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妳 媽媽》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會永遠記得她。
因為我知道,
在媽媽心中,我是最特別的,
就像在我的心裡面,
媽媽也永遠是我最親愛的媽媽......」
--摘自《我好想妳 媽媽》


面對失落的情緒

不論是孩子或是大人,面對生命中的失落經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書中用孩子的語言,簡單而具體地表達了面對失落經驗時,孩子可能會有的情緒與自我語言。

1.否認:「媽媽一定是忘了把這些東西帶走了。」

2.自責:「我擔心是不是我有時候太調皮了,媽媽才會離開。」

3.生氣:「其他小孩都有媽媽...不公平!」

4.矛盾:「我們一起看照片,有時候哭了,有時候又笑了。」

5.失落:「我真的好想我的媽媽...」


生氣裡藏著失落的情緒

除了面對生命裡的失落經驗之外,我們有時候也會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感到失望,而我們往往用生氣包裝著失望或難過等負面情緒。


或許當我們生氣時,

其實是在逃避面對

某一部分的自己或情緒。


情緒的接納與自我肯定

面對內在的負面情緒,其實需要足夠的自我肯定與自信,一個能夠自我肯定的人,或許才能夠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接納自己的情緒、不再把情緒的責任歸咎於他人。


或許所謂的尊重與界限,

其實得從自我接納與肯定開始。


原諒可以修復關係也療癒自己

我們常用自己被愛的方式來愛孩子,如果我們不是在尊重或接納的環境下成長,可能在自我覺察之後,深陷在怪罪過去的痛苦裡。


其實每個人

都在自己的限制中努力著,

或許看見限制也看見努力後,

我們也就懂得了原諒,

原諒自己、也原諒所有人。


看完這本書後,

眼眶有些濕濕的,

或許對於書中的孩子有些心疼,

也或許

其實是心疼某部分的自己。


祝福每個曾經失落的心,

都能得到面對自我的勇氣與溫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柚子老師的沙龍
12會員
29內容數
柚子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06
前陣子 家中的寶貝妹妹 參加了跳舞的練習與表演, 但表演的前兩天 卻出現發燒與臉部紅腫等症狀, 直到表演前一天, 家人還在擔心, 是否該讓阿妹參與演出。
Thumbnail
2024/01/06
前陣子 家中的寶貝妹妹 參加了跳舞的練習與表演, 但表演的前兩天 卻出現發燒與臉部紅腫等症狀, 直到表演前一天, 家人還在擔心, 是否該讓阿妹參與演出。
Thumbnail
2024/01/03
寫了太多怕劇透 所以這次只寫 電影教我的五件事: 1.吳慷仁果然是名不虛傳的最佳男主角XD
Thumbnail
2024/01/03
寫了太多怕劇透 所以這次只寫 電影教我的五件事: 1.吳慷仁果然是名不虛傳的最佳男主角XD
Thumbnail
2023/12/25
這是一部 需要自己好好「感受」的電影; 看完電影後的夜深人靜, 內心還是澎湃洶湧, 所以我決定 把此時此刻的感覺化為文字, 為自己的感受留下痕跡, 也感謝關於這部電影的一切。
Thumbnail
2023/12/25
這是一部 需要自己好好「感受」的電影; 看完電影後的夜深人靜, 內心還是澎湃洶湧, 所以我決定 把此時此刻的感覺化為文字, 為自己的感受留下痕跡, 也感謝關於這部電影的一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會永遠記得她。 因為我知道, 在媽媽心中,我是最特別的, 就像在我的心裡面, 媽媽也永遠是我最親愛的媽媽......」 --摘自《我好想妳 媽媽》
Thumbnail
「我會永遠記得她。 因為我知道, 在媽媽心中,我是最特別的, 就像在我的心裡面, 媽媽也永遠是我最親愛的媽媽......」 --摘自《我好想妳 媽媽》
Thumbnail
作者是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書中分享許多令人揪心的母女之間的相處個案,她想藉由這些案例分享,幫助世界上的媽媽和女兒們,修補那些看似微小,卻又隱隱刺痛的裂痕。誠如作者在書中最後所說的,願這本書能夠成為鬆軟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世上所有媽媽和女兒的感性,讓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相處,能夠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作者是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書中分享許多令人揪心的母女之間的相處個案,她想藉由這些案例分享,幫助世界上的媽媽和女兒們,修補那些看似微小,卻又隱隱刺痛的裂痕。誠如作者在書中最後所說的,願這本書能夠成為鬆軟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世上所有媽媽和女兒的感性,讓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相處,能夠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每個人面臨生活/工作各種壓力,自己要原諒自己 你是否總是在意他人情緒,而忽略自己?找回自己,才能過想要的人生! 並不是所有人對自己都非常有自信,從以前到現在我一直都是很自卑、自責的人,過不同的管道找回迷失的自己,透過身心靈課程找到想要的答案,但最終還是回到自己身上。 - 之前懷疑寫感謝日記是一個沒有
Thumbnail
每個人面臨生活/工作各種壓力,自己要原諒自己 你是否總是在意他人情緒,而忽略自己?找回自己,才能過想要的人生! 並不是所有人對自己都非常有自信,從以前到現在我一直都是很自卑、自責的人,過不同的管道找回迷失的自己,透過身心靈課程找到想要的答案,但最終還是回到自己身上。 - 之前懷疑寫感謝日記是一個沒有
Thumbnail
我愛你, 當你依偎著我的時候 ; 我愛你, 即便你是跟我鬧脾氣的時候…… 我愛你, 當你想到我的時候; 我愛你, 當我沒想起你的時候 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但你永遠不屬於我。<我的愛>
Thumbnail
我愛你, 當你依偎著我的時候 ; 我愛你, 即便你是跟我鬧脾氣的時候…… 我愛你, 當你想到我的時候; 我愛你, 當我沒想起你的時候 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但你永遠不屬於我。<我的愛>
Thumbnail
最近發現很多人都有「Mother Issue」,我以為只有我們這種差點離散的家庭,會有母親議題,沒想到高級知識份子的母親,或者是沒有機會受教育的母親,都曾經帶給孩子痛苦。 我是幸運的。能夠在母親的晚年陪伴她,與她和解,是有福氣的。有一天,她總會不在,我對她的怨恨與不解,都在陪伴的日子中化解了。
Thumbnail
最近發現很多人都有「Mother Issue」,我以為只有我們這種差點離散的家庭,會有母親議題,沒想到高級知識份子的母親,或者是沒有機會受教育的母親,都曾經帶給孩子痛苦。 我是幸運的。能夠在母親的晚年陪伴她,與她和解,是有福氣的。有一天,她總會不在,我對她的怨恨與不解,都在陪伴的日子中化解了。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每個母親都不是生來就會當母親,然而我們也在當母親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了解自己並跟著孩子一同成長。
Thumbnail
每個母親都不是生來就會當母親,然而我們也在當母親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了解自己並跟著孩子一同成長。
Thumbnail
沒有人是天生會當媽媽的,母愛是種天性誤導了很多人,傳統的主觀意識,總是把養兒育女的重擔給了媽媽,小孩有任何問題,全部推給媽媽,自己當媽媽之後,我才體會到照顧神獸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工作......
Thumbnail
沒有人是天生會當媽媽的,母愛是種天性誤導了很多人,傳統的主觀意識,總是把養兒育女的重擔給了媽媽,小孩有任何問題,全部推給媽媽,自己當媽媽之後,我才體會到照顧神獸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工作......
Thumbnail
要看見與孩子真實的關係,其實媽媽也是怕的 我們看著她的閃躲 為了真正面對和孩子的關係 聽過她敘述著當時的難為與所能做的嘗試 為了安撫丈夫易怒、容易嫉妒和孩子相處的自己 她試著為孩子建築一道保護牆 她知道孩子會被莫名的牽連進去 她用她的方式在保護孩子 只是 孩子的心中有著不同的映照 過往的彼
Thumbnail
要看見與孩子真實的關係,其實媽媽也是怕的 我們看著她的閃躲 為了真正面對和孩子的關係 聽過她敘述著當時的難為與所能做的嘗試 為了安撫丈夫易怒、容易嫉妒和孩子相處的自己 她試著為孩子建築一道保護牆 她知道孩子會被莫名的牽連進去 她用她的方式在保護孩子 只是 孩子的心中有著不同的映照 過往的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