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作者: Viktor E. Frankl

譯者: 趙可式、沈錦惠

出版社:光啟文化

出版日期:2008/03/31

之前留學於德國的朋友在歐洲參觀了當地的集中營博物館,並推薦了這本書,雖然沒辦法像朋友一樣親眼看到遺址,但透過書中所述也能感受當時的恐怖氛圍。本書原著作者弗蘭克是一位精神科的醫學家,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身為猶太人而被迫害至集中營,因其醫師身分,在艱困的期間倖存下來,通過這段時間的經歷,創建了「意義治療法」,幫助精神壓力問題的病人恢復健康,書中前面敘述集中營時的生活,後面闡述做這建立的「意義治療法」概念,後半部滿學術的,有些枯燥,但透過前面關於集中營的描述,我們也能從中得知當時的環境多麼惡劣,並感謝現在美好的物質生活。

剛到集中營,軍官將俘虜們依照體魄分為兩條路線,一條是可以工作的健康俘虜,另一條則是被送去火葬場等待處決,即使生存下來的俘虜,往後的日子也是在寒冷的雪地勞作,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小塊麵包和稀到不行的薄湯,連找到合腳的鞋子都是一種奢求,甚至有人在外勞動一天回來,腳趾已經凍傷壞死,只能由醫師將其摘除,在這裡面,人不是人,只是一個有編號的工作機器,一旦偷懶,隨之而來的便是棍棒伺候,若因身體虛弱無法再工作,就等著被銷毀,在管理者眼中,只是一個號碼被擦去而已,不痛不癢。如此高壓環境下,大家從驚駭到視若無睹,旁邊的人死去,不再是悲傷,而是屍體上有沒有值得利用的物品。奇特的是,俘虜們無法刷牙、營養不足缺乏維他命,牙齦反而比以前更健康;水管凍結,一連好幾天沒洗澡;手上擦傷發炎處,卻不因工作得滿手污垢而化膿;以前淺眠易醒者,如今挨著鼾聲如雷的人照樣睡得香甜,人的適應力超乎想像。

書中有一段話我很喜歡: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於使人有機會了解創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閒而退隱的生活,則使人有機會體驗每、藝術、或大自然,並引為一種成就。而在集中營的環境下,既不創意也不悠閒,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機會提升其人格情操。俘虜們因飢餓和睡眠不足及自我防衛的意識,常表現出冷漠、躁急易怒的個性,然而也有許多實例可以證實人是有選擇並保留自我精神自由及心智獨立的權力,在各房間安慰別人、將僅存的一片麵包讓給別人,都證實人在任何環境都保有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在這段經歷中,作者發現若要用方法來對抗集中營對俘虜身心的不良影響,不會失去求生的慾望,就必須為他指出一個「可堪期待的未來目標」,引用尼采的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 『 任何 』 痛苦都可以忍受。」人一旦發覺受苦即是他的命運,就只能把受苦當作是他的使命,他必須認清,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間孤單而獨特的一個人,沒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重荷,唯一的機運就在於他賴以承受痛苦的態度。從這裡發展出「意義治療」,從根本上改革我們對人生的態度,並教導瀕臨絕望的人認清一個事實,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什麼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什麼指望。我們不該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被生命追問,我們以正確的行動和作為來答覆,到頭來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不同的使命。很深奧,但也很讓人省思。

很難想像那些倖存者是怎麼支撐到最後存活,他們也不喜歡談過去經驗,因為身歷其境的人,不必別人多費口舌來替他解說,沒有經驗的人,不會了解他們當時的痛苦和現在的感受。讀者透過這本書,些許的感受到當時集中營的殘酷,最近世界各地戰爭頻傳,祈福盡快落幕,不要再增加不必要的傷亡。對於二戰集中營、對心理學有興趣甚至正在尋找生命意義的朋友都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喔!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從書學
1會員
8內容數
出社會後,吸收知識的時間變少,利用空閒時間,每月閱讀1~2本書籍,充實自己並記錄書中所學,增加印象也方便日後複習
從書學的其他內容
2024/10/02
書如其名,內容就是講創業,創業在現在社會已經是很常見的一個詞,時代改變,從以前長期待在單一企業升官加薪到現在人人都想自己當老闆,不想有老闆,然而創業沒那麼簡單,倒閉的店家遠比成功的多......
Thumbnail
2024/10/02
書如其名,內容就是講創業,創業在現在社會已經是很常見的一個詞,時代改變,從以前長期待在單一企業升官加薪到現在人人都想自己當老闆,不想有老闆,然而創業沒那麼簡單,倒閉的店家遠比成功的多......
Thumbnail
2024/09/17
看完了底層邏輯1後,接著看第二集又出來了,第二集是以數學的角度讓我們知道會在企業經營的那些地方上用到,一開始先教導讀者用四則運算來看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並利用笛卡兒座標系告訴讀者,思考問題不要只看單一點,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提升看事情的維度在做出判斷,例如請員工時該選能力強還是態度好的?
Thumbnail
2024/09/17
看完了底層邏輯1後,接著看第二集又出來了,第二集是以數學的角度讓我們知道會在企業經營的那些地方上用到,一開始先教導讀者用四則運算來看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並利用笛卡兒座標系告訴讀者,思考問題不要只看單一點,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提升看事情的維度在做出判斷,例如請員工時該選能力強還是態度好的?
Thumbnail
2024/08/19
現代人每天接收龐大資訊,但若沒有將其消化並整理輸出,即便大量輸入也不會有所成長。本書便教讀者輸出的方法,透過四個步驟定位⭢重組⭢產出⭢場景
Thumbnail
2024/08/19
現代人每天接收龐大資訊,但若沒有將其消化並整理輸出,即便大量輸入也不會有所成長。本書便教讀者輸出的方法,透過四個步驟定位⭢重組⭢產出⭢場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闡述其意義療法如何幫助人們面對苦難,尋找人生意義。書中提及苦難如同毒氣,瀰漫人的靈魂,而意義療法則能協助患者發掘生命的意義,重建尊嚴。作者並將此療法與宗教信仰結合,指出教會在協助人們尋找生命意義的角色。
Thumbnail
本文探討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闡述其意義療法如何幫助人們面對苦難,尋找人生意義。書中提及苦難如同毒氣,瀰漫人的靈魂,而意義療法則能協助患者發掘生命的意義,重建尊嚴。作者並將此療法與宗教信仰結合,指出教會在協助人們尋找生命意義的角色。
Thumbnail
由進入集中營到離開的一刻,作者都以非常精準和簡潔的文字書寫。除去偶爾出現的反思和情感的字句,這本書就像一份實驗報告,記錄一個實驗標本在巨大的社會實驗下所發生的事。序和後記有提到這點和作者身為一個實驗員有關,但我更覺得是因為作者在回憶集中營時已經在當下「抽離」了。
Thumbnail
由進入集中營到離開的一刻,作者都以非常精準和簡潔的文字書寫。除去偶爾出現的反思和情感的字句,這本書就像一份實驗報告,記錄一個實驗標本在巨大的社會實驗下所發生的事。序和後記有提到這點和作者身為一個實驗員有關,但我更覺得是因為作者在回憶集中營時已經在當下「抽離」了。
Thumbnail
作者 : 弗蘭克 Viktor E. Frankl 譯者 : 趙可式、沈錦惠 內容 : 這是本講述意義治療的書籍,作者弗蘭克,是納粹集中營中的倖存者,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步即是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當中的「參與觀察」,述說了作者在成為俘虜時,所看到、觀察到、體會到的總總,第二部就著重在介紹在如此殘
Thumbnail
作者 : 弗蘭克 Viktor E. Frankl 譯者 : 趙可式、沈錦惠 內容 : 這是本講述意義治療的書籍,作者弗蘭克,是納粹集中營中的倖存者,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步即是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當中的「參與觀察」,述說了作者在成為俘虜時,所看到、觀察到、體會到的總總,第二部就著重在介紹在如此殘
Thumbnail
本書既是作者在集中營的回憶錄,更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第二部分介紹意義療法鋪陳。除了介紹意義療法與心理分析論的差異外,更以「我們永遠有選擇的自由」貫穿全書,喚起讀者對生命的責任感與掌控感。透過流暢如演講般的文字,讀完全書後,不只體悟終極自由的意義,更赫然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讀完了意義療法的重要著作。
Thumbnail
本書既是作者在集中營的回憶錄,更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第二部分介紹意義療法鋪陳。除了介紹意義療法與心理分析論的差異外,更以「我們永遠有選擇的自由」貫穿全書,喚起讀者對生命的責任感與掌控感。透過流暢如演講般的文字,讀完全書後,不只體悟終極自由的意義,更赫然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讀完了意義療法的重要著作。
Thumbnail
存在主義是諮商領域中一種形而上學的取向,強調死亡、孤獨、意義與自由等議題。文章探討了這些概念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引用海德格、沙特及Frankl等學者的觀點,提出了我們對生命的覺察能力是追求意義的關鍵。透過正視死亡與孤獨,並承擔自由的責任,個體可以在痛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真實的活著
Thumbnail
存在主義是諮商領域中一種形而上學的取向,強調死亡、孤獨、意義與自由等議題。文章探討了這些概念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引用海德格、沙特及Frankl等學者的觀點,提出了我們對生命的覺察能力是追求意義的關鍵。透過正視死亡與孤獨,並承擔自由的責任,個體可以在痛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真實的活著
Thumbnail
書中前面敘述集中營時的生活,後面闡述做這建立的「意義治療法」概念,後半部滿學術的,有些枯燥,但透過前面關於集中營的描述,我們也能從中得知當時的環境多麼惡劣,並感謝現在美好的物質生活。
Thumbnail
書中前面敘述集中營時的生活,後面闡述做這建立的「意義治療法」概念,後半部滿學術的,有些枯燥,但透過前面關於集中營的描述,我們也能從中得知當時的環境多麼惡劣,並感謝現在美好的物質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是維克多·弗蘭克爾的經典著作,探索了人類存在的深邃問題,包括人生的意義、自由意志、苦難的價值以及愛與關係的力量。弗蘭克爾以其在納粹集中營的親身經歷為背景,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希望與力量。本書深入淺出且富有啟發性,對於尋求生命意義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Thumbnail
這本書是維克多·弗蘭克爾的經典著作,探索了人類存在的深邃問題,包括人生的意義、自由意志、苦難的價值以及愛與關係的力量。弗蘭克爾以其在納粹集中營的親身經歷為背景,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希望與力量。本書深入淺出且富有啟發性,對於尋求生命意義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Thumbnail
書買了很久,遲遲沒有打開來看是知道內容衣錠不是什麼愉快的資訊。而且身邊還有懷疑論者說著又沒親眼見過,怎知有在教育營這種類似集中營的不人道行為之類的惡言。不懂事泯滅人性,抑或者對支那有著不知道哪裡來的信任,讓這書裡的內容更顯尖銳。作者說著在一個世紀後依舊上演的集中營、種族滅絕惡行,但仍有不信者、事不關
Thumbnail
書買了很久,遲遲沒有打開來看是知道內容衣錠不是什麼愉快的資訊。而且身邊還有懷疑論者說著又沒親眼見過,怎知有在教育營這種類似集中營的不人道行為之類的惡言。不懂事泯滅人性,抑或者對支那有著不知道哪裡來的信任,讓這書裡的內容更顯尖銳。作者說著在一個世紀後依舊上演的集中營、種族滅絕惡行,但仍有不信者、事不關
Thumbnail
一本書,如果我們讀了不能在我們腦門上擊一猛掌,讓我們驚醒,那我們為什麼要讀它呢? 以上的話是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名言,這也是我釐定一本書是否值得一讀再讀的標準之一。閱讀普利摩.李維的《滅頂與生還》就有這種被猛擊一掌的感覺。
Thumbnail
一本書,如果我們讀了不能在我們腦門上擊一猛掌,讓我們驚醒,那我們為什麼要讀它呢? 以上的話是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名言,這也是我釐定一本書是否值得一讀再讀的標準之一。閱讀普利摩.李維的《滅頂與生還》就有這種被猛擊一掌的感覺。
Thumbnail
一場本是淹水的煩心事,在社會學家的思索中,竟可以一篇篇的堆疊出所謂的物裡學。近來幾個事件,像是升等遭認定與博論高度重疊、得獎感言發表的自我膨脹,都讓作者顯得頗具爭議性。然而不影響他對於生活事物的觀察、和信手拈來大家理論的能力。 每一段爬梳的生活事件,其實就在身邊,但很多人常常沒能了解來龍去脈,也對於
Thumbnail
一場本是淹水的煩心事,在社會學家的思索中,竟可以一篇篇的堆疊出所謂的物裡學。近來幾個事件,像是升等遭認定與博論高度重疊、得獎感言發表的自我膨脹,都讓作者顯得頗具爭議性。然而不影響他對於生活事物的觀察、和信手拈來大家理論的能力。 每一段爬梳的生活事件,其實就在身邊,但很多人常常沒能了解來龍去脈,也對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