化,急於設定一個宏偉的使命,反而導致使命變得模糊或不切實際。

話說得很漂亮,但做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在許多人身上都觀察到這一點,起心動念是好的,但求好心切反而讓自己陷入隧道效應,更聽不到內在聲音。

盲點三:過於僵化缺乏彈性

​我和很多人一樣,曾經以為確立的使命和價值觀是不容改變的,否則就失去自己的原則和意義。

​後來我發現到並不是如此的。所有的事物都應該與時俱進,包括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都是。誤以為這些都不能改變,很可能會導致我們無法適應這個世界的變化,所有的學習與反思也只是在重新組織自己的偏見,反而讓自己離所謂的卓越愈來愈遠。

​如何平衡固守價值觀和適應變化之間的衡量,是需要學習的,也沒有標準答案。因此,我們需要不時自問:如果需要做出改變,那會是什麼呢?​

...

結語

這是一本充滿洞察和啟發的書,雖然現在看來不是那麼的簡潔精鍊,但仍無損於它的價值。

​只要你願意靜下心好好閱讀,相信會有所收穫的。特別是聽過或看過高效人士七個習慣的人,更應該知道第八個習慣,有助於你實現更高層次的成就,賦予人生更大的意義。同時,分享、幫助他人與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也是實踐更高層次的成就不可或缺的因素。

​希望我的啟發與誤區的分享,能有助於你閱讀這本書,並且從中找尋到實踐卓越的方向與信念。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005生活紀錄:我的閱讀選書方法,借你參考!但我們重視閱讀,其實也是希望閱讀可以輔助我們,無論是在提升學習技巧,或是拓展學科領域知識,甚至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擾,我們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方法,進而實際應用在生活中。因此,讓自己習慣多方閱讀各領域書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avatar
徐曉梅
2023-03-19
vocus Premium|獨家精選閱讀書評方格子中有不少愛書成癡、熱衷於閱讀的知識渴求者,且不吝於與讀者們分享讀後觀點與分析,期盼讓每位 Premium 會員踏進方格子後,透過創作者們的重點整理,能快速吸收每本書的精華與精彩!vocus Premium 首月訂閱僅 $1 元!
Thumbnail
avatar
方格子 vocus
2022-06-08
入手前必看:電子書閱讀器挑選攻略最近電子書閱讀器越來越夯,款式也越來越多種,我自己用閱讀器也用了兩年左右了,有鑑於許多親朋好友常常來問電子書閱讀器要怎麼挑,經過長時間的整理與心得,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了! 這篇會分為電子書優缺點介紹跟挑選建議,從平台、尺寸、規格都有,以及使用之後的生活改變!
avatar
Tako
2022-01-23
【閱讀選書】2021年必讀的5本書雖然很多年度必讀都是10本,但今年我真的選不出這麼多本,所以就乾脆的101選5,只挑5本我私心覺得符合2個選書標準的優質好書來推薦兼回顧。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1-12-31
【雜談】關於電子書閱讀器選購雜談 電子書閱讀器的選購
Thumbnail
avatar
Kures
2021-10-27
【購買前必看】電子書閱讀器 5 大挑選攻略 - 好物星球電子書閱讀器到底哪裡好?如果想要購入的話要怎麼挑選呢? 我們是好物星球,綜合兩人的理性與感覺,把買東西的過程與經驗寫成一篇篇文章,幫助你做出最好的決定! 
Thumbnail
avatar
好物星球
2021-10-16
如何挑選電子書閱讀器?需要嗎?比起實體書,我會習慣用電子書閱讀器嗎?腦袋的吸收效果好嗎?先來一場紙本與電子的讀書實測吧。 不過,滑了好幾年的手機,倒也沒出現過的內容難吸收的問題(突破盲點)。隨後,又要如何在閱讀器市場海中,撈選出最適合自己的eReader?
Thumbnail
avatar
安可
2021-06-19
【閱讀選書】2020年必讀的10本書標題是2020年度必讀,但是我選書的標準並不是2020年出版的書,而是我在這份我自己的閱讀清單-2020年中,在今年閱讀的160本書內,選出我心目中的10本必讀。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1-01-04
2019 年閱讀書目精選摘要閒來看了一下去年閱讀書目做的筆記,有點意外居然有十多本,比我預期的多不少,雖然有些沒有讀完,但也是獲益不少,以下收錄一些我覺得很棒有記錄下來的內容。
Thumbnail
avatar
Ofa Hsueh
2020-02-11
攝影創作靈感,來自於你的選書及閱讀方式 / 韓筠青專欄「我的作品從不憑空而來,那是我感受到體內流動的情緒之後,將他們從心裡一一「消化、抽絲剝繭」之後方才轉變為一張張的攝影作品。 」
Thumbnail
avatar
韓筠青 // Anna
201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