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感到焦慮、過度思考?我走出低潮的五種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焦慮是如何產生的呢?

有一位智者曾經提到,時間可以被分為三個層面:過去、現在、未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思考能力,擁有想像力、記憶力和思考模式。我們對過去有著深刻的記憶,對未來也能有豐富的想像。這也是我們陷入焦慮的根本原因。

我們常常無意識地反覆思考過去的事情,不斷地回想,而且這種回想很少是正面的。我們對未來的態度也與我們自身的思考模式、樂觀或悲觀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樣的事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詮釋和看法。當我們不斷地思考可能發生的災難時,焦慮感就會難以收拾。

我們正在用與其他動物不同的能力自毀,我們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就像是一把雙刃劍。

焦慮的表現

我曾經經歷了整整一個月的低潮,那種感覺既不開心也不快樂,只是覺得毫無希望和未來。然而,現實中卻沒有什麼特別讓我感到沮喪的事情。到底是什麼讓我感到如此無助呢?

當時,我可以把一個小事想得很遠,從工作一直想到老年生活,同時伴隨著內心對自己的質疑聲音,我可以讓自己在一個下午內精神上受盡折磨。當時,我羨慕那些可以因為一件事情而馬上去做的人(比如,想吃苗栗老街的美食就馬上去吃),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只要有任何想做的事情,就會有一個反對的聲音跳出來(例如:這有意義嗎?能做什麼?還不如用這些時間賺錢)。這也是我花了幾個月才走出這個循環的原因,因為唯一能改變現狀的方法絕對不是使用舊有的方法。

走出焦慮的五個方法:

以下是經過我實際嘗試,多少有效的方法。由於無法確定你是否像我一樣對某些方法特別有共鳴,我將它們全部列出。我深知在焦慮時,可能並不會真的去執行這些方法,甚至內心會有聲音質疑:這真的有用嗎?這樣會不會浪費時間?

當我處於焦慮狀態時,我陸陸續續嘗試了以下這些方法,最終在過度思考中身心俱疲後才找回自己。或許每個焦慮的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堅持,很可能正是這個小堅持讓你難以釋懷焦慮。我希望如果有機會,你也能試試以下的方式,或許能對正在焦慮中的你有所幫助。

第一種:找朋友一起出去吃飯聊天

我認為這是比較短期效果的方式,而且非常考驗挑選朋友的能力。你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你的心情,很可能無意間引起更多焦慮,或者激發更多讓你不舒服的情緒。即便找到一位可以聽你倾訴的朋友,第二天你也不一定能從焦慮中解脫出來。

但有些外向的人可能會透過和朋友聊天來增加能量,所以這個方式你可以自己判斷。我自己會打電話給朋友,和他聊上一個小時,他會給我一些建議,我也會分享我的想法。我的朋友們通常想法樂觀開放,我想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幫助。

療癒效果:@@

第二種:寫日記、寫文章

這是我在最近一次低潮後開始培養的興趣。我開始在方格紙上寫文章,沒想到只是把『今天最值得分享的事情』寫在方格中分享出來,我就慢慢地走出了低潮。以前,我對這種『輸出』並不太重視,因為我習慣自己學習,卻不善於分享。我常常覺得我要等自己準備好了再給別人看,或者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

也許你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我的建議是不要逼自己每天寫。把你要寫的當成給自己晚輩的文章,想告訴他什麼事情?或者你覺得你的人生中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用寫作的方式記錄下來,不用在乎文字通不通順,語意是否到位。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理清楚思緒,讓腦中的聲音不再在死胡同中打轉。

療癒效果:@@@@

第三種:嘗試陌生領域

這一項是從一位患有失智症的爺爺那裡得到的啟示。雖然我對失智症不太熟悉,但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認為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縮小與失智症的病情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願意走出現有生活圈的人卻很少,最終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凋零。

寫作和正念是我嘗試的陌生領域。我很庆幸自己對陌生事物的接受度很高。我認為最難的是你必須首先知道有哪些陌生領域可以嘗試。我想一定有些事情是你平常有興趣也有在觀望的。這時候,不管如何,你就去嘗試一次,沒有成績也沒有關係。我們的目的是重拾對生命的熱情和希望。

如果你沒有頭緒,我可以分享我的口袋清單:

  1. 在 ACUPASS 上找尋感興趣的活動,結束後紀錄活動中最有趣的地方。
  2. 在臉書上搜尋住家附近的桌遊店,和陌生人一起玩桌遊。
  3. 選擇一道菜,在假日親手做,結束後和家人分享這道菜的味道和製作過程。
  4. 去一間之前沒去過的餐廳用餐,和朋友分享哪些餐點好吃。
  5. 嘗試參加一個新的社交團體或活動,認識新朋友。

療癒效果:@@@@

第四種:限制手機使用時間

有效地控制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至關重要。社交媒體所創造的集體意識會默默地影響你的想法。看到別人每個月都在不同國家旅行、看到同齡朋友購屋購車、看到誰獲得了什麼高薪工作等等,這些信息在焦慮或低潮時可能只會助長你的情緒低谷。

我從踏入社會開始才意識到社交媒體對我的危害有多大。無論你相不相信,當你身邊的朋友都在買名牌包,不時在社交媒體上炫耀新買的名牌時,你很難不去想自己是不是也該買一個。這樣的想法對了解自己毫無幫助,更可能會混淆你對自己的認知,究竟是你真的喜歡還是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這個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療癒效果:@@@

第五種:正念

對於正念的概念,我在了解了半年之後才真正開始實踐,可以說是相見恨晚。當我第一次觀察到自己腦中冒出各種想法的時候,那種感覺非常神奇,原來我的大腦平時是如此繁忙!過去,我是一個情緒高低極明顯的人,而且當情緒湧上心頭時,往往難以控制自己。雖然練習正念後我的脾氣並沒有顯著改善,但至少在生氣時,我能夠像一位旁觀者一樣觀察自己,實現「有意識地」體驗這些情緒,更願意深入探究情緒背後的原因。

正念對於緩解焦慮的幫助在於讓你意識到目前有哪些想法在腦中湧現,先學會觀察這些想法的出現,然後選擇哪些是值得深入探討的。相對於無意識地接受大腦中出現的所有想法,這是一個更有意識的選擇。

療癒效果:@@@@@

我想分享

回顧過去的半年,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低潮中度過。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我想強調一個觀念,即在陷入焦慮的情緒中,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往往無法擺脫既有的思考模式。

當處於低潮和焦慮的時候,我們需要嘗試改變思考模式,或者打破思考的循環。以一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因為上班感到煩躁而想離職,可能會陷入一個思考迴圈:上班煩想離職 -> 查看招聘網站 -> 職缺內容過於難以理解 -> 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 再度感到上班的煩躁。

打破這樣的焦慮迴圈有很多方式,比如嘗試找出上班煩躁的原因、學習理解新職缺的內容,或者深入了解自己對工作的期望。透過紀錄的方式,我們能更清楚地找出待解決的問題,值得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nnie的沙龍
16會員
24內容數
嗨!
Yunni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3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2024/03/03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2024/02/28
有位管理顧問遇見一位牧羊人,管理顧問問牧羊人:「你這邊總共有幾隻羊?」,牧羊人不清楚,管理顧問提議自己可以幫牧羊人數出羊有幾隻,牧羊人說:「我自己數也數得出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去數這些羊的數目呢? 解決問題的三大原則: 基於事實進行分析 可以彌補經驗不足。(不是靠經驗解決問題,而是靠
Thumbnail
2024/02/28
有位管理顧問遇見一位牧羊人,管理顧問問牧羊人:「你這邊總共有幾隻羊?」,牧羊人不清楚,管理顧問提議自己可以幫牧羊人數出羊有幾隻,牧羊人說:「我自己數也數得出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去數這些羊的數目呢? 解決問題的三大原則: 基於事實進行分析 可以彌補經驗不足。(不是靠經驗解決問題,而是靠
Thumbnail
2024/02/26
作者背景及成就的介紹以及提升格局、快速升遷、工作效率提升、讀書心法等多方面的職場競爭建議
Thumbnail
2024/02/26
作者背景及成就的介紹以及提升格局、快速升遷、工作效率提升、讀書心法等多方面的職場競爭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你感到憂鬱,表示你活在過去; 如果你覺得焦慮,說明你活在未來; 如果你處之泰然,證明你活在當下。」 ​ 在《從內耗到心流》這本書中提到,內耗若能降到最低,才有可能感受到心流。 ​ 在《元智慧》這本書中,吳軍說:「人和人命運的差別,不在於處於順境時誰走得快,而在於遇到困境時誰能走出來
Thumbnail
「如果你感到憂鬱,表示你活在過去; 如果你覺得焦慮,說明你活在未來; 如果你處之泰然,證明你活在當下。」 ​ 在《從內耗到心流》這本書中提到,內耗若能降到最低,才有可能感受到心流。 ​ 在《元智慧》這本書中,吳軍說:「人和人命運的差別,不在於處於順境時誰走得快,而在於遇到困境時誰能走出來
Thumbnail
有一位智者曾經提到,時間可以被分為三個層面:過去、現在、未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思考能力,擁有想像力、記憶力和思考模式。我們對過去有著深刻的記憶,對未來也能有豐富的想像。這也是我們陷入焦慮的根本原因。
Thumbnail
有一位智者曾經提到,時間可以被分為三個層面:過去、現在、未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思考能力,擁有想像力、記憶力和思考模式。我們對過去有著深刻的記憶,對未來也能有豐富的想像。這也是我們陷入焦慮的根本原因。
Thumbnail
在高壓世代的人們經常被忙碌、壓力、情緒以及生活裡的柴米油鹽給磨到忘記要多關注自己一點,於是我們容易越來越沒有耐心,快速的想要看到結果,連一刻等待的時間我們都等不住⋯ 這是你嗎? 當焦慮籠罩著我們的心靈,自我對話成為一種強大的工具,幫助我們平靜內心的風暴。 對話的力量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可以反思
Thumbnail
在高壓世代的人們經常被忙碌、壓力、情緒以及生活裡的柴米油鹽給磨到忘記要多關注自己一點,於是我們容易越來越沒有耐心,快速的想要看到結果,連一刻等待的時間我們都等不住⋯ 這是你嗎? 當焦慮籠罩著我們的心靈,自我對話成為一種強大的工具,幫助我們平靜內心的風暴。 對話的力量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可以反思
Thumbnail
人之所以會憂鬱,除了一些先天的身體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於未來尚未發生事物的焦慮所長期累積的。 人之所以焦慮的原因是對於未來還沒有發生事情的一種消極想像,有些人可以很容易用一些方法來克服,但有些人卻是不懂怎麼緩解這些焦慮的累積。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心理學研究團隊給出了三個核心建議: 一、 重
Thumbnail
人之所以會憂鬱,除了一些先天的身體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於未來尚未發生事物的焦慮所長期累積的。 人之所以焦慮的原因是對於未來還沒有發生事情的一種消極想像,有些人可以很容易用一些方法來克服,但有些人卻是不懂怎麼緩解這些焦慮的累積。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心理學研究團隊給出了三個核心建議: 一、 重
Thumbnail
「焦慮」是人類常經歷到的情緒之一,尤其在當今變化快速、充滿未知的世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與焦慮共存吧❤️
Thumbnail
「焦慮」是人類常經歷到的情緒之一,尤其在當今變化快速、充滿未知的世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與焦慮共存吧❤️
Thumbnail
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耀,也不悔恨過去的過錯,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不活在當下最大的症狀就是情緒總被不是當下所發生的事情牽制,總認爲過去或未來的自己限制了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耀,也不悔恨過去的過錯,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不活在當下最大的症狀就是情緒總被不是當下所發生的事情牽制,總認爲過去或未來的自己限制了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在未知中保持信任。”這就是生命的全部奧秘。
Thumbnail
“在未知中保持信任。”這就是生命的全部奧秘。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真正意識到自己心中有許多錯綜復雜的焦慮時,大概是我23歲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的我,短短畢業不到半年就換到第三份工作,在那之前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我大概都只撐了一個半月,也許是不喜歡當時的工作環境,又或者無法適應整個不友善的就業環境。
Thumbnail
真正意識到自己心中有許多錯綜復雜的焦慮時,大概是我23歲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的我,短短畢業不到半年就換到第三份工作,在那之前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我大概都只撐了一個半月,也許是不喜歡當時的工作環境,又或者無法適應整個不友善的就業環境。
Thumbnail
人生中無一處不讓人感到不焦慮的時刻與環境從幼稚園到高齡、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社交到禮儀, 從各式樣社會環境到各式樣原生家庭,從世界快速更迭的科技資訊到 社會階級的分類顯著,蒙上追趕著一種共同價值觀的風氣,而引起的個人焦慮或群體焦慮,最嚴重的是,這些焦慮感幾乎幾乎就要被硬生生地忽略了。
Thumbnail
人生中無一處不讓人感到不焦慮的時刻與環境從幼稚園到高齡、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社交到禮儀, 從各式樣社會環境到各式樣原生家庭,從世界快速更迭的科技資訊到 社會階級的分類顯著,蒙上追趕著一種共同價值觀的風氣,而引起的個人焦慮或群體焦慮,最嚴重的是,這些焦慮感幾乎幾乎就要被硬生生地忽略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