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否覺得小孩有情緒的時候,都要慎重處理呢?我不覺得。
女兒急著想去公佈欄看看自己畫的圖有沒有得獎,沒有。她很安靜,一句話都沒有說。
她眼眶紅紅的,說:「今天的黑糖饅頭我不喜歡啦」。這很明顯是假議題,明明平常就喜歡吃。
我這時候到底要不要點破,直接問她「是不是發現自己沒有得獎?讓自己很難過?媽媽懂你的心的情。」諸如此類的。
但是後來我決定,要她自己感受那種酸酸、難過的感覺。
大人很喜歡拯救小孩的情緒,想要趕快轉移注意力、覺得一定要趕快跟他們聊聊其他話題,好讓她們不要那麼難過。
似乎只要他受傷,我們沒有好好處理,心理就會留下一道很深的傷口。
其實大人也很難忍受小孩有情緒,有時候急著趕快做些什麼,其實是為了自己吧!
不過,小孩是有能力自己處理情緒的!
我想起了一些事:
爸媽卯起來吵學校比賽規則不公平,讓小孩落獎。
大人抗議比賽錄取名額太少,小孩才會沒獎項。
大人跳腳學校考卷出太難,讓小孩沒有自信心等等。
雖然用力爭取,有時候也是必須的。但小孩的事情,該最用力的,應該是小孩吧?
大人的小劇場會開始出現:我想起當年沒得獎的感覺,就自以為女兒很有可能因為這次沒得獎,就對畫畫沒有信心了。
我想起了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情緒上鉤怎麼辦】。裡面提到,當我們讓這些情緒長出了一層又一層的想法,只會讓事情更複雜。
太多對於情緒的處理、安撫,只會讓小孩搞錯重點:「我比賽沒得獎,媽媽怎麼那麼緊張?」、「沒得獎就沒得獎!我幹嘛還要哭,我真不應該」。
生活中很多常看到的心情,難過、失望、生氣,都應該讓小孩多練習自己消化,他們有處理過,下次才有辦法面對。
總得先吃過青椒,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青椒。吃過了,我討厭,原來討厭是這種感覺。那我下次看到青椒,就知道要怎麼做了。
不同的處理方法可能會是這樣:小孩吃到青椒,真難吃,媽媽急著說:「哀呀!不可以討厭青椒!青椒是很營養的食物,你看,爸爸媽媽都很愛吃。」小孩覺得奇怪,我就討厭啊...
而小孩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來自於「經驗值」跟「看事情的角度」。
當我們生活不順、遇到困難的時候,腦袋會有很多念頭,就像書【我可能錯了】裡面說的,對於許多腦中冒出來的想法,都不必太認真。
除了不要相信每一個念頭之外,還有一個重點,自己是怎麼看這件事情的。
而看事情的角度、想法,大大影響每件事情的發展。沒有得獎,如果只是覺得有點可惜,沒有覺得自己就不是畫畫的料,這件事情,就在嘗過失落酸酸的味道後,落幕了。
我們心裡面覺得重要的觀念、跟人相處的方式,很多都是透過生活中的經驗跟對話,慢慢出現的。
小孩是用什麼角度看這些事情以及處理情緒,跟他們日常生活與人的互動有很大關係。
這篇文章提醒自己,我該努力的是持續閱讀、拓展自己的視野。而不是,讀了一些教養知識後,自以為達人,開始插手小孩明明可以自己處理的事情,尤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