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農曆年,少不了親戚五十團聚的場面。
長大以後感受到就不再只是單純的熱鬧氛圍、美味年菜、傳統儀式跟賺紅包的期待了,還多了一些不請自來的關心,關心你的伴侶婚姻、就業情形跟收入。離開校園以後,少了環境給自己設定的目標,但進入社會還不是很久,還真的會有些迷惘茫然,好像很多路都可以去嘗試看看,選擇過多卻又令人無所適從。
本竹竿今年圍爐,就被長輩問到未來規劃的問題,長輩在上櫃公司工作,伴侶則是外商公司,算是家族中發展相對較好的中產階級,也是我有困惑煩惱會諮詢訴苦的對象。
長輩問說我是否打算就這樣子下去,以後會不會無法養家,因為我就是領基本工資而已,而且我跟月餅小姐兩個人都是一人飽全家飽的狀態,雖然有屬於我們的規劃,但也不適合拿出來分享,特別是我的想法有點非主流,比較小眾,雖然知道長輩是明理的人,但畢竟也比較傳統,還是讓我有點不曉得怎麼回答。
當下我只回答長輩說我暫時沒什麼想法,但我自己有做投資,獲利大約和我主動收入差不多,得到的回答則是自己已經有年紀了,不能一直沒有想法。
意料之外的是我對這個提問一直有一種莫名的介意,於是我讓自己的情緒跟注意力在這個問題上停留了好幾天。
說也奇怪,上次有相同困惑的時候大概就是幾個月前換工作,再往前可能要到大學四年級思考未來得時候了,這些問題自己理當梳理過好幾遍了,但工作兩三年,多少會有一些偏好改變,也會有一些初衷遺忘了。
我第一時間倒是沒聯想以前怎麼想,而是去想自己是不是真的現在過得開心,而我覺得我對現狀的確是滿足的,倒也不是生活得很滋潤,就是對將來沒有什麼特殊期待,也覺得自己現在不缺乏什麼是自己願意犧牲更多時間健康去換取的,而長輩的提醒倒是敲響了一個警鐘,將來呢?
說不定將來我的偏好會改變,會想要房子孩子車子,說不定將來雙親會需要醫藥費、養老費用等等,這些都不是這樣下去可以的,究竟要怎麼辦呢?
我思來想去,好像也就隨遇而安、以不變應萬變吧,將來的事情會怎麼樣誰都說不準,我不能影響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就像在數年前我打算替家母購買醫療保險遭到她拒絕,而去年她突然遭遇重大疾病,醫療費用就花掉數十萬,家裡也就是突然少了一大筆金錢,結局並沒有發生任何難以接受的事情。今年房東突然要收回承租多年的房子,經過協調同意調漲再續租一次,也並沒有什麼流落街頭的結局發生。
家母的固執或者房東的決定都不是我能夠影響的,如果太早就規劃好行程,例如決定在某地方租房子十年甚至買房,卻遇到這種變故,大概也很容易被迫改變計畫吧。
也許有人會說家母未因病發生殘缺或離世、房東同意續租也是幸運,如果說是不同版本的平行宇宙,那劇本又要不同走向,我恐怕就會陷入慘兮兮的情況,完全就是這樣沒錯。
所以人生不像是蓋房子畫藍圖,更像是下一盤棋吧,可以對棋局或規則精進,但真的要如何走還是取決於對手。本來這樣子想,但對手卻下了那一步,我只得先改為守住這裡,而一個還不錯的計畫大概是健康第一,忘了哪裡看過一個說法:
犧牲健康換取時間金錢看似捷徑,其實是在繞遠路。
然後我就想到以前的豁達灑脫,以前的我相對重視時間多於金錢,只是出社會之後就漸漸忘記了。尤其當我的主動收入低,存款超過基本生存線以後,再更多都是想要而不是需要,畢竟該買也買得到的保險我也都買了。
最難的恐怕就是自己要確定好,究竟要什麼時候停止賺錢了吧。
最近看到一句話很能反映這種感受:快樂來自滿足,成功來自於不滿足。
我想我的好心長輩恐怕是陷入嚴重的中產階級焦慮了,畢竟要維持體面不落下,確實需要卯足全力,就像愛麗絲鏡中奇緣的皇后說的,在我們這裡想要留在原地,就必須不斷奔跑才行,幸運的是,這無關對錯,只是一種偏好,而我們都有選擇權。
勇敢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做出選擇並且承擔,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自律吧。
竹竿先生跟月餅小姐祝大家新年快樂,龍華富貴,好運龍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