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過去的幾次選舉,比起「幾家歡樂幾家愁」,這次的結果對於多數選民來說應該都是有好有壞。賴蕭配贏得總統、國民黨以一席之差成為國會最大黨、柯文哲所領導的政黨取得八席席次,成為(除了一位無黨籍區域立委與一位無黨籍原住民立委之外)兩大黨以外國會中唯一的第三勢力。雖然大概很難有人完完全全地滿意,但這三組有推選總統候選人的政黨至少都各自達成了一些目標。
無論如何,近期這段時間的選舉活動都在今天告一段落。無論這樣的結果令你開心或難過,生活都會繼續。如果候選人們真心抱持著自己在選舉期間所說的那些理想,那麼,無論當選與否,他們還是會以自己的方式持續為這片土地努力。我們也是一樣,褪下了選民的身分後,我們還是公民,我們還是應該用各自的方式參與社會,去做那些我們該做的事情。
雖然不同的年輕人對於支持誰才是「新政治」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看到從十年前太陽花運動開始,這種改變的動力就一直存在這個世代選民的心中。這段時間,家庭成員分別支持兩組、甚至三組不同候選人的故事愈來愈常被我們聽見。
從長期處於兩黨對立的政黨格局來說,這樣的情況確實說明了一些改變正在發生;但另一方面,卻也揭示了這種公民參與的思想沒有很好地進入家庭,我們多數時候,還沒有很好地將公民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裡。
也就是說,如果只是對立政黨的數量從二變成三,支持者的單位由家庭變成個人,那不見得可以說成是一種特別正面的轉變。如果人們只是把網路上的對罵或漠視在選舉期間帶進家庭之中,那或許很難說是一種真正的民主深化。
我是幸運的。雖然在各式各樣的公共議題上,我和我的家人不見得總是有著相同的立場。但在國家未來應該要怎麼發展的大方向,看法一直比較一致。在總統候選人的選票上,我們也沒有發生任何衝突。
但有一些人,或許直到現在都還在為家人的決定感到不滿或無奈。互相覺得那些選舉結果中令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就是由「你們這種人」造成的。但比起這樣的指責、比起互相說服與爭論。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或許是更多的互相認識與磨合。
我們生長在我們生長的家庭,我們無法決定我們出生時它是怎麼樣的。但就像我們用公共討論與民主選舉去參與國家走向的決定,我們也能夠以某種公民參與的方式,讓我們所處的那個家變得比過去更好。
「長輩」與「年輕人」的價值觀差異並不是本質性的,長輩曾經年輕,年輕人有一天也會老去。我們都在一些地方保守、也在一些地方追求我們心目中的進步。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基於不同的生活經歷,我們所重視的事物會有所不同。
就如同成為媽媽(或孩童主要照顧者)的人,常常比其他人更加重視兒童權益與親子友善議題,因此更有機會將政黨票投給(今次意外地成為政黨票第五高)的「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十年前以不同方式經歷太陽花運動的人,也在今天投給了不同的政黨。
但透過更多的交流與溝通、更多真實的相處,我們有可能更加認識彼此。就像《媽的多重宇宙》中,女兒最初想要的不過就是母親能夠也看看自己看到的一切,並且願意和自己站在一起。
而在這種種的、終於達成的互相認識之後,我們每個人終究還是不同的自己。我們會知道對方為什麼那樣行動、為什麼那樣決定。但仍舊不見得會同意,可是,人的關係會讓我們最終還是願意相互支持、互相諒解。
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一些行為和理念對另一個人而言是荒謬的,我們也會從中一點一滴的改變。在一個更好的民主社會之中,會有很多的不同,會有各式各樣或進步、或保守的「多元的」聲音。但那不適一些爭吵與謾罵、不是瞧不起的訕笑。就算宇宙的答案不會被我們認識,生命終究會是一團Chaos,我們仍可以”be kind”,來讓生活更好地繼續。
到粉絲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