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智者曾經提到,時間可以被分為三個層面:過去、現在、未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思考能力,擁有想像力、記憶力和思考模式。我們對過去有著深刻的記憶,對未來也能有豐富的想像。這也是我們陷入焦慮的根本原因。
我們常常無意識地反覆思考過去的事情,不斷地回想,而且這種回想很少是正面的。我們對未來的態度也與我們自身的思考模式、樂觀或悲觀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樣的事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詮釋和看法。當我們不斷地思考可能發生的災難時,焦慮感就會難以收拾。
我們正在用與其他動物不同的能力自毀,我們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就像是一把雙刃劍。
我曾經經歷了整整一個月的低潮,那種感覺既不開心也不快樂,只是覺得毫無希望和未來。然而,現實中卻沒有什麼特別讓我感到沮喪的事情。到底是什麼讓我感到如此無助呢?
當時,我可以把一個小事想得很遠,從工作一直想到老年生活,同時伴隨著內心對自己的質疑聲音,我可以讓自己在一個下午內精神上受盡折磨。當時,我羨慕那些可以因為一件事情而馬上去做的人(比如,想吃苗栗老街的美食就馬上去吃),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只要有任何想做的事情,就會有一個反對的聲音跳出來(例如:這有意義嗎?能做什麼?還不如用這些時間賺錢)。這也是我花了幾個月才走出這個循環的原因,因為唯一能改變現狀的方法絕對不是使用舊有的方法。
以下是經過我實際嘗試,多少有效的方法。由於無法確定你是否像我一樣對某些方法特別有共鳴,我將它們全部列出。我深知在焦慮時,可能並不會真的去執行這些方法,甚至內心會有聲音質疑:這真的有用嗎?這樣會不會浪費時間?
當我處於焦慮狀態時,我陸陸續續嘗試了以下這些方法,最終在過度思考中身心俱疲後才找回自己。或許每個焦慮的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堅持,很可能正是這個小堅持讓你難以釋懷焦慮。我希望如果有機會,你也能試試以下的方式,或許能對正在焦慮中的你有所幫助。
我認為這是比較短期效果的方式,而且非常考驗挑選朋友的能力。你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你的心情,很可能無意間引起更多焦慮,或者激發更多讓你不舒服的情緒。即便找到一位可以聽你倾訴的朋友,第二天你也不一定能從焦慮中解脫出來。
但有些外向的人可能會透過和朋友聊天來增加能量,所以這個方式你可以自己判斷。我自己會打電話給朋友,和他聊上一個小時,他會給我一些建議,我也會分享我的想法。我的朋友們通常想法樂觀開放,我想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幫助。
療癒效果:@@
這是我在最近一次低潮後開始培養的興趣。我開始在方格紙上寫文章,沒想到只是把『今天最值得分享的事情』寫在方格中分享出來,我就慢慢地走出了低潮。以前,我對這種『輸出』並不太重視,因為我習慣自己學習,卻不善於分享。我常常覺得我要等自己準備好了再給別人看,或者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
也許你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我的建議是不要逼自己每天寫。把你要寫的當成給自己晚輩的文章,想告訴他什麼事情?或者你覺得你的人生中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用寫作的方式記錄下來,不用在乎文字通不通順,語意是否到位。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理清楚思緒,讓腦中的聲音不再在死胡同中打轉。
療癒效果:@@@@
這一項是從一位患有失智症的爺爺那裡得到的啟示。雖然我對失智症不太熟悉,但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認為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縮小與失智症的病情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願意走出現有生活圈的人卻很少,最終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凋零。
寫作和正念是我嘗試的陌生領域。我很庆幸自己對陌生事物的接受度很高。我認為最難的是你必須首先知道有哪些陌生領域可以嘗試。我想一定有些事情是你平常有興趣也有在觀望的。這時候,不管如何,你就去嘗試一次,沒有成績也沒有關係。我們的目的是重拾對生命的熱情和希望。
如果你沒有頭緒,我可以分享我的口袋清單:
療癒效果:@@@@
有效地控制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至關重要。社交媒體所創造的集體意識會默默地影響你的想法。看到別人每個月都在不同國家旅行、看到同齡朋友購屋購車、看到誰獲得了什麼高薪工作等等,這些信息在焦慮或低潮時可能只會助長你的情緒低谷。
我從踏入社會開始才意識到社交媒體對我的危害有多大。無論你相不相信,當你身邊的朋友都在買名牌包,不時在社交媒體上炫耀新買的名牌時,你很難不去想自己是不是也該買一個。這樣的想法對了解自己毫無幫助,更可能會混淆你對自己的認知,究竟是你真的喜歡還是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這個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療癒效果:@@@
對於正念的概念,我在了解了半年之後才真正開始實踐,可以說是相見恨晚。當我第一次觀察到自己腦中冒出各種想法的時候,那種感覺非常神奇,原來我的大腦平時是如此繁忙!過去,我是一個情緒高低極明顯的人,而且當情緒湧上心頭時,往往難以控制自己。雖然練習正念後我的脾氣並沒有顯著改善,但至少在生氣時,我能夠像一位旁觀者一樣觀察自己,實現「有意識地」體驗這些情緒,更願意深入探究情緒背後的原因。
正念對於緩解焦慮的幫助在於讓你意識到目前有哪些想法在腦中湧現,先學會觀察這些想法的出現,然後選擇哪些是值得深入探討的。相對於無意識地接受大腦中出現的所有想法,這是一個更有意識的選擇。
療癒效果:@@@@@
回顧過去的半年,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低潮中度過。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我想強調一個觀念,即在陷入焦慮的情緒中,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往往無法擺脫既有的思考模式。
當處於低潮和焦慮的時候,我們需要嘗試改變思考模式,或者打破思考的循環。以一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因為上班感到煩躁而想離職,可能會陷入一個思考迴圈:上班煩想離職 -> 查看招聘網站 -> 職缺內容過於難以理解 -> 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 再度感到上班的煩躁。
打破這樣的焦慮迴圈有很多方式,比如嘗試找出上班煩躁的原因、學習理解新職缺的內容,或者深入了解自己對工作的期望。透過紀錄的方式,我們能更清楚地找出待解決的問題,值得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