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簡樸的哲學

更新於 2023/12/23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簡樸的哲學:為什麼少就是多?


📖閱讀筆記

第一章 簡樸是什麼

精打細算、省吃儉用、自給自足、親近自然、知足常樂、苦行主義、例行公事,以及美學上的樸素:這些是與簡約生活概念相關的幾個主要意義與聯想。其中有些意義與聯想比起其他明顯和節儉更緊密相連:省吃儉用是此一概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較之下,美學上的簡樸和節儉的關聯則比較牽強。

因為簡約生活的概念有多重意義,我們無法對任何人的生活簡單程度做出任何清楚明瞭的比較評估。我們總是得特別說明自己採用的是哪個意義,而且誠如前文所指出,同一概念在不同時間、空間和文化中各有對應的內涵。蒙田指出,當羅馬人的習慣是在晚餐前以水和香水沐浴,說一個人生活簡約意味著他只用水洗澡。可是對某些人而言,就連以清水洗澡都被認為是奢侈的。


第二章 為什麼簡約生活可以讓我們更好(道德論點)

為什麼要讚揚簡約生活?人們提出的主要理由不脫以下四大主題:

  1. 道德的理由:簡約生活的本質為善,能培養某些特定美德,能履行各種社會義務。
  2. 審慎的理由:簡約生活能創造或提升幸福(指廣義的福祉,而不是狹義的感覺美好)。
  3. 美學的理由:簡約生活作為一種活得出色的榜樣,提供更讓人滿意的景觀。
  4. 宗教的理由:簡約生活和神的意志是一致的。

文學作品充斥上述前兩個理由,而我打算將討論大抵聚焦在這兩點之上。一般來說,宗教和美學的考量到頭來都可化約為道德或審慎的論點。

◆◆◆

我們在本章檢視了為支持簡約生活在道德上比較可取而提出的一些主要理由:使人遠離道德敗壞的誘惑;能夠培養良好品德;有助於培養優秀的價值;展現正直;其反面使人聯想到膚淺與表面。儘管這些理由構成熟悉、合理且相互重疊的幾種思路,當中仍有許多值得質疑之處。節儉的習慣有時會滋長(或展現)吝嗇;貧窮可能孕育出討厭的特質,引發狗急跳牆的絕望乃至犯罪行為;部分重要價值的實現可能需要可觀開銷,像是真理或科學進步;儘管過度耽溺奢侈與揮霍可能構成受某些人鄙視的「比較膚淺的」存在,這類斷言的明確意義以及對這類斷言的辯解,很難說清楚講明白。這些批評、懷疑、保留和先決條件,絕對不等於駁斥節儉比奢侈更容易滋養美德的論點,但確實顯示節儉和各種可取的性格特徵之間的連結是隨機概率,而非絕對必然。


第三章 為什麼簡約生活可以讓我們幸福(審慎論點)

到目前為止所討論的關鍵概念,像是簡樸、節儉、基本需求、簡單愉悅、閑暇、寧靜、自給自足、自然的生活等概念,同屬一個大家庭,彼此重疊,很多時候是相通的。但每個家庭不免有內部的衝突和摩擦。若以為關於簡樸或節儉的律令或建議,必然支持或符合其他律令或建議,那就太過天真了。茲舉一例,有些時候比較自然的東西不一定是比較節省的選項。有機食物普遍來說比非有機食物昂貴;比起人工替代品,天然材質如羊毛、木頭或鑽石通常更加所費不貲。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的選擇會透露我們所重視的價值。

在檢閱支持簡樸的審慎論點時,我們清楚地看見了某些論點的假設是可以合理地給予挑戰,又或者所訴諸的價值並非四海皆然。有些人不在乎尋求平靜。有些人認為滿足於簡單愉悅的人生,既無聊又沒抱負。有些人主張簡約生活可能導致一個人不懂得享受更有深度的愉悅。


第四章 為什麼簡樸哲學難以推銷

■ 節儉的危險

  1. 唯利是圖:時時費心注意花了多少錢、錙銖必較、計算單位價格、查看折扣、尋找便宜貨、搜尋跳樓拍賣,諸如此類的習慣可能使人變得過分在意金錢,在某種程度上本末倒置。
  2. 「沉沒成本」謬誤:對多數人而言,避免失去是比起尋求獲得來得更強大的動機。此後很多心理學家跟隨他們的腳步,開始研究「損失厭惡」的現象。
  3. 不慷慨:培養避免浪費與不必要開支的習慣,很容易導致一個人變成習慣性的不慷慨。
  4. 停滯不前:致力於節儉自然而然促使人進入一個簡單的生活方式,而簡樸被稱頌是通往心靈平靜之道,同時因為能促進人們對小事和當下心懷感激而為人稱道。不過,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生活顯然也意味著無精打采、逃避現實、胸無大志,以及拒絕嘗新、冒險或任何使人被迫離開舒適圈的事。對伊比鳩魯觀點的標準批評認為,簡樸鼓勵清靜無為和逃避現實。

■ 聚斂的光明面

儘管貪婪向來被譴責為道德缺陷,有個眾所周知的論點卻對貪婪持正面觀點:貪婪能促進經濟活動,進而提高整體經濟繁榮水準。也就是說,被眾人視為個人惡習的東西能產生公共利益。

個人的貪財驅使經濟成長,進而創造許多其他社會益處的論點,在資本主義時代到來之前就存在了,到了現代則成了聚斂的主要辯詞。

我們的文化似乎仍在兩個立場之間拉扯,不知道應該接受聚斂為經濟成長之必要條件,還是應該譴責聚斂為不可取的性格特質,代表了虛假價值,並且鼓勵不道德行為。


第五章 揮霍度日的利與弊

■ 對能力範圍內的揮霍予以支持的論點

  • 揮霍驅動經濟成長

揮霍具有經濟效益,畢竟一個人的揮霍,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

  • 揮霍驅動文化

很多我們認為是文明重大成就的事物,從泰姬瑪哈陵到凱迪拉克、從哈伯太空望遠鏡到奧林匹克運動會、從文藝復興的藝術和建築到詹姆斯·龐德電影,全都是個人和集體的揮霍結果。這些都是文化的產物,而我們認為世界因有文化而更有意思且更令人快樂。

  • 揮霍為生活增添趣味和刺激

這個反節儉的生活態度是浮士德式的,這個態度是貪婪地聚斂,不過對象不是財物,而是經驗。擁抱的是截然不同於節儉智者所提倡的一種美好生活構思。節儉智者想要得到平靜與滿足,浮士德拒絕那樣的理想,以交換不那麼舒適但更加刺激的生活。

無疑的,在與超級富人相處的極少數經驗中,我發現絕對不會冷場的開場白就是問他們最近去了哪裡旅行,或做了什麼娛樂活動,因為這會讓他們能夠滔滔不絕地談論使自己有別於一般人的經歷。

  • 揮霍增強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與欣賞

密集的高檔飲食可能導致難以滿足於平淡飲食的負面效果。這是真的。但我們也得承認,接觸種類更多元和品質更出色的食物——通常所費不貲——可以擴大我們的品鑑能力範圍,進而充實我們的生活。

■ 揮霍可能是責任嗎?

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曾感受必須避免節儉的某種道德壓力。送禮就是個顯而易見的例子。送禮可以是個複雜的社會互動,我們可能基於種種原因覺得有必要違背自己的信仰或習慣:我們可能是根據已收到或可能會收到的禮物價值禮尚往來,或是不得低於過去曾送給別人的禮物;又或許因為送禮的場合只允許送特定的禮物;或許我們覺得有必要和其他送禮者旗鼓相當;或許只是因為我們不想讓收禮者失望。

另一個很多人覺得有義務揮霍的情形是受邀出席特殊慶祝場合時,像是婚禮、猶太成年禮或生日會。特別是婚禮,似乎鼓勵一種「絕不手軟」的態度。

在辦婚禮這件事上小家子氣,避免所有昂貴的奢華排場,一不小心就會使很多人失望、甚至受冒犯。在一個人的身分、地位和榮譽與其家族緊密聯繫的特定文化中尤其如此。在很多社會裡,會使荷包大失血的不只有婚禮儀式本身,嫁妝就是很好的例子。舉例來說,在中國,男女方父母都期待對方拿出大筆嫁妝,如果沒有端出足夠的嫁妝可是會使家族顏面盡失的。

然而,理解這個心態,不一定代表接受或贊成這個心態。對於在禮物、婚禮和其他事務上的私人揮霍,和對於國家官員的揮霍,皆不乏加以批判的合理依據。因舉辦奢華結婚慶典而得長期背大筆債務的人,當初還是應該抵抗使他們陷入債務危機的傳統。有經濟能力花大錢送孩子禮物的人應三思而後行,稍微想想這麼做對收禮者的性格以及他們與收禮者之間的關係所產生的微妙影響。他們也可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將如何透過同儕壓力,提高某些人的物質期待或渴望,導致另一些人的不滿。在此,節儉支持者提倡的觀點,形同批判視鏡,幫助我們檢視眾人行為(包括我們自己的行為)和影響眾人行為的慣例。


第六章 現代經濟中的簡樸哲學(經濟論點)

節儉樸實支持者和浮士德式冒險、享樂、權力或獲利的追求者之間的辯論,早已不是一兩天的事。在柏拉圖寫於兩千五百年前的《高爾吉亞篇》中,蘇格拉底和卡利克勒斯的意見衝突,確立了某些主要論點和分歧點。往後的討論皆以此為基礎,而且多數時候著重探討哪種生活方式和觀念模式最有機會使人快樂,另有一些是關於道德德行與社會福祉的附屬討論。哲學界同仁總是一貫地支持蘇格拉底,主張個人和社會擁抱節儉價值時更加快樂且品德更高尚。然而,有些論點直到非常近期才出現;在資本主義和工業化時代到來之前,人們壓根沒想到這些論點。其中有兩個論點尤其重要,雖然彼此對立:一個論點主張如果節儉被大規模實踐,會對整體社會產生可怕的經濟後果;另一論點主張社會迫切需要大規模轉向簡約生活,以免對地球的自然環境造成更多不可逆的傷害,並阻止潛在的災難性氣候變遷。

■ 經濟成長和幸福

反對節儉的經濟論點簡單易懂。經濟繁榮使人更快樂。繁榮來自經濟成長,經濟成長需要人們不要太節省。因此,若一定數量的人採行節儉樸實哲學,對經濟會是場大災難,導致很多人變得比較不快樂。

多數社會的人們都很重視自己在社會上的相對地位,這似乎是一個被廣為接受的觀念;因此,即便每個人在客觀面或絕對值上都過得更好了,如果在社會階層的位置沒有改變,他們也不一定會對生活感到更滿意。幾乎沒人買得起汽車的時候,很少人會因沒車而不快樂。可是當一個人身邊的同儕幾乎都有車,有車變得稀鬆平常時,買不起一輛車就成了不快樂的來源。

如果生活周遭的人也有同樣的進展,增加收入和購買更多東西並不會使我們更快樂,因為我們的相對社會地位維持不變。另一個解釋主張,對我們最重要的東西無需靠巨大財富,這點得到前幾章討論曾出現的多數智者支持。一旦從貧窮的壓力中釋放,我們的幸福主要取決於人際關係的品質以及是否從事令人滿意的工作。這些解釋當然並非互相排斥。

■ 為誰辛苦為誰忙?

誠如修爾在《過度工作的美國人》中論稱,主要問題毋寧出在個體受到體制的擺布。

提倡節儉樸實的哲學並不等於採納特定政治路線,或支持明確的經濟政策,但其總體觀點通常偏向批評消費主義與否定華爾街價值的立場。消費主義誤以為購物能為人生覓得幸福與意義;大企業資本主義受到渴望財富不停增長的驅使,並以對此目標的貢獻衡量一切事物。位於光譜基本教義派這端的節儉狂人和激進簡約派會譴責這些資本主義價值,追隨第歐根尼或梭羅的腳步,選擇脫離主流的生活方式。信仰較溫和的那群人則會承認經濟成長確實帶來不少好處,但也認為只要好處依舊極度分配不均,而且需要眾人持續拚死拼活地工作賺錢消費,那麼這些好處並未充分揮發作用。於是他們自然會贊同藉由普及美好生活基本元素,使人人都可隨心所欲過得更簡約的政府政策。


第七章 簡約生活是為了環保(環保論點)

提倡簡約生活的環保主義論點,超越了傳統上選擇此種生活方式的理由。犬儒學派、伊比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方濟會修士、佛教徒、耆那教徒和其他提倡簡約生活的思想流派,主要是以個人幸福的角度為出發點而選擇此種生活方式,但環保主義則較為關注其他不那麼利己的價值,例如保護乾淨的空氣與水源、保存現存的生態系統,以及維護自然之美。當然了,實踐這些目標對每個人都有利,但重點並非放在自身可以獲得什麼好處,而是如何讓全人類、乃至包括部分非人類生命形式的整個地球獲益。因此,環保主義論點擁護了一種更強有力的道德律令。伊比鳩魯派或愛比克泰德提出的建議,構成了康德所謂的「追求自身幸福的建議」,指導我們如何追求快樂。相較之下,環保主義的律令則告訴我們,人類有道德義務至少在某些層面上選擇更簡單的生活方式,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

我們不該立刻把反駁這項觀點的論點拋諸腦後。他們言之有理。計算環境衝擊是很複雜的;許多真相是違背直覺的;有時候簡約、節儉和環保無法並存;相較於企業行為和政府政策,個人行為的影響微乎其微;科技革新是環保的關鍵。但上述論點都無法推翻一普遍論題:把生活導向節儉樸實的人越多,越有助於減少人類集體的生態足跡。這論點能合理地加進支持簡樸的早期節儉智者所提出的一系列論點中。但反對意見十分重要,可以提醒我們,就算事情看似或感覺起來是正確的,不代表客觀來說就是正確的。有效的環保主義必須保持開放心態,做足自我批評,才能承認這點,人類當前面臨的問題攸關生死,我們不能讓意識形態蒙蔽了真相。但懷疑論者也應抱持同樣開放的心態,認知到世界目前運行的方式——持續不斷、無窮盡地追求經濟成長和消費者滿意度,而對造成的環境後果蠻不在乎——可能是一條通往大災難的道路。


結語

極端節儉的人為數不多,多數同情簡樸哲學的人還是盼望得到更好的消費商品——更節能的機器、更好的智慧型手機、更快的電腦和更酷的手機應用程式。我們或許會批評消費主義、擔憂世界改變的速度快得令人望塵莫及,但我們還是和其他人一樣,想要使用新的科技、適應新的變化。

儘管如此,激進批評的背後可能存在合理懷疑,質疑簡樸哲學時常帶有某種我行我素和寂靜主義的色彩,我省吃儉用、自種糧食、保持心靈純淨、睥睨那些還沒開發的傢伙,而且因為少少的生態足跡感覺良好。部分節儉智者欣然接受這種批評,但只有部分。事實上,伊比鳩魯和斯多葛這兩大古老學派的差異就在這裡。兩個學派都尋求心靈平靜,但伊比鳩魯學派傾向脫離世界,盡可能減少接觸政治,因為政治很容易帶來挫折,斯多葛學派則大力鼓吹公民責任感,期望培養不受無可避免挫折與煩惱干擾的心理狀態。我們當然能提倡非個人主義的節儉樸實。確實,斯多葛學派明確地主張,越不關注個人利益,我們就越能為全體利益做出貢獻。此外,在今天的世界裡,個人主義主要顯現在消費主義和追求财富地位的競爭中。因此,對這類傾向的批評,通常也等同於對個人主義的批評。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認為世上存在一個特定的理想生活方式(而他們恰好是指哲學家的生活),但現代人大多認為美好生活並沒有一個特定標準。在特定範圍內——也就是,只要一個人充分享有諸如不虞匱乏的基本需要、自主權、政治和宗教自由、心理健康,以及美好的人際關係——我們認為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都能令人滿足,包括與節儉樸實大相徑庭的生活方式。儘管如此,節儉樸實的生活方式還是值得推薦,因其所展現的價值及其所承擔的責任,使之始終是通往知足常樂最可靠的道路之一,而且我們大有理由稱其為智慧之道。


📝閱讀心得

本書緒論寫道:

有一本書特別能夠幫助我不偏離反思生活的哲學傳統,而且本身就是這個傳統的上乘之作,這本書是威廉·歐文的《善用悲觀的力量》。歐文論稱古代斯多葛派哲人洞察人性,而且對如何實現幸福提供了可靠建議,現代人應該洗耳恭聽。

《善用悲觀的力量》一書之前也寫過閱讀筆記與心得,也是我非常推薦的書。

此書釐清了許多簡樸面向:

  • 精打細算
  • 省吃儉用
  • 自給自足
  • 親近自然
  • 知足常樂
  • 苦行主義
  • 例行公事
  • 美學上的樸素

例如省錢版著重於精打細算、極簡的月開銷著重於省吃儉用、老孟的濱海茅屋生活著重於親近自然、極簡的固定穿搭著重於例行公事、極簡的風格著重於美學上的樸素等等。

而讚揚簡約生活的論點主要有:

  • 道德的論點:簡約生活的本質為善,能培養某些特定美德,能履行各種社會義務。
  • 審慎的論點:簡約生活能創造或提升幸福(指廣義的福祉,而不是狹義的感覺美好)。

另外簡樸在現代經濟中兩個重要,但彼此對立的論點:

  • 經濟的論點:一個論點主張如果節儉被大規模實踐,會對整體社會產生可怕的經濟後果。
  • 環保的論點:另一論點主張社會迫切需要大規模轉向簡約生活,以免對地球的自然環境造成更多不可逆的傷害,並阻止潛在的災難性氣候變遷。

作者這本出版於疫情前,大概沒想到疫情會讓世界一夜回到解放前,書中認為前現代的因匱乏而簡樸不會發生於現代,不過疫情、糧食危機、戰爭等等顯然已是現在進行式。

對於書中印象最深的是「揮霍為生活增添趣味和刺激」:

這個反節儉的生活態度是浮士德式的,這個態度是貪婪地聚斂,不過對象不是財物,而是經驗。擁抱的是截然不同於節儉智者所提倡的一種美好生活構思。節儉智者想要得到平靜與滿足,浮士德拒絕那樣的理想,以交換不那麼舒適但更加刺激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人生不需要計畫,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故事》對意義的看法:

杜威將他對意義感的處方總結如下:「採取行動,增加此刻體驗到的意義感,」生活中的意義在於意義感的體驗。—《人生不需要計畫,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故事》

換句話說,如果人生中的意義在於體驗,是否是浮士德式的貪婪地聚斂各種經驗?這是否與平靜、滿足背道而馳?

不過節儉也不一定是減少經驗,例如窮遊、沙發衝浪、背包客等,甚至退一步,遨遊於虛擬世界,例如網路、遊戲、小說、電影、書籍等,也是增加體驗的節儉模式。

但是智者的平靜與滿足是不增加體驗嗎?確實佛法、伊比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都追求「不動心」,不過佛法會區分浮士德式的體驗是苦苦與壞苦,佛法想增加的是法喜、輕安、慈悲等體驗,所以應該不完全是不增加體驗的平靜與滿足狀態,又或者說維持平靜與滿足的體驗本身是種增加體驗的方式。

智者的狀態可能因為不需假手他人,而是能自足的,所以會維持在舒適圈的狀態,而不是像追求浮士德式的體驗跳出舒適圈,不過智者所用的方式是擴大舒適圈,而非跳出,意思是在自己有能力維持平靜與滿足狀態下,逐漸增加接觸外界的範圍。

回到人生中的意義,如果是在於「浮士德式的貪婪地聚斂各種經驗」,那是否會升起貪嗔之心呢?有辦法不增加貪嗔心、煩惱而體驗意義嗎?能讓外在呈現跳出舒適圈的積極感,但實際是擴大舒適圈且維持不動心嗎?這些值得花點時間思考。

最後,現代經濟中兩個重要論點:經濟與環保。關於經濟提到:

消費主義誤以為購物能為人生覓得幸福與意義;大企業資本主義受到渴望財富不停增長的驅使,並以對此目標的貢獻衡量一切事物。位於光譜基本教義派這端的節儉狂人和激進簡約派會譴責這些資本主義價值,追隨第歐根尼或梭羅的腳步,選擇脫離主流的生活方式。信仰較溫和的那群人則會承認經濟成長確實帶來不少好處,但也認為只要好處依舊極度分配不均,而且需要眾人持續拚死拼活地工作賺錢消費,那麼這些好處並未充分揮發作用。於是他們自然會贊同藉由普及美好生活基本元素,使人人都可隨心所欲過得更簡約的政府政策。

這其中傾向左派思想,例如比較激進的飛根主義、到比較溫和的無條件基本收入等等。而關於環保,反對的意見提出幾點:

  • 簡樸不等於環保
  • 個人選擇無濟於事
  • 科技革新是我們的救星

之前寫過的區紀復著重於環保議題,不過簡樸不等於環保,例如書中提到「雖然聽起來違背直覺,但你專程驅車到住家幾英里外的自助農場所採的莓果,其單位莓果碳足跡可能比超市那些從另一個大陸大量運來的莓果還高。」

另外例如目前台灣發電仍以火力為主,但火力發電造成空氣汙染,核電確實是相對乾淨的能源,以我個人觀點,與其承受慢性空汙,不如用乾淨核電,並接受核災發生的可能與後果,已經想清楚的絕望左派,決定不生育結束在這一代,至於右派就留給他們自己煩惱下一代的未來,這或許是能達成左右派兩全其美的重啟核電共識。

而這似乎是現在極簡主義、零工經濟、躺平族、個人主義等等的底層伏流思潮,只要不擔心未來,那就可以用體制的魔法攻擊體制,就如一些老闆說的「沒房貸的下屬太可怕了,罵他敢頂嘴。」

回到環保,如果不維持膚淺而向下深究,或許會走向激進的環境保護主義、深層生態學、綠色無政府主義、人類自願滅絕運動等等吧,簡樸的探究或許亦同,不過激進是相對於體制而言,而如同修行的關鍵在於有意識的受苦、自願受苦,或許簡樸、環保等道理亦同。

avatar-img
100會員
435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
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
從居住、物品到人際關係,50個擺脫金錢和外在覊絆,化繁為簡的富足人生
簡樸生活記(典藏版)
我渴望著搭一個茅草房,而且要自己搭,我不但要嚐嚐住茅草房的味道,而且要嚐嚐人是怎麼搭茅草房的。
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
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
從居住、物品到人際關係,50個擺脫金錢和外在覊絆,化繁為簡的富足人生
簡樸生活記(典藏版)
我渴望著搭一個茅草房,而且要自己搭,我不但要嚐嚐住茅草房的味道,而且要嚐嚐人是怎麼搭茅草房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變瘦從來不是為了取悅他人或迎合社會的需求,而是為了更美好的自己。 減壓紓食-不委屈/不壓抑/瘦出好心情 作者:趙函穎 境好出版 現代人大概十個有九個正在減肥,減肥方法百百種,效果因人而異,作者從營養師的基礎出發,透過七個案例搭配二十一個食譜,追求的未必是瘦下許多,追求的可能是那種從食物的好好照顧自己
★從「認知」、「心智」、「時間」、「關係」、「心態」、「生活」六大角度,  讓我們在已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下十條,你中了幾招? -整天忙著立標籤,打卡,卻堅持不了三天,總是啪啪打臉? -感覺自己在沒時間、沒錢、沒前途的惡性循環中,越過越喪? -忙得要死,錢包卻並沒有鼓起來?
Thumbnail
閱讀簡媜的文字,很難不讓人停下來思考:「生命是什麼?」 我們這一代,說來都是讀她的文字長大,伴她走過青春、浪漫、空靈、典麗,深知她的每部作品都是一次自我的挑戰。歲月溝河中她運轉一隻隻寫盡墨水的筆,從探尋身世、行走天崖、思索教育一路帶領我們成長。而今,叩問的舟船終於駛向了命運的終章。
★在發展治療模式的過程中,「首先,拒絕傷害」這句警語成了指引我們的原則。 ●兩位作者與成癮者工作多年,她們與用藥者建立對等夥伴關係,共同擬定減少物質使用傷害的策略,並繼續擁有家庭、工作與友誼。 ●呈現此模式在各式多樣情境下的具體實務應用,例如減害心理治療團體的發展與實務、治療家庭的經驗。
Thumbnail
由於區塊鏈、加密貨幣從2008年中本聰發表至今,不過13年的歷史;反觀股市從17世紀發展至今超過400年。加密貨幣市場仍是相當新穎、新創的,會投資的人多少都要有堅定的信仰。 作者約翰.哈格雷夫爵士提出「區塊鏈投資人計分卡」,用5個面向探究適合投資的加密貨幣。
Thumbnail
在這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大家每天都要被數不盡的資訊迎面衝擊。好的是,我們擁有了實無前例的巨大資源;壞的是,我們多半無力吸收。許多人甚至因此陷入了極大的知識焦慮。而今天要談的這本《極簡閱讀》,就是本告訴你要拆解知識,化為己用的好書。
Thumbnail
看完後的心得,我只能說標題跟內文不符合,單純看標題,我以為這本是教人如何從海量的資訊中,挑選對自己有用的概念、抑或是如何快速的讀完一本書 但其實內容更像是:如何讀一本書,吸收一本書。
昨天到屏東火車站二樓的書展攤位逛逛,買到了這本書,很符合最近的需要-讓生活更簡單~ 這是一本很輕鬆實用的小書,作者富美將家裡跟她的生活從繁雜的物品和堆疊的壓力整理得愈來愈清爽,也愈來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感覺非常的棒! 我想真正的富足就是不需要非常多的東西來填充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變瘦從來不是為了取悅他人或迎合社會的需求,而是為了更美好的自己。 減壓紓食-不委屈/不壓抑/瘦出好心情 作者:趙函穎 境好出版 現代人大概十個有九個正在減肥,減肥方法百百種,效果因人而異,作者從營養師的基礎出發,透過七個案例搭配二十一個食譜,追求的未必是瘦下許多,追求的可能是那種從食物的好好照顧自己
★從「認知」、「心智」、「時間」、「關係」、「心態」、「生活」六大角度,  讓我們在已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下十條,你中了幾招? -整天忙著立標籤,打卡,卻堅持不了三天,總是啪啪打臉? -感覺自己在沒時間、沒錢、沒前途的惡性循環中,越過越喪? -忙得要死,錢包卻並沒有鼓起來?
Thumbnail
閱讀簡媜的文字,很難不讓人停下來思考:「生命是什麼?」 我們這一代,說來都是讀她的文字長大,伴她走過青春、浪漫、空靈、典麗,深知她的每部作品都是一次自我的挑戰。歲月溝河中她運轉一隻隻寫盡墨水的筆,從探尋身世、行走天崖、思索教育一路帶領我們成長。而今,叩問的舟船終於駛向了命運的終章。
★在發展治療模式的過程中,「首先,拒絕傷害」這句警語成了指引我們的原則。 ●兩位作者與成癮者工作多年,她們與用藥者建立對等夥伴關係,共同擬定減少物質使用傷害的策略,並繼續擁有家庭、工作與友誼。 ●呈現此模式在各式多樣情境下的具體實務應用,例如減害心理治療團體的發展與實務、治療家庭的經驗。
Thumbnail
由於區塊鏈、加密貨幣從2008年中本聰發表至今,不過13年的歷史;反觀股市從17世紀發展至今超過400年。加密貨幣市場仍是相當新穎、新創的,會投資的人多少都要有堅定的信仰。 作者約翰.哈格雷夫爵士提出「區塊鏈投資人計分卡」,用5個面向探究適合投資的加密貨幣。
Thumbnail
在這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大家每天都要被數不盡的資訊迎面衝擊。好的是,我們擁有了實無前例的巨大資源;壞的是,我們多半無力吸收。許多人甚至因此陷入了極大的知識焦慮。而今天要談的這本《極簡閱讀》,就是本告訴你要拆解知識,化為己用的好書。
Thumbnail
看完後的心得,我只能說標題跟內文不符合,單純看標題,我以為這本是教人如何從海量的資訊中,挑選對自己有用的概念、抑或是如何快速的讀完一本書 但其實內容更像是:如何讀一本書,吸收一本書。
昨天到屏東火車站二樓的書展攤位逛逛,買到了這本書,很符合最近的需要-讓生活更簡單~ 這是一本很輕鬆實用的小書,作者富美將家裡跟她的生活從繁雜的物品和堆疊的壓力整理得愈來愈清爽,也愈來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感覺非常的棒! 我想真正的富足就是不需要非常多的東西來填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