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讀書]《我說,所以我存在》|言語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每天都在應用語言,包括我正在寫的這一篇。語言還能夠影響政治、社會,一個人的人生就更易受影響。這本書的作者以作為土耳其裔伊斯蘭教徒在德國及歐美其他地區所面對的歧視,探討言語對人的身份認同、權力彰顯、壓諸誤解等。

語言如衣服,都是外在顯示使用者身份和權力的象徵

「標示事物、歸類結果、賦予生活意義,這些不只是男人的領域,也是他們權力的一個基本特色。」—Dale Spender

白人(尤為部分老白男)對世界歐美系語言長期有一定掌控框,使女性以及其他種族在歐美語言系統中被有系統地壓制。人類為了在世界生存總把東西籠統分類,令人與人溝通時,便出現對少數種族的去人性化。

書中以語言博物館概念,引出命名者、無名者和有名者三種身份。「有名者首先就是在某種程度上和命名者標準不同的人。」在無名者(即一般大眾)的世界中,有名者就是奇異且令人難以歸類的存在。而無名者想理解有名者,並非作為個人而是作為一個種類。「他們分析有名者,檢視他們,將他們分類,將他們編目,最後給他們一個集體名稱與一個定義,這個定義將他們簡化為無名者認為值得注意的顯著特徵和品質。」

一群各有特點的人被壓縮歸類成一個可被觀賞的整體,如展品般過活。「他們是無臉的存在,是集體的一部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歸因於這個集體。」無名者抱緊自己的個性為生存基石,卻直接奪走有名者的個人身份。決定為自由而反抗的有名者們,先要面對無名者和命名者的攻擊和威嚇,未有為此退縮者要面對下一階段的審查。「命名者脫光他們的衣服,他們轉身再轉身,重新接受檢查。⋯⋯然而他們卻遭到一連串的提問刁難:他們的膚色、頭髮的結構、體能、衣著、頭巾、性器官和性喜好。命名者以各種問題來質疑他們的智力、理性和人性。」去人性化的情況,同樣顯而易見。

引伸出第四章立題為「獨特性是一種特權」。獨特性本為基礎人權,但在審查和歸類命名前,人的獨特性、模糊性、缺陷等都成為了一種特權。普羅大眾因此而覺得理解一個人只需讀他們的標籤而非深入了解。

在把少數種族或相反意見的人當人看後,交流便更和諧

「不是被理解,而是去理解。不是解釋我自己,而我了解構成我們和圍繞著我們的是什麼。」這樣我想起《去書店買個好人生》中的「大人的閱讀就是盡可能減少人生中的『無法理解』。透過閱讀變得謙虛是理解的最佳解方。」交流和閱讀一樣,深入的理解他人,減少「無法理解」的偏執,才是最好的解方。在《社交進化》中就有提過讓美國紅藍陣營的人對談互相理解的活動,不到大融和但做和而不同就已是很大進步。

這一點其實對我們每個一都是一種警醒。在面對本地政治紛爭、外藉傭工、難民或新移民等族群時,我們又有沒有出現上述的過分統整。我們自己有沒有成為無名者,甚至命名者呢?

語言如身份,受文化影響並形塑使用者的行為及心理

每種語言都能讓一個人表達相當特別的經驗,少了任何一種語言就少了他/她存在的一個部份。如果她只說其中一種語言,那麼他/她就不可能存在。

能說多種語言的人,在說不同語言時行為會不一樣。因為每個語言都總會有其他語言難以翻譯的獨特字辭,代表著背後的獨特生活方式。

「某些情感只存在於特定的語言裡,語言打開了我們的世界,卻同時也限制了它。」

宗教語言能塑造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移民活在「語言的流亡」中,因為在本來的國家和居住的國家中,都因為未能完全掌控語言和它所代表的文化,而未能找到歸鬆感。

語言作為民族象徵,也令他成為不同政權的攻擊對象秦始皇的焚書坑傭、美國對原住民或共產黨對新疆西藏的歸化教育、土耳其把說少數族裔語言定為犯法。失去代表語言的文化會慢慢消失,令世界變得只有某幾種文化的沉悶世界。

「失去的不只有文字,還有我們文化的最深層內在,它包含了我們的思想,以及看世界的方式。它太美了,是英語無法詮釋的。」—一名女波塔瓦托米人(美國原住民)

語言如武器,言論造成的欺凌和社會兩極化

在網上,尤其是社交媒體和討論區中出現大量話激言論,這些因應網絡匿名性而生的不受控言論不再是娛樂,而是對一個人以至整個族裔的攻擊。而沉默大眾效應,令網絡酸民恍如主流意見,然後倒過來影響普羅大眾,社會因而變得兩極化。

大眾媒體為了迎合社會以賺取利潤,不但沒有協助民眾理性討論,反而是搧風點火。按媒體立場過分剪輯的影像循環播放,名嘴和專家為了節目效果以作出充滿偏見的言論。以理性討論立場,那些話語不再是有效觀點。但因為專家的權威性和作為主流種族的優勢,影響力和公信力更大。而真正了解該族文化或宗教的人,在娛樂和網絡前顯得薄弱,也包受審視和攻擊。

延伸閱讀:

《語言與人生》

《Whistling Vivaldi》

《社交進化》

《Bad Feminist》(在美非裔女性角度)

《Likability Trap》(在美拉丁裔女性角度)

《衣裳哲學》

延伸影視:

《舞大台》

《She Mad:BitchZone》

《移工之城》

《抗爭一生》

《白色高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7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自由業女子閱讀中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內容總結
我說,所以我存在
4
/5
avatar-img
34會員
86內容數
每周二更新讀書筆記,每周四分享書單或生活反思。 不定期分享看過的電影和Netflix或Disney+影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由業女子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Spotify上聽了Will Schoder 在Infinite Loops上的Podcast,當中談及了創作者關心的Reels爆炸、專注力碎片化、創作者經濟未來,也談及了內容策展。同集還包括了作者如何被書啟發及由此製作出的內容,推介大家也去聽一次整集Podcast。大家亦可以追蹤Will的X帳號
The Decision Paradigm 全書三大要點: 決策者必需記得的三大要訣 Cynefin Framework理順狀況 PODS 系統全面靈活運用
有一天,朋友問小木如果可以打造一個專門閱讀和寫作的完美空間。 這個空間會是什麼樣子?這時小木想起的是自己內心的房間,那個就是完美空間了。
上一篇三餐出巡中我分享了當中的兩集,這一篇我是特意抽出來寫凱特·麥金隆那一集。因為那一集去了一個有深刻歷史的地方—柬埔寨。兩個人就工作和生活作出了很大量的交流,令我有不少反思。
5/5Breakfast, Lunch & Dinner
我們每天都在說出各種各樣的內容,而言語有很強的能量,因此才能傷人。同樣,妄自菲薄的話、抱怨放負的話、不斷否定的話等,說多了會影響自己的能量。
主廚張錫鎬上路,帶著他永無止盡的好奇心探索食物、文化及身分認同,一路上更有喜愛吃喝玩樂的有趣名人嘉賓作伴。 盡情觀賞。 賽斯·羅根、克莉絲·提根、麗娜·魏絲、凱特·麥金儂加入得獎主廚兼作家的旅程。作為一檔美食節目,談話的部分可能稍多;作為一檔好友對談節目,比例剛好。
4/5Breakfast, Lunch & Dinner
在Spotify上聽了Will Schoder 在Infinite Loops上的Podcast,當中談及了創作者關心的Reels爆炸、專注力碎片化、創作者經濟未來,也談及了內容策展。同集還包括了作者如何被書啟發及由此製作出的內容,推介大家也去聽一次整集Podcast。大家亦可以追蹤Will的X帳號
The Decision Paradigm 全書三大要點: 決策者必需記得的三大要訣 Cynefin Framework理順狀況 PODS 系統全面靈活運用
有一天,朋友問小木如果可以打造一個專門閱讀和寫作的完美空間。 這個空間會是什麼樣子?這時小木想起的是自己內心的房間,那個就是完美空間了。
上一篇三餐出巡中我分享了當中的兩集,這一篇我是特意抽出來寫凱特·麥金隆那一集。因為那一集去了一個有深刻歷史的地方—柬埔寨。兩個人就工作和生活作出了很大量的交流,令我有不少反思。
5/5Breakfast, Lunch & Dinner
我們每天都在說出各種各樣的內容,而言語有很強的能量,因此才能傷人。同樣,妄自菲薄的話、抱怨放負的話、不斷否定的話等,說多了會影響自己的能量。
主廚張錫鎬上路,帶著他永無止盡的好奇心探索食物、文化及身分認同,一路上更有喜愛吃喝玩樂的有趣名人嘉賓作伴。 盡情觀賞。 賽斯·羅根、克莉絲·提根、麗娜·魏絲、凱特·麥金儂加入得獎主廚兼作家的旅程。作為一檔美食節目,談話的部分可能稍多;作為一檔好友對談節目,比例剛好。
4/5Breakfast, Lunch & Dinne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每個人選書看書,心中總自有定見與某種程度的潛規則。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微思緒 人類真的很喜歡創造字彙及賦予意義。 賦予意義跟限制根本是一樣的啊。 人類的根源根本是一樣的,所以無論怎麼樣都會找到相似的地方,會把自己投射在他人身上,而這麼做的結果很難簡單定義,不只是成功或失敗,大概比較貼近失去與獲得。 同理其實也是一種投射,把自己對他人的認知投射在他人身上然後再產生
Thumbnail
第三天主題: 請寫下你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你的家庭有沒有說方言?你會說多少方言、語言?到了別的地方有沒有學習新的語言?語言有沒有為你帶來身份的認同或隔膜?又或者分享你在家庭、學校和朋友圈中使用的俚語。你覺得說什麼語言、寫什麼語言的你,是最自信的? 晚安,七日書來到第三天,現在是二
Thumbnail
每張床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時候,我也在他們的故事裡看見自己,深刻體認到,即使情節不盡相同,但情緒是人類的共通語言,是我們所經驗的情緒,描繪了我們的生命歷程。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此書以獨特角度探討語言的力量及善用語言面對挑戰。書中指出語言是種魔術,會影響人思想行為,建議警覺語言使用以避免誤解。此外還介紹了有關語言的知識與技巧,幫助讀者應對挑戰。總結,透過深入探討語言的力量提供讀者全新思考方式。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每個人選書看書,心中總自有定見與某種程度的潛規則。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微思緒 人類真的很喜歡創造字彙及賦予意義。 賦予意義跟限制根本是一樣的啊。 人類的根源根本是一樣的,所以無論怎麼樣都會找到相似的地方,會把自己投射在他人身上,而這麼做的結果很難簡單定義,不只是成功或失敗,大概比較貼近失去與獲得。 同理其實也是一種投射,把自己對他人的認知投射在他人身上然後再產生
Thumbnail
第三天主題: 請寫下你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你的家庭有沒有說方言?你會說多少方言、語言?到了別的地方有沒有學習新的語言?語言有沒有為你帶來身份的認同或隔膜?又或者分享你在家庭、學校和朋友圈中使用的俚語。你覺得說什麼語言、寫什麼語言的你,是最自信的? 晚安,七日書來到第三天,現在是二
Thumbnail
每張床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時候,我也在他們的故事裡看見自己,深刻體認到,即使情節不盡相同,但情緒是人類的共通語言,是我們所經驗的情緒,描繪了我們的生命歷程。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此書以獨特角度探討語言的力量及善用語言面對挑戰。書中指出語言是種魔術,會影響人思想行為,建議警覺語言使用以避免誤解。此外還介紹了有關語言的知識與技巧,幫助讀者應對挑戰。總結,透過深入探討語言的力量提供讀者全新思考方式。