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跟生命教練凱若的一對一諮商中,她用了一個簡單比喻,來解釋「順流」這件事。
就像食物放到你面前。不論什麼形狀、顏色、樣子,都不抗拒。先放進嘴裏品嚐一下,感覺是否喜歡。喜歡的很好,不喜歡的就先放着(你不知道未來是否會喜歡,就像苦瓜)。
順流:凡來到你面前的,不管什麼,不抗拒,先試/感受看看。
️不試,你怎麼知道不適合呢?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還在大學工作時,有幾年夏天,我負責接待從美國來香港參加 summer program 的碩士學生。安排他們在香港的學習活動、參觀行程,還有 welcome lunch,都是我的工作範圍。
大夥兒在茶樓午膳的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餐桌上剩下一堆黑色和白色的食物,例如木耳和豆腐。來自美國的年輕人,絕對不碰黑色和白色的食物。
是習慣?或禁忌?問他們為什麼?他們也說不出所以來。
去年我在台灣某大學的國際事務處工作,有天我們要接待 80 幾位從美國來的 Fulbright 學者。當看到茶點桌上放着一盤「香菇包」(形狀跟香菇一模一樣的包點,顏色就… 黑和白囉),我心想:這… 看來會剩下一整盤了。
結果就… 真的剩下很多。
會議結束,學者們排隊離開會議室(人很多,走廊有點窄),我們邀請每位學者帶走一個香菇包。
有學者當下把香菇包送進嘴裏,然後露出燦爛笑容:這個,很好吃呢!
生命裏有沒有些人事物,就像香菇包,是你莫名抗拒,絕對不碰的呢?
而順流,代表著…?
小朋友對一切事物的反應都很直接。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會掩藏。遇到不喜歡的食物,可能會馬上吐出來,露出噁心表情+跟其他人說:這很噁心~
這是凱若分享的故事。她告訴我,遇到這種情況,她會跟兒子說:
我知道你不喜歡這個食物。但你不喜歡,不代表其他人也不喜歡。你做這個動作(噁心表情、吐出食物),可能會影響其他人對這個食物的感受。我們可以這樣說:This is not for me.
This is not for me. 這我不喜歡/這不適合我。
但其他人可能喜歡/這可能適合其他人。就只是不適合我而已。
說出自己的感受之餘,也不影響(尊重)其他人。 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