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憂鬱,表示你活在過去;
如果你覺得焦慮,說明你活在未來;
如果你處之泰然,證明你活在當下。」
在《從內耗到心流》這本書中提到,內耗若能降到最低,才有可能感受到心流。
在《元智慧》這本書中,吳軍說:「人和人命運的差別,不在於處於順境時誰走得快,而在於遇到困境時誰能走出來。」
一切的一切,在在都指出,保持情緒穩定,有多麼地重要。而這本書的核心,就是要教我們,如何降低情緒的內耗。
《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的作者金雅拉,是韓國臨床心理學會認證的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心理諮商所的所長,有著極其豐富的諮商經驗。
書中主要在討論,憂鬱和焦慮這兩種情緒。因為根據她的經驗,到諮商中心求助的人,大都是源於這兩種情緒,而解方則是「活在當下」。
閱讀這本書,可以讓你瞭解自己憂鬱跟焦慮的程度,是否處於正常範圍,又有哪些方法,可以緩解自己的症狀。
///
書中介紹了不接受諮商,也能夠自我治癒的良方,非常的實用。檢視後發現,自己是比較傾向於,對未來產生焦慮的人。
作者說:「如果一味的把焦點置於未來,反而會陷入焦慮的漩渦,導致未來一步步吞噬現在。」
又說:「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為了避開潛在的威脅和負面情緒,我們會使用『擔憂』這樣的方式進行應對,誤以為擔心就可以減少負面事件發生的機率,然後找到更佳的解決方案。不過,擔憂其實只會製造並催化問題的產生,因為它將帶來更多的負面思考,加重焦慮的情緒。」
焦慮對於現在和未來,一點好處都沒有,為什麼還要焦慮呢?書中提供了,撫平焦慮的四種心靈鍛鍊方法。其中我已經在做的,就屬正念冥想。依據過往的經驗,我覺得十分有效。
在書的後面,作者提出能同時撫平憂鬱和焦慮,鍛鍊心靈肌肉的16個階段練習。目標就是,要讓心靈停留在現在,把焦點集中在現在能做的事情上。
以下我將這16階段練習,濃縮成三點:
這些看起來,好像一點都不特別,但讓身體獲得良好的照顧,是情緒穩定的基礎,因為人的身心是相連的。
人們時常為了追求某些目標,而犧牲睡眠和飲食,其實是捨本逐末,因小失大!
「擺脫痛苦的最佳方法就是『接受』,沒有必要努力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只要學習好好地去感受即可。」
學著去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接受自己的缺點,停止自我指責,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依附對象。與他人建立適當的界線,暫時遠離傷害自我的人際關係。
練習將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只要盡力,那就夠了!
///
就如推薦序中所說,我們就像是「忙著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尋找幸福的青鳥」,卻忘了「幸福的關鍵就是活在當下,不帶任何判斷與偏見,如實地接納自我。」
你是有輕憂鬱、微焦慮,卻又不想進行諮商的人嗎?是的話,那這本書很適合你喔!
(本文有 #贈書活動 ,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
《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購書連結:https://www1.gamepark.com.tw/3238N
#2023年 #第57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