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如果我真的懂你,會是這種表情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從會議室到臥室,「共鳴式說話術」對各種人際關係都管用!

●不能和我們試著溝通的人真正交談,遇上誤解的阻礙,猶如日常生活齒輪裡的一粒沙。

當我們自以為已經用最清楚的方式溝通,可是別人還是聽不懂時,就會變成人際關係裡的一粒沙。


●回應式聆聽

有豐富的科學文獻談到回應式聆聽,但我是從自己的戲劇經驗得到切身體會。

演戲時,這種共鳴是基本功,不是單純照劇本唸下一句台詞,而是對方的舉動表現讓你說出台詞。

與對方共鳴等於讓他影響你,在某些意義上改變你,也因此你才會用某種方式回應對方。

就演員來說,刻意盤算該怎麼演會很像在演戲,但在對手戲演員眼裡找到自己的表演,回應對方,感覺則很真實,兩者大不相同。

不過,即使我有這些經驗背景,跟太陽能板科學家深談時,我卻沒與他產生共鳴。

我開始慢慢發現,真實的共鳴不只在演戲時登場,若聆聽的目的只是等待對方講完,真正的對話就不可能發生。


●如果是我在解釋某件事,你卻沒跟上,這不只是你的問題,我也需要放慢步調,這就是溝通的核心重點。


●在即興表演中不會有虛情假意,不會刻意決定使用哪一種表演方式,而是利用我們對他人的專注,以及經過改善的回應能力,與那個當下連結,彼此親密互動,彷彿最私密自我的一部份與對方同樣脆弱的自我接軌。

我們可以感同身受,同時更清楚察覺到自我感受。

這就叫同理心。


●主動聆聽很容易化成暗藏的敵意,「我想知道我是否聽錯你剛說的話」,與「(面露厲色)我想知道我有沒有聽錯你說的話!」兩者間差別很大。

其中一個實用秘訣,就是別用充滿敵意的態度主動聆聽。

但是如何小心穿過敵意的陷阱?

真誠的溝通並不簡單,我們需要自然而然達到目的地,因為愈是刻意裝出中立的聲調, 聽在別人耳裡就愈可能虛情假意。

我從個人的演戲經驗得知,真實語調是自大腦深處發出,不是聲帶。

我身為外行人的猜測是,切合文字的真實語調極其仰賴大腦的社交迴路, 這種語調不是我們想就能發出,而是對彼此關係的察覺。


●我沒做成生意,我想的是我必須告訴顧客什麼,而不是顧客想聽到什麼,我只專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顧客。

經歷一連串慘敗後,有天在我沒有推銷的情況下,某個人主動找上門,那一刻我突然覺醒。

這名按摩師有幾千美元,希望拿來投資,聽說過我的共同基金後覺得有興趣。

這是我第一次發現我在幫助別人,這下她才是需要幫助的人,不是我。

那一瞬間,我的注意力都放在她的感受和想法上,我敢說優秀推銷員多半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在協助他人達成目的,幫顧客得到需要的東西。


●將對方引導至最正確的直覺和價值,而非眼前的短視近利,人在親密關係中不也是這樣?

(好比問對方:「你接下這份工作是因為酬勞高?或這是你的畢生志業?」)

推銷與個人關係相似,有好幾份研究顯示,仔細聆聽客戶,主動表達理解對方想法和情緒,對推銷有好無壞,能促進信任感及銷售佳績,我猜雙方也能感到滿足,對某些人來說這麼做很自然,其他人則需經一番摸索,卻無法隨時派上用場。


●當你的孩子想要從大學輟學,要繼續對話已經很難,比這更難的是有人拿把槍指著你,這下更不知該做何反應。

這件事發生在我朋友賴瑞.吉爾巴特身上,《外科醫生》前四年的精彩劇本都是賴瑞寫的,他也是我認識最富創意和同理心的人之一,但其中一次同理心的行為特別亮眼。

賴瑞有天晚歸,回到他位在比佛利山莊的家,某個人步出草叢,拿槍指著他。

這男人想要錢、珠寶、家裡任何財物,他命令賴瑞開門。

賴瑞讓他進門,然後他說了什麼?

你不可以這樣?你好大的膽子?簡直不可饒恕?

他望著這名年輕的黑人,說穿了就是個孩子,賴瑞說:「你太聰明,真的沒必要走這一步,如果我幫你找工作?」

這場對話可能不只如此,但我會特別記得這個部分,是因為賴瑞告訴我時,我實在嚇傻了。

這孩子放下手中的槍,隔天賴瑞就幫他找到工作。

這就是「同意並加入」。

像這樣的故事讓人不禁想問,賴瑞只是幸運地恰巧與這位年輕人產生聯繫的能力,感受到對方真切的情緒嗎?

如果賴瑞沒有豐富的同理心呢?

每個人的同理心是否天生註定,不會增減?

和科學家合作時,我們的重點就是「深入觀察他人」,這就是良好溝通的重點,這種同理心有可能增長的。


●作戰時,我們強調敵軍的不熟悉感,而在和平時刻,我們通常會笨拙地展現彼此相似的跡象。

參選的政治人物都有個古怪的成規,例如假裝自己是當地人,或者大嗑炸物,事實上他們可能比較想來一小份法式鹹派和白酒。

這個成規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熟到我們不疑有他,不認為是假象—這全是政治人物為了當選的操縱手段。

正因為熟悉感的牽引,即便我們懷疑電影續集可能不如第一集那麼興奮,也還是會去看。

有些研究甚至顯示,當某人不斷出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產生愛情的吸引力,我猜辦公室戀情就是這麼發生的。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不給人虛偽的感覺,就愈有機會和對方建立熟悉感。若不以局外人或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們說話,就愈有機會讓對方聽我們說話,甚至接受我們所說的話。


●使用術語還可能讓說話的人聽起來很厲害。

如果對方懂術語,那麼他也跟說話者一樣厲害。

假設對方不懂術語,或許聽起來只覺得不知所云。

術語之所以危險,是因為說話的人隱藏了最希望對方理解的重點。

術語的狡詐之處在於,我們知道它能精準優美傳達自己想說的話,卻忽略聽我們說話的人其實滿頭霧水,此時彼此就無法交流了。


~亞倫‧艾達(Alan Alda)/演員、作家、導演
~《如果我真的懂你,會是這種表情嗎?:告別雞同鴨講,全美溝通藝術專家的共鳴式說話術》
~《If I Understood You, Would I Have This Look on My Face? : My Adventures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lating and Communicating》

#如果我真的懂你會是這種表情嗎 #溝通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如果我真的懂你,會是這種表情嗎?》】【金石堂購買《如果我真的懂你,會是這種表情嗎?》】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69會員
2.3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大好人圖鑑:讓地球充滿愛,讓你我一生平安!》 ★發現自己也是好人,你會更喜歡自己!
Thumbnail
2025/04/21
《大好人圖鑑:讓地球充滿愛,讓你我一生平安!》 ★發現自己也是好人,你會更喜歡自己!
Thumbnail
2025/03/28
★以手機常用功能的使用習慣,分析隱藏在使用者背後的心理暗示。
Thumbnail
2025/03/28
★以手機常用功能的使用習慣,分析隱藏在使用者背後的心理暗示。
Thumbnail
2025/02/10
找回自己舒適的步調、遠離擾人的心念。
Thumbnail
2025/02/10
找回自己舒適的步調、遠離擾人的心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從會議室到臥室,「共鳴式說話術」對各種人際關係都管用!
Thumbnail
★從會議室到臥室,「共鳴式說話術」對各種人際關係都管用!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感覺到對方和自己的對話不在同一個頻率上?你是否覺得無法在聊天中獲得有效益的正向回饋?所有人都遇過與自己頻率不合的人,也一定和他們有過幾場對話。可想而知,這樣的對話能從中獲得的價值應該寥寥無幾。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感覺到對方和自己的對話不在同一個頻率上?你是否覺得無法在聊天中獲得有效益的正向回饋?所有人都遇過與自己頻率不合的人,也一定和他們有過幾場對話。可想而知,這樣的對話能從中獲得的價值應該寥寥無幾。
Thumbnail
你曾經有過與人雞同鴨講的經驗嗎?抑或是主管交辦的工作事項表達不夠明確(或理解不足),於是不小心做了白工呢? 我們時常說某個人的口才很好,但這並不完全代表這個人的「溝通」能力很好,因為「溝通」這件事是雙向而非單向,並不是單純把話說出來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是要傳遞的對象能聽懂才算是達成初步的成果。 本
Thumbnail
你曾經有過與人雞同鴨講的經驗嗎?抑或是主管交辦的工作事項表達不夠明確(或理解不足),於是不小心做了白工呢? 我們時常說某個人的口才很好,但這並不完全代表這個人的「溝通」能力很好,因為「溝通」這件事是雙向而非單向,並不是單純把話說出來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是要傳遞的對象能聽懂才算是達成初步的成果。 本
Thumbnail
用心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掌控對話的人。 傾聽是一種激發同理心的行為。 先傾聽,再回饋。 鼓勵對方釐清問題。努力理解情況。 表示自己會認真考慮對方的意見。 對說話者的陳述表現出興趣。 即使彼此的看法不一致,也會對說話者開誠布公。
Thumbnail
用心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掌控對話的人。 傾聽是一種激發同理心的行為。 先傾聽,再回饋。 鼓勵對方釐清問題。努力理解情況。 表示自己會認真考慮對方的意見。 對說話者的陳述表現出興趣。 即使彼此的看法不一致,也會對說話者開誠布公。
Thumbnail
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1. 溝通起點:傾聽 總有人以為會溝通就是能說會道、舌燦蓮花。但恰恰是這個錯誤的目標,干擾了我們真正的溝通。我們總在想自己待會兒要怎麼說,卻忘了認真傾聽。 2. 結構化傾聽 第一個框:情緒 第二個框:事實 第三個框:期待
Thumbnail
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1. 溝通起點:傾聽 總有人以為會溝通就是能說會道、舌燦蓮花。但恰恰是這個錯誤的目標,干擾了我們真正的溝通。我們總在想自己待會兒要怎麼說,卻忘了認真傾聽。 2. 結構化傾聽 第一個框:情緒 第二個框:事實 第三個框:期待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那在網路世界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在哪一個世界裡,你比較會溝通呢? 此次講座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對話訊息」來關心對方。感謝中山醫大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向陪伴身心障礙學生的同儕輔導員分享。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溝通篇:內功心法、預備動作、小試身手 傾聽之力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那在網路世界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在哪一個世界裡,你比較會溝通呢? 此次講座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對話訊息」來關心對方。感謝中山醫大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向陪伴身心障礙學生的同儕輔導員分享。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溝通篇:內功心法、預備動作、小試身手 傾聽之力
Thumbnail
前言 職場老是犯小人、與客戶溝通總是不順利、常常否定自己...,問問自己有這幾種狀況嗎? 如果有的話那麼表示我們的溝通能力需要改善,所謂的溝通也包含與自己的對話,而溝通其實是有一套邏輯的,我們只要能夠瞭解這樣的邏輯,並持續練習,相信溝通能力會越來越進步。 為什麼對方就是聽不懂? 雞同鴨講?
Thumbnail
前言 職場老是犯小人、與客戶溝通總是不順利、常常否定自己...,問問自己有這幾種狀況嗎? 如果有的話那麼表示我們的溝通能力需要改善,所謂的溝通也包含與自己的對話,而溝通其實是有一套邏輯的,我們只要能夠瞭解這樣的邏輯,並持續練習,相信溝通能力會越來越進步。 為什麼對方就是聽不懂? 雞同鴨講?
Thumbnail
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中,常常我們都犯了一個錯,就是誤覺得我已經說了,對方應該也聽懂了? 我們鮮少會再主動核實雙方接收到的訊息究竟正不正確,但究竟有什麼方式,可以幫我們更有效的溝通呢? 今天就要來分享一種結構化傾聽的方式......
Thumbnail
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中,常常我們都犯了一個錯,就是誤覺得我已經說了,對方應該也聽懂了? 我們鮮少會再主動核實雙方接收到的訊息究竟正不正確,但究竟有什麼方式,可以幫我們更有效的溝通呢? 今天就要來分享一種結構化傾聽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Thumbnail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傳聲筒的遊戲,或許在團康遊戲中也玩過,在綜藝節目中也會找藝人來玩類似的遊戲,玩法是每個人都要帶著耳機,所以彼此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只能看著對方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還有依據嘴型來判斷對方到底在說什麼,常常會爆出許多笑點,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不同,把自己揣摩的意思傳達給下一位的時候,就
Thumbnail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傳聲筒的遊戲,或許在團康遊戲中也玩過,在綜藝節目中也會找藝人來玩類似的遊戲,玩法是每個人都要帶著耳機,所以彼此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只能看著對方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還有依據嘴型來判斷對方到底在說什麼,常常會爆出許多笑點,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不同,把自己揣摩的意思傳達給下一位的時候,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