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的追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並非沒有效率、凡事拖拉延宕

而是將事務處理的品質提升、提高

以求「精、實、密」

品質的追求勢必會犧牲掉一些其他做事的向度

如速度、產量等

因此要如何操持事務、將其處理

就全然在於自我的選擇

當然自己能在處理事務的途中過程隨著時間遞移而漸次轉換、滾動式調整作風與追求的面向目標

如在追求量、產出的速度的過程中

因為若干因素而轉圜、轉舵

擬改成質的追求

也許是自我領悟徹略、改變想法

或遭遇了一味汲汲追求速度後卻無法解決、使事端變更好的經歷而痛改從前

抑或單純就是想要換換「口味」

淺嚐看看新的、沒有嘗試過的秉有觀念

無論背後動機是什麼

人都能在做事、處理事務的過程中自由的切換看待事物的追求目標與態勢

以探索自己最適合、做起來最舒服的態度與狀態

而這是需要不斷修正的

直到在現在的人生階段中相對較好(不可能是最好、最完美的因為完美、「最好」不存在)的視觀角度與做事風格出現

並去追尋、討求、得到、適應

若適應不過來就繼續追求下一種態勢

如果還可以就待續下去

直到下一次想要、或必須要改變為止

人生就是這樣一直轉換

在企求質的精進、或渴求量的提升之間來回徘徊遊蕩

好似走鋼索一般、隨時須保持平衡因為有時會傾向左邊、一下會倒向右邊

然而也非質與量必須只能擇一、追求一個就不能追求另一個

其實質、量是可以兼具不悖的

甚至嚴格說來我們每人自然之下處事都是質與量的追求並行、並存的

只是重視兩者的比例上有所不同、天平較傾向哪一邊而已

而這樣雙向追求、使質與量都同時錘鍊、一起提高也是有可能的

但較為挑戰

畢竟要雙向顧及

即追求量的時候需確保質的穩定性

追求質的時候需維持量的能產性

困難度是相對而言較高的

因此因人而異、個體能自由意志的選擇若干方式

或追求質、或追求量、或都追求

都不追求者

就另當別論了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還是無法真正的放下自己的定型心態、或俗稱「偶包」
    原來人的狀態、作風、操持事物的態勢
    我們人生來都是帶著目的的活著
    毋需緊張兮兮的想要填滿人生中每時每刻的時光
    我們面臨世間上所有事件的發生時
    我們還是無法真正的放下自己的定型心態、或俗稱「偶包」
    原來人的狀態、作風、操持事物的態勢
    我們人生來都是帶著目的的活著
    毋需緊張兮兮的想要填滿人生中每時每刻的時光
    我們面臨世間上所有事件的發生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今天深深體會到這句話,分享給大家, 在職場上,每個人的工作態度不一定一樣, 有些人只求混口飯吃,把事情做完就好。 有些人講究事情最終達成的目的,追求把事情做對。 看待事情的廣度與深度不同,最終的結果也不同。 你是否曾經想過,事情雖然做好但是沒有把它做對,結果下次還是要重新來過嗎?
    Thumbnail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習慣做「加法」,愛情、工作、責任都是越多越好,一開始因為體力、腦力跟精神跟得上,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但人生的真相是,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感情、時間、身體都有其限制,如果無止盡地索取,只是把生活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虛妄的期待達不成時,又開始覺得悔恨與不甘⋯⋯
    要做好業績、記得一件事情就好,數量大、什麼都好解決。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其實人生有一個部分「不那麼好」也沒有關係,人不是超人,總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是「做不到」其實也沒有那麼糟。
    在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經常追求速度而忽略了過程的價值。當你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如果心裡只想著要快點完成,這其實反映了你對它的不在乎。這種急躁不僅剝奪了你體驗和學習的機會,也可能是因為你更期待去做另外一件事。但是,真正的滿足和成就感往往來自於沉浸在當下,細心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學會放慢腳步,不僅能讓你更深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做我們喜歡的事情和做我們需要做的事情之間掙扎。這兩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尤其是當我們開始專注於必須完成的任務時,個人的喜好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這種超越個人喜好的能力,實際上是我們精神工作的核心,它佔據了我們精神追求的大部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討論看待追求「好」與「夠好」這件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建議。 文章提出了足夠的自我覺察、將遠焦聚焦回自己身上、閱讀之餘也多和他人聊聊、整理自己努力的足跡等參考作法,來幫助讀者練習成為「夠好」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都在追求“快”——但快真的等同於好嗎?你將學會效率與效能之間的關鍵差異,啟發你重新思考如何工作與生活。透過彼得・杜拉克的智慧和生動的「南轅北轍」故事,學會做事不僅要快捷高效,更要做對的事情。並運用二維矩陣,幫助你識別哪些行動真正對達成目標有助益,從而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今天深深體會到這句話,分享給大家, 在職場上,每個人的工作態度不一定一樣, 有些人只求混口飯吃,把事情做完就好。 有些人講究事情最終達成的目的,追求把事情做對。 看待事情的廣度與深度不同,最終的結果也不同。 你是否曾經想過,事情雖然做好但是沒有把它做對,結果下次還是要重新來過嗎?
    Thumbnail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習慣做「加法」,愛情、工作、責任都是越多越好,一開始因為體力、腦力跟精神跟得上,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但人生的真相是,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感情、時間、身體都有其限制,如果無止盡地索取,只是把生活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虛妄的期待達不成時,又開始覺得悔恨與不甘⋯⋯
    要做好業績、記得一件事情就好,數量大、什麼都好解決。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其實人生有一個部分「不那麼好」也沒有關係,人不是超人,總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是「做不到」其實也沒有那麼糟。
    在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經常追求速度而忽略了過程的價值。當你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如果心裡只想著要快點完成,這其實反映了你對它的不在乎。這種急躁不僅剝奪了你體驗和學習的機會,也可能是因為你更期待去做另外一件事。但是,真正的滿足和成就感往往來自於沉浸在當下,細心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學會放慢腳步,不僅能讓你更深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做我們喜歡的事情和做我們需要做的事情之間掙扎。這兩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尤其是當我們開始專注於必須完成的任務時,個人的喜好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這種超越個人喜好的能力,實際上是我們精神工作的核心,它佔據了我們精神追求的大部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討論看待追求「好」與「夠好」這件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建議。 文章提出了足夠的自我覺察、將遠焦聚焦回自己身上、閱讀之餘也多和他人聊聊、整理自己努力的足跡等參考作法,來幫助讀者練習成為「夠好」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都在追求“快”——但快真的等同於好嗎?你將學會效率與效能之間的關鍵差異,啟發你重新思考如何工作與生活。透過彼得・杜拉克的智慧和生動的「南轅北轍」故事,學會做事不僅要快捷高效,更要做對的事情。並運用二維矩陣,幫助你識別哪些行動真正對達成目標有助益,從而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