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誘因的特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環境會誘發我們產生不良的行為,例如當你進入到充滿麵包香氣的空間,你就會不自覺的想要買一個來滿足你的口腹之慾;環境也可以誘發理想的行為,例如在家晚餐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每個人面前放一個盤子,然後將菜都夾到盤子上的方式,來控制自己不會吃的過多。那環境是如何影響我們呢?是透過誘因,誘因指的是影響我們行為的任何刺激。

Marshall Goldsmith在《練習改變》一書中就提到誘因的幾個特性。

  1. 誘因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直接誘因意指直接、明顯促使人們行為發生改變的刺激,其關鍵是:在誘因和人們的反應之間沒有緩衝。例如,在開車時看到一個跑到街上追球的孩子,你會立即踩剎車。間接誘因則需要迂迴的路徑才能影響行為。例如,你看到一張家庭合照,讓你將記憶帶到拍照的當時,想起那時家人相處的感覺,促使你最後拿起手機打電話給妹妹。
  2. 誘因可能來自外界,也可能來自內部:外界誘因主要來自環境,會不斷攻擊我們的五官和大腦,例如開車時看到一個不守規則的駕駛人任意變換車道,引發你的不滿與咒罵;內部誘因則與外部刺激無關,通常來自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例如,當你獨處思考問題時,會有莫名其妙地在腦海中浮現一些想法,激發你的行動。
  3. 誘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人們比較容易留意到有意誘因。當你看到一個盤子上面的菜散發熱氣時,你知道你的手指要不斷的變換收回以避免燙傷。無意誘因會在你的意識察覺不到的地方影響你的行為,例如,氣溫的變化與是否有陽光會影響人們的心情,但我們通常意識不到天氣對情緒的變化。
  4. 誘因可能是可預見的,也可能是意外的:對我而言,看到玻璃杯裝著啤酒,我就會不自覺的想要喝,這是可以預見的誘因,我如果不想碰啤酒,應該要避免去這樣的場合。但有些誘因總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這些誘因會激發不尋常的行為。
  5. 誘因可能激勵人,也可能打擊人:對一名精疲力盡的馬拉松運動員來說,看到終點線會激勵他堅持跑下去,甚至還能加速衝刺。這種激勵誘因讓我們有力量堅持當前的行動,具有強化作用。另一方面,打擊誘因會促使我們停止或者減少當前的行動,如果我們在高鐵上打電話聊天,可能會有乘客透過「噓」聲來警告並阻止我們,我們意識到自己打擾了別人,就會掛斷電話。
  6. 誘因可能富有成效,也可能毫無效果:有效誘因能讓我們成為一位自律的人,無效誘因會讓我們的狀況變得越來越糟。

從上面的說明看來,Goldsmith認為誘因不是天生就是「好」或是「壞」,關鍵在於我們對誘因所做出的反應。了解自己對誘因的反應,可以幫助自己塑造有利環境而避開一些誘因對自己的不良影響,養成良好習慣或改變行為。

圖片來源: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tantalising-scent-of-rain-or-freshly-baked-bread-why-can-certain-smells-transport-us-back-in-time-212644

圖片來源: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tantalising-scent-of-rain-or-freshly-baked-bread-why-can-certain-smells-transport-us-back-in-time-21264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2會員
440內容數
Roger學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本文揭示房東照片中的微笑如何提升Airbnb房源3.5%的預訂率,並在高不確定性情境下效果更顯著。文章詳述研究過程與案例,分析其職場應用與局限性。結論建議職場工作者利用微笑建立數位信任,並反思其文化與真實性問題。
Thumbnail
2025/05/06
本文揭示房東照片中的微笑如何提升Airbnb房源3.5%的預訂率,並在高不確定性情境下效果更顯著。文章詳述研究過程與案例,分析其職場應用與局限性。結論建議職場工作者利用微笑建立數位信任,並反思其文化與真實性問題。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接下來聊一聊,氣味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氣味對我們的情緒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嗅覺與大腦中與情緒和記憶相關的區域緊密相連。 1. 情緒觸發:特定的氣味可以觸發我們過去的回憶和情感。這是因為嗅覺與大腦中的杏仁核和海馬迴等記憶相關區域直接相連。當我們聞到某個特定的氣味時,它可以喚起我們與該氣味相關
Thumbnail
接下來聊一聊,氣味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氣味對我們的情緒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嗅覺與大腦中與情緒和記憶相關的區域緊密相連。 1. 情緒觸發:特定的氣味可以觸發我們過去的回憶和情感。這是因為嗅覺與大腦中的杏仁核和海馬迴等記憶相關區域直接相連。當我們聞到某個特定的氣味時,它可以喚起我們與該氣味相關
Thumbnail
為什麼? 當我們聞見不同的氣味時 氣味繞過丘腦直接到達嗅球 嗅球與海馬體(負責記憶)和杏仁核(處理情緒的地方)直接相連由於氣味首先經過這些區域 然後才到達丘腦 因此它們與記憶的聯繫更為緊密 這解釋了為什麼香可以對我們的情緒身體 以及精神狀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某些氣味確實能夠
Thumbnail
為什麼? 當我們聞見不同的氣味時 氣味繞過丘腦直接到達嗅球 嗅球與海馬體(負責記憶)和杏仁核(處理情緒的地方)直接相連由於氣味首先經過這些區域 然後才到達丘腦 因此它們與記憶的聯繫更為緊密 這解釋了為什麼香可以對我們的情緒身體 以及精神狀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某些氣味確實能夠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實例解析的書,提供了許多誘因運作的案例,可幫助理解誘因如何影響人類行為。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實例解析的書,提供了許多誘因運作的案例,可幫助理解誘因如何影響人類行為。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原子習慣中關於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以案例和探討方式呈現。探討了情緒如何成為一種追蹤工具,同時也設想了如何重新設定大腦享受困難的習慣,以及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習慣的形成和改變。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原子習慣中關於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以案例和探討方式呈現。探討了情緒如何成為一種追蹤工具,同時也設想了如何重新設定大腦享受困難的習慣,以及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習慣的形成和改變。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