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勢活動的群眾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選舉熱季,新聞畫面充斥著數不清的造勢場面,大批群眾擠在大小不一的空曠場地,在震耳欲聾的大功率喇叭誘導下,隨之高歌,跟著吶喊。看到支持的政治人物出現時,瘋狂大叫,狂搖手上抓的任何身外物,包含被分配的文宣旗幟。整場歡聲雷動的震撼,地表上能夠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足球世界盃決賽一球定輸贏,進球瞬間的狂喜和騷動。

場面的狂熱喧囂;極度瘋狂,就像每個人都當場刮刮樂,也同時重了頭彩那樣的興奮。說集體靈魂出殼也不為過。

要是哪一天,超級巨星泰瑞絲大發佛心,要在凱道舉辦露天免費演唱會。我想不須要什麽媒體推廣,就能把數十萬人吸到中正區,而且管制範圍怕要涵蓋鄰近的幾個行政區。這樣瘋狂的場面應該不會有人懷疑才對。

以上妄想泰瑞絲的免費演唱會;只是要描述瘋狂聚集群眾的心理,很清楚;是自發,也有強大的動機趕赴現場一睹世紀巨星的廬山真面目。這樣的群眾心理,非常清晰,明確。若真有那樣的場面,認識泰瑞絲的火紅現況又不去湊熱鬧的人;怕不多見。

反過來看,政治活動性質的造勢場合,動則數萬人聚集,相信很大部份是完全的自發自主參與的。同時,應該也有數量不小的人士;是應朋友邀約共襄盛舉的。最後就是被動員人士的參與,比例多寡依照個別黨派,會有所不同。

當然,造勢場面的大小和選票多少入櫃;仍沒有可靠的學術研究足以釐清兩者的關係。民主化這些年下來,群眾心理學家應該有人做過不少的科學研究,也有一定的可信論證來支撐造勢的效果,否則,不會每次都辦,而且;一次比一次規模浩大,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一定是年年增高的。

選舉本身是全民參與政治活動的體現,而競選有關的造勢就是一種政治性的投資行為。不論其效果如何,處於這類政治投資行為的標的群體----選民,我們是否知道自己的行為,或是這類的群眾參與和我們自身的福祉有何關係?

有人說,群眾是盲目的。這說法有些偏頗,最起碼這說法就不適用那些所謂的‘’死忠粉絲‘’。姑且不論,他們是‘’感性支持‘’,還是‘’理性支持‘’。

不可諱言的,那麼龐大的人群聚集狂熱,裡頭很大程度是有“從眾效應”的。所謂“從眾效應”根據維基百科:“指人們受到多數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動影響,而跟從大眾之思想或行為,常被稱為羊群效應”

最危險的恐怕是所謂的“團體迷思”,也稱為"團體盲思",或是"集體錯覺"。根據維基百科,所謂的“團體迷思”:“指的是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一些值得爭議的觀點,有創意的想法或客觀的意見不會有人提出,或是在提出之後,遭到其他團體成員的忽視及隔離。團體迷思可能導致團體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壞的決定。部份成員即使並不贊同團體的最終決定,但在團體迷思的影響下,也會順從團體”

所謂“同溫層”的形成就是源自以上的群眾心理現象,它因而形成各種比例的政治板塊。它的另一特色就是“信則恆信,不信則恆不信”,以至於大部份的政治理想訴求,都很難被各自的反對陣營接受,形成的鴻溝也很難在短時間彌平。

那為何個別政治團體還是熱衷於造勢活動,主要是認定造勢能夠有力拉抬自身的聲勢,其中目的之一;是努力吸納比例不小的中立派人士,也是態度搖擺的那一群。若能通過造勢促使中間選民大幅度移向哪一方,那一方的勝選機率隨之提高。

同樣的,政治團體也希望通過造勢的訴求,希望促成更高的投票率,尤其催促己方的支持者踴躍出來投票,最大程度的擴大得票基礎。

總之,自由民主體制,勝選者就是執政者或是執政黨。而他們的施政是否符合最大的國家利益,或是個別選民的期望和福祉,並不是所謂的造勢場合的熱度決定,而是你手上的那張選票決定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4/01/10
信者恆信,但也要試著去了解其他候選人的內容,例如就有題目是叫候選人去講述其他候選人的優點是什麼。要有自己的主見,也要去了解別人為何會這樣想。
星期六就要選了啊!再忍忍!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10
林燃(創作小說家) 人倫肥皂劇,無聊,😁😁😄😄
非賢君子-avatar-img
2024/01/10
尊重每個人選擇的候選人民主世界總是充滿荊棘別看我這樣,其實我是個政治狂熱份子我國中就參與過政治活動也常在個人網站上發表想法在我深讀台灣歷史後就一直有堅定的立場說來也真有趣,自己的落魄又關政府什麼事我到現在還是不懂?
彼得-avatar-img
2024/01/14
選舉終於結束,雖然我沒去投票,戶籍地在屏東,下週就是學生的期末考,沒時間回去。既然結束,就希望一切歸於平靜吧。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14
彼得 沒錯。
花裙姿-avatar-img
2024/01/12
最近有朋友到不同政黨的造勢現場做社會觀察,一個有趣的發現:音響設備很重要,會影響民眾情緒😆,群體吶喊高歌更容易進入狂喜狀態。想到除了造勢外,繞境遊行等許多群眾活動,也都有鞏固你我之分的意涵,蠻有趣的。謝謝大大的分享~~~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03會員
225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綜觀近幾年世界政經局勢的變化,就從國際經貿的視角來看,我們這個世界不再像近二、三十年那樣的平坦,且暢行無阻。取而代之的,它會很快的築起高矮不一的牆,也會建立起或大或小的區塊。這對數十年來人類已經習以為常的「全球化效應」來說,無疑是難以置信的震撼,也是不折不扣的史詩級歷史大事。 嚴格說來,這樣的
Thumbnail
2025/04/14
綜觀近幾年世界政經局勢的變化,就從國際經貿的視角來看,我們這個世界不再像近二、三十年那樣的平坦,且暢行無阻。取而代之的,它會很快的築起高矮不一的牆,也會建立起或大或小的區塊。這對數十年來人類已經習以為常的「全球化效應」來說,無疑是難以置信的震撼,也是不折不扣的史詩級歷史大事。 嚴格說來,這樣的
Thumbnail
2024/12/03
人都喜歡「自由」,若能獲得完全的「自由」,將會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只是人類是群居的動物,「自由」是不可能漫無邊際的。因此,吾人必須要有一定的「自律」,才能達到最大程度的「自由」。 完全的「自由」,必須是在沒有任何社會框架的制約,最理想的是獨自一人,最好是自由悠遊在大自然裡。但是,即便是這樣的生活條件
Thumbnail
2024/12/03
人都喜歡「自由」,若能獲得完全的「自由」,將會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只是人類是群居的動物,「自由」是不可能漫無邊際的。因此,吾人必須要有一定的「自律」,才能達到最大程度的「自由」。 完全的「自由」,必須是在沒有任何社會框架的制約,最理想的是獨自一人,最好是自由悠遊在大自然裡。但是,即便是這樣的生活條件
Thumbnail
2024/11/26
首先為近幾年“職場霸凌”受害者不幸往生,表示哀悼和不捨。希望他們能得到安息,更希望他們的受難,能夠喚醒後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希望給有權勢的單位和個人一個警惕,天理昭昭,公義終將彰顯。 也是近幾年才得到部份改善的職場或特定場域「性騷擾」案件,也就是“Metoo”事件,要不是許多受害者站出來,捍衛自己
Thumbnail
2024/11/26
首先為近幾年“職場霸凌”受害者不幸往生,表示哀悼和不捨。希望他們能得到安息,更希望他們的受難,能夠喚醒後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希望給有權勢的單位和個人一個警惕,天理昭昭,公義終將彰顯。 也是近幾年才得到部份改善的職場或特定場域「性騷擾」案件,也就是“Metoo”事件,要不是許多受害者站出來,捍衛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競選造勢活動會場,女候選人在台上演講。旁邊站著一個穿著深藍色西裝的男士,舉起那位女候選人的手,請大家支持她來競選。 突然間不曉得發生什麼事情,現場變得很混亂。然後我聽到主持人說:「We are taskforce.」現場來了好多警察在維護秩序,反正就是相當混亂。 然後場景變成像是在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競選造勢活動會場,女候選人在台上演講。旁邊站著一個穿著深藍色西裝的男士,舉起那位女候選人的手,請大家支持她來競選。 突然間不曉得發生什麼事情,現場變得很混亂。然後我聽到主持人說:「We are taskforce.」現場來了好多警察在維護秩序,反正就是相當混亂。 然後場景變成像是在
Thumbnail
風起雲湧,政局變幻, 人心惶惶,世態炎涼。 高官顯貴,權傾朝野, 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談笑風生,染指山河。 卻不知,百姓疾苦, 只為自己,謀權篡位。 高談闊論,口吐狂言, 信誓旦旦,許下諾言。 卻不知,言行不一, 只為自己,沽名釣譽。 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Thumbnail
風起雲湧,政局變幻, 人心惶惶,世態炎涼。 高官顯貴,權傾朝野, 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談笑風生,染指山河。 卻不知,百姓疾苦, 只為自己,謀權篡位。 高談闊論,口吐狂言, 信誓旦旦,許下諾言。 卻不知,言行不一, 只為自己,沽名釣譽。 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Thumbnail
經過這次大選我觀察到一個奇妙的人性現象, 就是 -「希望討厭的人過不好」這個想法原來非常佔據人的心思。 有些群體支持特定政黨,是因為討厭另一個政黨或群體而支持,希望藉由支持這個政黨上台來打擊討厭的對象,在網路上也不時能看到"OO崩潰就是爽"的留言。有些支持者是抱著「他當選後會替我做我做不到的事」而
Thumbnail
經過這次大選我觀察到一個奇妙的人性現象, 就是 -「希望討厭的人過不好」這個想法原來非常佔據人的心思。 有些群體支持特定政黨,是因為討厭另一個政黨或群體而支持,希望藉由支持這個政黨上台來打擊討厭的對象,在網路上也不時能看到"OO崩潰就是爽"的留言。有些支持者是抱著「他當選後會替我做我做不到的事」而
Thumbnail
我們每次的選舉,選前雖哄鬧如綜藝,但卻是大多平和落幕,其實很讓人感動。因為國際中非常多不平和的選舉案例,我們這樣真的彌足珍貴。 而,陣營之間每次都透過開票後真正學習如何叫做「我不認同你的聲音,但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選民似乎也在練習,如何叫做真正尊重民主的結果,而不是到處酸人,可惜我還是常聽到帶著嘲
Thumbnail
我們每次的選舉,選前雖哄鬧如綜藝,但卻是大多平和落幕,其實很讓人感動。因為國際中非常多不平和的選舉案例,我們這樣真的彌足珍貴。 而,陣營之間每次都透過開票後真正學習如何叫做「我不認同你的聲音,但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選民似乎也在練習,如何叫做真正尊重民主的結果,而不是到處酸人,可惜我還是常聽到帶著嘲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以前我每逢到了選舉期間,大多脾氣都不好,難得假日想多睡一下,卻都被候選人的宣傳吵到很爆炸,上班的路上,冷眼旁觀候選人們在路旁的演出;然而,現在的我呢?
Thumbnail
以前我每逢到了選舉期間,大多脾氣都不好,難得假日想多睡一下,卻都被候選人的宣傳吵到很爆炸,上班的路上,冷眼旁觀候選人們在路旁的演出;然而,現在的我呢?
Thumbnail
選舉熱季,新聞畫面充斥著數不清的造勢場面,大批群眾擠在大小不一的空曠場地,在震耳欲聾的大功率喇叭誘導下,隨之高歌,跟著吶喊。看到支持的政治人物出現時,瘋狂大叫,狂搖手上抓的任何身外物,包含被分配的文宣旗幟。整場歡聲雷動的震撼,地表上能夠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足球世界盃決賽一球定輸贏,進球瞬間的狂喜和騷
Thumbnail
選舉熱季,新聞畫面充斥著數不清的造勢場面,大批群眾擠在大小不一的空曠場地,在震耳欲聾的大功率喇叭誘導下,隨之高歌,跟著吶喊。看到支持的政治人物出現時,瘋狂大叫,狂搖手上抓的任何身外物,包含被分配的文宣旗幟。整場歡聲雷動的震撼,地表上能夠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足球世界盃決賽一球定輸贏,進球瞬間的狂喜和騷
Thumbnail
「選票價值」在不同的選民中有不同的認知,是否存在著「選票幻覺」?是「完全選票幻覺」、「部分選票幻覺」或是「完全無選票幻覺」?因人而異,但可確定的是,各個候選人陣營極力最大化選民手中的選票價值,讓選民能堅定篤信地投下神聖的一票。
Thumbnail
「選票價值」在不同的選民中有不同的認知,是否存在著「選票幻覺」?是「完全選票幻覺」、「部分選票幻覺」或是「完全無選票幻覺」?因人而異,但可確定的是,各個候選人陣營極力最大化選民手中的選票價值,讓選民能堅定篤信地投下神聖的一票。
Thumbnail
今年大選異常安靜,各陣營宣傳蜻蜓點水,生活圈沒太多討論,似乎大家已在漫天訊息中,默默做出決定,等著時間一到衝線達陣。各新聞台立場太鮮明,而網路是否偏食年輕聲量? 成敗難料的詭譎氣氛,做為天龍資深選民,分享開牌之前些微觀察。 首先,不論選舉結果如何,綠營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臨界點。從挺扁開始,近三十
Thumbnail
今年大選異常安靜,各陣營宣傳蜻蜓點水,生活圈沒太多討論,似乎大家已在漫天訊息中,默默做出決定,等著時間一到衝線達陣。各新聞台立場太鮮明,而網路是否偏食年輕聲量? 成敗難料的詭譎氣氛,做為天龍資深選民,分享開牌之前些微觀察。 首先,不論選舉結果如何,綠營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臨界點。從挺扁開始,近三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