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更新於 2024/01/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慢性病

許多人長年受慢性病的困擾,陰霾總是揮之不去,時間ㄧ久就以受業來安慰自己。但這種自慰未嘗不是佛弟子才有的福份。為什麼這麼說呢?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雖難,但這人身卻人人殊異,有人強壯康健,有人卻體弱多病,這種差異源自遺傳者多,慢性病亦如。在《摩訶止觀》中曾提到造成疾病的原因有六種,即:四大不調、飲食不節、坐禪不調、鬼神得便、魔神所擾、惡業所起。前三種因素引起的病,只要改善飲食,不受病菌感染,即可治癒;後三者則與患者自身的業力相關,必須藉由拜佛禮懺修福,才能減輕病苦。這是佛法的慈悲,將「病」轉為「業」,讓受苦的人,能拜禪修福,或以「業」觀想來減少病苦,這種佛教才有的療癒,充滿了慈悲的佛智。生命本來就不會完美,有漏是凡夫,你我來到世上就在受報還業,在不盡如意的生活中如何轉化安頓身心,就是生活的智慧,學佛當然是智慧,佛法中有ㄧ段文,「能具捨一切不善之法,譬如負債得脫,重病得差,如飢餓之人得至豐國。」這告訴佛弟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生活中捨ㄧ切奢求,則心安理得,如無債`無病`無饑。可見學佛得安心的智慧,而將慢性病轉為「業」觀,也是安心弱病的佛智。此記,曾見有蓮友為慢性病所苦,為其尋醫卻未能却病,心感愛莫能助,心苦莫名。經常夜裡思索與佛應感,得此心得。信佛是大醫王,諸病得癒。願世人無災無病,阿彌陀佛。






avatar-img
4會員
100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浩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間 每當有天災人禍的消息,多麼希望那是幻象,真的是一切皆虛幻,但現實上有人受苦,生命消逝了。
田間小路 看不到出路的島民,冷眼旁觀政治人物丑態,原本應有的領袖高度,卻令人大失所望。島人的漂流仍將繼續,那無著感籠罩心頭,此時鄉野的召喚,那阡陌間田間小路,似在眼前展開。
冬 冬的寒冽,蟄伏是最好的選擇,順應時節,棲息則安。這意謂冬的窩居,並非是庸懶而是護生的自愛。如農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利用厚生,大地之愛,祐護生靈。冬的愛藏意蘊生命的棲居,靈的漂泊愛旅未竟,那無家可歸的人,渴望愛心的接納。於寒風中漂泊的靈魂,疲憊了。落淚了。
佛性 最近ㄧ位師姐問我,為什麼有人信佛而有些人卻不信呢? 我回答是佛性始然,她又問佛性何來,我卻ㄧ時語塞,關於佛性是深奧的問題,許多的說法都說是天生本具,是人的本性。而經研究匯集眾說,得ㄧ點心得。
國文老師的諍言
煩惱 昨天與一位師姐交流,煩惱的問題。在經ㄧ夜的思考後,有這樣的想法。
時間 每當有天災人禍的消息,多麼希望那是幻象,真的是一切皆虛幻,但現實上有人受苦,生命消逝了。
田間小路 看不到出路的島民,冷眼旁觀政治人物丑態,原本應有的領袖高度,卻令人大失所望。島人的漂流仍將繼續,那無著感籠罩心頭,此時鄉野的召喚,那阡陌間田間小路,似在眼前展開。
冬 冬的寒冽,蟄伏是最好的選擇,順應時節,棲息則安。這意謂冬的窩居,並非是庸懶而是護生的自愛。如農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利用厚生,大地之愛,祐護生靈。冬的愛藏意蘊生命的棲居,靈的漂泊愛旅未竟,那無家可歸的人,渴望愛心的接納。於寒風中漂泊的靈魂,疲憊了。落淚了。
佛性 最近ㄧ位師姐問我,為什麼有人信佛而有些人卻不信呢? 我回答是佛性始然,她又問佛性何來,我卻ㄧ時語塞,關於佛性是深奧的問題,許多的說法都說是天生本具,是人的本性。而經研究匯集眾說,得ㄧ點心得。
國文老師的諍言
煩惱 昨天與一位師姐交流,煩惱的問題。在經ㄧ夜的思考後,有這樣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忙碌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有時候忘記了生命的可貴,以及關心長者和自身健康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珍愛生命,關懷長者,以及認知症等議題。透過政府的長照服務,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過敏! 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無害的物質進入體內時所產生的過度反應所造成的發炎反應,免疫系統是人體用來抵抗病毒、細菌等的防禦系統。當免疫系統將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敵人來對抗時,自然會誘發身體的發炎反應。慢性過敏與體內的發炎反應息息相關,當我們攝取的食物誘發體內的免疫系統反應時,身體就會發炎。 疲勞、缺
拜科技進步及國民所得水準提高所賜,我們的生活品質也逐步上揚中。不過,隨之而來的,便是慢行疾病的到來,如我們一般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等等之類的疾病,便歸屬於慢性病。首先,讓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慢性病。 什麼是慢性病?能吃嗎? 根據慢性病的定義,持續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並符合以下五個條件,就能說這是慢性病:
Thumbnail
不會多妄想希望能完全根治,和平相處之下有時候也當成一種提醒自己要健康生活的警訊源。醫學一直演進,用健康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病程,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種選擇與方式。
班導剛念叨了一句學測在倒數了,他看著Simon,接著轉頭看向我,但不到0.5秒又把視線放回遠方。 第四年我終於看穿了,他也是個孤獨之人。 不是說我們的生活圈充滿人類、沒日沒夜應付著人際關係,就能成功擺脫寂寞。 「我的孤島沒有港口,船隻無法接駁。」
Thumbnail
慢性皮膚疾病當然需要醫、需要治,但如果只有這樣的話我們認知的只有一小塊並非全貌,我們能治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非整體。如想要提升慢性皮膚病的治療成功率,「知病」與「治病」只是基本功,有機會進一步思考「疾病根源」與「醫療哲學」,才能夠讓層次更上一層樓,站的更高也才能看得更多、更遠。
Thumbnail
基本上所有的慢性病或重大疾病都一樣,當第一次確認診斷之時,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心理學家所闡述的「悲傷的五個階段」。一開始會先否認診斷,接下來會漸漸的進入討價還價期,最後才會接受事實。一個剛被診斷慢性病的患者常常會向醫師討價還價:「啊~醫生~我這個應該不用吃藥吧?」「是不是開始吃藥後,一輩子都要吃啊?」
Thumbnail
我們是雙薪家庭,我與老公下班回到家平均都快晚上8點,0-3歲到現在,小孩平常星期一到五在公婆家住,到了星期五晚上在帶回我們照顧,我們是謂假日父母,因為平時主要照顧者爺爺、奶奶,跟我們年輕這一代仍然有很多教養的觀念不一樣,造成很多關於小孩教養的衝突。 例如: 事件一: 小孩子還小時大約1歲多,會
Thumbnail
在皮膚科門診的相關疾病,雖然多數並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有不少問題如果不處理的話卻還是會造成生活危機。每個人來看診的時候都希望病可以快點好不要再復發,但要達到這目標,其實醫師的角色只能幫忙一部分,有很大的關鍵點其實在於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忙碌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有時候忘記了生命的可貴,以及關心長者和自身健康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珍愛生命,關懷長者,以及認知症等議題。透過政府的長照服務,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過敏! 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無害的物質進入體內時所產生的過度反應所造成的發炎反應,免疫系統是人體用來抵抗病毒、細菌等的防禦系統。當免疫系統將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敵人來對抗時,自然會誘發身體的發炎反應。慢性過敏與體內的發炎反應息息相關,當我們攝取的食物誘發體內的免疫系統反應時,身體就會發炎。 疲勞、缺
拜科技進步及國民所得水準提高所賜,我們的生活品質也逐步上揚中。不過,隨之而來的,便是慢行疾病的到來,如我們一般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等等之類的疾病,便歸屬於慢性病。首先,讓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慢性病。 什麼是慢性病?能吃嗎? 根據慢性病的定義,持續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並符合以下五個條件,就能說這是慢性病:
Thumbnail
不會多妄想希望能完全根治,和平相處之下有時候也當成一種提醒自己要健康生活的警訊源。醫學一直演進,用健康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病程,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種選擇與方式。
班導剛念叨了一句學測在倒數了,他看著Simon,接著轉頭看向我,但不到0.5秒又把視線放回遠方。 第四年我終於看穿了,他也是個孤獨之人。 不是說我們的生活圈充滿人類、沒日沒夜應付著人際關係,就能成功擺脫寂寞。 「我的孤島沒有港口,船隻無法接駁。」
Thumbnail
慢性皮膚疾病當然需要醫、需要治,但如果只有這樣的話我們認知的只有一小塊並非全貌,我們能治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非整體。如想要提升慢性皮膚病的治療成功率,「知病」與「治病」只是基本功,有機會進一步思考「疾病根源」與「醫療哲學」,才能夠讓層次更上一層樓,站的更高也才能看得更多、更遠。
Thumbnail
基本上所有的慢性病或重大疾病都一樣,當第一次確認診斷之時,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心理學家所闡述的「悲傷的五個階段」。一開始會先否認診斷,接下來會漸漸的進入討價還價期,最後才會接受事實。一個剛被診斷慢性病的患者常常會向醫師討價還價:「啊~醫生~我這個應該不用吃藥吧?」「是不是開始吃藥後,一輩子都要吃啊?」
Thumbnail
我們是雙薪家庭,我與老公下班回到家平均都快晚上8點,0-3歲到現在,小孩平常星期一到五在公婆家住,到了星期五晚上在帶回我們照顧,我們是謂假日父母,因為平時主要照顧者爺爺、奶奶,跟我們年輕這一代仍然有很多教養的觀念不一樣,造成很多關於小孩教養的衝突。 例如: 事件一: 小孩子還小時大約1歲多,會
Thumbnail
在皮膚科門診的相關疾病,雖然多數並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有不少問題如果不處理的話卻還是會造成生活危機。每個人來看診的時候都希望病可以快點好不要再復發,但要達到這目標,其實醫師的角色只能幫忙一部分,有很大的關鍵點其實在於自己的想法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