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追逐私校菁英教育 可能毀掉孩子的競爭力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12年國教推動後,學生往私立國中擠的狀況日益嚴重(註1),有的家長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在私中就讀,讓孩子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密集補習。

對於上述情況,我必須告訴家長,這種做法不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不是強化孩子的競爭力,反而是毀掉孩子的競爭力。

為什麼呢?因為有足夠的研究顯示,孩子成功的要素為情商,而不是智商。更精確地說,智商與孩子在工作和生活是否成功,其重要性可能僅佔4%(註2)。

講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孩子需要取得好學歷,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啊!

當然,孩子若要進入一個對智力要求很高的領域工作,自然需要好學歷,但是,好學歷不應靠填鴨式教育和犧牲社交學習得來,而是要靠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知道,孩子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社交學習對於其情商的提升十分重要,若孩子錯過這個培養情商的黃金時期,等到他進入社會就來不及了。

為何會來不及?因為孩子長期浸泡在競爭的填鴨式教育下,會越來越自我且缺乏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換言之,家長若讓孩子早早進入填鴨式的競爭性教育,付出的主要代價不是金錢,而是孩子的人際關係和社交能力,進而讓孩子失去競爭力。(註3)

口說無憑,我來舉幾個活生生的案例。

案例1:

佩恩和麥特是耶魯大學、相同專業的學生。

佩恩雖然成績名列前茅且能力強,卻是個恃才傲物、傲慢自大的人。平時,他不屑和同學打交道。

畢業後,許多公司提供他面試機會。由於他實在太傲慢了,所以,他最後只得到一個機會,而且是候補的機會。

麥特雖然在成績表現上沒有佩恩出眾,但他擅長人際交往,與他共事的人都喜歡他。畢業後,他去八家公司面試,有七家公司都錄用他。

後來,情商高的麥特在事業上越來越順,情商低的佩恩卻在兩年後丟掉他的第一份工作。(註4)


講到這裡,也許會有家長說:「你看!你看!這兩個都是耶魯大學的學生。」

對,麥特和佩恩都是耶魯大學的學生,但是,要進耶魯大學非得用犧牲社交學習的填鴨式教育嗎?

案例2:

有一個24歲的年輕小伙子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管理高達30億美元的基金,且得到豐厚的收入。誰知在1987年,由於市場暴跌,他的投資不僅消失殆盡,也失去了工作。

在那個困難的時候他才瞭解,在生意場上人際關係就是一切。

過去的他由於十分傲慢,不屑與他人建立友誼,導致他遇到困難時,沒有任何一個他認識的人願意幫他一把。

他打了500多通電話到處求職,卻一無所獲。終於在6個月後,他找到一份比之前職位低很多的工作。

在事業重新開始之後,他在待人處事上有很大的改變。他不僅十分用心地建構人際關係,也會問自己:

「如果他明天失去工作,會有多少人打電話介紹工作給他?」(註5)

看完了上面兩個案例,讓我們來看看統計數字。

在高管獵人頭公司工作的費洛迪先生,比較了227位成功的高級管理者和23個失敗者發現,失敗者的智商與專業技能幾乎都不錯,他們致命的缺陷在於情感能力不足,會時常表現出傲慢的態度、過度依賴智商,且無法適應當地隨時出現的複雜經濟波動,不善於分工或團隊合作。

在德國和日本也有相同的結論。在德國,約有3/4的失敗者在情商部份有嚴重缺陷;在日本,這類人的比例也超過1/2。

總之,情商低的人意味著他難以適應環境中的劇烈改變,因為,在適應改變的過程中,需要與同事、客戶、供貨商乃至每個人保持密切聯繫,以時時掌握局勢變化。情商低的人往往人際關係很糟,根本難以在日趨動盪的環境中生存(註6)

總之,如果父母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必須先拋棄學歷是萬能的想法和填鴨式教育,專注於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人格特質和學習習慣。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與不同背景的人相處並具備同理心,成為一個誠實可靠、能控制情緒、管理衝動的人。

如果孩子養成上述的人格特質,才真的具備足以在動盪環境中存活的競爭力。

註1:私立國中人數占比 創近年新高達13.6%(公視新聞網)

註2: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3)第一章。

註3: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3)第三章。

註4: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3)第二章。

註5: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3)第九章。

註6: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3)第三章。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98會員
186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於是,在孩子小時候就讓孩子上補習班、上私立學校,想方設法發展孩子的智育,對於孩子的情商培養卻很欠缺。殊不知,未來孩子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Thumbnail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於是,在孩子小時候就讓孩子上補習班、上私立學校,想方設法發展孩子的智育,對於孩子的情商培養卻很欠缺。殊不知,未來孩子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Thumbnail
許多人以為只要讓孩子受好的教育,就可以進入人生勝利組,讓未來一帆風順。但是,從林秉樞先生的案件可以得知,若教育只重視智育和學歷,忽略德育和學習動機,就算孩子順利長大,看似居於人生勝利組,其個性的黑暗面也可能導致其在人生路上失足,難以翻身。
Thumbnail
許多人以為只要讓孩子受好的教育,就可以進入人生勝利組,讓未來一帆風順。但是,從林秉樞先生的案件可以得知,若教育只重視智育和學歷,忽略德育和學習動機,就算孩子順利長大,看似居於人生勝利組,其個性的黑暗面也可能導致其在人生路上失足,難以翻身。
Thumbnail
我們外顯的性格的確會因為環境、人生歷鍊、角色等等發生變化,但科學家研究發現,核心的性格特徵進入到成年期間就相對穩定,你的熱情和興趣也是差不多會較為穩定下來。 有研究指出,我們性格的根源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一項針對紐西蘭1,000位兒童進行的長期縱向研究,科學家觀察了 1,000 名 3 歲
Thumbnail
我們外顯的性格的確會因為環境、人生歷鍊、角色等等發生變化,但科學家研究發現,核心的性格特徵進入到成年期間就相對穩定,你的熱情和興趣也是差不多會較為穩定下來。 有研究指出,我們性格的根源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一項針對紐西蘭1,000位兒童進行的長期縱向研究,科學家觀察了 1,000 名 3 歲
Thumbnail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資優生」呢?又有俗語說「天才是1%的天份,加上99%的努力」,那麼一個人的資優究竟是天生就註定,還是能夠靠後天的努力來翻轉呢?接下來這篇文,都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Thumbnail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資優生」呢?又有俗語說「天才是1%的天份,加上99%的努力」,那麼一個人的資優究竟是天生就註定,還是能夠靠後天的努力來翻轉呢?接下來這篇文,都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Thumbnail
孩子為什麼會學習得如此痛苦?因為競爭。問題是,這種種的競爭來自於社會的錯誤價值。本來孩子應該可以發展自己喜歡的領域,卻因為社會推崇學歷的單一價值觀,讓孩子在學習之路上十分痛苦。本文希望透過老子的觀念,讓社會重視追求學歷會扼殺孩子的發展。
Thumbnail
孩子為什麼會學習得如此痛苦?因為競爭。問題是,這種種的競爭來自於社會的錯誤價值。本來孩子應該可以發展自己喜歡的領域,卻因為社會推崇學歷的單一價值觀,讓孩子在學習之路上十分痛苦。本文希望透過老子的觀念,讓社會重視追求學歷會扼殺孩子的發展。
Thumbnail
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性格好,人緣佳的孩子,成功機率遠大於只有成績好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身處的全球化時代,競爭愈來愈劇烈,稍微好一點,有價值一點的工作,都必須跟來自全世界的人競爭,於是有人就誤以為要讓自己變得很強悍、很冷酷,才有機會贏過別人,取得優勝。 其實剛好相反,就因為高度競爭,你擁有
Thumbnail
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性格好,人緣佳的孩子,成功機率遠大於只有成績好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身處的全球化時代,競爭愈來愈劇烈,稍微好一點,有價值一點的工作,都必須跟來自全世界的人競爭,於是有人就誤以為要讓自己變得很強悍、很冷酷,才有機會贏過別人,取得優勝。 其實剛好相反,就因為高度競爭,你擁有
Thumbnail
對下層者而言,上層菁英的傲慢令人備覺難堪。沒有人喜歡被人瞧不起,但才德至上論不只造成挫折,還帶來了羞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只要去試就會成功』的想法是一把雙面刃,既能激勵人心,也能惹人不快;雖然褒獎贏家,卻正大光明詆毀輸家。找不到糊口工作的人很難擺脫這樣一個令人喪氣的想法,失敗是他個人問題。
Thumbnail
對下層者而言,上層菁英的傲慢令人備覺難堪。沒有人喜歡被人瞧不起,但才德至上論不只造成挫折,還帶來了羞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只要去試就會成功』的想法是一把雙面刃,既能激勵人心,也能惹人不快;雖然褒獎贏家,卻正大光明詆毀輸家。找不到糊口工作的人很難擺脫這樣一個令人喪氣的想法,失敗是他個人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