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小孩系列四:想投靠權威、找到歸屬,但最瞭解自己的只能是我

愛必
發佈於愛學家-脈輪教我的事 個房間
2024/01/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系列來到最後一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 權杖侍者(信心、信仰、渴望、熱情、天賦)


從小我爸媽給我的稱讚寥寥無幾,還沒發育變胖前,我還會被稱讚長得漂亮可愛,頂多被評價為自動自發,「很乖,不讓我操心」諸如此類對我不痛不癢,甚至是一道沉重枷鎖的稱讚-乖巧意味著順從他們的心意,乖巧被稱讚,那不乖巧可能就會被責備。稱讚、肯定、關注,對我來說就是被愛的證明-得以存活的氧氣。


曾經爸爸有稱讚過我很有天分,小五小六因為喜歡漫畫又對製作網頁(遙想那時還稱作烘培雞 homepage)有興趣,就收集素材製作了一個「漫畫小窩」(而後當時沒有版權概念的我,被其他網站的站長指責我盜用她自製的素材,最終悄然關站收場,也算是一個創傷)。後來大學念了媒體,畢業後當了行銷企劃,也曾創業做過刊物,或許就我想抓住這些零星的稱讚吧。


時常感到不安,擔憂自己的需求沒辦法被滿足,進而擔憂自己是不是不值得、不夠好、不努力才無法被愛,所以我極度依賴「權威」的認可,如果有一個有才有能的人認同、肯定了我的價值,那我就安心了,因為我知道我會被愛、需求會被滿足。國中之前,我的權威是父母(他們判斷價值的標準在於乖巧、可愛),國中之後,我的權威是老師和比較酷的學長姊和同學(他們判斷價值的標準在於聰明、用功),大學之後,我的權威是感情對象(他們判斷價值的標準五花八門)……我始終尋尋覓覓,找尋那個認可我全部的人,以為找到之後就安全了。


找尋權威,也在找尋「歸屬」-讓我可以像是回到家安心安全一樣的人,這個過程中也曲折蜿蜒,因為越想得到他人的認可,也就越害怕聽到批評,甚至只要不是想像中期待的肯定、稱讚,就會立刻檢討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完美,認定自己是不被愛的、不安全的,因而陷入恐懼、凍結(好幾次溝通不順利也是同樣原因)。


在尋找權威,第一階段蛻變時期在大三大四,那時交了男友後逐漸意識到我其實是有魅力的、條件還不錯的、值得被愛的,當感情需求被滿足後,我逐漸有安全感和餘裕去專注在我的課業上,發現傳播學的有趣、新奇,以及覺察到各式各樣、不同風格情態、不同生活方式的老師同學,我意識到原來所謂的「好」不只一種標準,視野大幅被拓展,我也感到更安心且有力量地發展自己有興趣、熱衷的項目,而當我帶著熱情去鑽研時,通常可以做得滿好,我發現我能力完成我想體驗的、我有能力滿足我的需求,信心的幼苗就這樣慢慢被建立起來。


後來我認真研究「權威」到底是什麼,發現原來權威就是指在某個領域最了解的專家,因此通常他的說法最值得信任,最有說服力、影響力和約束力。那誰可以擔任我的權威呢?答案就是我自己。我是我自己的權威,因為我才是最了解自己需求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比我更了解自己、關注自己,我內在的熱情、直覺靈感,就是最有智慧也最有力量的幫助和指引。任何人的評價、指點都不該凌駕於我自己-我的內在權威,因為我才是最知道如何讓自己幸福快樂且最急切希望自己幸福快樂的人。


內在的權杖侍者時常處於快窒息、急切尋找空氣的狀態,根本沒多少時間能夠好好玩,好好探索自己的天賦和渴望。


✨ 遊戲提示卡:錢幣侍者


作者要求讀者選出一位看起來最需要療癒的侍者,並抽牌作為建議。結果看了一下都滿慘烈的(艸),所以用直覺選出了錢幣侍者,也好,我正在重新練習接地,練習自己一人操持整層住家,練習穩定作息,練習在工作生活中找到平衡,練習和金錢做朋友。


「我今天可以怎樣玩耍?」


戰車:「你的批判思考可以推你下深淵,也可以將你從地獄拉回天堂。


你早就注意到批判、懷疑的利刃擁有巨大的破壞、分解力,因此不可以向著自己,也不可以向著別人,而是要向著恐懼、威脅、風險、不信任、不安全。帶著愛的批判思考,可以幫助你撕掉不屬於你的標籤,進而重組價值系統。


談論遊戲,似乎說得太嚴肅了,但相信你是安全的,怎麼玩、到哪玩、玩什麼、玩多久都是安全的,你才能夠真正放心、放膽、放手地玩耍。你只需要相信自己(安全),那全世界都相信你並讓你感到安全,你只要懷疑自己(不安全),那全世界也都懷疑你並讓你感到不安。


遊戲-探索、體驗,然後從中獲得樂趣,可以說是神創造宇宙的最核心目的,你要相信並記得這件事,整個宇宙都是你的玩樂靠山和夥伴,整個世界都是遊樂場,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相信自己,盡情玩耍,然後好好享受(感受-水元素)其中身而為人的樂趣(七號-人性、人的智慧)。」


權威議題,其實緊扣著自信,而自信又與安全感直接相關,如果想看我說明、拆解這之間的關係,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14會員
146內容數
你與萬物的關係是你與自己關係的延伸。如何在群體生活中維持和諧,同時又不過度討好依附,不被自己和他人情緒勒索、道德綁架,得以站穩立場、守護自己的界線,人我關係的課題如何拿捏和平衡,哪些是我的責任哪些又是他人該自己承擔的,是我一直探索和修行的題目,願與你分享我的覺察和洞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