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峰心態 : 每個人都能享有自我實現的權利
這篇只能粗淺寫下一些內容,容我用淺薄的知識來解釋這本書。
以往的馬斯洛需求是金字塔的樣子,不過馬斯洛確認過他自己並沒有說過金字塔理論這項事情。
馬斯洛金字塔來自商業演講上某位講師自己自創的,或許是頗有好評才沿用至今。
當時的金字塔理論,你得先把下層的部分給補起來,才能夠實現上層部分。
由上而下分別為 :
1.自我實現
2.尊重需求
3.社會需求
4.安全需求
5.生理需求
這樣的意思是,你若要能夠受到尊重與肯定,甚至達到自我實現,比如說完成自己想要達到的成就,在這之前你就必須擁有完整的生存能力與完好的朋友圈。
我在多年前看過相關理論,但舉出例外的人物,比如愛因斯坦,他在感情與生存上根本沒有照顧好,但他仍然能夠完成自己的自我實現。
如果馬斯洛的理論不是金字塔的模樣,那麼會是什麼樣子呢?
此書作者將他形容成一艘帆船,此帆船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安全感的船體,其中有安全、連結、自尊】
▌安全
我用另外一種方式形容安全,也就是對於威脅的敏感度大小。
比如一樣月收入 3 萬元,有的人感到很安全,有的人反而感到恐慌,那麼感到恐慌的人就需要去做調整。
如果你確認後自己想要的生活大概要 5 萬元,那麼你可以安排自己能有哪些工作能夠達到收入 5 萬元。
外在的飢餓或金錢匱乏,會導致你沒辦法好好的過生活,會很像那種看起來明明收入明顯超出平均值,屌打一堆小老闆,但是他卻想要繼續賺更多錢,甚至會願意用身體健康來換取更多財富。
內在的安全感,來自依附狀態。
我對依附的解釋是,你能夠讓自己的孤獨程度到什麼地步。
有的小孩子會願意接受挑戰與冒險,那代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跟他之間的連結較穩固,等於小孩的背後有個避風港,所以小孩子可以很放心地去外界接受挑戰。
相反的,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不常陪在身邊,這成長過程他都過得戰戰兢兢的,長大後會變得更加保守,更加得小心,反而變成膽小。
若你想了解更多小孩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可以參考日本作者岡田尊司的書,我是在他的其中著作「母親這種病」瞭解到依附相關知識。
▌連結
當你擁有足夠安全感後,自然會開始往「連結」領域邁進,也就是追求愛與歸屬感。
我目前是感受不到愛,認為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但歸屬感我滿有經驗的。
我過往有一陣子是從事辦活動的工作,所以很常與人來往,那時候假日都恨不得能待在家裡一整天。
換新工作之後,我更喜歡孤獨一個人,手機少了很多訊息超級自在,一個人做事可以更好安排行程。
但幾年後我發現好像也不能永遠這麼孤獨下去,人類的基因畢竟使用了近百萬年,要讓我基因突變,突然獲得能夠孤獨一輩子的能力也說不過去。
當時感覺自己能孤獨終生或許只是當下的腦內分泌產生的錯覺,這就像你非常口渴時認為可以喝下一加侖水那樣的感覺。
我認為連結這塊可以做平衡,也就是孤獨時間跟連結的時間都要有,但彼此的比例如何調配就依照個人目前的感覺去做調整。
比如你一個禮拜的孤獨時間是兩天,你若感到舒服,那很棒繼續維持,要是你認為好孤獨,想要更多連結,那你可以把孤獨時間縮減成一天試試。
要增加連結的方法,可以從個人興趣方面開始增加連結,你剛入門時,可以扮演提問者的角色,開始熟練後,可以成為分享者的角色,若到進階玩家,可以扮演領導者角色。
這就像是你在一個部落裡面,從小孩子到大人,從大人到首領的過程,你都能夠擁有連結感。
▌自尊
要瞭解自尊,你可以與自戀一起做比較。
自尊可以來自於自我價值認同以及自我掌控感。
舉個例子,今天要你幫同事訂便當,你認為自己能不能夠勝認這個任務?
如果你認為不能夠勝任,而覺得自己應該要學會這件事情,那你的自尊較不健全。
若另一位朋友他認為自己不擅長幫別人訂便當,但他也不覺得自己有必要學會這件事情,甚至認為理所當然,與此同時這位朋友在別的地方有不錯的發展,那這位朋友的自尊比較健全。
這就是價值認同感。
比如你業務技巧很厲害,別人一個月帶進公司 10 萬業績,你可以帶進100 萬業績,但是你不擅長幫別人訂便當,你也不會因此感到內疚,那麼你對自己的價值認同較為健全。
而掌控感,可以是明白自己擅長的,發揮所長,明白自己不擅長的,不喜歡就不要做,若認為需要做,那就改善它。
沒有掌控感的情形,就像是你也不曉得自己擅長什麼,發現自己有不擅長的地方就會把自己看小。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部分,而每個人自尊健全程度差異性,就在於你是否接受自己不擅長某部分的事情。
另外談到自戀。
你若把注意力放在「自尊」上,很容易產生明顯的自戀傾向。
自戀分為脆弱型自戀與浮誇型自戀。
像是不主動幫助別人,因為怕對方不需要我幫忙,或是別人對你好時會認為對方有求於你。
這類屬於脆弱型自戀,你就想像是拒絕別人好意,讓自己好像很貼心,好像注意了很多小細節,我自己就偏向脆弱型自戀。
而浮誇型自戀,比較偏向為了讓自己能夠獲得關注,然後完成些自己也沒興趣的事情。
比如男生知道當個創業家或藝術家,會比較受女生歡迎,於是你連自己創業背後的目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先找個生意賺錢,不曉得當藝術家的出路是什麼,結果走不出知名度與收入。
身為浮誇型自戀者,獲得關注才是你的目的,你過程所作所為都不需要特別想出為什麼。
【第二部分為成長的船帆,其中有探索、愛、目的】
▌探索
探索可以是你的好奇心、冒險、擁抱並感謝新的意識形態。
這可以連結到安全部分的依附感,如果你有好的依附關係,那麼往後你會更加願意接受挑戰與冒險。
要是你明白探險才能打開新的人生步調,但是又沒安全感要怎麼辦?
你可以從小的生活方式開始嘗試。
比如你以往從公司下班回家的路線改成新的路線,也不要看地圖,就依照直覺走,走到迷路後再看地圖走回家。
或是嘗試不同的餐廳,帶著就算踩雷也沒關係的價格與心情前往。
你也可以換不同的滑鼠顏色,或是滑鼠樣式,比如過去都用有線滑鼠,你可以試試藍芽滑鼠。
這種生活小嘗試,要讓你明白接受冒險仍會遇到不喜歡,麻煩的事情,但就算遇到了其實也不會影響到生活的感受,如果遇到新的好感受,反而讓生活更開心,比如找到新的好餐廳,或是好用的生活用品。
簡言之,就是把「冒險對自己更好」這訊息傳遞給大腦明白,開始建立起「改變」這件事情的信心與明白其中好處。
▌愛
愛的部分我沒辦法寫,我感受不到愛,我始終認為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甚至是父母為下一代所做的付出,單純只是設定上為了延續基因而設計出來的行為反應。
▌目的
目的可以與成長綁在一起。
你可以思考,這個目的達成之後,背後目的還有什麼。
許多人要達成財富自由,那麼財富自由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是旅遊、開始自我實現、每天吃好餐廳等等。
那麼這些事情,除了財富自由的手段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呢?
如果是每天吃好餐廳,那麼這樣子的收入條件會不會比你過去設定的還要來的小很多呢?
如果小很多,是不是能夠更快達到呢? 還是說能夠現在一邊建立就能一邊開始吃自己喜歡的餐廳呢?
當我們明白目的背後的目的,可以幫助我們重新釐清自己達到目的需要的過程與工具。
如果要搭配成長,那麼當你能夠每天吃好餐廳這件事情,能夠使你獲得什麼樣的成長?
可以是提升品味,拍成影片分享給觀看者,認識不同店家的歷史背景,或者是為了能夠每天好餐廳,於是創了個業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甚至學到了新的領域。
【第三部分為健康的超越,其中有高峰經驗、Z理論】
▌高峰經驗
你可以將高峰經驗看待成心流經驗。
馬斯洛說道可以是戀愛經驗、完美運動表現、性高潮、豁然開朗的時刻等。
普遍而言,高峰經驗都不是容易得到的,所以歷史中有人會使用藥物來幫助自己進入高峰經驗,那時他們稱作靈性體驗。
女生要性高潮不容易,但你以為男人就很容易嗎? 其實不然。
男人第一次性高潮確實會有高峰經驗,但是一樣的人,一樣的做法,長期下來就會開始變成機械式反應。
你要不就是換人,要不就是換個做法,要不就是挑戰新的高峰經驗,可能是運動項目或其他興趣之類的。
吃藥我是不建議,因為這就失去了成長性。
▌Z 理論 – 邁向更高層次的人性
到此地的人稱為超越者,我的解釋為:
「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
像我們每個凡人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有的人選擇躺平,有的人選擇提升,有的人選擇偽裝自己。
而當你站上某個意識形態後,所相對立的意識形態自然會被你討厭,而超越者不這麼想。
比如獵豹吃掉羚羊,站在獵豹的人會覺得弱肉強食,站在羚羊面的人認為好慘忍,好可憐。
而超越者看著牠們,就像看著雨後彩虹一樣,沒有波瀾,因為一切行為模式早在千年以前已經設定好了,他們的存在與行為本身就是意義,沒有誰應該改變或消失。
舉個例子,你或許會認為人類破壞了地球的資源非常惡質,應該要提倡環保才對。
但超越者接受兩者的存在,超越者明白人類使用地球資源的動機與想法,也明白支持環保人士的動機與用意。
沒有保持任何意識形態,超越者能夠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遊走,這種特性也讓這類人擁有極端的感受,容易觀察到令人敬畏與美好的部分,同樣也容易感受到威脅與恐懼的部分。
要能夠接近超越者的境界,我推薦的是學習「中觀思想」。
中觀思想,意思是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或現象的態度,不是對與錯,好或壞,而是去觀察「為什麼」以及「來龍去脈」。
比如環保議題,就算人類破壞了地球,地球其實過了幾億年仍然會回到最初的樣子,為什麼?
因為地球曾經被隕石撞過都過得好好的,你還擔心他被人類摧殘的樣子,說到底,就算地球爆炸了也無關緊要,因為那時候也沒有人類,也沒有任何意識,根本不用擔心。
人類本身存不存在不是好或壞的問題,只是存在期限的問題,如果未來有 AI 機器人這種新種族,他們比人類有更大的力氣,更好的腦袋,也不會偷懶,甚至不用睡覺,比人類優秀太多了,那麼人類被新人類取代也只是生態問題。
只是人類站在自己的意識形態上,總認為自己是最高最優秀種族,於是站在保護地球的意識形態,你說這是不是脆弱型人格的面相呢?
不論是人類滅絕,或是人類開始提倡環保讓人類延續壽命,這兩件事情本來就存在,只是誰會先發生,就算發生了也跟你我沒關係。
因為「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