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力量,比你我想像中還要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當你遇到難過、不開心、委屈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找人好好抒發一下,抱怨的兩句呢?

這是人之常情,找人聊聊倒一下垃圾,抒發自己的感受不為過呀

但如果過頭了,一直抱怨的事情,就可能持續創造出自己不幸。

某天,我帶上下午茶去朋友工作的地方探班,朋友當時和幾個同事在上班,因為主管暫時離開,所以朋友偷到一些時間跟我坐下來閒聊。

當我們開心地吃著下午茶聊聊近況,卻一直聽到旁邊某個同事跟其他同事在抱怨,他的聲音大到甚至蓋過我們的對談,也讓我斷斷續續聽到該同事對公司制度的不滿、主管的不滿、薪水的不滿,還有對自己工作未來發展的擔憂。


我問我的朋友:「你同事把工作說成這樣,你們公司真的要倒了嗎?」因為那位同事講到後面一直在說公司如果倒了會怎麼樣處理善後。

我朋友:「不倒也快被他講倒了。」


原來這位同事到處抱怨,也連帶影響其他廠商和合作對象對公司的信心,幾乎每個人都下意識地開始認為「這間公司沒有未來了」、「我得小心與這間公司的合作,能拿錢趕快拿,不然未來被倒帳就慘了」,不知道是不是這位同事的影響,公司的收入也有下滑的趨勢。

這些抱怨的畫面我很熟悉,曾經我也是這種「抱怨大隊」的一員,工作閒下來的時候,和同事之間的對談不是抱怨客人就是抱怨公司,或者抱怨自己的家庭、男朋友、或者是其他朋友。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好像不抱怨,我和其他同事幾乎快找不到話題可以聊了?

而且我觀察周遭身邊人的狀況,其他人的聊天也有很多是在抱怨,又或者當被別人誇讚、或者是分享自己的好事時,也很多是用比較負面的詞句在回應。

舉例來說:當某人被讚美男朋友很體貼時,某人就回:「沒有啦~他平時才不是這樣的咧!也不知道吃錯什麼藥了。」然後開始說自己男友有哪些缺點多糟糕…

又或者某人被同事肯定工作表現很棒,某人就回:「沒有啦~我真的只是運氣好!我平時沒這麼好」,然後就開始說自己的工作有多不ok,或者講其他工作上不好的事情…

這可能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和社會風氣影響有關,社會文化大多提倡「謙卑」,但大多數人往往是把「卑」這件事發揮得淋漓盡致,好像不卑會被攻擊。

但重點來了,人是一種會追求「一致性」的生物。所謂的一致性,是指人會本能地去遵從自己所說出的事情,越嚴肅的態度說出的話越會去遵守。

當自己很認真在抱怨,在嚴肅否定自己擁有的美好,反而一直強調自己不幸的存在時,自己本能就會朝向不好的方向去行動、去傳達。

有點像是「我要證明給大家看我抱怨的是對的」、「我就跟別人說我沒那沒好,我要證明給大家看」。

即使之前不會這樣做,或者以為自己只是說說的而已,人也可能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去行動去搞破壞。

許多人都習慣的「抱怨」,雖然是個很好開啟話題、連結職場「友軍」的方式,但這不會是最好的成長方式,甚至講過頭會讓自己下意識去往破壞性的方向去行動,那就適得其反了。

我自己也是在吃過好幾次的虧,漸漸認清這件事之後,就盡量少抱怨,講過一兩次就不再說了,轉而把注意力放在發生的原因和改善的方法上。

遇到有人肯定我,一反過去下意識拒絕的態度,我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能坦然接受並且回:「謝謝你的肯定!我好開心~」

因為這樣的改變,的確有些同事、朋友漸漸遠離我的生活了,但生活也輕鬆許多,免除負能量纏身的重量。

總的來說,一直抱怨不會改善你的生活,更有可能讓你的生活更糟糕。注意自己對別人說和對自己說的話,這些話都會成真,因為一致性的人性,即使自己不喜歡,一樣會使人下意識照著自己所說的話去做。

所以請留心你平時說出去的話,因為那些很有機會會成真,不論好的壞的都是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蜜絲讀心窩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你遇到難過、不開心、委屈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找人好好抒發一下,抱怨的兩句呢? 這是人之常情,找人聊聊倒一下垃圾,抒發自己的感受不為過呀 但如果過頭了,一直抱怨的事情,就可能持續創造出自己不幸。
Thumbnail
當你遇到難過、不開心、委屈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找人好好抒發一下,抱怨的兩句呢? 這是人之常情,找人聊聊倒一下垃圾,抒發自己的感受不為過呀 但如果過頭了,一直抱怨的事情,就可能持續創造出自己不幸。
Thumbnail
大家真的都沒有錯,只是心裡生病了卻不自知,他們不明白說一句批判話可能會造成不能挽回的後果,也不明白欣賞他人的優點,更不明白真心實意稱讚,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好處。
Thumbnail
大家真的都沒有錯,只是心裡生病了卻不自知,他們不明白說一句批判話可能會造成不能挽回的後果,也不明白欣賞他人的優點,更不明白真心實意稱讚,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好處。
Thumbnail
歷經十數年的職場洗禮,從年少懵懂的跌跌撞撞,到現在不惑之年就可隨心所欲而不踰矩,其中經歷所有不為人知的磨練,不論是技能上的或是心志上的,斑斑血淚史可謂一趟非常豐富的歷練與人生。
Thumbnail
歷經十數年的職場洗禮,從年少懵懂的跌跌撞撞,到現在不惑之年就可隨心所欲而不踰矩,其中經歷所有不為人知的磨練,不論是技能上的或是心志上的,斑斑血淚史可謂一趟非常豐富的歷練與人生。
Thumbnail
坐在辦公室裡,聽著話筒裡傳來的話語,緩緩的說了一句:「是這樣子的啊,那好吧!」坐在隔鄰的同事怔怔的看著我放下了話筒,本來想拍拍我的肩膀的,但眼珠轉了轉,就轉過身去做了自己的事情。本來跟人約好了的事,在忙了好多個晚上;也做了好多的準備工作之後,對方打電話來說「不要了」,所以只是傻傻的坐在位子上笑了笑。
Thumbnail
坐在辦公室裡,聽著話筒裡傳來的話語,緩緩的說了一句:「是這樣子的啊,那好吧!」坐在隔鄰的同事怔怔的看著我放下了話筒,本來想拍拍我的肩膀的,但眼珠轉了轉,就轉過身去做了自己的事情。本來跟人約好了的事,在忙了好多個晚上;也做了好多的準備工作之後,對方打電話來說「不要了」,所以只是傻傻的坐在位子上笑了笑。
Thumbnail
如果你會抱怨某人愛抱怨,其實你已經中招了。
Thumbnail
如果你會抱怨某人愛抱怨,其實你已經中招了。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4.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要分享:當你想提供建議給正在抱怨的伴侶、好友、親人,但他卻起了很大的負面情緒反應,你應該怎麼思考與行動。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是正好遇上這樣的困擾,歡迎你繼續往下看。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4.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要分享:當你想提供建議給正在抱怨的伴侶、好友、親人,但他卻起了很大的負面情緒反應,你應該怎麼思考與行動。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是正好遇上這樣的困擾,歡迎你繼續往下看。
Thumbnail
有時候就是很想抱怨一個人,這個人可能萍水相逢,也可能親如枕邊人,抱怨的困難點在於,要有對象來抱怨,這個抱怨的對象,既要認識當事人,又一定要與自己交情好於被抱怨的對象,以防抱怨後的回馬槍。
Thumbnail
有時候就是很想抱怨一個人,這個人可能萍水相逢,也可能親如枕邊人,抱怨的困難點在於,要有對象來抱怨,這個抱怨的對象,既要認識當事人,又一定要與自己交情好於被抱怨的對象,以防抱怨後的回馬槍。
Thumbnail
在抱怨的時候,也該為朋友的角度想想,對方是不是有必要承受你過多的負面情緒?抱怨的多寡,也有可能影響對方的情緒。為什麼有些人抱怨、抱怨著,就開始抱怨朋友不見了、消失了,卻沒有想到問題出在哪裡?正面的力量會傳染,負面的情緒也是。在抱怨的時候,負面的情緒也在悄悄滲開……
Thumbnail
在抱怨的時候,也該為朋友的角度想想,對方是不是有必要承受你過多的負面情緒?抱怨的多寡,也有可能影響對方的情緒。為什麼有些人抱怨、抱怨著,就開始抱怨朋友不見了、消失了,卻沒有想到問題出在哪裡?正面的力量會傳染,負面的情緒也是。在抱怨的時候,負面的情緒也在悄悄滲開……
Thumbnail
……你有意識到自己在抱怨嗎? 抱怨是糟糕的行為。至少在當別人垃圾桶時是這樣,而當自己不愉快,或者人人都這麼做的時候,你也不在乎這麼多了。
Thumbnail
……你有意識到自己在抱怨嗎? 抱怨是糟糕的行為。至少在當別人垃圾桶時是這樣,而當自己不愉快,或者人人都這麼做的時候,你也不在乎這麼多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