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交疊的職場文化《我要準時下班》/《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9年的日劇《我要準時下班》,由吉高由里子與向井里等人主演,明面上似乎是講述日本高壓下有些反人性的職場文化,側面卻著重描寫了工作對於各個世代各自代表的意義。

raw-image

✍️【工作是什麼?】

這是整部劇集一直以來都在反問觀眾的問題,義大利導演費里尼曾說過,「只有當我在工作時,我才真正活著。」,而在日本,更有「石の上にも三年」(在石頭上辛苦悟道三年,也能得出一番成果。)的說法,表示說在日本,若要在某個領域中能夠站穩腳步,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在這樣的文化薰陶下,工作對於日本,尤其是昭和時代的日本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神聖且莊重的事,但正是這樣的莊重,導致世代間的磨合與認知差異,在劇集中,有著將工作奉為生存信條的福永部長,也有著試圖證明自身價值的新人來栖,有害怕自身被取代的賤岳,也有對自身定位模糊徬恐的三谷,形形色色的人組成了公司,但為了能讓公司運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為工作提供自身的價值。就像劇中所說的

「現在這個時代需要每個人去發現自己適合的工作方式。
raw-image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台灣作家曾彥菁曾有一本著作「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在面對職場,面對公司後,是否也需要面對自己,面對生活。

工作是什麼?

每個月收到的薪資嗎?

專案達成的成就嗎?

領域界的認同嗎?

這些都對,但似乎也都差了點?劇中吉高由里子有過著麼一段話

「沒有一份工作,偉大到需要你貢獻你整個人生,好好享受人生,去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開闊你的視野,唯有這樣不斷累積,才能把工作做好。」

享受生活,同樣也是工作的一環,如果沒能將到手的錢花在能令自身感到快樂的事物上,那我們賺取這些報酬的意義何在呢?

下班後的啤酒,消夜的泡麵,起床的肉桂捲,正因為有這些東西,我們才能對工作的結果有所期待。

raw-image

✍️【日本男性的悲哀】

我看了一些網友對於這部劇的評價,大多讚賞了這部劇對於日本職場文化的生存方式以及對於工作每個人的不同態度,但整部劇讓我破防的,卻是女主角父親的一句「我也不是自己想工作的。」

短短十個字,道盡了日本男性的悲哀。

在那個時代,即便知道需要與妻女相處,即便身體出現警訊,即便雙眼渙散模糊,但若是不工作,便害怕失去自己的容身之地,除了工作,找不到能帶給家人幸福的方式,這樣的日本男人,不也是一種悲哀嗎?

蠟筆小新某一集中,廣志曾對美冴表示,自己在工作上受到了挫折,對工作失去了熱情萌生辭職的念頭,但話鋒一轉,便提到對於家中還有32年房貸,以及孩子年紀還小的問題,動畫中雖然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表達,但仍舊能感受到廣志那深深的挫敗感,而在現實中,又有哪個男人能對自己的太太展示這樣較為軟弱的一面呢?更荒論是以男子主義為主的日本社會了。這樣的笨拙,不也是日本男性令人憐惜的一面嗎?

raw-image

✍️【生活不等於工作,但工作需要等於生活】

樂於工作和只完成自己份內的事,並沒有孰優孰劣,或是那種方式更為正確一說。

不否認,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人在工作中找到了熱情,獲得了成就、愉悅與更多的樂趣,但也有人將工作做為生活的一部分,將工作獲得的報酬,轉換成其他填充生活樂趣、幸福感的填充物。

但不可否認的是,再怎麼熱愛工作,也可能會感到疲憊,熱情或許不會熄滅,但身體需要停歇,讓其他的生活去填充身體的動能,才能更好的享受工作/生活。

我們或需不需要將生活過得如同工作戰戰兢兢,但卻不妨礙我們將工作過的像是生活般的自然愜意。

raw-image
想要我加班?
raw-image

👉看了不用負責的IG

👉需要點讚支持的影評粉專 


 

avatar-img
46會員
219內容數
一些我對比賽的看法或是足球雜談 歡迎球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探討愛情,一直是各類影視作品長年來熱愛創作,也廣受觀眾喜愛的題材。 無論是《六人行》或是《追愛總動員》,都讓我們看到了有關於愛情不同的模樣,而《Love》這部作品,以最真實的約會交往為主題,創作出短短三季,卻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即便放到現今來看,當中都有許多值得探討與借鑑的觀點。
青春度滿點的校園作品一直是我放鬆時的好選擇之一,而最近意外發現的《好想做一次》不僅結合了美國高中生青春、瘋狂又熱愛自由,展現自我的特點,同時也觸碰了家庭關係、宗教認知、自我探討與PTSD、酷兒等議題,內容之豐富,節奏之明快,絕對是我個人會推薦的校園生活類喜劇類型。
近期好評與不斷的《人選之人-造浪者》以政黨幕僚為主體,拍攝出了幽默與內容並寄的職人劇,雖然有大半篇幅的著重落在了個人,但編劇與導演也巧妙的將其連結到東方社會特別在意的私德領域,讓整部作品呈現出高節奏,高發展,高轉折,短短八集,老實說真的不夠看啊!
一名美國的大學橄欖球教練到英格蘭執教世界上最高等級的足球聯賽會發生什麼樣的趣事?這兩年備受艾美獎寵愛的喜劇大贏家《泰德·拉索:錯棚教練趣事多》就是在講這樣的一個有趣故事。 如果你擔心看不懂任何有關足球的笑話,放心吧,這部作品不會讓你失望。
終於,今際之國迎來了第二季,且維持了第一季的快節奏,我很喜歡。 即便與原作有稍微更動,但整體的節奏與流暢性來說,今際之國仍舊非常得我喜愛,♣K、♠K都很棒,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影集中居然多了♥K這個角色,卻捧不出相對應的高度,著實有點可惜,除了♥K外,影集版還多了幾個與原作有所差別之處。
成為大人的你,是否還有面對興趣的勇氣? 【身為宅所需要背負的東西】 【在日本,成年人更不容易】 【成年人被迫丟棄的東西】 【「喜歡」並沒有性別和年齡之分】
探討愛情,一直是各類影視作品長年來熱愛創作,也廣受觀眾喜愛的題材。 無論是《六人行》或是《追愛總動員》,都讓我們看到了有關於愛情不同的模樣,而《Love》這部作品,以最真實的約會交往為主題,創作出短短三季,卻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即便放到現今來看,當中都有許多值得探討與借鑑的觀點。
青春度滿點的校園作品一直是我放鬆時的好選擇之一,而最近意外發現的《好想做一次》不僅結合了美國高中生青春、瘋狂又熱愛自由,展現自我的特點,同時也觸碰了家庭關係、宗教認知、自我探討與PTSD、酷兒等議題,內容之豐富,節奏之明快,絕對是我個人會推薦的校園生活類喜劇類型。
近期好評與不斷的《人選之人-造浪者》以政黨幕僚為主體,拍攝出了幽默與內容並寄的職人劇,雖然有大半篇幅的著重落在了個人,但編劇與導演也巧妙的將其連結到東方社會特別在意的私德領域,讓整部作品呈現出高節奏,高發展,高轉折,短短八集,老實說真的不夠看啊!
一名美國的大學橄欖球教練到英格蘭執教世界上最高等級的足球聯賽會發生什麼樣的趣事?這兩年備受艾美獎寵愛的喜劇大贏家《泰德·拉索:錯棚教練趣事多》就是在講這樣的一個有趣故事。 如果你擔心看不懂任何有關足球的笑話,放心吧,這部作品不會讓你失望。
終於,今際之國迎來了第二季,且維持了第一季的快節奏,我很喜歡。 即便與原作有稍微更動,但整體的節奏與流暢性來說,今際之國仍舊非常得我喜愛,♣K、♠K都很棒,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影集中居然多了♥K這個角色,卻捧不出相對應的高度,著實有點可惜,除了♥K外,影集版還多了幾個與原作有所差別之處。
成為大人的你,是否還有面對興趣的勇氣? 【身為宅所需要背負的東西】 【在日本,成年人更不容易】 【成年人被迫丟棄的東西】 【「喜歡」並沒有性別和年齡之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Thumbnail
還記得在學校Case Study的課堂中,探討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那段奉命整頓日航,並且在一年內讓這家航空公司起死回生的經營戰略。在他的工作哲學或是在全球企業家身上可以看見的共同點:工作不只是為五斗米去上班,那是一種對意志的鍛鍊,最大的竅門是在工作挑戰中找到力量,在工作中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快樂,所以他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上班只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這句話雖然簡短,卻道出了許多人對現代工作的真實感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為了生計,我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和家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情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工作的戲劇性 工作常被比喻為一場戲劇,因為在工作中,我們經常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我:「人的一生要幹嘛?」 我會回答:「我覺得就是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工作,但是你要工作多久?你休息要幹嘛?那是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人類長大成一個模樣的時候必定都要吃飯、休息、工作,我想這也是最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原因。」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
Thumbnail
《我工作故我在》是一部以探討工作為主題的紀錄影集,它以現代社會的樣貌將影片分類成四個階段,從基層服務業與公司人員、到中層主管和小公司管理者、大公司老闆或總經理職務、一直到最後跨國企業或是多公司的總執行長等四個層面去探討工作對每個位階或階段的人的想法與看法,來想像未來人類的工作基礎,與可改善之處。
Thumbnail
一般人;進入社會就應該工作,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不工作,要如何頂天立地,要如何養家活口? 如果再深入想一下;為什麼要工作,絕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會說,不賺錢,要餓死嗎?對啊!人生的主軸不就是賺錢,買房,成家,教養小孩,累積足夠財富,將來可以安穩退休,頤養天年。 工作和人生的關聯,當然不是那麼幾件事就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Thumbnail
還記得在學校Case Study的課堂中,探討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那段奉命整頓日航,並且在一年內讓這家航空公司起死回生的經營戰略。在他的工作哲學或是在全球企業家身上可以看見的共同點:工作不只是為五斗米去上班,那是一種對意志的鍛鍊,最大的竅門是在工作挑戰中找到力量,在工作中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快樂,所以他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上班只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這句話雖然簡短,卻道出了許多人對現代工作的真實感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為了生計,我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和家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情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工作的戲劇性 工作常被比喻為一場戲劇,因為在工作中,我們經常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我:「人的一生要幹嘛?」 我會回答:「我覺得就是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工作,但是你要工作多久?你休息要幹嘛?那是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人類長大成一個模樣的時候必定都要吃飯、休息、工作,我想這也是最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原因。」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
Thumbnail
《我工作故我在》是一部以探討工作為主題的紀錄影集,它以現代社會的樣貌將影片分類成四個階段,從基層服務業與公司人員、到中層主管和小公司管理者、大公司老闆或總經理職務、一直到最後跨國企業或是多公司的總執行長等四個層面去探討工作對每個位階或階段的人的想法與看法,來想像未來人類的工作基礎,與可改善之處。
Thumbnail
一般人;進入社會就應該工作,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不工作,要如何頂天立地,要如何養家活口? 如果再深入想一下;為什麼要工作,絕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會說,不賺錢,要餓死嗎?對啊!人生的主軸不就是賺錢,買房,成家,教養小孩,累積足夠財富,將來可以安穩退休,頤養天年。 工作和人生的關聯,當然不是那麼幾件事就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