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戰國大名住處的附近,當然要有美女相伴的風花雪月處所。走過金澤城,看過兼六園。其實步行10-20分鐘,就能走到金澤另外一個很有名的建築築群 : 東茶屋街。雖然這條街帶有一個茶字,但這個地方在古時候可不是喝上一杯抹茶的好地方。喜歡動漫的朋友近幾年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一首叫做 "極樂淨土"的歌吧 ?
月明かり昇る刻(ころ) 灯る赤提灯 (月光升起之時 亮起的紅色燈籠) 祭囃子の合図(祭典伴奏的信號) ふわり 蝶が 誘い出す (蝴蝶 開始輕飄飄地 引誘著他人) (ちょいと覗いて 見てごらん)(請你稍微來 偷窺看看吧)迷い込めば 抜け出せない(要是迷惘進此處的話 便無法脫身而出)(楽しいことがしたいなら)(要是你想試試看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的話)おいでませ 極楽浄土 (便過來這 極樂淨土之中吧) 歌えや歌え 心のままに (就這麼隨心所欲地 盡情歌唱吧) アナタの声をさぁ聞かせて(來吧 讓我聽聽你的聲音) 踊れや踊れ 時を忘れ(盡情舞動吧 甚至遺忘時間)
沒錯,這首 " 極樂淨土" 可不是念阿彌陀佛那種修行的極樂淨土。而是男歡女愛的極樂淨土,帶著羞澀曖昧,歌唱跳舞的糜糜之音,帶著嬌羞又色色的日本快樂。 這個就是戰國時期,東茶屋街夜夜笙歌,大名、武士、商人最愛,平民百姓起色心的場景。
很多朋友看見"茶屋"兩個字會以為這邊是喝茶體驗茶道的地方。其實就字面上在日文的意義可不是那麼一回事。老一輩的阿公暗指今天要去色色的地方,要去摸摸茶。這個典故其實是日本留在台灣的文化殘詞藝妓屋從江戶時代以來就是傳統宴請和"娛樂"的場所,會被簡單扼要地稱為“茶屋”。裡面的服務內容,其實是是藝妓招待富有的貴族和富商的地方。藝妓們演奏日本傳統樂器、和跳舞。紙醉金迷的畫面,就像是極樂淨土的歌詞那樣,充滿了桃色的花開,美食和美酒。 至於為什麼會使用佛教的西方極樂淨土? 這個就是另一個關於日本人開始信奉佛教有關的故事了 (請見 : 龜甲萬的滋味不是醍醐味 : 醍醐味其實是遊牧民族的奶味)

走進東茶屋街可以看到許多漂亮的手作品,比如這幅石川縣的地圖

金澤市中心曾經散佈著許多藝妓屋,但這樣的風花雪月的場所,自然會帶來治安上的問題。就好像東京的淺草一帶,在江戶時期也是這樣的風花雪月場所。在後江戶時期的1820 年。這些聲色場所被轉移到遠離市中心的三個特定地區。其中最大最著名的就是現在的觀光名勝 東茶屋街。
現在的東茶屋街,已經沒當年的風花雪月,但這些藝妓屋保有著當年的傳統外觀。藝妓屋的一樓外側木作柵欄型的門窗,稱為“kimusuko”。是江戶時期建築的特徵。而有趣的是,這些建築的二樓有日式客房。在江戶時代除藝妓屋之外二層樓房是禁止建造的。如果大家有看鬼滅之刃
為什麼漂亮姐姐都在二樓呢? 現在答案大家應該就知道了
現在這些歷史悠久的藝妓屋,包括京都祗園、金澤主計町一起被指定為重要的傳統建築群保存地區。除了這兩處以外在日本就沒有其他藝妓區被指定成歷史建築。因此,東茶屋街在建築群的保存上具有特殊的存在。在這邊可以參觀大約200年前建造的茶館內部的設施。從兼六園步行過來大概十幾分鐘,在步行的過程會經過很漂亮的 淺野川河畔。接著再步行三分鐘就可以到東茶屋街。如果造訪的時間剛好,金澤市觀光協會在幾個指定的星期六在市內的三個藝妓區舉辦藝妓表演。

雖然東茶屋街已經看不見 " 極樂淨土",但是這些由舊建築改造成的餐廳、咖啡廳和紀念品商店,卻成為了東茶屋街的新特色。 在老建築的環境,吃著餐食,雖然感受不到當時的奢糜,卻帶有其他的日本風情。 像是在這樣的老建築當中,吃水果大福,配上一點小酒,就是在日本許多地方體驗不到的甜點味道。 相信到日本旅遊的朋友對於水果大福並不陌生,在交通的樞紐處都可以買的到。
但水果大福,配上甜點酒,就是比較有趣的組合,畢竟東茶屋街以前就是喝酒作樂的地方呀!!

水果大福配上果實甜點酒的味道其實很棒

夏末的橘子配上草莓是完美的水果大福組合
另一個值得推薦的尋訪小店,是這間 生麩甘味處 不室茶屋
這邊販售的東西很特別,是當地很有名的麩。其實就是一種麵粉的製品,一般來說在味增湯當中會吃的到。但是這間不室茶屋,卻別出心裁將傳統的麩作成許多有趣的甜點。尤其是將乾燥的麩帶有乾麵包的口感的特性,加上了奶油和焦糖。變成了好吃的甜點小餅乾,風靡許多遊客,成為在地旅遊必買的伴手禮。

生麩甘味處 不室茶屋

把麩作成餅乾的創意非常的厲害,而且真的很好吃喔
如果是設計本行的朋友,看到這款甜點的設計一點也不陌生。 因為這款商品的設計外觀,是得過獎的。許多朋友在參考產品的包裝設計的時候,其實都參考過這款有名的人氣商品 ! 如果已經錯過,下次造訪金澤,請記得一定要帶給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