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實體讀書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實體讀書會台北場來了!

參加一場走讀、講座可能只是一個「投入」、「聚焦」的過程。我們要如何引領「學習者」邁入下一個步驟?

看一次「山椒魚來了」紀錄片,也可能只是「投入」、「聚焦」的過程。看完電影,然後呢?你能做的最小可行性方案是什麼?

《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這本書依循這個流程在介紹:投入—〉聚焦—〉調查—〉組織—〉建立通則—〉遷移—〉反思

raw-image


我回顧我最近的學習經驗,哪些課程或是活動,我自己的學習路徑有進行到「遷移」步驟,其中之一就是2022年8月合歡山的研習!當時合歡山的研習, 我們分組後要準備三天份小組的午餐行動糧。有一個大前提:要用自己帶的容器去買,不要產生多餘的塑膠垃圾。這裡沒有談登山輕量化,但是要談理念及原則。最後我們還吃得很「漂亮」! 研習結束,然後呢?漸漸地,我將這個習慣化為我的「通則」,並且「遷移」至我的生活中,直到現在。


從「投入」開始,最終的目標就是 「遷移」,它包含著運用、證明、行動。在「遷移」之前,你需要建立「通則」。

讓我用自己的一句話來說「通則」、「遷移」這章。

「通則」是以「特殊性經驗」,去建立一個「普遍性」適用的論述。

「遷移」是藉由建立通則,學習者可以將此概念遷移到不同領域及事件去進行。

對我而言,這本書談的「概念」,會讓我自己想要成為如此思考的「人」。這已經無關乎是否是教育者,它只是剛好應用在教學現場而已。


《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這本書中每一個主題章節,都附有許多教學執行「策略」、操作實例等。而讀書會寶貴的是,它能匯聚現場的疑問。在今年的線上讀書會,大家提出一些疑問:

#要完整跑過七個階段,時間很不夠用,該怎麼分配?
#這些策略,對於低年級的孩子真的可以適用嗎?
#怎麼選出適合的概念透鏡?
#概念聚焦需要進行到什麼程度?
#如何讓學生對於各種調查方式有初步的瞭解?例如:除了閱讀專題報告範例,還有哪些方式?
#如何依對象年齡層選擇適合的組織工具?
#怎麼增進教育者協助發展通則的能力?
#教育者需要具備什麼能力以協助學生發展通則?

每一個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珍惜的是眾人合力嘗試解答的過程。


明年我們要在台北開一團實體居家讀書會。

每個月一次的週日下午 3:00 - 4:30,在捷運台北橋站(橘線)附近。

每次會討論大約兩個章節。希望大家可以事先讀過相應章節,讓寶貴的相聚時間可以著重在內容、案例討論,甚至教案分享上。


日期分別是:

2024, 1/14、2/18、3/17、4/21、5/19、6/16。


報名連結放在此:https://forms.gle/g3LXu2wBSQyEKReJA

期待一起來讀書!

raw-image



avatar-img
9會員
28內容數
2022那一年,女兒跟太太及騎自行車環島,我跟兒子開車相隨。 2024年,全家都下去騎車,我們用35天繞台灣一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lueglu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對兒子說:「我現在38歲,你6歲。當你到我這麼大的時候,這片濕地可能會消失,可能會不見。」 在自行車隊還沒抵達前,我跟兒子在高美濕地遊客中心的廁所前面,談氣候變遷,這件重要又緊急的事情。這幾塊展板是綠色和平製作的,位置不顯眼,但裡面的內容很重要!
我不是很確定「我們三重人」粉專,放這一篇文的用意為何? 「三蘆未來大翻轉……估6年後完工」?? 但我想談一下媒體識讀及區段徵收,也想吸引民眾對於土地徵收的關注,因為如果區段徵收這一條法律不廢除,「你毋知徵收,底當時著你」(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徵收到你家!)
你們現在說的太平山,跟我小時候的太平山可不一樣!我沒辦法再回到我小時候,那個充滿美好回憶的地方了。小時候,我曾經遇到一個從台北來的大哥哥。他告訴我:「在太平山俱樂部跟神代谷之間的森林看到曙鳳蝶時,我以為是在作夢。一片綠林之中,曙鳳蝶以桃色之夢的身影飛出時,那真是台灣昆蟲景觀中絕對不能錯過的一幕。」
看完電影,然後呢? 在片中,有一幕是調查員在高山的一個水源旁搜尋山椒魚,曾經這裡有山椒魚出現的紀錄。但是那一次,他們沒有發現山椒魚。很多登山客在這邊大小便又不掩埋,衛生紙亂丟,這個景象及氣味都令研究員們感到噁心想吐。映後座談有人提問:在高山上有大小便需求,我們應該怎麼做?
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在我們環島結束回到台北之後,2022年11月初,七股的漁民、環保人士到總統府前街頭抗議:七股光電已超量,開發總量應管制。 如果有一天,七股、鰲鼓的漁塭上,架設許多太陽能光電板,不只是人類,黑面琵鷺及其他水鳥,看得、吃得都會不一樣了。有人寫了這篇給黑面琵鷺的一封信,諷刺意味濃厚。
2022年3月6日的下午,我跟小孩及父母們約在中山堂廣場的「某個」紀念碑前面。我告訴他們:這個紀念碑上面說的是一個太陽打敗另一個太陽的故事。但是這裡沒有說出的是,兩顆原子彈是真正讓日本投降的原因。 以下開始,就是我透過一個虛構的角色串起的時代故事:
我對兒子說:「我現在38歲,你6歲。當你到我這麼大的時候,這片濕地可能會消失,可能會不見。」 在自行車隊還沒抵達前,我跟兒子在高美濕地遊客中心的廁所前面,談氣候變遷,這件重要又緊急的事情。這幾塊展板是綠色和平製作的,位置不顯眼,但裡面的內容很重要!
我不是很確定「我們三重人」粉專,放這一篇文的用意為何? 「三蘆未來大翻轉……估6年後完工」?? 但我想談一下媒體識讀及區段徵收,也想吸引民眾對於土地徵收的關注,因為如果區段徵收這一條法律不廢除,「你毋知徵收,底當時著你」(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徵收到你家!)
你們現在說的太平山,跟我小時候的太平山可不一樣!我沒辦法再回到我小時候,那個充滿美好回憶的地方了。小時候,我曾經遇到一個從台北來的大哥哥。他告訴我:「在太平山俱樂部跟神代谷之間的森林看到曙鳳蝶時,我以為是在作夢。一片綠林之中,曙鳳蝶以桃色之夢的身影飛出時,那真是台灣昆蟲景觀中絕對不能錯過的一幕。」
看完電影,然後呢? 在片中,有一幕是調查員在高山的一個水源旁搜尋山椒魚,曾經這裡有山椒魚出現的紀錄。但是那一次,他們沒有發現山椒魚。很多登山客在這邊大小便又不掩埋,衛生紙亂丟,這個景象及氣味都令研究員們感到噁心想吐。映後座談有人提問:在高山上有大小便需求,我們應該怎麼做?
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在我們環島結束回到台北之後,2022年11月初,七股的漁民、環保人士到總統府前街頭抗議:七股光電已超量,開發總量應管制。 如果有一天,七股、鰲鼓的漁塭上,架設許多太陽能光電板,不只是人類,黑面琵鷺及其他水鳥,看得、吃得都會不一樣了。有人寫了這篇給黑面琵鷺的一封信,諷刺意味濃厚。
2022年3月6日的下午,我跟小孩及父母們約在中山堂廣場的「某個」紀念碑前面。我告訴他們:這個紀念碑上面說的是一個太陽打敗另一個太陽的故事。但是這裡沒有說出的是,兩顆原子彈是真正讓日本投降的原因。 以下開始,就是我透過一個虛構的角色串起的時代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今年有個偶然的機會,和其他夥伴共同開發了一套新課程:走讀南門。「走讀」兩個字代表「走出教室去學習課本上沒有教的知識」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成癮式學習法 大家好,今天想跟各位 大家好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 成癮式學習法 為什麼會想介紹這本書,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利用我們自己本身成就回饋機制,去達成困難學習的一系列步驟,想辦法享受學習,讓身體的成就機制推動自己去學習,是對我很有啟發的一個想法 如何喜歡學習這件事...
原本是覺得自己的思路塞住了, 才去看書​後來就感覺, ​書中作者的想法,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看書,是想解決自己的什麼問題?​ 後來就參加了邱奕霖老師的圖解讀書會。 2024年第一本讀的書是原子習慣 ​大家都想培養好的習慣,但經常都夭折,我也是
Thumbnail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今年有個偶然的機會,和其他夥伴共同開發了一套新課程:走讀南門。「走讀」兩個字代表「走出教室去學習課本上沒有教的知識」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成癮式學習法 大家好,今天想跟各位 大家好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 成癮式學習法 為什麼會想介紹這本書,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利用我們自己本身成就回饋機制,去達成困難學習的一系列步驟,想辦法享受學習,讓身體的成就機制推動自己去學習,是對我很有啟發的一個想法 如何喜歡學習這件事...
原本是覺得自己的思路塞住了, 才去看書​後來就感覺, ​書中作者的想法,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看書,是想解決自己的什麼問題?​ 後來就參加了邱奕霖老師的圖解讀書會。 2024年第一本讀的書是原子習慣 ​大家都想培養好的習慣,但經常都夭折,我也是
Thumbnail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