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變成資優生?|親子教養#1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資優生」呢?又有俗語說「天才是1%的天份,加上99%的努力」,那麼一個人的資優究竟是天生就註定,還是能夠靠後天的努力來翻轉呢?接下來這篇文,都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不過,在揭曉答案之前,我想請大家思考,對於你自己而言:所謂的「資優」究竟是什麼?一個人要表現得多好才稱得上「資優」?

所謂的「資優」是什麼?

當「資優」這個詞一出現,你會把什麼當做資優與否的評斷標準呢?我想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很直覺的想到「課業成績」,讓我們有這種反應的原因,在上一篇〈為什麼華人社會這麼注重成績?〉的內容中都有提到,無論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或者是受到社會環境所影響,甚至連歷史事件都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所以在過去,我們多數人都認為一個人的「成績好」才代表這個人足夠優秀,直到現在,人們對於成績的要求也不見大幅度的改善,反而出現越來越多承受不住課業壓力,選擇結束生命的青少年。

過度的注重成績會導致⋯⋯

就像剛才所提到的,有許多「青少年自殺」的報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除此之外,如果我們僅僅關注孩子的成績而且過度注重分數的高低,將會造成許多負面的結果,具體而言有哪些呢?

  1. 難以看見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現:由於我們把焦點都擺放在孩子的「學業」以及「成績」上,若沒有刻意去觀察孩子的表現,父母可能就難以注意到孩子在課業之外的發展,像是美術、音樂、體育⋯⋯等等的方面。
  2. 容易忽略孩子在過程當中的努力:我們必須意識到「成績」是一個「結果」,而非原因。當父母只針對分數的高低而對孩子進行賞罰,除了會讓孩子容易把成績當作目標以外,也可能會覺得自己努力的「過程」是被忽略的、不重要的,甚至也將成績看作是自己的全部,心情也可能會隨著分數的高低而起伏。
  3. 親子關係緊張甚至可能產生衝突:有些孩子對於父母的責罵選擇壓抑的默默承受,有些孩子可能會發聲反抗、與父母起口角衝突,無論是哪種應對方式,其實或多或少都代表著親子之間的關係出現異狀,需要多加留意。

看見不一樣的「資優」

其實資優與成績好並不是絕對的關係,為了親子之間的張力與衝突,我們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資優」。在GOOD TV《愛我們的家》的〈資優,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這部課程影片中,慈惠老師引用了「多元智能理論」想幫助各位家長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孩子的資優。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哈佛大學的教授賈德納(H. Gardner)所提出,賈德納不認同僅僅使用IQ(智力商數)就斷定一個人的資優與否,並主張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優勢智能」,若透過後天的學習則能讓優勢更加強。同時賈德納教授提出其他八個多元智能,包括邏輯數學、語文、音樂、自然觀察、空間視覺、肢體動覺、人際以及內省。

  • 邏輯數學:具有辨別邏輯與數字的敏感度,或是能夠處理一連串邏輯推理的能力。
  • 語文:對聲音、節奏、文字的不同意義及語言的不同功能具有敏銳度。
  • 音樂:能產生不同的節奏、音高與音色,並且能夠鑑賞及表達音樂。
  • 自然觀察:對大自然相當敏銳,能藉由五官的觀察,來區別動植物之間的細微差異。
  • 空間視覺:對色彩、線條、空間有敏感度,能準確地感受視覺空間,並表現出來。
  • 肢體動覺: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喜歡動手做、參與戶外活動。
  • 人際:擁有適當辨別和反應出他人的情緒、性情、動機及慾望的能力。
  • 內省:能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情緒、意象、動機和欲求,且同時能自律與自知。
八種多元智能

八種多元智能

你我都是資優生,當然孩子也是

我們一定會有先天的優勢,只是需要後天的啟發,才能夠讓原本的資優越來越顯明。賈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理念中有個大原則:每個人都是資優的,但也需要後天的學習與訓練,才得以發揮與伸展才能。所以「如何讓孩子成為資優生?」其實就是需要藉由父母的觀察以及成全,來陪伴孩子發揮所長。

然而不只是孩子,在教養的旅程當中,我們所學到的每個策略和方法,都可以回頭看看自己的生命經驗,嘗試著以多元智能理論來看見自己的長處,並鼓勵自己。我深深盼望「資優」這個詞,能夠從可能讓人感到壓抑,轉變成從裡到外真實肯定彼此的含義,讓我們一起從教養中自我療癒!一起走幸福教養之路!


1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如何讓家庭旅遊變得更有意義?五個方法提升孩子的參與度和責任感。準備一次家庭旅遊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要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共同參與,一起創造更美好,更有意義的回憶呢?我想和你分享5個方法,從出發前的準備工作中,就開始提升孩子們的參與度和責任感,讓家庭旅遊變得更有意義且值得紀念。
Thumbnail
avatar
Vicky Mommy 玲玲
2023-07-14
如何讓孩子樂於分享擁有好人緣?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3-06-09
如何讓孩子輕鬆學習兒童英文單字?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而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孩子學習英文單字對於他們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對於許多家長來說,教導孩子英文單字可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家長們創造一個趣味且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輕鬆學習兒童英文單字。
avatar
lilium huang
2023-05-30
如何讓孩子聽話 這原因是關鍵!青春期孩子不聽話?請先讓孩子感覺到被愛
Thumbnail
avatar
穗波心理師
2023-04-24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閱讀其實是一種對話,要讓孩子們愛上閱讀、進而愛上寫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重新和孩子們建立對話。不只是實際上的對話,而是心靈層次的對話,進一步去了解到他們內心的想法,投其所好才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不是壓力。 像兒子不愛看書,愛聽故事,就用聽Podcast的方式閱讀。我甚至還買了寶可夢圖鑑,想
Thumbnail
avatar
和你一樣都是媽
2022-12-13
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從傾聽開始吧!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Thumbnail
avatar
希文樂見
2022-11-25
TED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Chung-Chien Lee你願意讓孩子成為自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 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嗎?可以當醫生、工友? 你允許孩子選擇自己的性向嗎?可以當異性戀、同性戀,他也可以當個跨性人,你允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Thumbnail
avatar
樂哆
2022-05-20
如何讓孩子點燃熱情發揮潛能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
avatar
李偉文
2021-11-23
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有陣子我小孩自己不吃飯,吃幾口就找理由,椅子不對、餐具不對、手痠、這個不好吃、玩食物等等,想耍賴自己不吃,但如果你餵食她就吃。
Thumbnail
avatar
芳心慢筆
2021-05-16
如何讓孩子具有國際觀?國際觀也不只是知識上可以對外國的首都或物產人口如屬家珍,甚至即便你讓孩子讀著與外國學生一樣的教材,也不見得孩子就能有國際視野。因此,該如何把可以背誦的知識,變成孩子實際生活中的體會,這種與生命經驗及情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