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讓我跟先生感情變好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新手爸媽難免在照顧小孩這塊,容易忙得焦頭爛額,那是先生第一次幫我洗奶瓶,正想大聲誇獎他時,卻發現洗好的奶瓶裡都是洗碗精!


本來的好心情立馬轉為怒火「你奶瓶是怎麼洗的?都是洗碗精!!!」沒想到說完先生的臉更臭,我們就這樣靜默了。


原本的一番好意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後來上了「非暴力溝通」的課程我才知道,原來說話是要陳述事實而不是帶有情緒。


之後先生又主動幫我洗好奶瓶,依然有洗碗精,我深呼吸並抱持著感恩的心走到他面前:「老公,我真的很感謝你幫我洗好奶瓶,幫了我很多忙呢,有兩個奶嘴頭裡面有洗碗精沒沖乾淨,下次要多洗幾次喔,這樣寶寶才不會拉肚子。」


這次的氣氛很好,先生聽完很不好意思,笑笑地說自己沒沖到,並允諾會認真清洗。


這樣一來一往地良好互動,先生越做越歡喜,我也輕鬆了許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學校教育教導了我們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等常識,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基本的認知。但學校並沒有教導人與人如何該如何溝通與相處。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需要經過一點時間的歷練,我認為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嘗與體會的書。
  馬歇爾博士認為,「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有助於我們彼此建立連結,滿足需求的理念與可實踐的行為。在他建立的方法中,這種溝通方式可以分為四個部分「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除了客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外,當我們著重關注「感受」與「需求」時,整個溝通模式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改善。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Thumbnail
午休時間和同事聊到了「洗碗機」,同事最近搬新家,新採購了一台洗碗機
Thumbnail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因為與前主管的弟弟臭味相投,我們有段時間都會聚在一塊小酌,只是相處時間一長,就發現了他人格上的嚴重缺損。 他不太有主見,幾乎大小事都是會說:我問一下我媽。 我一開始覺得是尊重父母,但他連在外面上廁所也都要問過媽媽,同意之後才會去,我就覺得很離譜了。 「我媽說不要。」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學校教育教導了我們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等常識,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基本的認知。但學校並沒有教導人與人如何該如何溝通與相處。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需要經過一點時間的歷練,我認為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嘗與體會的書。
  馬歇爾博士認為,「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有助於我們彼此建立連結,滿足需求的理念與可實踐的行為。在他建立的方法中,這種溝通方式可以分為四個部分「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除了客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外,當我們著重關注「感受」與「需求」時,整個溝通模式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改善。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Thumbnail
午休時間和同事聊到了「洗碗機」,同事最近搬新家,新採購了一台洗碗機
Thumbnail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因為與前主管的弟弟臭味相投,我們有段時間都會聚在一塊小酌,只是相處時間一長,就發現了他人格上的嚴重缺損。 他不太有主見,幾乎大小事都是會說:我問一下我媽。 我一開始覺得是尊重父母,但他連在外面上廁所也都要問過媽媽,同意之後才會去,我就覺得很離譜了。 「我媽說不要。」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