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秉樞事件反映出什麼教育問題?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日,林秉樞先生的暗黑事蹟尤如粽子一般,拉出一個又一個,每天媒體都不斷報導新發現。我卻想要探討,一個看似人生勝利組的林先生,卻走上人生的不歸路,與暗黑勢力糾結背後所反映的教育問題。

我國的教育文化,向來重視看得到的,如:分數、文憑、證照,卻往往忽視看不到的,如:品德、價值觀、生活態度…等,這導致我國出現許多負面的教育價值觀。

舉例來說,我國長期的「考試領導教學」文化,出現下列亂象:

1、追求進度超前;

2、品行不佳可以被功課好掩蓋;

3、為了追求成績,其他部份,如:運動、閱讀與升學無關的讀物和活動都可以被刪除;……等

上述這些亂象可能會引發什麼後果呢?

1、為了追求進度超前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壓迫,孩子被迫以填鴨和機械式練習的方式學習知識。

在這種壓迫下,孩子會誤以為他們學習完考試需要用到的知識就「學完了」,以為在求學之路上是學海「有」涯,而不是學海「無」涯,需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以我國的狀況來說,為了解決學生高三下學習不完整的問題,而延後大學考招(註1),就是我國長期用考試領導教學的後遺症,而「考試領導教學」更是導致許多教育單位(如:補習班、私校,甚至不少公校)不斷追求進度超前的原因。

總之,如果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為了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不管考招日期多早,學生都不會出現學習不完整的問題,因為學生知道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他未來有很長的路要走,考招日期的早晚與他的學習沒有關係。

反之,當這種考試領導教學的不當文化繼續發酵,孩子會以為他當拿到學位後(如:取得學士、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就不需要學習了。有這種學習態度的孩子,不僅視學習為苦差,也很難透過自動自發學習,擁有面對未來多變社會的競爭力。

2、「功課好可以抵銷品行不佳」會產生什麼後果呢?會讓孩子誤以為可以仗著功課好,自己的待人接物。

這種態度與社會中的現實狀況不合,因為在社會中,學會做事之前,要先學會做人。一個自大且眼高於頂,到處得罪別人的人,很難得到貴人的拉拔,於是,在社會中就不易有好的發展。

記得以前我國教育環境還能容忍能力分班的時候,我教過兩個前段班,姑且稱他們為甲班和乙班吧!

甲班學生功課好又貼心懂事。乙班學生功課好但自私傲慢。

老師若請甲班學生協助,他們都笑咪咪地幫忙。這樣的待人處事,讓許多任課老師都想幫他們爭取更好的待遇。

至於乙班同學呢?由於自私傲慢,老師若想請他們協助,有的會冷冷不加以理睬,有的會詢問幫忙後有什麼好處,如:是否有加分…等。這樣的待人方式,導致老師與學生的關係相敬如冰且公式化。

也許有人會說,老師不是應該要愛學生嗎?話可不是這麼說。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一種感覺,而做人這件事並非家長可以取代,而是要靠孩子自己。所以,若家長讓孩子覺得可以用功課好抵銷所有的行為偏差,孩子未來進入社會謀職就會出現大問題。

3、「為了追求成績,其他部份,如:運動、閱讀與升學無關的讀物和活動都可以被刪除」會帶來什麼不良後果呢?

在目前文憑至上的功利主義迷惑下,許多家長可能只想著要如何在孩子的大腦中塞進更多考試要用到的知識,卻忽略不考試的其他領域對孩子的重要性。

舉例來說,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可以照顧孩子一輩子的身體健康,也可以讓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很好的協助,因為運動本身就有紓解壓力的功能。

至於廣泛閱讀、博覽群書對孩子的幫助更大,因為不同的書本內容可以給孩子不同的啟發。

舉例來說,我在高中時期看了紅樓夢,當時也十分同情林黛玉,認為薛寶釵真的很假,用那麼多心機討好賈家的主要掌權者--賈母,但在進入社會,經過人際關係的洗禮後,再回頭思考這兩個人物時看法就不一樣了。

現在的我認為薛寶釵的EQ很高,就是他的EQ,讓他得到賈母的支持,成為賈家家族中勝利者。

更重要的是,若孩子喜歡廣泛閱讀,不僅可以增加知識的廣度,讓孩子的語文能力不斷提升,也可以為他的未來累積資產。

記得我以前為了瞭解教師評鑑制度,於是廣泛閱讀,除了理論面之外,還閱讀英美的報紙,以獲得更多教師評鑑制度的資訊。

後來,有一次與美國的工會幹部交流,我詢問他有關美國教師評鑑IMPACT所帶來的影響,當時那位幹部眼睛瞪得大大的,非常驚訝我居然知道IMPACT,還很興奮地向該工會的其他幹部介紹我,告訴他們我知道IMPACT。

這就是博覽群書所帶來的功效,它不僅可以增長智慧,還能成為建立人際關係的利器之一。

社會中發生的不同事件,都可以用不同角度探討。

以林秉樞先生的暗黑事蹟來說,我想除了不斷的挖出其中的黑暗面並加以譴責之外,應該也可以讓我們好好思考,為何一個出身於教育專業人員家庭的孩子,在取得高學歷後,居然不斷與魔鬼做交易,讓家庭與社會的教育投資失敗?

也許,在引以為誡之後,可以避免培養出更多的林秉樞們,讓教育的投資能有相對應,甚至更好的回報。

註1:大學考招延後方案 逾1300名家長師生連署反對(自由時報)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98會員
186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許多人以為只要讓孩子受好的教育,就可以進入人生勝利組,讓未來一帆風順。但是,從林秉樞先生的案件可以得知,若教育只重視智育和學歷,忽略德育和學習動機,就算孩子順利長大,看似居於人生勝利組,其個性的黑暗面也可能導致其在人生路上失足,難以翻身。
Thumbnail
許多人以為只要讓孩子受好的教育,就可以進入人生勝利組,讓未來一帆風順。但是,從林秉樞先生的案件可以得知,若教育只重視智育和學歷,忽略德育和學習動機,就算孩子順利長大,看似居於人生勝利組,其個性的黑暗面也可能導致其在人生路上失足,難以翻身。
Thumbnail
今天在Thread中看見有高中生PO的文章(見下圖一),這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以下節錄貼文內容與留言,讓社會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目前教育的問題,並且揭開最真實的面紗。
Thumbnail
今天在Thread中看見有高中生PO的文章(見下圖一),這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以下節錄貼文內容與留言,讓社會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目前教育的問題,並且揭開最真實的面紗。
Thumbnail
讀書考試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能夠逆境求存,扛著升學壓力賣力往前走;有的孩子則是沒有找對方法,對自己的學習表現妥協,從而自我放逐,心裡也許知道錯過了些什麼,但也無能為力。薛筆鍾老師輔導過這麼多的學生,有時候還是很感嘆,有許多聰明的孩子因為各種因素放棄學習,著實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Thumbnail
讀書考試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能夠逆境求存,扛著升學壓力賣力往前走;有的孩子則是沒有找對方法,對自己的學習表現妥協,從而自我放逐,心裡也許知道錯過了些什麼,但也無能為力。薛筆鍾老師輔導過這麼多的學生,有時候還是很感嘆,有許多聰明的孩子因為各種因素放棄學習,著實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Thumbnail
文章開首,豐子愷便用牽牛花比喻考生,直截了當的道出他們只顧攀高枝,到了文末又重提家中的牽牛花,他們開不了花,暗示考生的未來,無法開花結果。當然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都各有不同,不能一言以蔽之,但當時的教育制度的確有問題。 考試主導的問題 人生大考理所當然是緊張的,考生們都埋首看書,這看似正常,但背誦些
Thumbnail
文章開首,豐子愷便用牽牛花比喻考生,直截了當的道出他們只顧攀高枝,到了文末又重提家中的牽牛花,他們開不了花,暗示考生的未來,無法開花結果。當然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都各有不同,不能一言以蔽之,但當時的教育制度的確有問題。 考試主導的問題 人生大考理所當然是緊張的,考生們都埋首看書,這看似正常,但背誦些
Thumbnail
唯有讀書高?升學至上不一定成全美好人生?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並且不再荼毒下一代?
Thumbnail
唯有讀書高?升學至上不一定成全美好人生?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並且不再荼毒下一代?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勉強學主要是針對孩子的基礎學業,要能自動自發寫作業、要自行安排考前複習,自行選擇的才藝與體育項目不能因為學習後不喜歡或有人際困擾就放棄,學習是挑戰,苦練與苦讀過後將會因為成就感而強化自信。勉強學還用在家庭教養上,我們認為孩子在該有的年齡就該學會的技巧與能力,即使他們沒有學習的意願,我們也會要他
Thumbnail
  勉強學主要是針對孩子的基礎學業,要能自動自發寫作業、要自行安排考前複習,自行選擇的才藝與體育項目不能因為學習後不喜歡或有人際困擾就放棄,學習是挑戰,苦練與苦讀過後將會因為成就感而強化自信。勉強學還用在家庭教養上,我們認為孩子在該有的年齡就該學會的技巧與能力,即使他們沒有學習的意願,我們也會要他
Thumbnail
台灣、中國大陸、鄰近的日本、韓國、香港以及海外華人區 在今日瞬息萬變的年代,普世價值還存在著非常嚴重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迂腐觀念 不可否認,古代的人為了翻身,光宗耀祖、功成名就 讀書求取功名,當官從政或習武、練武奔馳沙場,爭取戰功 是功成名就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僅有的途徑
Thumbnail
台灣、中國大陸、鄰近的日本、韓國、香港以及海外華人區 在今日瞬息萬變的年代,普世價值還存在著非常嚴重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迂腐觀念 不可否認,古代的人為了翻身,光宗耀祖、功成名就 讀書求取功名,當官從政或習武、練武奔馳沙場,爭取戰功 是功成名就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僅有的途徑
Thumbnail
身為高中生的我,不停顧慮自己的未來,顧慮自己考試的考試分數,先前回去國中和老師敘舊時,聽到慘不忍睹的成績,我總是默默的一句「屁孩」帶過。然而,最近回去國中時,看到了他們的成語填空:花枝(招展)竟填入花枝(魚排);看到了他們沒辦法分清楚鄭成功和鄭芝龍,隨著老師的嘆氣聲,我決定要找出問題的解答。
Thumbnail
身為高中生的我,不停顧慮自己的未來,顧慮自己考試的考試分數,先前回去國中和老師敘舊時,聽到慘不忍睹的成績,我總是默默的一句「屁孩」帶過。然而,最近回去國中時,看到了他們的成語填空:花枝(招展)竟填入花枝(魚排);看到了他們沒辦法分清楚鄭成功和鄭芝龍,隨著老師的嘆氣聲,我決定要找出問題的解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